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760


史思贞听到这话后,也是颇为意动,为官一任,自然也是希望能有些权威。大王也不会久在西京为他保驾护航,如果这件事操作得宜,不只能弥补此前的失职,也能让他在县治中更有权威。
所谓牧民布政,最大的阻力自然就是那些乡野豪绅,只要把这些人收拾服帖了,权威自然也就树立起来。
郭元振倒也干脆,直接列举始平县境中一些犯禁蓄奴的人家,并与史思贞热烈讨论改选哪个下手。有了正事商讨,此前的纠纷便可按下不表。
“关中乡势自有强横,或许就与县属盘根错节,此事想要进展顺利,也不可独仰衙门人力。元振先引麾下悍力周游乡境一番,先将乡势撼动,衙役随后跟进,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官门的关系,想要在乡境坐大几无可能,如果只动用官府的力量,少不了会被人通风报信,使行动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李潼打算让郭元振一众人先作悍匪横行,以这样一个借口,史思贞才能调集官府人力的同时还不引人惊疑。
同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郭元振他们一行如此招摇一番,然后拍拍屁股返回四川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走一部分注意力,让故衣社敢战士们处境更加从容。
讲到自己老本行,郭元振来了精神,脑海里顿时钻出许多想法来,从细节上充实大王这个计划。
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李潼忘了他刚才还在告诫郭元振不要继续作奸犯科,而郭元振也不记得自己刚刚表态一定会痛改前非,只当前言是放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屁,可见俱是从心之人。
“既然要做,也不可专在始平一县之内,那样就显得太妖异。”
李潼想了想之后又说道:“稍后我着人整理几家不法乡户,趁机一并肃清。史尉你安心养伤,郭尉趁这几日先游走乡野,认一认路径。”
郭元振闻言后便拍着胸口保证道:“我扈从诸员,在蜀中那穷山险岭之间都从容纵横、如履平地,更不要说关中这四野开阔之境。大王将事付我,尽管放心,一定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那就最好。”
看到郭元振如此积极表态、争求表现,李潼也满意的点点头。
他是打算将窦家于京郊的一些资产也列入这一次的目标当中来,这些产业或假托别名、或隐藏偏僻,正好一举两得。
如果郭元振这家伙还一脑门子的鬼点子,未来要喜新厌旧,觉得老四是个好主子,那么今日此事就足够这家伙喝上一大壶。未来拨乱反正之后,再作骊山演武,有窦家在当中撺掇,那可就不是拿他立威那么简单了。
郭元振这里还跟史思贞继续讨论,李潼便先行出,看到长兄与廊外徘徊,心中一动,示意并入中堂,各自坐下之后才又说道:“兄弟俱长,该要有事系身。二兄那个人,自有热情豪疏,不乏党徒聚从。阿兄你却常有孤僻之态,让人担心啊。”
李光顺闻言后苦笑一声,他性格本来就恬淡文静,此前家人之间因有心结,长期遭受娘娘冷眼,所以也就越发的内向兼不自信。如今家业好转,二弟三弟各有忙碌,他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不免更加郁郁寡欢。
李潼看着长兄又问道:“阿兄愿不愿意到蜀中为官?”
“三郎你要在蜀中……唉,我是自无不可,只要能帮得上你,不要闲困庭中,哪里都可以。只是这件事,怕是有些障碍吧?”
李光顺闻言后连忙点头,又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蜀中那一摊子事务,眼下虽然还未铺开,但未来人事关系肯定不少,属下们就算再怎么能干,但眼下俱是位卑,地位、资望达不到,效果总会差了许多。
但是他家人自然不同,因有王爵在身,面子上的震慑力、号召力是足够的,也不需要操劳具体事务,只要坐镇在那里,就能给事情提供极大主力。
这件事不好疏通,李潼自然明白。眼下他们李唐宗亲虽然也有在外州做刺史的,但终究不比他们兄弟这样敏感,而且蜀中闭塞之境,也容易有什么拥险弄乱的事情发生。
李潼也只是偶生这样一个想法,自知困难不小,但也不是全无可能。如果能够运作成功,从前景以论,是值得试一试的。
但无论是否能成,这件事总要回到神都去运作,眼下也只能先记在心里。跟长兄稍作沟通之后,李潼也就不再继续深谈下去。
此时西京城东春明门,一名老者骑着一匹瘦驴,前后各有一名奴仆,正排队入城。
春明门地近隆庆坊,排队入城的人众们闲来议论,不免有涉此前发生在隆庆坊的乱事。
当中所涉权谋争斗不提,大宗珍宝财货的聚散是非常吸引人的谈资,不乏城中居民借此炫耀,讲到当日的光景,言之凿凿,让人分不清楚是亲眼所见还是完全臆测。
老者随着队伍缓慢前移,嘴角挂着淡笑,侧耳听得认真。
入城之后,前方一名奴仆转头询问道:“相公,现在要去哪里?”
老者在驴背上笑道:“自然先去平康坊,这一副松皮老面,诚是不及名王风采,但错过雅事也有憾情,风月浅望,慰劳一下自己昼夜兼程的辛苦。”
第0301章
云韶府使,少王归都
史思贞筋骨伤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才能行动自如,但是郭元振要交投名状的热情却非常高,几番请战。
于是李潼便让田少安先挑选出来几个目标,让这个新加入的大将率徒出征。
果然专业人士出手是很不凡,郭元振率领徒众于京郊奔行,一夜之间,连扫三处窦家私产,带露而归,气定神闲,同时也连连感慨有群徒助力是非常的不一样,破宅即走,根本不需要停下来浪费时间收捡财货,自有故义徒众待命收尾。
这家伙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希望少王能给他更多的下手目标。对于这一份热情,李潼也真是欣慰至极,自然满足了他的愿望。
可是等到窦希瑊回到西京城后,且在春明门外被万年县令权怀恩率领衙役当众抓捕、系入县狱,整个长安城一时间俱都惊知原来窦家竟与少王被刺一事有关,自然难免群情哗然。
郭元振当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某日夜中忙碌完毕之后再归王邸,怀着忐忑的心情问道:“不知大王近日所用,可与京中哗议之事有关?”
“你说呢?”
李潼似笑非笑的望着他。
郭元振听到这话,脸色顿时一垮,旋即又端正态度郑重说道:“若真有涉,卑职倒觉得此事不必操切,太过着痕,难免引人联想。而且近日徒众竟夜出没,京郊已有风声鹤唳之态,适时转场,先入始平了结史县尉之事才是正务!”
李潼闻言后又是一乐,你都蹲粪坑了还想干净?
不过郭元振这番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窦家私产虽然多,但是架不住这家伙能干,几夜的时间已经扫荡十余处,剩下的要么不合适下手,要么就还在更远处,也的确是需要转场了。
而且眼下七月已经过了一半,神都来使薛季昶已经在留守府官佐的助力下,正式案问行刺少王之事,整日约谈提审西京官民,也让城中有些人心惶惶。这种态势下,倒也不适合内外俱乱,需要适可而止。
史思贞经过几日休养,虽然还不能行动自如,但小动也无碍,如果再拖下去,说不定魏元忠就来了,事情就没了粉饰的余地。
“那么你就护从史县尉归治吧,了结始平县事之后也不需再回西京,直归通泉。之后我会派人联络,专传教令。”
略作思忖后,李潼便点头说道,同时约定一些交流的信令细节问题,然后便送这一众离开王邸。
西京城里,有关窦家的事情闹得挺大。特别薛季昶这个上使入城之后便蹲在留守府里,不断的提审官民,一副要深挖广及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新来的西京留守。所以如今西京城这些时流们,对于窦家的前途都不太看好。
单论一家之兴衰,还不足以体现出这件事给西京人心带来的震撼。
这么说吧,窦家如今虽然势位有衰,但底蕴与资历摆在这里,特别随着长孙无忌倒台后,言之乃是关陇勋贵群体的老大哥都不为过。
哪怕在武周革命准备斗争最激烈那几年里,外戚之中甚至就连皇后刘氏一家都几被族灭,但是女皇仍然没有对窦家下手,仅仅只是在时位上稍作压制,同时还将与窦家关系深刻的皇孙李隆基过继给孝敬皇帝李弘。换言之就算是皇帝李旦倒了大霉,窦家仍然有理由苟且下去。
如今革命成功,窦家反而一副要遭遇大祸的架势,能不让人惊疑?谁也说不准这究竟是一个高潮结束、还是新的开始。
也正因此,事关最深刻的河东王与直理此案的薛季昶,也都不免谤议缠身,认为他们是要陷害名族。以至于李潼门下行走往来的关陇勋贵子弟们都数量锐减,不敢在这个时候公然与河东王站在一处。
李潼当然明白是没有这么一回事,他是真有构陷窦家的打算,但是那个看似来势汹汹的薛季昶则未必。
最简单的一点,那就是薛季昶看似大张旗鼓,但连他这个苦主都少作过问,无论在公在私,几乎没有什么接触。还有就是李潼这几天抽空让万年县廨准备的证据链,薛季昶也采用有限,而是要自己审断。
综合种种,李潼也看出来几分味道,薛季昶哪里是在构陷名族,分明是在清理门户。他气势汹汹的召问人众,应该是要将窦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事关系给梳理一番,让这家人不再因此而是非不断。
但无论薛季昶意图是什么,这跟李潼关系也不大。他要的就是窦家乱起来,然后上下其手吞没其家产,窦家的财货,你们不稀罕,老子稀罕,一个蹦儿不给你们留!乐得见你前山打虎,老子后山捡柴。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在场合上,李潼也不好做的吃相太差,毕竟眼下群众侧目,他如果做得太过分,以后再想跟那些关陇勋贵们交流就有些困难。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魏元忠应该也快要赶来西京,对于这样一个常常不按套路出牌的能臣,李潼也是心存几分忌惮的,肯定不像武攸宜那么好糊弄,少吃一口饿不死,但若暴露了自己真正的秘密,那就得不偿失。
所以接下来,还是继续加强巩固故衣社的内部组织,同时消化窦家台面下的资产。
随着郭元振帮史思贞解决完政绩问题而返回蜀中,飞钱业务也正式开始,第一张汇票也在长安城东市里的宝利行社开出,数额并不大,仅仅只有一百缗。
但这无疑是一个从零到一的突破,只要这张汇票能够成功的在成都城里提出钱来,业务量泉涌爆发是可以眼见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杨丽同样不敢怠慢,当冯昌嗣从神都城赶到西京之后,她便将财货事务交割一番,亲自返回成都坐镇,主持汇兑事务。
冯昌嗣到来不久,又有神都使者抵达,这一次则是直接召少王归都。
月前神都城里又进行一次官事调整,李潼这个司礼少卿名义上所管辖的内教坊在这一轮改革中更名为云韶府,于是李潼的官职中又加了一个职名为云韶府使,圣皇制召少王归都主持这一番官事调整。
于此同来的还有其他消息,那就是改元长寿已经正在准备,这一次召李潼归都,也是为了改元献乐。太平公主包括老太监杨冲也都在劝他,不要再逗留西京,尽快返回神都才是正事。
对此李潼也不再坚持,他留在长安这段时间,该做的事情也都做了,剩下的就是持续发展,他是没有足够时间从容跟进的,再留在西京城里意义也已经不大。
而且薛季昶那里磨刀霍霍,西京群情惊疑,他该拿的好处也已经拿到不少,当然是拍屁股滚蛋。再留下来,事态如果进一步发展,进入什么不可控制的阶段,他再想置身事外只怕都不能。
所以趁着最后一点时间,他快速的将手头事务再作一番调整分配,事权下放到各个管事者的身上。长安城这里,官面上还有一个徐坚、苏约,以及京西的史思贞,只要不是大的震荡,小麻烦都能摆平。
故衣社里则就有田少安、杨显宗、李阳等人,各领诸事,每个人负责一摊业务,也都井然有序。
更远的布置,则就有刘幽求并一批入陇的敢战士,还有不太靠谱的郭元振,以及杨丽与冯昌嗣南北配合负责的飞钱业务。
这样再拖延一番,八月都已经将近尾声,可是继任的西京留守魏元忠仍然迟迟未至。这不免让李潼心生狐疑,觉得事情有点不寻常。
抛开西京台面纠纷诸事,须知今年可是要准备收复安西四镇的,李潼所以逐走武攸宜,也是希望能为此稍助绵力。在情在理,已经到了这时节,魏元忠都应该已经到任且准备助军事宜了。
但见时间拖无可拖,李潼也只能与家人们收拾细软,正式起行赶赴神都了。离开的时候,他并没有携带太多财货,只是吩咐挑出故衣社的敢战士们三百人为一营秘密跟随。到了神都之后,这些人也会是他的秘密卫队,并负责处理一些不便使用府员仗身的事情。
一路紧赶慢赶,一家人返回神都时,时间也已经到了九月中。
抵达潼关的时候,李潼才知多日前黑齿常之已经出关西进,奔赴河源担任河源军经略大使。但作为行军大总管,真正负责收复四镇的,仍是王孝杰。
至于原本的河源军大使娄师德,则入朝以夏官尚书衔拜相,原夏官侍郎李昭德,则以凤阁侍郎拜相。南省一部并出两相,足见他奶奶武则天对于这一次西征战事一洗前辱、势在必得的决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