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642

第328章
君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朱磐烒心中早就有了计划,并且对于自己这个所谓第一谋士的韩通根本就看不上眼,韩通的存在,只不过是朱磐烒千金买马骨的一个幌子。
  因为韩通所说的直捣黄龙,杀奔京城,在朱磐烒看来和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首先,从江西到京城,中间隔着江山湖泊,近万里的路途,就算当初聚合了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帝国双壁’的智慧和力量,也是打了三年。
  最后还是朱棣用了无数的手段,加上黑衣宰相姚广孝这个‘变态’的智谋,才顺利拿下应天城。
  朱磐烒虽然对现在的这个‘大孙子’朱祁镇十分不屑,但他怎么也比那个深宫长大的建文帝强吧。
  再说,在江西边上还有一个极大的变数,楚宁存在!
  虽说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楚宁的应天城根本没有几个人,总兵力加上那些衙门的捕快杂役也不超过三万人,对于应天这种城池,三万人显然是不够的!
  “哦,郑老有何高见但说无妨。”朱磐烒一脸求贤若渴地说道。
  “王爷,韩先生所言有理,只是此去京城,远隔万里,期间还有诸多阻拦,稍有不慎,就将使得王爷陷入被动。
  依老朽看来,王爷应该顺流而下,直取应天。现在应天,水路大军皆被楚宁派出,全城兵力算上差役捕快,不过三万两千人,水军更是只有不到十艘。
  只要王爷大军能迅速占领应天,不仅能切断朝廷的钱粮补给,还能够得到龙江船厂的大量船只,到时候水路并进,一句拿下京城也不在话下。”郑淮信心十足地说道。
  这里边还有两个原因,郑淮没有明说,当然也无法明说,第一就是应天乃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是老朱发家的根本。第二就是一旦拿下应天,就能得到江南士绅的全力支持。
  这样一来,即使不能一举攻占京城,起码也能做到和朝廷划江而治。
  朱磐烒自然是知道这两点的,所以他在郑淮说完之后,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郑淮不愧是担任过侍郎高官的人物,看待问题,不是韩通这种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吏能比的。
  韩通被郑淮这么一说,不仅有些懊恼,他一直瞧不上郑淮这种世家大族,因为出身的原因,他甚至有些仇视郑淮,现在听到郑淮否定了自己的建议。
  而且还提出一个非常不错的意见,朱磐烒都忍不住点头,让他这个宁王手下第一谋士有些挂不住了。
  “郑老言之差异,王爷此次兴兵,乃是为大明千秋万代计,更是为了天下黎民苍生出头,此次出兵,各地百姓官员,定然提壶箪浆,有怎么会阻拦呢!”
  “草民只是随口说说,韩先生不必着急。”郑淮是什么人,那是在京城见过大风大浪的,当然不会和韩通起什么争执。
  韩通一下就像是打在棉花上一样,感觉一点力气都没使上,心里忍不住暗骂一声‘老狐狸’。
  “是啊,郑老言之有理,我们此次发兵,虽然是顺应天意民心,但也终归是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况且,我们此次起兵的檄文说的清楚,是为了清君侧!”
  这时,大殿中一个身着书生服侍的人站起来说道。
  见到此人,韩通登时以一个蔑视的眼神看了一眼。
  这是朱磐烒手下的一个谋士,叫赵江河,是个屡试不第的秀才,作为进士出身的韩通自然对这他看不上眼。
  这就是人性,韩通因为自己出身不高,官位不显,以‘仇富’的心态看郑淮,同时对不如自己的赵江河则是更加看不起,简直就是莫大的讽刺!
  朱磐烒听了赵江河的话也是一惊,这个赵江河是他手下一个极不起眼谋士,如果不是自己实在招不到人才,他也不会将韩通这个家伙奉为第一谋士。
  至于这个赵江河,他甚至仅仅是知道一个名字而已!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家伙,竟然一下点出了自己和郑淮都忽视了的问题,那就是此时的根本原因!
  他们起兵虽然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但是这个君侧,却没有在皇帝身边,而是远在应天的楚宁!
  如果自己直接杀奔京城,那自己的这个檄文,就成了一纸空文,自己的清君侧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如果不知赵江河这么一说,自己险些就忽略这个最重要的节点。
  郑淮也忍不住看来一眼这个赵江河,显然是对他的话有了很深的感触。
  是啊,这年头起兵造反将就的是一个师出有名,当楚宁朱棣靖难,不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而且当初那个‘君侧’就在建文帝身边。
  而且就算到了最后关头,建文帝都没有把黄子澄那些‘君侧’给清理了,也就给了朱棣一个可以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
  “好,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明日点齐水陆大军二十万,杀奔应天,清除大明祸乱之源楚宁!”朱磐烒不想在继续吵闹下去了,直接拍板定下了大方向。
  这样一来,不管是郑淮,还是韩通,大家就不能再争吵下去了,所有的人,都只能往这个已方向想办法,这也是朱磐烒的领导艺术。
  让手下的文武适当争吵,对他掌控手下大有裨益,但是如果过度争吵不休,最终会耽误大事,单单从这个角度拿捏来看,朱磐烒无疑比朱祁镇要强的多。
  既然方向已经确定,那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制定详细的计划了,此时有人铺开地图,大家围拢到一起,开始‘集思广益’地想办法。
  朱磐烒这时才发现,自己手下文武不仅数量不多,水平也是不咋地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主意倒是出了不少,但真正有用的却没有多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已经从出兵,开始转移到了人身攻击上了!
  “师公,你怎么就断定他们会顺流而下攻击应天,而不是挥师北上呢?”朱见深提出自己的疑惑。
  当然,这就看出朱见深还是个孩子了,因为这个疑问是张懋等人都有的,只是他们习惯了服从楚宁的命令,对于这个疑惑他们不敢轻易提出。
  “这还用说,他们如果不想后路被断,最好的办法就是顺流而下攻占应天,当然,还有一个最终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要清的那个‘君侧’就在应天!”
第329章
江湖锁钥
  因为这次是秘密出兵,所以张懋不仅没有带鲲鹏级的战船,就算是一般海鲨级的战船也只带了十艘!
  对于平叛这种大事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可现在张懋确实找不出足够的中小型战船来了,因为东海真的出现了大量的海盗!
  这些都是郑淮和士绅们干的,当初在抓捕那些士绅之后,在锦衣卫的‘热情招待’下,那些士绅根本没有任何保留,甚至小时候偷看侍女洗澡都交代清楚了。
  当时也不是楚宁拦着,朱见深差点把那些人都咔嚓了,就这样那些人在朱见深的暗示下,也是受尽了‘优待’!
  从望海城到倭国,这片广阔的海域,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内海,但是在茫茫大海上,就算是强大的明军舰队,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很快海商之中,原本就夹杂着一部分海盗,他们亦商亦盗,很难分清楚,这其中就有七大家族的势力,以及其他士绅们的手下。
  所以才会在极短的时间里,整个东海出现大量海盗,因此大明的江南舰队倾巢而出,就是为了恢复大海的平静。
  楚宁自然是知道这些,所以才会更加确定郑淮有可能会铤而走险,事实证明,楚宁的担心是对的。
  正是因为郑淮的参与,宁王朱磐烒才有足够的资本和机会发动叛乱。
  可楚宁却不觉得人手不足,作为大军的主帅,楚宁对官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只有十艘海鲨级的战船,已经五千禁军,但是楚宁却表现的很自信。
  也正是楚宁的这份自信,感染了舰队的每一个人。
  楚宁从来没有对将士们隐瞒宁王的实力,甚至和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夸大了宁王的实力,但是在他那自信满满的表情感染下,整个明军对即将发生的一战充满了信心。
  这里边有不少人都是曾经跟随楚宁出海远征的将士,所以他们对楚宁有着无法解释的信任。
  可朱见深却知道,楚宁在没有人的时候,表现的极其痛苦,朱见深不敢直接问楚宁,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忍住,问了张懋。
  张懋告诉他,楚宁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对战事没有信心,而是觉得都是大明的将士子民,因为宁王、郑淮这种野心家,最终却要刀兵相见。
  每一个人的战死,都是大明的损失,每一滴鲜血都,都是大明的悲哀。这是楚宁的原话,朱见深虽然还不能明白楚宁这句话的意思,但丝毫不影响他对楚宁的崇拜。
  是的,现在在朱见深眼中,楚宁已经超越了朱祁镇,成为他最崇拜的人。
  当然,这件事也只能是大明人才能理解,如果让奥斯曼人倭国人知道,他们一定会把下巴都掉在地上。
  在两地有着恶魔称号的楚宁,竟然会因为战争感到愤怒,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眼中,楚宁就是那种每天都要杀人,才能平复心情的怪物!
  虽然是逆流而上,但是海鲨级战船是经过改进的,有着可以调节方向的软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力,同时还有船桨辅助,所以行进速度并不慢。
  大明正统十九年,秋,十月初五,楚宁带领的舰队来到了鄱阳湖的湖口县。
  这座不大但却十分繁华的小县城,也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在大明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也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时,距离朱磐烒发动叛乱,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以朱磐烒的眼光,自然知道九江、湖口的重要性,但是他没有在这里派驻多少军队。
  整个湖口县城,因为城池不大,加上水网纵横交错,最重要的是,根据应天传回来的消息,这次楚宁就带了十艘战船,五千陆军。
  朱磐烒当时差点没吐血,楚宁这是得有多瞧不起自己啊,自己这好歹也是三十万大军,就算是三十万只羊,站在那不动让你砍,你也得看上几天。
  这还是要有几万大军,可现在在楚宁竟然只带了这点人马过来,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侮辱和打脸!
  难道自己在楚宁眼中就这么不济!
  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朱磐烒还是愿意接受这个局面,毕竟官兵越是混乱,他的机会就越大,当然,这也是是郑淮告诉他实情之后他转变的想法。
  所以在湖口县,朱磐烒之安排了水路大军两万人。他觉得,依托城防,湖口足以抵挡住官兵的进攻了。
  到时候,只要他的大军一来,楚宁除了束手就擒,就只有战死沙场了。
  所以在接到楚宁舰队到来之后,朱磐烒就着手安排大军准备,就在楚宁他们到达湖口的时候,朱磐烒的舰队也从南昌出发了。
  只不过因为是水陆两支大军兼顾前进,此时他们还有三天的时间才能感到湖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