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642

  楚宁他们又是第一次在那里作战,而且按照楚宁的计划,他们是要深入到高丽腹地,在地利上就失去了先机。
  同样,因为楚宁所过之地,虽然名义上是大明的土地,但是实际上那里绝大多数都是高立人,也就是说,人和楚宁也一点不占优势。
  这样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战斗,王文都替楚宁捏了一把汗,可那些商人,竟然觉得这一战肯定能赢!
  王文不知道的是,这也是楚宁让商人参与其中的一个原因,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明灭亡,和后金的崛起,那些商人从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没有明显的记录,但是正是因为商人不计国家得失地和后金进行贸易,才让本来生活在贫瘠之地的后金,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进行战争。
  甚至有些商人,为了利益向后金提供大明的军事情报!
  楚宁这么做,那些商人就和明军绑在一起了,只有大明取得胜利,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无形之中把那些‘汉奸’的路给堵死了!
  如果有人想要资助敌国,或者向对方提供情报,就会得罪这些商人!
  朝廷或许对那些‘汉奸’没有办法,毕竟朝廷将就是证据说话,但是商人们就不一样,他们完全不需要证据,甚至可以给朝廷提供证据!
  就算没有证据,那些和大明军队捆绑在一起的商人,也会不遗余力地打击那些‘汉奸’!
  当然这些除了楚宁,只有朱祁镇知道,他现在对楚宁当初的判断更加坚信不疑。
  “陛下,如此国战,将大军安危交到商贾之人手中,似乎有些不妥。”王文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你要问他哪里不妥,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我倒是不这么觉得,如果按照镇海侯的办法这么办,朝廷仅仅是粮草一项就能省下超过百万两,而且那些独家经营权最多的也不过十年。
  况且,镇海侯的计划中,这些商人提供的粮草也仅仅是作为应急之需,毕竟大军自己就携带了大量的粮草给养。”邓栗开口说道。
  “这不仅仅是钱的事,最重要的是大军的粮草安危交到那些商贾手中,确实有些不妥。”周瑄说道。
  周正宇被抓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所以周瑄还不知道他在辽东的布置,已经被楚宁破坏的差不多了。
  “刚邓大人也说了,这些只是大军的应急之需,不作为大军必备,如果是不可为,大军有足够的准备撤出高丽甚至辽东。”邝野皱着眉说道。
  虽然他对楚宁一直有很深的成见,但是从这个计划上看,邝野不得不佩服楚宁思虑之周详。
  首先,商人提供给养只是作为大军的一个补充,一旦有情况,大军可以毫不犹豫地撤出战斗,有北方舰队参与,这根本不是难事。
  其次,楚宁这么做事在为今后的作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依据,现在大明朝堂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数据说话就是其中一项。
  所有事情不是大家在一起坐而论道地争吵,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你说开海禁有悖祖制,好,现在江南开放海禁,不仅没有引来国家动乱。
  更是给大明拓展一系列海外领地,最终要的是,大明获得了最最直接的利益。
  首先是粮食,大明在占城和安南的海外领地,每年给大明提供的粮食,直接让大明的粮价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纵观大明历史,从来没有那个时候粮价能如此低廉!
  这还是楚宁强行要求每个地方保持粮食种植的最低数量,按照楚宁的说法就是,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最重要的一点。
  海外领地只不过是一个补充,不能作为大明自己粮食安全的根本。
  最重要的就是财政的收入,现在仅仅是福建一地的商税已经成为了该省税收的最大一个来源,已经占据了福建税收的一半以上!
  其他诸如浙江、南直隶更是达到了七成!
第420章
改革成效(下)
  就算周边如江西、湖北等地,也因为海贸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的商贸体系,商税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和历年相比,现在江南仅仅是南直隶和浙江两地的税赋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大明的历代帝王。
  因为这事,朱祁镇高兴地祭了好几次祖,就是和他的祖先们显摆一下。更是给楚宁的夫人徐又蕊加封二品诰命,他儿子也‘升官了’,四品锦衣卫指挥使。
  虽然只是虚衔,但是这也是无数人渴望一声而不得的高度。
  如果不是楚倾云已经是太子妃了,说不定朱祁镇连她也一块给加封个县主一类的封号。
  不过朱祁镇没少往楚家送赏赐,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就算是亲王也没见到过。
  不过大家却没有一点意见,第一,这是楚宁应得的,如果不是楚宁力推变法,大明根本没有现在的景象。
  第二就更简单了,只有这样,楚宁才更像是大明的一份子,之前大明高层都知道,楚宁一直有泛舟海上离开大明的意思,为此朱祁镇经常愁的不行。
  就拿这次来说,楚宁一家消失的几个月,朱祁镇差点没把大明给翻了一个儿!
  就算是当年朱棣找建文帝,都没有这么大的力度。
  现在徐又蕊已经回到京城,朱祁镇当然不能轻易‘放走’她们母子,现在镇海侯府的安保已经可以和皇宫比肩了!
  还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承认的,就是楚宁推行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仅仅是这一项就给朝廷每年带来超过五百万两的税收!
  这才是第一年,而且仅仅是江南,接下来按照楚宁的奏折,这一项也将在皇族之中实行!
  要知道,江南之地本来藩王皇亲就少,如果在北方亲王皇亲集中的地方,比如河南等地实施,那大明不仅能减少这方面的支出,还能获得更多的税收!
  当然,这件事除了楚宁,现在朝中还真找不到能做这件事的人!
  楚宁现在可是有‘皇族杀手’的称谓!
  虽然朝廷已经把宁王叛乱这件事公布天下了,可是天下不管是百姓还是皇族,甚至是士绅他们都宁愿相信一个非官方版本。
  那就是楚宁担心宁王被押送到京城之后,朱祁镇碍于亲情会网开一面,毕竟这种事朱祁镇如果这的把朱磐烒给杀了,在到的是有些站不稳。
  这对于朱祁镇这个现在把成为圣皇的人来说,肯定不行,所以楚宁就把这件事背在自己身上了。
  是他杀了朱磐烒!
  甚至有版本详细描写了朱磐烒苦苦求饶,楚宁狰狞一刀砍了朱磐烒的场景。
  这也是当初伊王父子在知道楚宁的身份之后,吓得闭门不出一直到现在,伊王朱颙炔现在还病还没好,世子朱勉塣已经很久没有出过府门了!
  原本朝野上下以为楚宁消失了,终于可以消停一下,谁知道这位大爷直接跑到辽东去了,不过开始的时候,除了少数几个人,谁都没当回事。
  因为辽东在朝中绝大多数大臣眼中,就是个苦寒贫瘠之地,楚宁在那搅动风云总好过在朝堂或者大明腹地乱来强。
  谁知道,就像那位被整个朝野鄙视的‘星象学家’徐有贞说的一样,楚宁是自带麻烦体质,就算是在辽东,也不能避免楚宁这个特点。
  这不,原本平静如水的辽东,现在竟然也出现了战事,而且还是和三个不同的敌人同时开战!
  除了女真这个不算强大的蛮族之外,鞑靼不必瓦剌差多少,更何况对方还是蒙元皇族出身,有着很高贵的身份,在鞑靼人之中,有很强的号召力。
  至于高丽就更邪乎了,高丽那是一个国家,虽然在楚宁以往的履历中,这种国战从来没少过,西征一路上都是国战,回程的时候,顺手把琉球和倭国给收拾了一顿。
  有人原本想用高丽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这个借口攻讦楚宁擅起边战,但是换来的除了满朝的白眼,就是自己一张辽东戍边三年的车票。
  不征之国,在朝中重臣眼中那就是个笑话,当初如果老朱有那个实力,绝对不会出现这个全新的名词,还不征之国,朱棣如果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也不会让什么不征之国存在。
  况且,那些所谓的不征之国,楚宁没少收拾,而且收拾完之后,不仅没有给大明带来藩国离去的危机,反而让大明的藩国对大明更加敬畏。
  更何况这次是高丽不臣在先,你是不征之国,不代表你可以侵吞大明的土地!
  现在朱祁镇红这俩眼,满世界找茬,就是想继续开疆拓土,虽然他现在已经完成了除了他老祖宗朱元璋之后,最大的扩张,但对于土地的渴求,却丝毫不减。
  所以,高丽这次算是碰到铁板上了。
  因为不管是朱祁镇,还是大明的军方,对于这场大战都无比支持!
  军队改革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大部分,经营更是最先完成了全部改革,那些将士们都无比渴望沙场建功,可是这几年大明除了在边界欺负一下瓦剌之外,就没有什么大战事。
  现在好容易有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谁要是敢跳出来唱反调,下场简直就不敢想象的惨。
  而读书人就更激烈,以皇家书院为代表的的书生们,整天往礼部兵部交血书,请求前往辽东前线,搞得这两个部门整天血淋淋的。
  兵部还好些,好多礼部的官员,现在看到穿着一身天青色皇家书院儒生服的学子就躲,这群家伙现在已经疯了。
  这也从另一面看出楚宁变法改革的好处来了,现在京城的皇家书院,已经成为大明无可争议的第一书院,大明学术的顶尖存在。
  这里不仅教授儒家经典,八股文章,还包括理学,也就是之前没人看得上的格物学,医学、法学等等,几乎涵盖了大明朝野所有学科。
  现在刑部官员遇到棘手的案件,第一反应就是去皇家书院找那里的法学教授请教,理学院更是成为工部、兵部的报备疙瘩。
  而皇家书院的学生们,每一次这种请命,都给朝野带来巨大的影响。
  所以,在民间的舆论上,几乎一面倒地支持楚宁出兵高丽,什么不征之国,敢对大明龇牙都不行,高丽竟然还敢侵吞大明的土地!
  这简直就是给老虎刷牙!
  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商贾,他们对于战争的渴望,竟然超过前两者!
  这样一来,征讨高丽根本不用废话,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士农工商,现在全都支持这场大战,谁还敢站出来反对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