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642

  郑淮是什么人,虽然官职不高,但也算的上是大明顶级的官员了,而且从他真正在朝为官的时间来看,他绝对算的上是进步神速的存在。
  郑淮三十岁中进士,正式进入仕途,五十岁致仕还乡,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能做到侍郎级别,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况且在郑淮中进士之前,他一直在他的祖父身边,学习家族事务,这也是他能顺利接管郑氏家族,成为江南七大家族话事人的重要原因。
  他知道,面对楚宁的攻势,就算他没有被软禁,也很难第一时间作出有效的反击,相反,楚宁这么以软禁,反而给了他一个不错的机会。
  他现在可以平心静气地研究一下楚宁这个人,然后对楚宁的五法进行了极其细致的研究。
  这让郑淮都不得不感慨楚宁的才华,楚宁的这些变法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他不想王安石变法那样,只是一个空中楼阁,看似利民的举措,其实操作性极差。
  楚宁的这些措施,就不一样,所谓的变法,其实就是五条措施,可就是这五条措施,却是处处打在关键的节点之上。
  这段时间,张纯虽然说话不怎么样,但是郑淮都不得不承认,张纯的应对没有问题,就算是他在外边,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做的决定也不一定比张纯好多少。
  毕竟和楚宁这种人交手,就要时刻保持清醒,因为楚宁的出手实在是太快了,如果你下手稍晚一些,楚宁的变法就有新的紧张。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郑淮发现,自己能做出的应对之策,少之又少,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他也想出了一个他认为很不错的对策。
  只是这个对策有点危险,他在犹豫要不要实施。
第309章
变化
  而此时的应天或者说整个江南,已经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朝廷对于吴振明和袁科真的处理结果,在江南已经传开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朝廷的决心,知道这次不是做做样子那么简单,是要动真格的了,可是他们能怎么办,退让?有些家族或者士绅不想七大家族一样。
  七大家族除了土地,还许多其他的生意,就算是土地变法彻底实施,他们无非就是多交些税而已,可有些人才刚刚开始扩张,根基很浅。
  如果按照新法交税,那么他们的损失就不是一星半点能弥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开始交税,楚宁变法中的那些阶梯税收,对于一些大地主来说,简直就是割肉一样。
  虽然新法的税率即使最高一阶也不过六分之一,可享受惯了优待的士绅阶层,怎么甘心把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好处拱手送人呢,哪怕这个对象是朝廷!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江南甚至整个大明的士绅们联合起来对抗变法,而此时,不管他们如何挣扎,江南的土地清量已经接近尾声。
  现在秋收刚过,虽然还是按照一千的税率征收税款,可是因为禁军的存在,收税的速度和数量较之以往,更快,更多。
  经过之前土地清量的几次交锋之后,有些士绅已经开始接受变法的结果了,毕竟不管他们如何挣扎,有军队的加持,他们还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就想那句俗话说的一样,‘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这些士兵可不管你是在职侍郎还是致仕的尚书,他们眼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命令!
  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清量土地,协助当地官府征收秋税!
  这可能是大明建国以来,收税最快速、收缴最清量的一次,任谁身后站着一大堆士兵,那些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刀枪,可不是唱戏的道具!
  最要命的是,那些士兵没有一个本地人,甚至连本府的人都没有。
  这些人都是楚宁从各地失地百姓中募集来的,他们原本就是因为失去了土地,或者其他原因,反正这些人之中,对士绅就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还怀着强烈的仇视。
  所以你根本不能指望这些人会网开一面,许多地方大的税吏还想着蒙混过关,可正因为士兵们全都是农户出身,对于税吏的手段心知肚明。
  虽然他们不敢当场斩杀税吏,但是一顿毒打总是跑不了的。
  因此今年的秋税征收的过程异常顺利,也格外的清廉。
  这倒是让楚宁有些意外,他知道,因为之前郑淮的主意,许多人纷纷效仿,现在江南有一到两成的土地是处在交易状态的,这些土地是收不到税的。
  客就散是这样,现在收缴上来的秋税,仅仅是粮食一项,就已经超过了以往年份的税粮,这还仅仅是完成了秋税七成的税收。
  朱见深毕竟是个孩子,看着书院学生用楚宁新式的数据表格统计出来的数据时,气得当场差点把桌子掀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掀不动。
  这还仅仅是部分地区七成的收益,要是等那些被冠以交易名义的土地,一旦把那些补充起来,那将是什么数字!
  “师公,看来变法果然是对的!”朱见深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只能通过这种肯定的方式了。
  “废话,不然你以为我疯了,冒着和整个大明官绅对抗的风险,还不是为了能让你们老朱家多做几年江山,让百姓们过得舒服点。”楚宁丝毫不买账地说道。
  “那咱们接下来怎么做?”朱见深立刻化身小跟班,一脸谄媚地问道。
  “这段时间你把张洪忽悠的够呛,加上那些士绅们的吹捧,估计这家伙现在已经飘飘然了,所以你就不要再做别的了,过犹不及。”楚宁看着朱见深说道。
  “听师公的。只是这些日子在皇宫住的不舒服,您看我什么时候搬出来。”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你是太子,整天住在我家算怎么回事,老老实实住在皇宫,别动不动往我这跑。
  再说,这些日子,老子都快被弹劾成筛子了,你再住到我家里,那不是鼓励他们继续攻讦我吗,这都有人说我挟持太子,图谋不轨了。”楚宁嘴上说的很害怕,可表情却......
  朱见深趁着楚宁不注意,嘴都快瞥到耳朵边了,如果是别人这么说朱见深也许会相信,但是楚宁这么说,朱见深根本不信。
  据说现在皇宫已经专门腾出一间屋子,放置弹劾楚宁的奏折了,现在那些弹章几乎把大明律里所有能犯的罪都犯了一遍,如果按照弹章的罪名,楚宁就是有一百条命都不够杀得。
  可楚宁却一点不在乎,秉承着能都手就不动嘴的原则,对那些官绅直接下手。
  你不是说我贪赃枉法吗,我就揪出几个贪赃枉法的高官,你说我图谋不轨,好的,有逾制的官员怎么解释,说我拥兵自重,把官员豢养家奴摆在台面上。
  反击犀利的一塌糊涂,虽然没有止住官员们弹劾他的势头,但是现在那些弹章的内容也都谨慎了许多。
  比如之前弹劾他的袁科真,就曾经在弹章中提到楚宁贪赃枉法,在应天以变法的名义,大肆收敛钱财,楚宁回手就把他在江西查了个底掉。
  现在这位自诩清廉为民的按察使,已经在赶往边疆的路上了。
  除此之外,楚宁还让王贵和张武放话出去,说有许多官员的事正在查,一旦查实立刻移交有司。
  这一招简直太坏了,我也不说在查谁,也不说查什么,这个年头大大小小的官员,有几个是身家清白的,毕竟开国的时候,老朱定的薪俸实在太低了。
  官员们如果严格按照老朱制定的标准执行,除了过苦日子,没有第二条路。
  这就是为什么海瑞,一个仅仅是应天的右佥都御史,后来追封的太子太保,被人们广为流传。
  可见要在大明做个清官实在不容易,海瑞那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这也是楚宁狠辣的地方,楚宁的反击致命,却不是全面打击,这就给了许多人希望。
  毕竟按照大明的规定,现在朝中上下官员,无一幸免,全都能被定罪,如果老朱知道现在这种局面,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第310章
出价
  “张大人,我们现在已经被姓楚的逼得走投无路,还请张大人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赶紧出手制止楚宁倒行逆施吧!”
  “是啊张大人,现在整个江南被楚宁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现在正是张大人匡扶正义收拢人心的大好时机啊!”
  “张大人,放眼整个朝廷,也只有您能力挽狂澜了。”
  ......
  张洪的值房里一片嘈杂,简直比菜市场还要乱,一种江南士绅你一言我一语,无一例外地吹捧张洪,希望他们出面消除楚宁变法的影响。
  张洪丝毫不觉得吵闹,反而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他等这一天等的太久太久了。
  自从他入仕以来,就期待能有这一天,当初被发配到边疆的时候,自己是没有机会享受到这种待遇了,没想到,短短的几年,他的境遇竟然如过山车一样。
  从无人问津,到众星捧月,简直不要太刺激。
  就在张洪享受这种感觉的时候,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都别吵了,听听留后大人怎么说。”
  众人一下就安静下来,无比期待地看着张洪。
  “众位都是江南的顶梁柱,镇海侯这么做,确实有欠考虑,朝中诸位大人想必也知道江南的现状,希望不日将有旨意传来,诸位稍安勿躁吗。”张洪打着官腔说道。
  “张大人,弹劾楚宁的折子已经把内阁给埋了,可内阁还是一如既往不闻不问,只有张大人,以经历者发言,才能让朝廷知道江南的苦楚。”
  “是啊张大人,朝中的诸位大人想必是被楚宁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所蒙蔽,只有您出面澄清事实,才能让朝廷知道楚宁的暴虐。”
  显然众人对张洪的官腔一点也不满意,毕竟他们现在不是想听这些虚头巴脑的套话,他们是想知道张洪有什么对策!
  张洪当然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是他一点也不着急,着急的应该是这些士绅才是,他现在待价而沽,等着士绅们调高价码。
  他可不想白白浪费这次机会,这种机会可是百年甚至千年都难得一遇的。
  果然,随着张洪不停绕弯子,终于有人按奈不住了。
  “张大人,如果楚宁滚回京城,江南就是你张大人为尊,到时候江南不敢说别的,创大明建国以来最高的税收是没问题的,只要张大人在一天,就不会少一粒米!”
  有人开出了条件,这个条件具有无比巨大的诱惑力,张洪和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用来制衡约束楚宁的,只是楚宁的势力过于庞大,从应天的各个衙门,到军队,全都以楚宁为尊。
  这让张洪这个孤家寡人根本没有丝毫机会,当然,如果楚宁会京城,那张洪就是唯一了解江南情形的人,也就是唯一可以安抚江南的人。
  所以,他们开出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丰厚,要知道,只要三年以上,保持住高的税赋收入,张洪就有足够的资本入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