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642

  所以,很多百姓背井离乡,甚至在严苛的户籍制度下,想尽办法迁移到其他地方。
  现在好了,各地官府把百姓看的比自家的俸禄还紧,恨不得把辖区内所有的百姓钉在地上,就是因为缺人啊!
  可你看看,楚宁这份奏折,再想想大明现在各地官府的现状,就知道这件事有多难办了!
  不仅如此,楚宁奏折里还特别提到了读书人,这件事甚至摆在了移民百姓之前!
  他需要大量的读书人,进驻高原,同时还要为马上就要成为大明领土的西域做准备!
  这简直就是要逼着内阁集体上吊的节奏啊!
  因为皇家书院的出现,尤其是皇家书院教育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多都到了各地担任教谕,各地类似皇家书院的书院也如雨后春笋大行其道。
  可同样的,这就占据了大量的读书人,还有许多儒家书院,大明现在说是文化鼎盛一点也不为过。
  可问题是,随着大明恢复汉唐疆域速度的进展,海外领地的兴起,大量的读书人,被派到那里,从事教育工作。
  这让大明在读书兴起的同时,也出现了读书人不够的窘境,楚宁曾经还开玩笑说,这是‘幸福’的烦恼。
  朱见深一开始没当回事,那是因为当时他没有过多参与政事,可自从他监国之后,他就发现,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大明现在连科举考试的人数都凑不齐了,大量的读书人抱着‘文人亦能报国,亦能开疆拓土’的信心,前往各地,现在好多地方甚至出现启蒙私塾都却先生的局面了!
  看着庞大的数字,朱见深都怀疑,楚宁是不是要从陆地一路打到奥斯曼去!
  这可怎么办啊!
  前段时间,刚刚解决了西南对读书人的请奏,虽然内阁限制西南、海外领地拓展领土,但是对于他们提出的人才要求,内阁可是优先满足的!
  甚至塞北都要派到后边!
  这边刚刚结束,塞北的战报就来了,内阁几乎是用尽浑身解数,总算是给塞北凑够了人数,就这,还仅仅是移民塞北的百姓。
  至于读书人,还有一大块的缺口,内阁一直发愁,就怕朱祁镇不满意。
  不过朱祁镇还是很通情达理的,他也知道国家的现状,所以并没有对内阁做过多的要求,只是让他们抓紧时间培养读书人。
  内阁看着朱祁镇的批复是既高兴又心酸。
  高兴的是朱祁镇的通情达理,心酸的是朱祁镇这不是难为人吗!
  如果有足够的读书人,他们能不给朱祁镇派去!
  读书,不是张庄稼,一茬接一茬,一年就能收获,俗话说的不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虽然指的是培养文风,可也体现出培养读书人的不易!
  一个读书人,就算五岁开蒙,到能给别人开蒙,起码也要十年的时间,这还是一心读书的情况下,大明这才发展起来几年啊!
  看似辉煌的皇家书院,也是在读书人的基础上继续教导,如果是从一个孩子开蒙开始教导,就算是皇家书院,也需要十年的时间!
  可大明出现这个盛世繁华,满打满算不过七八年的时间!
  这让他们上哪去找这么多读书人啊!
  另外还有要向高原和西域准备移民的百姓!
  这个虽然好解决一点,也仅仅是和提供读书人相比,如果单纯的拿出来的话,内阁都能想象得到,西北四川的那些巡抚知府们的样子!
  这不是从他们身上挖肉吗!
  甚至比挖肉还要残忍!
  就在众人犯愁的时候,一个红翎信使闯进了大殿!
第726章
对比鲜明
  “报!西北急报!”众人听完之后,全都一哆嗦。
  好家伙,没完了是吧!这边要人的事还没有解决了,你又来!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这没完没了了,还要什么!
  干脆咱们换换,你来这个朝廷,我们去西北吃沙子。
  不过人家都送来了,何况你不想看,有人想看啊!
  朱见深一抓过楚宁的奏折,打开一看,朱见深一巴掌排在桌子上,“高啊!”
  曹鼐听完之后,一下也好奇死了,楚宁到底在奏折里边写了什么?
  其他人同样好奇,这是怎么回事,朱见深竟然这么激动。
  朱见深看着手里的奏折,心里对楚宁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曹鼐看朱见深没有把奏折给他们看的意思,只好凑上前,其他人则只能干着急。
  曹鼐看一半之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燕国公大才啊!”
  这些其他人更好奇了,不过他们没等多久,朱见深就把手中的奏折的哥了王文。
  王文赶紧接过来一看,楚宁的奏折内容很简单,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平铺直叙,上来就直接严明,朝廷现在肯定为缺人发愁。
  他直接给出了两个解决的办法,第一个,按照大明现有户籍,各地发展前景,计算人口情况,但这件事不能交给各地自己做,不然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所以这件事必须交给督察院、锦衣卫、内阁指派三方直接行动,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此事的公正性,并且还能做到避免贪腐。
  对人口过剩的地方,鼓励迁移,开出丰厚的条件,比如江浙等地的百姓,鼓励他们前往海外领地,然后从湖广、江西等地就近迁移人口,充实当地。
  这个倒是不难,毕竟现在大明的人口虽然不算很多,但是向各地输出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楚宁这个办法更有效,见效更快一些罢了。
  最高的是第二招,既然朝廷缺少读书人,那大明本地大量的宗教人士可以弥补一下啊!
  宗教人士虽然不是人人都读过书,但是读书的比例明显不低,很多宗教人士的学问并不比当朝的进士差,甚至更好!
  而他们又对传播自己的教法极为热衷,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什么宗教,只要是大明境内的,和大明的百姓一样,都有着强烈的故土情节!
  随着大明的百年的发展,百姓越来越富足了,宗教也随之发展起来,可是大明对宗教的管理十分严格,无论是庙宇的数量,还是宗教人士的人数,都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
  所以,现在各地请求增加宗教场所的请求,也已经让内阁有点头疼了。
  毕竟,宗教人士的增加,不仅会占据大量的人口,同时也会抢占一部分社会的财富,朝廷当然不希望他们太多。
  可宗教对人精神的归属感,让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牵绊其中,所以,朝野上下为宗教说话的人很多,这就让朝廷有点头疼。
  可现在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你们可以去传教,传播你们的教法,但是前提是服从大明的管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从身体上,思想上,在精神上也能加强那些地方对大明的归属感!
  而大明本土宗教想要出去传教,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劝导当地百姓认可自己大明人的身份!
  这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妙招!
  用宗教人士的学识,用宗教去加大当地百姓对大明的认可和归属,也可以缓解朝廷因为读书人不足出现的困境。
  楚宁在奏折中说,他已经准备和高原的宗教首领们商谈此事了。
  虽然因为时间的缘故,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的结果如何,但是没有人会怀疑楚宁能成功。
  能想出这种办法,说明楚宁已经胸有成竹了,这可是扩大自己教派的最好时机!
  既然有了办法,还是这么好的办法,内阁立刻动了起来,首先是就近的京城的各处寺观,他们收到朝廷的公文之后,都惊讶了。
  以前想要让朝廷批复一座新地,或者增加几个宗教人士,都是想尽办法,最后还不一定能成,现在这是怎么来了,僧录司竟然主动找他们。
  这是什么情况?
  当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僧录司之后,他们明白了,不是让他们在大明传教,是去草原、西域!
  这些苦寒之地,有人会真心信奉他们的宗教吗?
  就在他们犹豫纠结的时候,接下来僧录司官员的话,让他们一下就不淡定了,合着不仅是他们,高原的宗教已经开始行动了!
  天哪,感情不是只有他们,还有‘外援’啊!
  这可不行,尤其是和高原宗教有渊源的宗教首先表态,一定完成朝廷交办的任务!
  他们保证在那些地方传教,只要他们的教法传播,那里就不会出现反抗大明的任何势力存在!
  有人带头,剩下的也顾不上回去商量了,全都表态,愿意参与其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以京城为起点,大明各地宗教重地,都先后接到消息,书信雪片一样在大明各地飞舞。
  同时,京城这边,第一批五百名宗教人士,也踏上了西行之路,这还仅仅是京城,各地也纷纷通过当地官府,向朝廷递交申请。
  一时间整个大明的宗教人士沸腾了,朝廷也总算松了一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