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42

  “我看你我还是想办法把这么婚事给你退了吧,你看看,这个楚宁简直好赖不分,你要真跟他成婚,我怎么对得起九泉之下的伯父。”
  年轻人不是旁人,正是第四代定国公徐永宁!
  “算了,当初就是太后的一句戏言,当不得真,如果哥哥此次上奏,就是让陛下和太后为难。”此时,一个身着素纱衣裙,长相倾国的女孩出现在大厅之中。
  这个女孩,是第四代魏国公徐显宗的独生女儿,徐又蕊。
  中山靖王徐达,也算得上是明朝有数的望族大家,不仅他自己受封魏国公,成为大明开过六公爵之一,其子女的履历也是彪悍的一塌糊涂。
  四个儿子除三子徐添福早亡之外,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二子徐膺绪受封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更是因为靖难之役被朱棣追封为定国公!
  一门双国公,纵观大明两百七十年的历史,独此一家。
  他的四个女儿中,除了三女儿徐妙锦终生未嫁,更是出了一个皇后,两个王妃,可谓真正的名门望族。
  徐家当初因为靖难之役,分为魏国公和定国公两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毕竟血浓于水,又分在南北二京,慢慢的大家开始走动起来。
  徐又蕊作为第四代魏国公徐显宗的独生女,去年其父薨世之后,因伤心过度,被送到京城静养。
  那日在皇宫和孙太后说话的,正是徐永宁的母亲孙氏。
  孙氏和孙太后是堂姊妹,关系极好,孙氏经常入宫陪孙太后聊天解闷,徐又蕊来到京城之后,孙氏也经常带他到皇宫,因此才有了孙太后有意,给楚宁二人撮合的事。
  此时,徐又蕊也是心情复杂,自己本来是到京城静养的,没成想先是瓦剌击败大明二十万大军,威逼京城,后来危机解除后,孙太后竟然提出要指婚给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楚宁。
  徐又蕊心中感慨一番,但表面却平静异常。
  不管当初孙太后是真心,还是戏言,自己都无所谓,从父亲过世之后,虽然家中极力开导自己,但终归是心境大变,甚至一度想要学习先人徐妙锦出家。
  这可把他叔叔徐承宗吓坏了,不然他也不会把徐又蕊送到京城来。
  就是怕她在南京待着睹物思人,万一真出家了,自己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哥哥呢。
  “哥哥不必为此费心,我想那楚宁既然敢应下这差事,就应该能解决,我们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陛下,你就一点也不担心?”孙太后有些惊讶地看着朱祁镇问道。
  “担心,不过先生既然说没问题,那就没问题,问多了先生会不高兴的。”朱祁镇头也不抬地说道。
  孙太后有些郁闷,朱祁镇现在把这个楚宁看得比自己还重,虽然楚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可王振的教训就在眼前,看着朱祁镇对楚宁的依赖,孙太后还是有些担忧。
  “你就不想着为他做点什么,比如征召一些匠人,筹集一些银两。”
  “不用了,先生除了让我把划出来的地块封锁就没有提任何要求,问多了先生一生气,给我布置了好多作业,愁死我了。”朱祁镇一脸愁容地说道。
  孙太后很纳闷,怎么还有作业?她探头看向朱祁镇的御书案,之间御书案上摆放着一大摞文稿,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很多,还有一些没见过的图形。
  “这就是楚宁给你留的作业?”孙太后不解地问道。
  “母后,你就别问了,先生明天就要看了,我这才完成一半。要不您去御花园转转,再不就去找孙夫人聊聊。”朱祁镇显然对孙太后的出现很无奈。
  “我不知道楚宁给你留的什么作业,可朝政你岂能不管!”孙太后怒斥道。
  “内阁转来的奏折都已经批复了,母后不信可以看,那边是刚批好的,其他的估计下午才能送过来。”朱祁镇不耐烦地指了指御书案一角的奏折说道。
  孙太后有些生气,但不好责问朱祁镇。
  朱祁镇在出征塞外之前,还算是勤勉,只是后来重新王振之后,就对朝务疏忽了许多。
  她随手拿起一份奏折,是浙江奏请浙东浙西盐法的折子,自从大明建国以来,浙江就因为支持张士诚,被太祖课以重税。
  因此,浙江就形成了浙东和浙西的分界,虽然大家都属于浙江,但浙西显然比浙东税赋要轻得多,两地官员也经常互相推诿扯皮,互相使绊子,这也是浙江政坛的一个特色。
  这次是浙西六府奏请,将浙东降低盐税,以便浙西百姓能吃上更便宜的食盐。
  内阁票拟:浙东盐运使每年给浙西一万石低税食盐。孙太后点点头,内阁处置也算中正,毕竟这是近百年的官司,谁也理不清。
  她继续往后看,上面是朱祁镇的朱批,让她意外的是,朱批竟然是朱祁镇亲笔所写:春秋之时尚有移民移粟,我大明江山一统,哪分浙东浙西!
  孙太后的手有点颤抖了,她没想到,朱祁镇竟然如此批复,这道批复直指问题根源,一句话就让让纷争百年的东西之争,有了一个定论。
  她继续翻看了几份奏折,都是朱祁镇亲笔批复,处理的也都十分得当,她转身看向一脸愁容的朱祁镇,顿时一股有子万事足的点点头。
  她发现,现在朱祁镇身边伺候的人很少,就算伺候的宫女宦官也都是离着远远。
  现在朱祁镇批复奏折不仅是自己亲自动笔,而且显然都是动了心思的,虽然自己不太懂这些朝政事务,但从就算自己这个外行看来,朱祁镇的批复也是用足了心思。
  可见此次出征,和楚宁的出现,让朱祁镇有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孙太后乐意看到的。
  “陛下,哀家还有一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母后,什么事。”朱祁镇听到孙太后话语中认真的意思,抬起头看着孙太后。
  “我准备给楚宁楚先生介绍一门婚事。”
  “啊!这事怎么没听先生说过啊?”朱祁镇惊讶地问道。
  “这是皇家对他的恩宠,还能由着他做主!”
  孙太后显然有点生气了,自己一国太后给楚宁做媒指婚,难道楚宁还不愿意不成!
第39章
知识的力量
  “安排的怎么样了?”
  “一切都按照先生的意思,工地周边已经封锁了,车辆也都准备妥当。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敲定砖石的供货商,那些马车运什么?”王贵不解地问道。
  “当然是运建筑材料了。等张辅过来看看他准备的怎么样了。”
  “先生,那东西真好啊!以后有了这东西,莫说修建一个忠烈祠,就是修建一座新城,做多半年就可完工!”张辅满身灰尘的跑到屋里说道。
  “国公刚说什么?”王贵惊讶地说道。
  “我说先生真是神了,随便找点石头一烧,出来的灰灰就成了筑城神器。”张辅激动地说道。
  “别瞎嚷嚷,成功了。”楚宁悠哉地问道。
  “成功了,之前没有按照先生给的配方,真的不行,这次一下就成功。”
  “记住,咱们的人只能在外围将配置好的原料送进去,进去必须戴猪嘴,否则一律重处!”
  “先生,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危险?”张辅有些担忧地说道。
  “当然,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让战俘干这个。正好你来了,你跟王贵商量一下,安排人起运。完事之后,你们俩个随我出去一趟。”
  “先生,咱们这是去哪?”张辅疑惑地问道。
  “当然是工地。”
  “去那干嘛?”
  “现在看看,好抓紧时间施工啊。”
  “先生,虽然砖石的事解决了,可还是需要大量的木材,竹子这些东西一时间恐怕不太好找。”王贵担忧地说道。
  “没事,我已经安排邓栗跟主永和去了,想必马上就有消息了。”
  “邓栗这几天一头扎进户部,我还以为他去户部催款呢。”张辅一脸释然地说道。
  “先生,忠烈祠进展如何了?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看看啊。”朱祁镇都快好奇死了。
  自从在朝堂和百官打赌之后,楚宁就将划定的区域彻底封锁起来,每天除了进进出出运送材料的车辆,根本没有人出来。
  负责戒严的是禁军和锦衣卫,一个是楚宁的铁杆支持者,另外一个则因为王贵这个大都督的原因,和楚宁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朱祁镇又虽然每天都能接到锦衣卫的禀报,但他很纳闷,楚宁是怎么做到的如此神速。
  “知道你关心,可你现在还是学习阶段,你说你一个皇帝,天天想着搞建筑,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不是把先生留的作业做完了,就赶紧来聆听先生的教诲了吗,对了,前几日母后跟我提了个事,我没拒绝掉。”朱祁镇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充满了快乐。
  “我看你这表情,颇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什么事直说,为师坚强的很。”楚宁说完端起自己的紫砂小壶,抿了一口。
  “我母后准备给先生指婚。”
  “噗!我怎么不知道,再说,终身大事,我都不知道娶谁,就这么定下来了!”楚宁郁闷了。
  他虽然知道,自己只要生活在这大明,这一关总是要经历的,只是他还没做好准备。
  再说,这种指婚,就是皇家拉拢臣属的惯用套路,他仔细数过,现在皇族没有适龄的公主,其他郡主倒是有几个,可出于对藩王的忌惮,应该不会是什么郡主。
  楚宁还想着借着自己帝师的身份,享受一下‘欺男霸女’的纨绔生活呢,没成想,孙太后竟然直接给他指婚了。
  “先生有所不知,太后赐婚那可是无上的荣耀,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再说,听母后的意思,应该是魏国公的妹妹,据说是万中无一的大美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