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642

  虽说在苏伊士换乘驼队,可以从陆路进入奥斯曼,或者到塞得港继续装船,但是路上却需要经过马穆鲁克和奥斯曼的土地,缴纳赋税,同时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如果绕过整座大陆,虽然可以直接向欧洲沿海国家输送货物,但是却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就看出,当初楚宁的眼光毒辣了,他帮助议纳勒登上马穆鲁克苏丹的一个条件就是去的运河两端城池的所有权,以及整条运河的控制权!
  当初议纳勒也是被形势所迫,如果不答应楚宁的要求,那他别说登上苏丹宝座了,就连能不能活下来都说不准。
  可是随着议纳勒在马穆鲁克地位越来越稳固,他的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
  这些年,他李利用和大明的关系,获得了不少好处,在暗中开始组建海军,同时扩充编练军队,现在的马穆鲁克已经成为这个地区,仅次于奥斯曼的强国了!
  既然是强国,郑晨良自然不会放过,他派出的人也找到了议纳勒,虽然议纳勒没有答应,但是他心中却有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
  尤其是在得知奥斯曼将参与所谓的举世攻明之后,议纳勒确定,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奥斯曼都不会直接攻打大明在这里的海外领地。
  但是也绝对不会坐视这个好机会从手边溜走,既然如此,那他何不等着奥斯曼和大明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在出现,然后以保护塞得城的名义,将其控制起来!
  如果这次所谓的举世攻明,把大明打败了,那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占领塞得城,顺手解决掉苏伊士也已经在议纳勒的计划之中了。
  最妙的是,奥斯曼竟然给了他一个完全说得过去的借口,穆罕默德二世把自己手中,那些逃亡到奥斯曼的贵族放回马穆鲁克。
  同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海盗,不断骚扰亚历山大港,等马穆鲁克沿海重地,这样一来,议纳勒就有充足的借口不出兵。
  让他没想到的是,塞得城,那座不起眼的小城,竟然挡住了奥斯曼大军三个月的进攻,就在他犹豫是再等等,还是现在出兵的时候,张懋带人在苏伊士登陆的消息传来。
  这让议纳勒顿感不妙,他是真没想到大明反映如此之快,如果这次是楚宁带队前来,他甚至怀疑自己这个苏丹还能不能做下去。
  还好,是张懋带兵前来,不是那个让整个地区颤栗的血伯爵!
  可即便如此,议纳勒也不敢大意,张懋可是当初随着楚宁在奥斯曼大战过得人,所以议纳勒立刻带领两万大军急匆匆在张懋必经之路上等着。
  “尊敬的将军,自从塞得城受到攻击之后,我就准备带兵前去支援,可是那些该死叛徒,竟然在国内发动了十几处叛乱,让我无法前往救援。
  现在我已经将那些该死的叛徒彻底浇灭,正准备带兵去援救塞得城。”议纳勒一脸真诚地说道。
  “苏丹果然是大明的好盟友!”张懋似笑非笑地说道。
  议纳勒脸微微一红,显然听出了张懋话中的讽刺意味。如果不是张懋来的太快,时间太仓促,议纳勒肯定会带着更多的人来。
  可是在接到张懋登陆的消息之后,议纳勒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准备了,他的大部分军队都驻扎在各地,而在开罗的军队也有不少派出去平灭叛乱了。
  所以,能带着两万人出发,已经是议纳勒的极限了。
第651章
众志成城
  “将军言重了,作为大明的盟友,我当然不会任由那些该死的海盗进攻大民的城市的。”议纳勒赶紧转换话题说道。
  “多谢苏丹陛下,这次有了苏丹陛下的协助,我想,很快那些海盗就会被消灭干净!”张懋当然不会拆穿议纳勒,毕竟这个时候,敌人还是能少一个是一个。
  不过张懋也有自己的打算,这次大战之后,对马穆鲁克的扶持肯定要调整!
  虽然楚宁一直觉得有议纳勒这么一个目光短浅的盟友,对大明来说不是坏事,况且大明对着议纳勒还有提携之恩,可是现在看来,权力这东西果然能腐蚀心里。
  这个议纳勒竟然敢在这种时候鼠首两端,作为大明的盟友,不仅没有向着帮助大明,甚至还想着在大明身上赚取好处!
  议纳勒自然不知道张懋想的是什么,如果他知道,后悔是肯定会后悔的了,但是他说不定会铤而走险!
  毕竟张懋这次只带了五千军队。
  既然大家都在演戏,那就没有相互拆穿的必要了,所以他们都很默契地没有继续下去,而是各自回到自己的军中,向着塞得城进发。
  与此同时,萨哈迪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如果不能打下这座城池,那他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这样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为了这次出兵,不管是他,还是穆罕默德二世,都承受了国内巨大的压力!
  虽然整个奥斯曼对大明,对楚宁都充满了敌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大部分奥斯曼人心中,他们并不想和明军作战!
  教训太深刻了,血伯爵的名头也不是说着玩的,就算你能把塞得城打下来,你能保证楚宁那个大魔头不会再次带兵来到这片土地!
  倒时候,估计就是真神下凡,也主动不住这个恶魔的脚步了。
  这也是萨哈迪以海盗身份四处攻打大明海外领地的原因,当然,除了这个塞得城,其他地方更多的是牵制当地的明军,不让他们‘捣乱’。
  他们这次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拿下塞得城,切断大明地中海那些海外领地和大明故土之间的联系,可是随着战事的发展,塞得城不但没有打下来,奥斯曼这边更是损兵折将。
  尤其是花了大价钱从大明购买的那些武器,消耗了一半,这东西可是打一发少一发!
  现在大明有在战争状态,肯定会优先满足自己使用的需要,至于奥斯曼,那就只能等着。
  何况,如果大明知道奥斯曼这次参与其中,肯定不会再卖弹药给他们,那他们花大价钱买来的这些武器,还有什么用处!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仿制,但是仿制出来的弹药无论是质量,还是威力都远远小于大明出售的
  而最要命的一点就是,仿制的弹药还极其不稳定,已经有十几门珍贵的火炮,因为仿制弹药被彻底报废了。
  所以,就算是以海盗、沙匪的名义,奥斯曼国内的反对声也不小,当然这还仅仅是针对知情的高层而言。
  现在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塞得城的象征意义甚至已经超过了他的现实意义,所以萨哈迪才痛下决心,将自己手中的最后一张牌,阿勒颇的五万大军调了过来!
  这次萨哈迪算是孤注一掷了,如果此战失败,就算他能逃回奥斯曼,那些反对者也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到他身上,他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塞得城,士气却依然高涨。
  三个月的时间,他们不知道打退了多少次‘海盗’的进攻,就算是那些海盗动用了大明的火炮,他们也没有让塞得城落入敌军之手!
  “吴将军,战况如何?”塞得城守段飞宇看着守将吴正阳说道。
  虽说大明的文臣和武将之间并不是十分和睦,但是因为楚宁的出现,也并没有向原本历史上文武之间的对峙那么严重。
  尤其是在海外领地,武将需要文臣支持粮饷、物资,文臣需要武将包围城池安全,确保城池发展,文武之间甚至非常融洽。
  “今天那些奥斯曼人没有进攻,我想他们一定是等待陆军,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恶战!”吴正阳面无表情地说道。
  这原本就在他们的计算之中。
  早在塞得城接到消息之初,吴正阳和段飞宇就将所有的可能都推演了一遍,他们做好了被敌军水陆并进围攻的准备,所以他们从苏伊士调集了大量的粮草弹药。
  并且将苏伊士的守军也抽调了相当一部分,同时还在拥有大明海外护照的百姓中挑选出一部分,进行简单训练,作为后勤兵。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应对将要面对的大规模围城战。
  吴正阳不是毛头小子,他出身虽然不高贵,但是却是身经百战,不然也不会将他放在塞得城这个地方。
  段飞宇更是皇家书院的高材生,他是自请来到塞得城,从一个署理户科的官员,一步步走到现在城守的位置。
  塞得城自从城外大明的海外领地后,按照楚宁当初的规划,就开始同化当地人,大明没有侵略性的策略,让当地百姓很快就将加入大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甚至许多不是塞得城的百姓,都向这里聚集,除了塞得城发达的商业,有更多的机会之外,就是塞得城宽松的环境。
  在这里,不管你信奉什么宗教,只要你遵守大明的律法,就会受到官府的保护,官府对他们也没有什么歧视,甚至出现两个不同宗教信徒发生纠纷,官府也能妥善处理。
  在这里,不管你是什么教徒,大家都生活的其乐融融,相比于其他地方不用宗教之间剑拔弩张,这里简直成了他们的一片乐土。
  加上当地官府对大明海外户籍制度的推行,他们都是十分渴望加入大明,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明臣民。
  虽然只是海外护照,也能享受到和大明百姓相似的待遇。
  所以,当初塞得城乡城中百姓告知,有近十万‘海盗’将攻打塞得城,他们现在可以搬出塞得城,返回故里或者前往苏伊士,都可以。
  可真正离开的人微乎其微,他们已经将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园,家园受到攻击,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打回去就是了!
  城中征集青壮的时候,几乎全程的青壮都踊跃报名,这倒是让那些潜伏在塞得城的探子有些难以置信。
  有些挑拨城中百姓的探子,话还没说完,就被捆好送到官府了,甚至碰上脾气暴躁的,直接打个半死。
  这不得不说,大明,华夏宽广包容的胸襟,让塞得城这座远离大明万里的海外领地,竟然和大明本土一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第652章
不和
  也正是因为这样,塞得城在奥斯曼大军三个月的围攻下,依然屹立不倒,而且还给奥斯曼的海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虽说塞得城是做港口城市,但是毕竟城池和港口总归是有限制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那样一点都不现实。
  而战舰和商船的一个大区别就是,战舰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开,不然很容易被友军伤到,所以,能参与进攻的战船其实并不是很多。
  这次萨哈迪也是发了狠,他把五万大军从阿勒颇调集过来,还将一部分战舰上的士兵也派到了陆地上,并且把一部分火炮也运到陆地上。
  萨哈迪这次算是真的下了狠心,因为马穆鲁克援军已经出发,而且苏伊士那边也有一支五千人的明军出发了!
  虽然萨哈迪不知道张懋在苏伊士登陆的消息,明军的出现,显然给了萨哈迪不小的压力,至于议纳勒带领的那两万马穆鲁克骑兵,萨哈迪还没有放在眼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