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642

  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也让朱祁镇和内阁十分担心,而且那些人已经开始散播谣言,说这一切都是楚宁的阴谋,就是为了借机太高自己的身价!
  虽然这些谣言并没有什么市场,尤其是在江南,这种言论更是刚一出现就消亡了。
  因为江南的百姓虽然没有那么高的政治智慧,但是他们知道,他们之所以能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完全是因为楚宁变法。
  虽然楚宁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态度,甚至还曾经对他们开过枪,威胁过他们,但是百姓就是这样,只要你是真心对他们好,他们知道了,感受到了,就会真心地回报给你。
  比如之前‘倒楚’者就是利用这点,发动广大江南百姓上万民书,送万民伞。
  这些东西让大明无数的文官是既羡慕,又嫉妒。
  万民伞、万民书这东西,许多文官终其一生都没能混上一个,楚宁这种动不动就对百姓动刀动枪的家伙,不仅两样都有了,还是上百份!
  几乎江南所有的县都有这东西送来,现在楚宁消失了三个月了,仍然不时有这东西送来。
  可是,如果你直接说楚宁的坏话,对不起,百姓们更直接,那就是动手,用拳头告诉你什么是众怒。
  “你去安排一下,挑选几个对海外比较了解的人,派去倭国,跟着郕王学习,准备接替他镇抚一职!”朱祁镇开口说道。
  朱祁镇似乎纠结了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像楚宁和朱祁钰说的,楚宁在离开大明之前专门给朱祁镇写了一封信,信中就提到了关于找人接替朱祁钰的事。
  这件事因为楚宁的失踪,被朱祁镇放在一边了,在他看来,朱祁钰镇守多一年和少一年,对大明的影响并不大,反正朱祁钰也不可能在那里自立为王。
  而楚宁就不一样了,楚宁对于大明和他自己实在太重要了,朱祁镇现在可以肯定,自己百年之后,肯定会获得很高评价,就算后世史书,也会对自己夸赞不已。
  因为他的功绩,丝毫不逊于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猛人!
  而且楚宁对他的改变也不是表面上的那点,正因为楚宁的出现,朱祁镇的眼界开阔了,他也对治理好这个国家更有信心了。
  正因为这样,现在不管那些人怎么抹黑楚宁,不管那些人怎么诋毁楚宁,朱祁镇都不放在心上,他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回楚宁!
  一旦楚宁回来了,那些所谓攻讦、诋毁,根本就不是说什么大事!
  所以现在的朱祁镇一门心思就是找楚宁,曹鼐等人就是知道这个原因,才没有劝谏朱祁镇,甚至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朱祁镇。
  比如尽量少拿朝务打扰朱祁镇,现在朱祁镇这么说,那就是说朱祁镇已经从之前的疯狂中逐渐醒悟过来,开始把眼光放在大明的治理上了。
  至于朱祁钰的替换,其实朝中早就有了规划,只是当时制定的计划,是从望海城或者吕宋城找人替换朱祁钰,但是现在看来,朱祁镇有了新的想法。
  派人去,就是要跟着朱祁钰学习怎么镇抚倭国,这可以看出,朱祁镇对朱祁钰在倭国的表现很满意,不然他不会这么做。
  其实,朱祁钰的政治水平丝毫不比朱祁镇差,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中,他治理下的大明要比朱祁镇时期好不少。
  加上楚宁给朱祁钰留下的治理方略,让朱祁钰实行起来,更是如鱼得水,所以才会取得如此好的成绩。
  现在京城以及大明北方不少地方的粮食,都是从倭国转运过来的,这其中还有振兴集团的功劳。
  振兴集团旗下的海运公司,一项业务就是从倭国将那里的银锭、铜锭运回大明进行在加工。
  比如铜锭经过加工之后,就会直接送到户部的铸币厂,进行铸币。还有一大部分直接运到振兴铁厂,制造各种武器。
  还有一项,就是从倭国转运粮食,虽然不多,但是支应几个州府的用粮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京城的粮价一直稳定在一个很定的价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海运的兴盛。
  让京城等地摆脱了对大运河的依赖。
  在以前的时候,因为北方产粮的不足,加上京城周边的粮食产粮不足以支撑消耗,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南方经大运河向北方运粮。
  这让原本就运力不大的运河,消耗了大量的运力满足京城及其周边的粮食需求,让许多货物不能从运抵京城。
  现在情况却得到了不小的改观。
  因为海运的兴起,大运河不再是主要的运粮途径,尤其是占城、安南、倭国等地的粮食,都是通过海运,直接运抵大明北方的。
  而大运河,也并没有因为海运的兴起而没落,现在大运河已经成为南方各种货物北上的重要途径。
  毕竟想湖广、安徽等地的货物,走大运河还是很划算的,不仅运费更低一些,沿途他们还能交易。
  “不知道陛下心中是否有合适的人选?”曹鼐听到朱祁镇要安排人去倭国,赶紧问道。
  “你是内阁首辅,满朝的人事你不了解清楚,你跑来问我,我上哪知道去!”
第386章
有消息了!
  曹鼐也很无奈,他不是没有人选,他这么问朱祁镇的意思,就是想知道,朱祁镇接下来是继续派遣皇族镇抚倭国,还是改派官员镇守。
  毕竟第一任的镇抚是皇族,而且还是个亲王,就不得不让曹鼐多心,是不是楚宁和朱祁镇商量好了,那里将成为大明皇室的‘自留地’。
  这些事又不能摆在明面上说,而且楚宁当时也没说。
  不过现在看朱祁镇的意思,应该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复杂,那也将纳入到大明朝廷的管辖之下。
  这其实就是曹鼐多心了,想想也是,楚宁怎么会把倭国那块地方作为大明皇室的‘自留地’呢!楚宁恨不得那个地方从地球上消失,当然,最主要是生活在那里的倭人。
  至于那个岛屿吗,楚宁倒并没有太多成见。
  “微臣这就去安排。”曹鼐见朱祁镇已经快要爆炸了,赶紧起身离开。
  “你们俩慢点,小心摔了。”徐又蕊在身后焦急地喊道。
  “小孩子就这样,你不要担心。”楚宁倒是没怎放在心上。
  “你还说,天气好的时候不出门,非得等到这种天气出门。”徐又蕊嗔怪道。
  楚宁等人离开倭国之后,驾船来到山东附近,楚宁一家人换乘小船在一个不大的港口停靠下船,至于那艘战舰,楚宁安排他们去望海城送信,之后就返回应天。
  楚宁一家人,则带着百十名护卫,进入大明。
  一家人漫无目的就这么在大明闲逛起来,有时候觉得这个地方好玩,就多待几天,想到什么新的地方,一大队人马就直接杀奔过去,过得简直不要太自由。
  因为在倭国以及沿途带了不少东西,他们化妆成商队,倒是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毕竟随着海禁的开放,以及户籍制度的放宽,大明现在的商贸也兴盛起来。
  虽然楚宁他们有百十人的规模,但是放在现在的大明还真算不上什么大型的商队,有些时候,一个商队的规模能达到五百人。
  许多商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大家路上相互照应,还能减少一些开始,所以大型商队,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因为现在大型商队屡见不鲜,加上楚宁变法得罪了不少士绅,护卫带少了楚宁还真不放心,如果是他自己,他带上十几二十个护卫就可以了。
  现在可是老婆孩子都在身边,楚宁当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也正因为这样,楚宁才会带着百十人的队伍,不然他就带着一家人去南边了,毕竟找个南边的岛屿,暖暖活活地过年也不错。
  现在他们来到洛阳,楚宁也想学着古代名人一样,怀古一下,洛阳作为千年古都,再合适不过了。
  今天下雪,楚宁就带着一家人出来,两个孩子看到下雪更是高兴的不得了。
  他们来到白马寺,虽然今天下雪,但是临近春节,白马寺很是热闹,前来白马寺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作为千年古刹,香火一直很兴盛。
  “哟,这是哪家的小娘子,长得如此俊俏!”这时,一个突兀声音从楚宁等人身前传来。
  今天临近春节,楚宁给那些不值班的侍卫全都放了假,没人发了个大红包,让他们自己去转转,采买些东西,他们一家人,就带了十个护卫出门了。
  楚宁没想到,这光天化日的,还是在洛阳这种大城市,楚宁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碰上这种事。
  楚宁抬起头,就看到不远处一个身穿松江棉袍的年轻人,正一脸猥琐地盯着徐又蕊上下大量,年轻人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徐又蕊的垂涎。
  这个年轻人衣着华丽,配饰精美,尤其是其身后跟着一大群恶奴,这些人有的袒胸露乳,有些则是提刀拿剑,一看就不是什么善类。
  楚宁也猜个大概,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应该就是那位没等到袭爵受封就挂掉的伊王朱颙炔之子朱勉塣。
  大明对私人持有武器管控极其严格,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持刀拿剑走在大街上,楚宁如果还猜不出对方的身份,那他真是愧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了。’
  想到对方‘悲惨’的经历,楚宁一下没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楚宁猜的没错,来人正是现任伊王朱顒炔的儿子朱勉塣。
  朱顒炔按照辈分来说,是朱祁镇的爷爷,而眼前这个病恹恹的年轻人,也是朱祁镇的叔叔。
  这些都不重要,楚宁发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伊王一脉的奇葩。
  因为第一代伊王朱?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五子,因为他第二十六子早夭,所以他就是朱元璋实际上最小的儿子,当时朱元璋已经六十岁了,正儿八经的老来得子。
  对这个儿子可谓是宠爱有加,就算是后来的建文帝,对他也是多有关照。
  这就养成了朱?乖张暴虐的性格,经常提剑横行街上,稍有不顺,就当街杀人,死后甚至有大臣上书削藩,但是朱棣只是给了一个‘厉’字的谥号,也算是惊醒后人。
  可是却丝毫没有作用,伊王一系,秉承着朱?的性格,历代伊王都是残暴无比,这也算是明代诸王中的一个奇葩,这位朱勉塣要好一点,因为他没等到袭爵就病死了。
  “大胆!竟敢对我家王爷不敬!”朱勉塣没说话,他身后的恶奴不干了,赶紧上前刷存在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