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42

  如果他是开海,那对这些从事了即使年海外贸易的人是什么态度呢?
  张云林就是抱着这种目的前来的,毕竟张云林是徐显宗和徐承宗的开蒙老师,虽然早就已经致仕在家,但无论是京城还是在应天,他的影响力丝毫不小。
  楚宁见他,不完全是因为张云林在朝在野的影响力,更大原因是因为张云林代表着应天宁海贸集团!
  张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张家的姻亲却不同凡响。
  张云林的母亲、妻子、儿媳,三代都是太仓吴氏的女儿!
  根据锦衣卫的调查,和楚宁自己前世的记忆,太仓是郑和船队起锚的港口,而这个吴氏,更是先后六次跟随郑和下西洋!
  现在更是太仓的第一家族。
  就是因为,在郑和去世之后,吴氏买下了朝廷发卖的郑和船队的大部分船只,虽然有些被拆解了,但绝大部分船只都被保留下来了,继续进行海上贸易!
  “不知怀来伯是否是准备修复宝船呢?如果怀来伯有此意的话,在下到是可以替伯爷联络一二。”张云林开口说道。
  既然不管自己怎么暗示,楚宁就是不往禁海这件事上说,张云林只好换个方向试探一下。
  “啊,船肯定是要修,不过这毕竟是朝廷的事,就不劳烦张先生费心了。”楚宁就是不往禁海上边说。
  这倒不是他故意拿乔,而是虽然他是穿越者,有历史知识作为依靠,可毕竟历史这东西没人敢说史书上的百分之百正确。
  尤其是对大明时期沿海贸易这件事,更多是明清时期文人的笔记,很少有专门的记录,也几乎没有一点官方记载。
  这就让楚宁对着些从事海贸的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或者说是印象。
  一种是这些人是被生活所迫。毕竟从事海贸的这些人,大多是浙江福建以及两广的人,这些地方无一例外的都是土地贫瘠,又沿海。
  所以人们在土里找不到吃的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看向海洋。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的人,是大明乃至整个华夏最大的一批探索者。
  相比于北方人对海洋的天然畏惧,南方人更容易接受海洋,也会更加积极探索海洋。
  所以楚宁对这些人的态度很重视,他要搞清楚,这些人到底是会不会成为自己开启大航海的助力。
  亦或者是出于对竞争者的抵触,从而想要练手剿杀楚宁。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就算是他们不敢,也不能给楚宁的国家舰队造成什么影响,但他们可以限制楚宁对外贸易的货源!
  几十上百年下来,那些人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供应链体系,就算是朝廷出面,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撼动这种关系。
  如果没有稳定可靠的货源支持,那楚宁的大航海,就只能学着西方殖民者,进行没有一丝技术含量的烧杀抢掠了,这既不符合我们华夏族的传统,有和楚宁的信条相违背。
  楚宁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根据锦衣卫的调查,和自己掌握的信息看,海贸集团掌握的资金和财富,能支持三到五年没有问题,楚宁做好了十年长期对抗的准备。
  当然还有第二手准备,就是这次科举中三个南方进士。
  虽然因为朱祁镇的原因,柯潜等七人没有拜入楚宁门下,但他们却时时刻刻以楚宁为师,尊师重道是儒家的信条。
  所以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柯潜等七人,都是以楚宁为师尊,对楚宁更是维护到了极致。
  这个柯潜,就是福建莆田人。
  福建作为后世侨胞最多的省份,他自然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作为状元,他不仅能引起全国读书人,甚至全国人民的重视,更是莆田的骄傲。
  自从他得中状元之后,就有无数的人去他家投献,害的他父母都不敢在家待了,只能搬到亲戚家暂住,不然天天有人登门拜访。
  他们又不能像楚宁一样,如果不是他想见得人,你就是拿着朱祁镇的圣旨也不行。
  比如现在在魏国公府门口的李岩就是一个例子。
  “哟,这不是李公公吗,你怎么在这站着啊,赶紧进府歇息啊。”徐承宗风尘仆仆地赶回府,正好看到李岩蹲在府门外。
  “伯爷没有发话,咱家不敢贸然入府,不如魏国公跟伯爷求求情看看伯爷能否抽出一点时间见见咱家啊。”李岩一脸委屈地说道。
  徐承宗听完了下巴都要掉地上了。
  虽然他不在京城,但李岩是什么人,他可是一清二楚,那可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以前是东厂的厂公!
  在京城不敢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也是京城的顶尖存在,就算是内阁首辅曹鼐,也不能让他就这样在府门外等着啊。
  楚宁不仅这么做了,看样子李岩一点不生气,反而有些局促。
  “没关系,公公请随我进府,我去看看,如果少安没有别的事,肯定会见公公的。”徐承宗盛情地邀请道。
  “算了,还是劳烦国公通禀一声吧。”
  李岩肯定不会接受徐承宗的邀请,他已经在外边等了一上午了,午饭都没吃,就是想着在楚宁那买个惨。
  “那公公稍坐,来人啊,给李公公搬张椅子过来。”徐承宗见李岩坚持不进府,也就不再强求了,毕竟他也知道李岩坚持不进去的原因。
  人家都已经卖了一上午的惨了,如果随着自己进府,那可就真是功亏一篑了。
  同时,徐承宗也很好奇,楚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竟然让李岩这种皇帝身边的人入京敬重,哪怕是站在府外,都愿意。
  可徐承宗刚走到楚宁所住的那个院子,就被外边的护卫拦住了,“对不起国公爷,我家伯爷正在见客,请您稍等片刻。”护卫拦住了正准备进院的徐承宗。
  “张先生,你这么说我我觉得咱们就没必要再谈下去了,你还是回去问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愿意合作,不来我也不会生气。
  可既然决定合作了,那就派个能做主的人来。我不是针对张先生,而是对他们合作的诚意保抱有怀疑。”楚宁说着就赶紧起身,给张云林倒了杯茶。
  “伯爷言之有理,在下回去后一定将伯爷的意思转达给他们。”张云林对楚宁的话,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他知道楚宁指的就是太仓吴家等一些商户。
  “那在下就不打扰伯爷了,告辞。”张云林说,站起生出去了。
  “老师,您怎么在这啊?!”徐承宗又惊讶,又高兴。
  “哦,是润林啊,一直听说怀来伯点石成金,就算是资质一般的学子,经过伯爷指点,也能高中皇榜。
  老夫自诩也算是比应天一个小有名气的教书匠,听闻怀来伯来到应天,特地厚脸皮来见见伯爷。”张云林随便扯了个谎道。
  作为勋贵而言,一般很少有读书人愿意给他们当教习,毕竟在读书人高傲的眼里,那些勋贵不过是靠着先辈的余荫此案呢过这么混吃等死下去。
  他们就不一样了,大部分读书人都已道德标杆示人,就是想着能引起的别人的注意,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就算不能高中皇榜,起码也能做到闻名天下,这样一来,就算不能高中皇榜,也能成为一个之命的学者。
  而这个张云林就不一样了。
  他没有因为楚宁成天躲在魏国公府而生气,他和门外的那些人一样,就是想知道楚宁到底是怎么想的?有准备怎么实施,这才是他们整整管线的。
  首先这个人学问很扎实,甚至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啊没有想其他人一样,从心底看不起那些勋贵,张云林不仅交手徐承宗兄弟来,应天城还有许多和他一样的勋贵,是张云林的弟子。
  徐承宗说着就走进了楚宁的书房,不过是张云林众多弟子中的一个。
  刚刚楚宁和张云林两人的谈话,随着楚宁的开门假山,张云林也不再藏着掖着,他已经不再绕弯子。
  两人在书房探讨了一番,不过张云林这次来不过是想着试探一下楚宁的口风。
  但没想到楚宁如此直接就,根本没有、其他人谈话的那种不断试探,楚宁似乎就是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交谈,大家有什么就直说,省的出现误会。
  这是楚宁的原话,张云林深以为然,毕竟这涉及到极其广泛的范围,除了出海,还有出海的货物,人员的组成,等等等等。
  更重要的是贸易之后的利益计算,那可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作为应天有名的大儒,张云林虽然没哟直接参与其中,但一直到这里边的事很复杂。
  所以楚宁这么说,张云林也很理解。
  “不知能否请伯爷示下,到底是怎么个合作方式,我也好给别人回话。”
第124章
大消息
  “你告诉他们,如果一切顺利,我准备奏请陛下,开海禁!”
  楚宁这话一出口,让原本已经走到门口的张云林差点撞门上。
  一旁的徐承宗手里的茶碗直接掉地上了。
  “伯爷,你”张云林想开口问,可却不知道从何问起。
  “你就这么原话告诉他们,相信他们知道怎么办。”楚宁没有跟张云林解释。
  张云林知道,刚刚楚宁让自己回去就是抱着这层意思,确实,自己只是受人之托来询问楚宁的意思,可没想到楚宁开口竟然直接揭开了谜底!
  开海禁,张云林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决定这件事,所以他要回去,回去告诉那些人,这个消息!
  “少安,你刚说的是真的?”徐承宗这下已经估计不到还在门外苦等的李岩了。
  “自然是真的。”楚宁看着门外,似乎在想着什么。
  “这个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