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642

  朱祁镇也很高兴,他现在对楚宁更放心了,楚宁没有野心,这一点不管是他,还是孙太后,都极为确定。
  朝中的高层也都知道,只有一些不知道所以然的大臣,或者说想要借机出名的之外,大家都很确定这一点。
  毕竟楚宁几乎从来没有培植过个人势力,像楚宁这样的人,如果一直谦虚低调,或许还有可能,可是楚宁自打出世以来,就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低调。
  况且,朝中对楚宁的限制也从来没有放松过,不管是官爵还是职权,楚宁自己也从来没有索取。
  现在朱祁镇唯一担心的就是楚宁拍屁股走人,只要楚宁的家族足够繁盛,那他就不担心楚宁说走就走。
  留下楚宁,对他,对朱见深,对大明只有好处!
  现在楚宁又有两个儿子出生,那简直不要太好。
  朱祁镇在身上摸了半天,一脸愧疚地从腰间取下两块玉佩,“出门太着急,没带什么,这个就当给两个孩子的见面礼了。”
  朱见深倒是直接,把自己金冠取下来,把上面的两颗东珠拽下来递了过去,“这是我的!”
  “成敬,你即刻回宫,去内库取金锁两枚,玉璋两柄,玉如意两柄,东珠三十六颗,内府金锭三十六枚......”朱祁镇张嘴一连串金银珠宝说出。
  旁边的成敬都快哭了,这比皇子降生的赏赐都高,不过想想也是,当初楚倾云和楚博彦出生的时候,规格也是这样的,除了没有分派太监宫女这种皇室专用的待遇。
  楚宁家每次生孩子的赏赐,都是比照皇子降生来的,这次这么快,显然觉得自己被太子比下去了,有点心有不甘。
  其实朱祁镇的那两块玉佩已经非常不错了,都是最顶级的和田美玉雕琢而成,别说是皇室专用之物,就是仅凭材质和雕工,都价值千金了。
  可是朱见深太直接了,直接把自己金冠上的东珠给揪下来了,这让朱祁镇有点挂不住面子了。
  楚宁自然不知道这些,只是听到东西很多,很值钱,他看向朱祁镇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
  朱祁镇看到楚宁的脸色变好了,高兴的不要不要的了。
  一旁的成敬觉得朱祁镇有点飘了,就为了楚宁这个好脸色,付出的代价有点大了。
  要知道,即使是朱祁镇赏赐大臣这种‘私事’,也要和太后以及内阁商议,毕竟这也代表着皇帝对大臣的态度,表示这个大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可朱祁镇都已经说了,他当然不会给朱祁镇再添堵了,赶紧转身回皇宫去了。
  朱见深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他只是单纯地高兴,毕竟自己的‘小弟’队伍又壮大了一些。
  这些年,朱见深对自己的弟弟妹妹都很好,但是感情却很一般,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而且,那些弟弟妹妹见到朱见深的时候,都流露出一种尊敬,而不是像楚博彦那样,以一种兄弟之间的方式相处。
  或许是常年生活在楚家的原因,除了自己未来的‘媳妇’楚倾云外,朱见深一直把楚博彦当成自己的亲弟弟,甚至比亲弟弟还亲。
  所以,看到楚博彦有弟弟出生,朱见深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很快,楚宁夫人产子的消息就在京城的勋贵以及朝廷官员的高层传开了,大家都纷纷前来道贺,没办法,有朱祁镇这个例子在前,他们总不能不给皇帝这个‘面子’吧。
  况且这种喜事,不管是礼节性的还是有直接关系的,都要道贺一声。
  比如张辅,曹鼐,这些被视为‘楚党’骨干的,更是毫不避讳地送上大礼,张辅差点把自己家搬空了,搞得好像他老来得子一样。
  就连一直和楚宁不对付的王文,也送上一副亲笔所书的‘弄璋之喜’的大字,并附上一套精装古本论语。
  虽然有一层告诫楚宁遵循圣人之道的意思,但也算是表达了祝贺的意思。
  可是凡是总有例外,就在整个楚府一片笑语欢腾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兵部车马司郎中尹志上书弹劾楚宁!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野上下都被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尹志给吸引过去了。
  别的衙门如果有人这么做也许有些原因,可是身为兵部官员,自然是知道大明备战已经到了最后阶段,马上就要出兵,而楚宁作为大明的战神,更是关键的关键。
  这种时候就算有深仇大恨也不会上书弹劾,就算有天大的理由也很难说得过去,如果不是有什么惊天大事,此时弹劾肯定会影响军心,何况,人家楚宁刚刚生了两个儿子。
  朱祁镇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要杀人,就连王文在看到尹志的弹章之后,也对这个尹志心有不满。
  朝野上下,都对这个尹志的行为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这里边却有一个极其特殊的人,他的表现让人出乎意料。
第552章
囯士
  这个人就是楚宁!
  原本,大家以为,按照楚宁的作风,这个尹志算是完了,不是说楚宁会杀了他,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起码一顿收拾是少不了的,你没看到都察院那几个御史,提起楚宁简直就是咬碎钢牙,可是一看到楚宁,都站不直了!
  虽然大家不知道,楚宁当初对这几个人做了什么,但是从效果上看,那天发生的事一定非常恐怖!
  这次,人家楚宁家里刚刚喜添男丁,上到皇帝朱祁镇,下到文武百官,就连公认的楚宁政敌王文都送上贺礼,谁能想到,这个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尹志,公然上书弹劾楚宁因私废公!
  尹志上书弹劾楚宁,为私事枉顾国事,整个朝廷现在都在为大明出征做准备,他不仅没有出一丝一毫的力,反而躲在家里陪老婆孩子!
  尤其是楚宁现在爵封大明燕国公,成为大明自靖难之后第一个获得国公封号的人,这简直就是恩宠到了极点。
  不仅如此,楚宁现在还是太子太傅,朱祁镇公开承认的帝师,虽然楚宁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职务,除了一个燕国公的封爵,那个太子太傅更多的是一种荣衔。
  可是楚宁不一样啊,朱见深是确确实实跟着楚宁在学习啊,虽然所有人对楚宁‘教导’太子的方式很不满,但是从赏赐举子罢考一事,朱见深的表现看。
  楚宁的教育无疑是非常成功。
  尹志正是因为这两点,公开对着楚宁狂喷。
  朱祁镇要疯了,如果这个时候楚宁发飙,来个领罪,他不出征,那这场仗怎么办!
  不光是朱祁镇,曹鼐,王文,商辂,邝野等内阁阁臣都无比担忧,就连一向以楚宁第一铁杆著称的张辅,都很担心。
  这不是说楚宁心眼小,而是国战本就会受到不少非议,更何况还是这种关乎大明未来的大战。
  作为被弹劾对象的楚宁,在朝中人缘确实不怎么好,这样一来,就算大家嘴上不说,但是这种情绪的种子一旦买下,难保不会对楚宁有所偏见。
  到时候,朝廷对楚宁大军的调度、物资的供应,或多或少都会收到影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可楚宁这次很奇怪,一点反应都没有,仿佛被弹劾的不是他一样。
  不过楚宁没反应,不代表其他人没反应。
  这件事最怪异的场面出现了,作为楚宁的对头,王文第一个上书力保楚宁,同时弹劾尹志,自从任职兵部以来,碌碌无为,数次京察都是托底过关。
  此次更是在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关头,诽谤朝廷重臣,意图惑乱朝纲军心,如不严惩不足以平军心,安民意!
  王文发话之后,商辂、邝野、甚至他的主官,兵部尚书于谦,都上书,无一例外,都是要求严惩尹志,为楚宁正名!
  可是奇怪的是,不仅以‘粗暴’闻名朝野的楚宁一反常态不发一言,就连朱祁镇都沉默不语,仿佛这件事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一样。
  这样一来,一些妄图走‘捷径’,搏‘名声’的官员,也开始尝试跟风,虽然不是很多,但尹志也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先生,真的就这么纵容下去?”朱祁镇并没有像传说的那样焦急,反而十分镇定。
  “废话,这种毒疮不挤出来,藏起来更让人难受,不光不能阻止,你最好还要加一把火,不过别少的太大太明显了,把他们吓回去就不好了。”
  “真没想到啊,郑家已经落魄这么多年,竟然还能发动这样的外战,同时搅乱朝纲!”曹鼐却不想楚宁和朱祁镇那么淡定。
  当初他接到那封奏疏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如果不是他身份的特殊,他第一时间就跳出来反驳尹志了。
  可是他接到了朱祁镇的字条之后,心里顿时翻腾起来。
  好家伙,这一切竟然是曾经江南豪族第一家,郑家的余孽郑晨良在背后捣鬼!
  如果不是楚宁说的,打死曹鼐都不会相信的。
  虽然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是郑家已经被朝廷彻底封杀,在大明销声匿迹多年,甚至人们已经开始遗忘这个曾经的江南第一家的存在。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不知道是这个郑家现任‘家主’郑晨良太过执着,还是说郑家实力真的如此恐怖。
  大明朝进来发生的许多事,都和这个郑晨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拿不久前宗法改革之前的赵王谋逆,郑晨良就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并且,此次会试举子们罢考,也隐约间有他的影子,再往后的‘举世攻明’,郑晨良更是赤膊上阵,上下联络,不然就靠着瓦剌的那个也先,根本做不到这种程度。
  这不是说曹鼐瞧不起也先,而是也先从来没想过这么做!
  原本曹鼐以为自己已经足够重视郑晨良了,没想到这家伙竟然如此狡猾,眼光更是毒辣到了极点,竟然在朝廷发兵之前的关键时刻,引发对重要将领的弹劾!
  这样一来,就算朝廷出于局势或者信任,派楚宁出战,那不管是朝廷对楚宁的支持,还是在外作战的楚宁,都将慎之又慎。
  “是啊,我也没想到,如果这个郑晨良能安安心心做自己的富家翁,他肯定是富甲一方的成功商人,不过话说回来,他这种人,放到哪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才。
  就像现在,他就靠着一个苟延残喘的郑家,竟然屡次三番给我制造麻烦,我都不等不佩服他这份执着,和这份胆识能力。
  不过,这次过后,我想他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了,除了这个冲在最前面的尹志,他肯定还有后手,我们这次要给他加把劲,让他把最后的底牌全都拿出来!”楚宁恶狠狠地说道。
  “先生,有什么吩咐你尽管说,我全力支持!”朱祁镇坚定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