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642

  他不能允许有人在这种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想要搏位出名的人出现,更不允许他们借助自己的家人博名声,家人可以说是楚宁最大的软肋!
  所以除了尹志这个特例之外,剩下的人都是楚宁收拾的对象,而且是下重手收拾!
  楚宁知道这些人当中也有和尹志相似的情况,有些甚至是郑家埋设在朝廷多年的暗子。
  当然,也有几个不知死活,一心就想着出名的蠢货,对于这些人,楚宁当然不会想对待尹志一样‘温柔’,一时间,京城许多衙门的上空,飘荡着阵阵撕心裂肺的哀嚎!
  这些人不像尹志,尹志是楚宁暗中打过招呼的,他在来到锦衣卫之后,就被安置在一个非常不错的房间医治,楚宁一点不担心消息泄露。
  王贵这些年把锦衣卫已经经营的算是铁板一块了,尤其是锦衣卫引入了思想教育之后,皇家军事学院思想学院的好多学生,就被安排到了锦衣卫。
  而其他那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被楚宁收拾完之后,全都丢进了昭狱,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情的审判。
第556章
幕后黑手
  “先生,这次他们能现身吗?”朱祁镇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应该会,锦衣卫现在不是已经锁定几个人和地方了嘛,你就别在这走来走去的了,晃得的头晕。”楚宁对着来回踱步的朱祁镇不满地说道。
  “先生,难道我们真的要等三天吗?”朱祁镇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确实,现在大明面对的环境一点不比刚刚立国的时候逊色多少,周边几乎所有的势力,都蠢蠢欲动,稍有不慎,大明将万劫不复。
  可就在这个时候,对方竟然出这种下三滥的招数,扰乱大明的军心,可见最可怕的敌人,永远都是叛徒!
  但是又不能对他置之不理,现在他就能发动这种扰乱军心的事,如果大军开拔之后,天知道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来!
  虽然朱祁镇对现在的锦衣卫,已经成为大明防范为敌的暗中破坏的一道可靠屏障,但是这次不一样,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不允许有半点差池。
  而且,按照楚宁的说法,就算这次那些人不主动进攻大明,用不了多久,楚宁也会挥师北上西进,他不能坐视大明周边存在任何一股能对大明产生为威胁的势力!
  楚宁对大明现在的边防很有信心,哪怕是长城已经停止修建好几年了,大明现在的边防,也不是那些瓦剌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了!
  所以,这次不管是楚宁,还是朱祁镇,宁可晚点出发,也不想在自己身后留下什么尾巴,更不允许这种随时会捣乱的苍蝇存在!
  朱祁镇根本不在乎外界怎么传言,在楚宁收拾了一顿那些上书的官员之后,大摇大摆地走进楚宁的府邸,这下更加坐实了外界的传言。
  那就是朱祁镇这次是铁了心让楚宁随便,让他在出征之前好好发泄一番,并且,这种事大家也能理解,甚至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支持的,包括兵部的官员。
  虽然看到尹志凄惨的遭遇之后,大家都难免有些同情,但是一想到尹志的所作所为,他们就释然了。
  现在大明已经进入了高速的发展阶段,大家日子越来越好,谁都不想回到汉朝那种当街杀人的时候,太野蛮了!
  说起来快意恩仇,实际上就是视朝廷法度如无物。
  况且,大家谁们家还没有个红白喜事,如果不将这种行为制止住,到时候大家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东家,这次看来他们是真的中计了,楚宁这家伙把上书的十二个人全都收拾了一遍,据眼线回报,全都是重伤,其中尹志受伤最重。”
  在皇宫边上的一处宅院里,皮肤黝黑的郑晨良正听着一个富家翁一样的人汇报。
  “嗯,也不要大意了,楚宁此贼狡诈无比,咱们在他手上吃的亏还少吗,就算有十成把握,也不能掉以轻心。和那些藩王联系的如何了?”
  “哎,那些宗室果然都是些窝囊废,原先几个和赵王有联系的人,这次被楚宁全都收拾怕了,就算有那个心思,在结果出来之前,他们也不会明确表态的。”
  “不奇怪,换成是谁,也不敢冒这种险,不动,他们还能享受几代的富贵荣华,可要是动起来,谁能保证成功!
  当初宁王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完全可以攻占应天,最差也是和朝廷划江而治,可是却被楚宁区区几千兵马硬生生堵在湖口,连长江都没进去!
  赵王筹划两代人,准备的这么充分,被这个混蛋搅得是天翻地覆不说,还顺道帮他震慑了那些无法无天的宗室。
  所以啊,这次咱们要小心再小心,这边的情况差不多了,你主持就可以了,我还要去乌斯藏,那边一直没有东进,只是陈兵边界。”郑晨良说完站起身就走。
  “东家路上小心。”富家翁躬身送走郑晨良之后,脸上原本小心谄媚的表情一下就变了,变回了那个在朝堂之上大将军。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历史上策划夺门之变的石亨!
  石亨陕西渭南南志道里人,此人长相奇异,四方脸面,身躯高大,胡须及膝,而且因为出身武将世家,弓马娴熟,早年继承其父官职,任宽河卫指挥佥事。
  正统元年,石亨在黄牛坡击败瓦刺军,夺回许多马匹,首次征战获功,迁任都指挥佥事。
  正统三年正月,300多名瓦刺军骑兵在黄河边饮马,石亨率众追击到官山下,斩俘甚多。擢升为都指挥同知,又充任左参将,辅佐武进伯朱冕守大同。
  正统六年,石亨向朝廷进言‘边关军饷难以凑足,朝廷若能发给耕牛种子,让军队开垦边塞土地,每年可以增加军粮18000石。’
  正统七年,石亨又奏请驻军在大同西路边境修筑堡垒,囤积粮草,得到朱祁镇采纳。
  此后,石亨在红城、延安、金山等地,多次击败瓦刺军,以功先后升迁都指挥使、都督佥事。为给朝廷广泛搜罗人才,他请求仿效汉、唐制度,除保举以外,还需设立军谋宏远、智识绝伦等科目,对拟用贤士先自陈(述职),再试用后任职。
  正统十四年,石亨与都督佥事马麟巡守塞外至箭豁山,打败了兀良哈的军队,进升为都督同知。
  可见,石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抱负,有能力,有理想的青年,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和江南郑家搭上了关系。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屡屡升迁,不然比他功劳不小甚至更大的人大有人在,却没有像石亨这样升迁的如此迅速。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初为了给石亨制造机会,许多所谓的瓦剌骑兵,都是边界的百姓,这种杀良冒功的事,石亨没有少干。
  并且,在尝到有靠山的好处之后,石亨也做了不少事,尤其是安定里资助一些不安分的藩王,向瓦剌走私生铁、刀枪这种事,更是伴随着石亨在边疆驻防的那几年。
  这里边的随便一件事,拿出来都是灭九族的大罪,而这些证据也全都掌控在郑家手中。
  当然,这些郑家也是占了大头的,不过人家那种大家族,抵抗这种事的能力肯定不是石亨这种孤家寡人能比的。
  最最重要的是,郑家几乎没有向石亨提过任何要求,这也就让石亨越陷越深,以至于现在想要脱离郑家的掌控,已经不可能了!
第557章
恐怖的对手
  石亨看着郑晨良的背影,十分像把他抓回来灭口,可是石亨不敢,他不确定这个到底是不是真的郑晨良!
  之前石亨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是这个郑晨良太狡猾,当然也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加上石亨这些人,只不过是郑家众多暗子中的一个。
  所以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见过郑晨良!
  而且这些暗子,除了郑家的家主之外,郑家几乎没人知道,有点类似于间谍一样的存在。
  可是也正因为如此,石亨当然不敢把这个自称为‘郑晨良’的人抓起来杀了,这样他就能彻底摆脱这个郑家的控制!
  现在的大明已经是天下人羡慕的存在,谁都能为在大明生活感到骄傲和自豪,更何况石亨这种身居要职的官员。
  但是有郑家存在一天,石亨这个官就当不踏实,他不是不想找兵部说清楚,但是那样一来,他虽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这辈子就与官场无缘了!
  这是石亨不能接受的!
  他拼死拼活还不就是为了能够登上高位!
  现在这样一来,别说什么高位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郑家虽然告诉他,只要配合好了,等郑家借助瓦剌这些势力一统天下之后,他石亨就是郑家的姚广孝!
  这个承诺不可谓不厚重,要知道,姚广孝可是大明朝最有名的阴谋家,不应该说是成功家!
  虽然他智谋上没有刘基那么出名,但是人家姚广孝最后不仅高官显爵享受着,最重要的是终其一生,从来没有为性命担心过。
  石亨现在只能相信郑家的承诺,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后坦白的机会,赵王叛乱,宗族闹事,他都参与其中,虽然参与的不是很深,但是这种事沾上边就肯定没有好果子。
  尤其是前者!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就算是皇帝和太子之间,也会随着太子的逐渐长大,而出现矛盾,比如朱棣和朱高炽之间。
  当然,大明朝比较特殊也是有的,比如现在朱祁镇和朱见深这对父子。
  这完全得益于楚宁这个中和剂的存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朱高炽开始,大明朝的皇帝寿命普遍不长。
  所以就没有出现皇帝猜忌太子,太子提防皇帝这种情况。
  因此,石亨现在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跟着郑家继续抱有幻想,这也是石亨读书少的害处。
  五代的后晋石敬瑭,就因为自己根本不具备造反的实力,而且后唐朝廷也没有到天怒人怨的程度,所以他起兵造反后,不仅没有势如破竹夺取天下,反而坐困太原。
  为了保命,石敬瑭遂向契丹求援,他不仅割让幽云十六州,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甘做"儿皇帝"。
  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灭亡后唐,正式即位,定都汴梁,建立后晋,终于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位。
  可是这也让他被后世骂了数百年,后人之所以痛恨他,要是割让土地,不仅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而且使契丹轻易占领了长城一带的显要地区。
  此后,契丹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这样的王朝,就算是能够成功,也不会长久,更不会被人们接受,石亨根本不知道这些。
  如果不是楚宁推行的军改,现在的石亨,也只是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粗汉将军罢了。
  当然,如果不是楚宁的出现,现在的石亨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