冠冕唐皇(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760


李潼等人行入偏殿,箱笼开启之后,当中文卷便分发各案。其他两名给事中已经伏案快速的审阅起来,至于李潼,则颇有一些不知所措的迷茫。
他终究不是专事刀笔文案,乍一入手便面对这样的急情要务,根本就没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也没人教他相关的经验,一时间自然就有些生疏。
不过他这里局促未久,杨再思便行了过来,坐在他的对案,拿起文卷审度起来,处理完之后也不多说什么,直接推在李潼案上。
李潼搭眼一扫,心里便隐隐有些明白了,这就类似于阅读理解,通篇审读,将要点批注下来,同时修正一些文辞的错误,使整篇文书看起来更加简明扼要。
这样看起来,给事中的工作似乎有些无关紧要,好像只是上下之间的冗员,其实不然。
下边人是不清楚上位者关心所在,因此所任事务只能极尽详录,担心遗漏重点。而上位者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抓住一件事死抠。所以给事中就是夹在中间的一个网筛,提取要点,筛去杂芜。
李潼之前也混过机关,相关经验是有,更兼有杨再思对面打样指点,很快便也提笔审读起来,最开始效率仍低,处理过的文书还要经过杨再思复审一遍,可是渐渐的摸清了窍门,效率便提高起来。
两人一起做事,案头文卷很快便处理完毕,其他两名给事中则还在继续努力。
趁着一点余暇,杨再思又将李潼经手的文书复核一遍,再抬起头来,望向李潼的眼神已经满是赞许。
而李潼也是不乏欣赏的望着杨再思,能够混成宰相,这家伙也不只有拍须溜马的本领,事才也是不凡的,相关典章格式都运用的很纯熟,顺手拈来。
虽然两人共事,但杨再思处理了其中大多数文卷,还有余力兼顾帮李潼更正错误。单单这一点,便超过了其他两员仍在伏案的给事中。
且不说一对舔狗之间的惺惺相惜,宫官也是几次来问,好不容易其他两员给事中将案头文书处理完毕,便连忙将处理过的文书整理起来,送入殿中。
“诸位暂且在此短候吧,稍后或许还有其他加命。”
杨再思很有经验的说了一声,然后便起身转往别处去了,他虽然没有登殿参议的资格,但也身在高位,人面广阔,趁着群僚陆续抵达殿外,去打探一下消息。
这座偏殿侧厢面积不小,除了基本的坐具、凭案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寝卧张设,供人于此短歇。其他两员给事中,一个是周允元,一个名为苏长希,听介绍是苏轼他祖宗苏味道的堂兄。
两人虽然做完了手头事务,但也并没有放松下来,仍然端坐在席,一副随时待命的状态。
李潼则感觉有些无聊,想起刚才所观露布内容,移席就近想要跟这两人讨论一下相关军事,但见两人都正襟危坐、谨慎言行,也觉得没意思,索性转到屏风后侧躺下来闭目假寐。
时间又不知过了多久,屏风外人语声将李潼吵醒,他起身行出,见到韦团儿正领着几名宫婢站在门前。
“正食早过,知郎君等还要待命殿外不能就餐,妾小备薄餐、先作果腹。”
韦团儿见到李潼便笑靥如花,上前作礼然后便亲手将食盒提入进来,里面的饮食依次摆在案上。
李潼这会儿也真是饿了,先对韦团儿点头道谢,刚要举箸,视线转到其他两人,便笑道:“两位给事不妨移席共餐。”
那两人这会儿虽然仍是正襟危坐,但这会儿也已经是饥肠辘辘,心底不乏自怜,看看别人待遇那算是到家了,做完事倒头就睡,睡醒了就有美婢奉餐,反观自己坐得腿麻屁股疼也没人过问。
韦团儿送来餐食都精致量少,很明显不足三人餐,两人倒也识趣,听到邀请便摆手拒绝。
“唉,君王也不能穷驱饿使,可否有劳韦娘子入问能否赐食?”
李潼也不好意思一个人大块朵颐,又抬头望向韦团儿说道。
韦团儿像个温顺小媳妇,闻言后便点头道:“大、郎君说得有道理,妾这便往。”
说完后,她便匆匆行出。
时间约莫又过去了大半刻钟,自有宫人搬抬着几个硕大食盒登入侧殿,虽然送来的都是温冷食料,但对这些忍饥半晌的朝臣们来说,也实在没什么可挑剔。
特别与李潼同在一舍的周、苏两人,望向李潼的眼神又大有不同,态度也变得亲昵许多。
许多事,哪怕再要强也得承认不如人啊,别人眼中的庄严宸居,却是有些人能够随意点餐的食肆,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好羡慕。
吃完饭后,李潼也不在房中安坐,迈步行入廊下,与其他几个无聊张望的朝臣站在一起,远远的听武成殿里传出的动静。相隔遥远,其实也听不到什么,也只是打发时间罢了。
除凤阁、鸾台之外,南省其他朝臣也有一些等候在此。李潼在廊下站了一会儿,便见到一嘴油花的武三思也从一间庑舍中行出消食,便微笑着向对方点了点头。
武三思见他如此,先是稍有错愕,然后有些不确定的低头打量自己衣装,并左右望了望,末了掏出锦帕擦了擦嘴,横了李潼一眼便转行回去。
老小子贱骨头,敬酒不吃吃罚酒!
李潼见武三思如此反应,心中暗诽,稍后就去尚书天官衙署摆谱,让这老小子给他擦鞋。
时间悄然流逝,将近傍晚时,武成殿里中官行出,高声宣令道:“除凤阁、鸾台所属,余官各归本廨。”
听到这话,周遭厢殿里陆陆续续有人行出,殿阶下向武成殿遥作礼拜,然后便各自离开。
与此同时,又有宫官行入此处宣令道:“圣皇陛下召臣宝雨入殿。”
李潼就没有听人这样称呼过自己,先是有些茫然的看了其他两人一眼,这才醒悟过来,忙不迭起身道:“臣宝雨领旨。”
李潼跟随宫官登殿,先向殿上叩礼,然后便退至殿左供奉横席。这里早已经坐了两人,俱是凤阁舍人。
由此可见凤阁还是较鸾台更显重几分,他们三个给事中还在殿外坐冷板凳,人家两个凤阁舍人已经在殿中听大佬们吹了半天牛逼。
不过他们南省跟对面宪台相比还是有点势弱,人家一台就在对面坐了四个侍御史与殿中侍御史。
登殿之后,李潼才知道这是中场休息,群臣并在殿中进食,他奶奶这是特意叫他进来吃饭的,于是一边心里默念自己不是抖M,一边喝了一碗满满爱意的肉羹。
一边吃饭,旁席两名凤阁舍人也小作介绍,其中一个名为王勮。李潼听到这个名字便愣了一愣,暗道莫非自己文抄要遭报应了,怎么今天净遇文豪的亲戚们?
王勮便是王勃的哥哥,而且跟殿外给事中苏长希还有点关系,跟苏味道是连襟,都是裴行俭的女婿。不过好在李潼也没有向王勃和苏轼下手,倒能坦然对之。
吃过饭后,殿议继续进行。其实有关军功犒赏,主体已经讨论完毕,现在讨论的则是安西都护府之后的各类安排。
大佬们在那里高谈阔论,李潼自然插不上嘴,只能做个看客,不过倒是听到一桩跟他有些关联的议题,那就是他老婆的爷爷唐休璟被提名安西副都护。
尽管这层关系短期之内用不到,但听到任命确定、且唐休璟又加司仆卿虚衔后,李潼还是有种自己党羽无数、权倾内外的错觉。
第0334章
巽郎勤勉,鞠躬尽瘁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朝廷内风向都是在围绕着这场安西大捷,甚至就连改元长寿这件事都隐隐被冷落。
对此,武则天也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满,甚至主动表示将改元一系列的庆典延后到新年之际、与献俘夸功的大典一并举行。毕竟她长寿与否,与时局是否安定也有着莫大的关联。
因此关于改元诸事,朝廷中也只是上了一通贺表,李潼也凑趣写了一篇《贺见老人星赋》献了上去,转又投身到忙碌的省务中去。
这忙碌也真不是说的,那是真的忙,诸司送入鸾台的奏抄文书都已经不用人力搬抬,而用牛车拉运。每天行入通堂,看到摞在墙边那高高一垛的箱笼,李潼都有一种近乎窒息的绝望感。
他还兴致勃勃要在鸾台揽权,这一看真要全揽过来,他妈的可能自己就先累死了。
往来文书之所以这么多,事关三桩大事。
第一件自然就是安西大捷中,有关功士叙论的问题。朝堂上大佬们讨论不休,但也都是集中在诸军总管与各州刺史这一级别之上。但是六品以下、包括流外各色人众,才是这场战事的参与主力,自然只能诸司分理、鸾台审察督办。
第二件则是冬集放官,唐代铨选规定,诸州选人要在冬十月毕集京师,参加吏部天官所主持的铨选试,通过之后再进行授官。虽然这件事主要负责部门是吏部,但是诸选人档案还要在鸾台审察一遍,称为过官。
这项任务有多重?去年即就是天授二年,冬集选人五万余众,选举月是从冬十月开始,一直忙到了第二年的四月份改元如意,李潼一家都除服到了长安,这才勉强搞完。
第三件就是支度计量,各州租庸并诸课出在入秋后陆续运抵神都,同时各州并在京诸司也要将一年财报入录,由尚书户部、刑部所属的比部以及鸾台进行勾检核对。
军事、人事、财政三桩大事,鸾台都需要深刻参与。饶是李潼这么不安分的人,面对这么多的事务,一时间都想不清楚该抓哪一部分的事权,也可以说是幸福的苦恼。
李潼来到鸾台第一天,就美滋滋的抓早退、搞纪律,眼下事务繁忙,自然也不好划水摸鱼。每天从早到晚的坐衙,那密密麻麻的竖排文字看下来,特别是连标点符号都没有,真的是头昏脑涨、苦不堪言。
但这忙也是分层次的,他们诸给事中、包括下面的录事、令史们诚然忙得昏天黑地,但高层们却是过得挺滋润。杨再思那个老小子,甚至请了十天假,回去娶了一个小老婆,才又满面春风的回来上班。
这一天退朝,李潼见杨再思一脸贱笑的行入官廨,便推案而起,跟着杨再思钻进了他的官厅里,准备歇一歇、透口气。
“巽郎近日用事,躬劳勤恳,过手事务也都井井有条,今日在朝,崔相公还提名夸奖,言你不作贵体自矜的姿态,真是可贵。”
杨再思笑着让书吏给李潼送来一杯茶,他则自饮酪浆,喝不惯那苦涩饮品。
“恪守职内罢了。”
李潼坐在席中,视线有些呆滞,低头看看自己握笔都快僵成鸡爪的手,也不因这夸奖感到开心。
杨再思见他这模样,也只是呵呵一笑,顺手打开自己案侧箱笼,开始处理自己负责的省务,先将那些文书草草翻阅一遍,略显意外道:“崔相公评人论事,向来谨慎有度,归衙后本来还想欣赏巽郎美判,怎么案事竟然不见?”
李潼闻言后便横他一眼,还不是你这老家伙害的!你这家伙拍拍屁股回家弄小媳妇,老子在鸾台没靠山,当然要被欺生!
机关衙门的道道,李潼不是没有经历过。他竟日忙碌的审批奏抄文书,结果能够呈到长官案头的却寥寥无几,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分配给他的都是杂事小事。
这一点李潼不是没有察觉,但就算是察觉到了,又能怎么办?甩手不做了?还是闹到他奶奶面前,老子这么大才,结果净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真要这么干,他奶奶哪怕再宠他,也得来一句不想干就滚,小事不想管,老娘位置给你好不好?
他虽然有通天的关系,但这关系也不是上下贯通,只能在一定层面发挥作用。诸给事中联合起来挤兑他,尽推给他一些杂务,这一点就连他奶奶也不好过问。
但是上司崔元综也默许下属这么做,李潼就有点怨念了,妈的都看老子不顺眼,想要让我知难而退、自己退出鸾台?
这几天趁着他奶奶召他进宫赐食,李潼也不是没搞小动作,诸如墨汁洒到衣袍上、或者吃饭的时候打瞌睡,总之就是让他奶奶看看、你孙子都累成啥狗样了。
看来这么做还是有效果的,近日朝堂大事那么多,崔元综还要多嘴夸奖他两句,显然也是受到了他奶奶的敲打。
感受到李潼满身怨念,杨再思干笑两声,直接说道:“近日省务杂多,巽郎且在厅中助笔。”
说完后,他抬手吩咐胥员将侧旁靠窗摆设坐具案几,并贴心的让人将绳床、屏风都移过去,换言之你在这里睡觉都没人管,可千万别再去你奶奶那里装可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