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760


言外之意,他们武家人都是明刀明枪、敢作敢当的好汉。
饶是李潼这会儿心情算不上好,仍被武攸宜这个活宝逗得有些想笑。即便没有莫大家道破刺客身份,他也不会怀疑到武家人身上。倒不是真觉得武家子光明磊落,而是其家目下信心爆棚的状态,也根本不会想到要将他谋杀于私室。
但就算不是武家人干的,李潼对眼前的武攸宜也乏甚好感。正如他的推断,贼人应该不止想要取他性命,应该还想败坏他的声誉。武攸宜毫无疑问是有能力把这个罪名坐实,一旦自己真被干掉,也绝对有可能会顺水推舟这么做。
就算对方没有这样的心机,也不妨碍李潼作险恶推想,加恨对方几分。妈的小命都差点没了,还不让人作阴谋论?
“奸贼不知藏在何处,也不知为何要杀我,一计不成,恐有别计。我是惜身惜命,实在不敢再留西京这凶险之地。”
见少王一脸心有余悸,武攸宜心里不免笑其薄胆,但听到这话后,脸色还是陡然一变:“不留西京?这怎么行!杏园戏演正酣,诸谋都在陆续兑现,大王此际离京,又怎么作弄下去?日前我杏园遭掠,你不是还劝我为大事暂忍?伤于自身,反倒不能?”
虽然李潼本身就是在借机提条件,但听到武攸宜只顾后计而无顾他的生死,也是不免愤懑,幸亏只是互相利用,否则还不气死个人!
“西京自是留守治下,不能杜绝奸徒,竟入王前行刺!人命自珍,我并不觉自身一命贱拟你满园杏实!”
李潼作勃然怒状,说着便要拂袖而去。武攸宜自感失言,忙不迭上前软语劝告。
“让我留下也可以,但我的安危,留守一定要保证!家居崇仁坊,新昌坊别业,还有此樱桃园,一定要重兵陈设,震慑贼徒。贼徒一日不能罗网,陈兵一日不准撤离。还有我府卫数少,再留几百闲兵出入拱从。”
武攸宜听到少王狮子大开口,不免感觉有些为难,他虽然执掌西京留守兵众,诸禁苑守卒是不能随便调动的,哪怕是他也无权。
至于那些能够调动的卒众,各边城门、再加上自家诸产业也需要看顾,眼下曲江池这里还需要重兵监控,现在他手里能够调用的兵力也实在有限,实在不能满足少王的要求。
但少王却不依不饶,甚至亮出刚才被刺损的衣袍,可见当时情况是岌岌可危。由己度人,若非情急万难,哪怕杀身之仇,武攸宜都觉得自己是下不去手将一个娇滴滴的美人面孔拍成那副烂样子。
“河东王遭此横劫,在情在事,我不该再……”
“余者不必多说,今日能论的,只有增派护卫,否则我寝食不安,更不敢再迎凑诸事。”
所以说坏人也真是思维别致,李潼遭遇刺杀,首先想到的不是车马分明的报复回去,而是借此营造一个更佳的搞事条件。
西京各边兵力分配,已经是捉襟见肘,这一点他自然心知肚明,但仍借此强请,要为敢战士们创造出入无禁的城防环境。
“好罢好罢,这事我来安排,一定让河东王你安寝城内。”
武攸宜这会儿也实在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眼下他也是心有余悸,河东王死不死、他倒不关心,可是西京此边事情已经呈送神都,绝不是能随便叫停的。特别定王与太平公主儿郎还在河东王邸客居,也让他不敢过分用强威逼少王。
“但是全城搜捕贼徒,眼下绝对不可行!河东王你福泽厚积,能免于难已经是一幸,更幸是事发于隐地,没有造成震荡,否则贺祝之事将无以为继。若此事半途而废,你我两人怕都要生不如死!”
武攸宜也是拙计,只能连哄带吓的先安抚住河东王,且把眼前事敷衍过去再论其他,或者说敷衍过眼前,之后他才不招揽这种无头罪事麻烦自己呢,少王爱向谁控诉就向谁控诉。
李潼也算是勉强达成了自己的意图,先将武攸宜强留园中,一直等到新的守卒派来,这才让武攸宜离开。
“将这死尸暂埋园中吧,之后转葬别处。”
待到武攸宜离开后,李潼才又吩咐道:“知事诸众,暂且不要让她们接触外人。”
彼此议定,这件事暂时是要秘而不宣,为眼前戏弄诸事让路。武攸宜的鬼主意,李潼自然很清楚,一旦错过眼前,会继续追究才怪。而且西京群众刚向女皇表露崇慕,即便是报入神都,多半也要不了了之,不能破坏这份上下和谐。
可是李潼又怎么会让他们如愿,武攸宜眼下想息事宁人,稍后如果不急得大帽子乱扣,老子跟你姓……呸,你跟老子、算了,鸡毛鸭血是肯定的。
至于那想搞他的黑手,李潼当然也不会放过,刚才已经吩咐过田少安,这会儿再将人召入更作严厉叮嘱:“前嘱几户人家,给我盯死了他们,凡有人事的调动,乡野隐匿的资产,统统搜拣查实!”
当然,单凭莫大家一面之辞,也难笃定是否窦氏所为,细查也为取证。既然作此险谋,不可能没有后计,应该不出几家。
早年刘皇后之父刘延景当面嘲他,李潼能忍下来。可是现在有人竟然动了杀机,管你谁家亲戚,老子连祖业都敢卖,会忍耐你们的恶性?
这么有血性,冲去神都把你们皇嗣抢出来啊!你们能大计缓图,还不准老子忍辱负重!
他暂作忍耐,不是想忍于一时,而是这样的门户太显眼,仓促发难的话,只会被人当枪使,担恶名而无实利。
这时间也已经不远了,人心里只要有鬼,就不能安宁。此前他是独谋险计,现在倒是有了借势而为、顺水推舟的余地。
第0266章
生人易惑,鬼神难欺
虽然事发的小楼与相关的人等在第一时间都被控制住,但随着大量兵众涌入樱桃园、并将这座园业团团包围起来,园中众人自然都受惊扰,惶恐有加的议论纷纷。
杨丽操持园中庶务,正在清点各类物资,突然听到外间哗噪,出门站在廊下,便见到成队的兵众们正在园中穿梭巡弋,似在抓捕搜查,心里也是吓得不轻,担心大王在园中遭遇什么危险,当即拔腿便往小楼方向冲去。
当她来到小楼外时,便见整座小楼内外都有戒备,人莫能近。另有许多人围聚在周遭的樱桃果园中,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丽凑过去,抓住一名园中仆人疾声问道。
“奴也不知……”
那奴婢闻言后便摇头,但在顿了一顿后又一脸神秘的低声道:“听说是入园一名倡女色撩楼里那位大王……”
杨丽听到这话,眉梢顿时一扬,低声喝道:“哪家伎馆的倡女如此大胆!她是不想活了……”
周遭人众说纷纭,但却没有什么有用的讯息。杨丽心中半惊半怒,只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索性行上前去准备入内看个究竟。
她近来常在王邸门下出入,而且还是樱桃园名义上的主人,楼外那些王府护卫们对她也熟悉。但刚刚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敢随意放她入内,只让她在楼外廊下等待。
杨丽站在楼下一脸的忐忑,透过窗格向内窥去,恰好看到楼里护卫们将一具尸体以麻毡包裹,那尸体面貌已是惨不忍睹。
楼里河东王正神情严肃的与部属交谈,短时间内看来是无暇召见别者,杨丽也不敢窥探更细,短立片刻后便退出返回自己在院中的居舍。
“娘子、娘子,那些才士们一个个水牛一样,园里收存的酒水又告急……咦,娘子这番打扮是?”
婢女阿归从外间叫嚷着走进房间中来,抬头便见自家娘子一身劲装的正在房间中拉筋压腿,不免好奇。
“世道不太平,安生不容易啊!”
杨丽叹息一声,两手支地,神情有些痛苦道:“快、快过来拉我一把,站不起来了!”
通善坊中少有住户,合坊几乎尽是杏林并其他各类花果树木,风景秀美自然无需多说,虽然前段时间杏林遭到了一些破坏,但稍加整理后,仍是一处绝佳的游玩之地。
曲江集会转移到通善坊之后,便以平康伎风月戏弄为主。生人大欲无非食、色而已,西京民众们对此也是报以极大的热情。
虽然入园有所谓捐麻续缕、为圣皇祈祝长生的规令,但大多数人对此也少有在意,他们寻常连县廨衙官都少见,更不觉得自己观戏游乐与东都洛阳的女皇有什么关联。
坊中少有权豪圈地造园,气氛也较之其他诸坊宽松得多,不乏爱好戏闹的浪荡之人入园以后便不离开,白天游走各处戏台欣赏歌舞,晚上干脆在杏林中露天而居,饥则采杏、渴饮林泉,自有一番无拘无束的乐趣。
当然最热闹还是那些豪贵人家在坊中临时搭就的一些帐幕,那些帐幕中宾客众多,通宵达旦的欢宴,白天、黑夜几无冷清之时。
哪怕对这些权贵们而言,如此百无禁忌的戏乐时光,也是非常难得的。特别今次又有众多神都时流的到来,自然也带来许多朝野动向讯息。因此对这些人而言,这一次的集会既是一次难得的消遣,也是厚结人情的珍贵机会。
结束了一天的舞台戏弄之后,一些公开的场地自然冷清下来,但那些分散在杏园佳处的帐幕却各有各的喧哗热闹。有美伎作陪,有良朋为伴,或品凭色艺,或细论人情。
“今日河东大王怎么没有到场?”
欢饮畅谈之际,有人提起这样一个问题。
河东王作为这一次集会的发起人,且本身又极富才誉,自然获得了众多与会之人的关注。这位大王虽不昼夜于此流连不去,但每天也必定会往来一次,今天没有露面,自然引起了别人好奇。
“杏园众选色艺,都被送进了樱桃园。河东王自有群美环拥,何必如我等俗客翘首于此等待佳人垂青!像是春帐香暖觉夜短,趣弄伶儿已忘时……”
有人如此戏言,自然引起了哄堂大笑,许多人参与进来议论纷纷,言谈之中或钦佩河东王才趣,或是羡慕嫉妒其艳福。
人之心事各不相同,有人喜乐忘忧,有人却是战战兢兢。
窦家作为关陇权门中的翘楚,自然在杏园中也架设起了一方帐幕,但却并不接待宾客,只供自家族人并亲友戏乐。
当然就算接待宾客,敢于入帐的怕也不多。今次许多神都时流走入西京,也带来朝堂有关夺储的许多新消息,其家作为皇嗣外亲,在这一场通天的纷争中处境敏感,在神都朝堂未有定数之前,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为了一时闲趣而贸然走访,以免引火烧身。
虽然客席清冷,但窦家人也不以为意。席中散坐五六个窦氏子弟,坐在上席、稍微年长的一个中年人名为窦尚简,乃是莘国安公窦诞的从子,已故凌阳公窦师纶之子。
帐幕中没有什么喜乐游戏,家奴们则分立各处,不准闲杂人等随意靠近。一众人神态间各有焦虑忐忑之色,频频望向帐幕入口方向。
许久之后,两名年轻人快步行入进来,入席之后便压低语调说道:“的确是没来,就连王帐设立的家徒都撤走了。”
“这是得手了?”
席中几人听到这话,各自面露喜色。
中年人窦尚简尚能保持静气,但语调也带有一丝颤音:“还是要再作细探,确定一个准信。”
“珠娘姿貌妖冶,勾人欲动,既然已经入了园中,那色徒岂有忍耐得住的道理!樱桃园外甲徒陈设,建安王旋去旋归,虽然极力掩饰,但也望有忧色……”
一个年轻人也有板有眼的分析道,并又有些忧虑:“现在只是担心珠娘生死如何,这倡女会不会受不了刑讯逼问……”
“贱娼生出孽种,恩许能列我宗籍,她若把持不住,一番捐身又有什么意义。”
窦尚简闻言后便冷笑道:“已经叮嘱她得手之后勿惜己命,死无对证,人也不知她与我家蛛丝的瓜葛。”
“可惜了这样一个妙伎。”
另有一人叹息道:“眼下十三叔还在蜀中,若知珠娘已死……”
“一个贱娼,有什么值得可惜?如果再不作挽救,我家势都岌岌可危,届时子弟都要排列受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