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642

  可是能让你御驾亲征已经是朝中大臣的底线了,这次大战,不是一般意义的国战,他关乎的是大明今后百年的气运,需要朝中上下,万众一心,马虎不得啊。”楚宁难得正式地说道。
  “啊?是啊,此战之后,大明兵峰所指,谁人敢缨其锋!就像先生所言,我们这一代人,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他们就能安享太平,就能专心治理国家。
  不用再像我们一样,日日为边讯担忧,时时防着敌人的入侵。”朱祁镇听到楚宁这么说,先是一样楞,然后也心有所感地说道。
  “一边呆着去,什么叫打完了,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我们这次最多就是把那些蹿起来的苗头打下去,当年太祖和太宗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你看看,这才过去多久,你又不是没见过太宗的英武,不一样让人家像撵兔子一样,撵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楚宁不屑地说道。
  朱祁镇脸颊抽动了半天,才平复心情,这话也就是楚宁敢说,换成旁人,朱祁镇早就火了。
  这可是朱祁镇视作一辈子的伤疤,这次如果有人敢拦着他,结果一定很不美妙,这是他洗刷耻辱的机会,不像之前那次亲征,这次朱祁镇有着十分强大的信心。
  这不是别人拍马屁的狂妄,不是虚无缥缈的自信,而是因为他对大明现在军力的信心。
  快十年了,他也算是卧薪尝胆,顶着巨大的压力,支持楚宁军改变法,现在的成效,不用他自己说,只看那些数字,就让人惊讶无比。
  大明现如今的常备军队有一百五十万,虽然比以前少了将近一半,但是战斗力却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远远超出原来。
  现在,大明已经停止修建长城边塞几年了,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必要!
  现如今,不管瓦剌是出于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大规模骚扰边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大明的军队,现在已经完全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第563章
郑晨良的野望
  边军如果没有主动出击攻击瓦剌或者鞑靼,简直就是耻辱,更耻辱的就是你出去了,连敌人的毛都没弄回一根来。
  自从军改之后,大明的尚武风气重新被点燃,尤其是楚宁对军人的各种照拂,把军人的地位抬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大明子民已经把从军杀敌,视为一种荣耀。
  每年国子监、皇家书院、皇家军事学院,甚至京城所有私塾的学生,都要到忠烈祠去祭祀英灵,京城的百姓,阵亡将士的家眷,更是自发地到忠烈祠瞻仰祭奠。
  文人墨客更是在那里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现在的大明,没有宋朝那种武人低贱的观念,甚至有不少投笔从戎的例子,传为士林佳话。
  “男儿自当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已经是许多读书人的新志向了。
  尤其是楚宁这个例子摆在那,一个宣府边荒之地的秀才,现如今是大明朝公认的战功第一人,战神一般的存在,更让许多书生向往之极。
  这一点都不矛盾,虽然楚宁的变法,以及楚宁对文臣武将的言语,都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那,那就是楚宁上马开疆,下马安民的能力!
  在朝廷有意图的引导下,现如今的大明,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对征战沙场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将其视为一种荣耀。
  这完全得益于楚宁推行的军改,将士阵亡朝廷有抚恤,有勋章,有牌匾,不仅让将士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更是让他们的家人能享受到无上的荣耀。
  以前,在乡野之间,一个秀才,一个举人,就能趾高气昂地傲视乡里,现在,一枚金灿灿的勋章,一块“国之烈士”的牌匾,就能让知县大老爷步行施礼。
  而支撑这一切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话语,而是实打实的财力!
  大明现在的财政收入,不仅能支撑庞大的支出,每年的结余可以让朝廷放开手脚施展抱负。
  以前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勉力支撑现在朝廷满世界修路、修堤、建船,官员的薪俸,士兵的军饷,从来没有拖欠,就这,还有大量的结余。
  朱祁镇每每想到国库的结余,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觉得,就算是老朱在世的时候,也没有他现在富裕,他是大明立国以来最富裕的皇帝,这一点除了不能只说之外,是朝野上下公认的!
  正因为如此,朱祁镇对复仇充满了信心,他觉得如果这样自己都不能一雪前耻,那自己这辈子就真的没机会复仇了。
  “这次出兵,不管对方多少兵马,你只要稳扎稳打,也先就算长出犄角来,也不可能翻身,切记不可轻敌冒进,急于求成!”楚宁一脸严肃地说道。
  “先生的话,我记下了!”朱祁镇正中地点点头,他知道,楚宁现在是在提醒他,就是怕他被复仇冲昏了头脑。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要把那些该死的臭虫给捏死,虽然他们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些家伙着实让人厌烦。”朱祁镇咬牙说道。
  “嗯,不错,目前看来还算清醒。我想那些人现在应该不多,不然当初赵王谋反的时候,这些人就算不是全部出动,也会有一部分出来助阵。
  既然没有出面,就说明郑晨良对这些人的使用极为小心,而且这些年过去了,有不少人主动找朝廷投案,有些人是被挖出来,还有其他情况。
  这么算下来,郑家就算布局在严密,也损失的七七八八了,现在能用,有用的也不多了。
  不过,能隐忍到现在的,不是官职不高,就是身居高位,想找出这些人来并不容易。”楚宁若有所思地说道。
  “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只能等着他们自己窜出来?”朱祁镇心有不甘地说道。
  “当然不是,如果他们一直这么隐藏下去,难道咱们还不出征了,放心,他们很快就要有行动了。”楚宁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显得有些高深莫测。
  朱祁镇知道,现在楚宁是不会告诉他的,不是说他会泄密,而是楚宁现在这么说,就是计划已经在实施了。
  其实朱祁镇想错了,楚宁当初在抓尹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实施了,三天的时间,看似不长,但是对于像石亨这样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郑晨良在离开京城的时候,和那些郑家布置下的暗子联系了,但是当时尹志刚刚被抓,郑晨良也不敢冒险通知那些暗子,所以整个京城的暗子,都不知道到底这个尹志知道多少。
  所有的人都在懊恼,自己怎么就上了郑晨良的贼船,怎么就不能抛舍下这些荣华富贵,看看那些第一时间自首的官员,除了极少数致仕之外,大多数最多就是发配边疆,或者到大明的海外领地任职。
  没有一个被朝廷处决的,再看看自己,虽然官职这几年升了不少,但是却时刻担心朝廷会发现他们和郑家的关系,当然,郑晨良不是傻子。
  这些人他没有全部联系,他虽然觉得这是他最有把握的一次机会,也许是心中的那一丝若隐若现的不安,也许是出于保留点底牌,郑晨良这次还是留下了不少暗子。
  不过,现在启动的这些暗子,也是郑家目前在大明为数不多的力量了,郑晨良有信心,只要按照他制定的计划,就算这次不能彻底覆灭大明,他也有机会割据一方!
  如此一来,他就不再是无根之木,他也有单独和大明叫板的资本了。
  这才是郑晨良真正的目的!
  在他看来,无论是瓦剌和鞑靼的联军,亦或者是西域诸国的部队,再或者是乌斯藏的大军,都只不过是他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棋子!
  他才是真正主宰天下的人,才是以天下为棋盘的主宰!
  当初如果不是楚宁破坏了他郑家,他也就是一个蜗居江南,整日向着如何维系家族兴旺的族长!
第564章
石亨
  虽然从郑家覆灭开始,他在和朝廷,或者说是和楚宁的争斗中,无论是大军对战,还是政变篡权,他没有赢过一次,但也是在这一次次失败中,郑晨良的野心竟然开始膨胀起来!
  他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于恢复郑家昔日辉煌,他已经开始朝着建立一个属于他们郑氏家族的王朝而努力。
  在他看来,大明的建立人,不过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和朱元璋比起来,无论是能力,阅历,实力,他都比朱元璋强!
  何况,因为朝廷强行推行变法,大明境内的官绅对朝廷也是怨念极深,现目前只是因为朝廷占据绝对的强势,他们是‘敢怒不敢言’。
  一旦有人摇旗呐喊,那么天下的士绅就会趋之若鹜地跑来支持。
  纵观史书,自从秦朝以来,不管是什么人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都离不开士绅的支持,失去了士绅的支持,哪怕强如蒙元,也不可能支撑过百年。
  相反,有了士绅们的支持,公认的积贫积弱的宋朝,先后对抗金元两大强势王朝,更是前后延续超过三百年!
  自己本身就是江南士绅领头家族郑家的‘家主’,也算是大明士绅的代表人物,如此一来,只要是他能占据一方之地,振臂一呼,天下肯定是景从如云。
  那他,也将成为天下士绅的救世主,成为一个超越朱元璋的存在!
  郑晨良现在已经彻底魔障了,如果是十年前他这么想,肯定没有问题,因为那个时候朝廷的统治确实像他想的那样,是靠着无数的士绅阶层。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士绅阶层已经接受了现实!
  那就是交粮纳税!
  首先,相对于收益来说,那些税赋的数额并不大。其次,现如今通过海贸的发展,士绅们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土地,他们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
  他们种桑养蚕,抽丝制绸,烧制瓷器,植棉纺布,甚至已经有人把当地的一些特产贩卖到其他地方牟利。
  凡此种种,人们的眼界打开了,所以现在但凡是有点资产的人,对纳税这种事已经不再那么抵触了。
  尤其是现在,如果从事商业行为,比如你想把东海的渔获贩运到内地去,如果你拿出原籍的交税凭证,在贩运途中的税赋会有一些优惠,并且你交税之后,还能享受到朝廷官府的保护。
  否则一旦被官府查到,就要缴纳数倍的罚金,当然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楚宁创造性地提出检举制度。
  如果你发现有人偷税,那恭喜你,你将迎来一个发财的机会,如果你是他的同行,就更好了,检举对方不仅让可以把这个竞争对手给打压下去,更能得到官府提供的一笔不菲的奖金。
  两相比较,现在人们都已经养成了按律交税的习惯,和贸易产生的巨大利益比起来,税赋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所以,现在郑晨良想要造反,尤其是想要得到士绅们的帮助几乎就是不可能。
  不过现在这些郑晨良已经听不进去了,他现在的心智已经完全被仇恨蒙蔽了,更何况就算不是这样,按照郑晨良原本的想法其实也不错,不过那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
  可是作为郑晨良的那些暗子,石亨此时的心里却是七上八下,自从见过那个自称是郑晨良的人之后,石亨就一直心神难安。
  这种事可不是小事,可是石亨这个人原本就是没有立场,为了荣华富贵,他可以做任何事,当初在边关杀良冒功,原本历史上石亨参加了北京保卫战,负责镇守德胜门。
  德胜门受到瓦剌军进攻最猛,战况最为惨烈,石亨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利用完备的城防攻势,让瓦剌大军损兵折将都没有攻破。
  瓦剌攻不下德胜门,便去攻打西直门。石亨又提兵救援,和西直门守将一起,与瓦剌军激战五天五夜,最后瓦剌军战败,北京之围被解除,此战过后,石亨被封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