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642

  一瞬间让江南的百姓兴奋不已,他们甚至主动去官府登记新开垦的农田,尤其是丁税的取消,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但是总有些勇敢的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且在锦衣卫的配合下,江南各地几乎是同时出现了申报家中丁口的示范者。
  “张老蔫可真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啊,他那就那两亩薄田,家中光是男丁就有七个,到时候交丁税的时候,有他哭的的时候。”
  “谁说不是呢,不过张老蔫也没办法,谁叫钱管家看上他家的田了呢,听说是准备在那修园子,就算他不去申报,也剩不下啥了。”
  就在人们纷纷议论的时候,那个被人可怜、嘲讽的张老蔫趾高气昂地牵着一头水牛向着自己的家里走去。
第300章
应该感谢
  “张老蔫,你这是在哪捡到宝了,还是碰上那个好心人了。”众人看到张老蔫牵着的牛,顿时不淡定了。
  这年头一头耕田的水牛,就算是超过服役期的,也要二两银子,这可不是一般家庭承担的起的,张老蔫牵着的那头牛,一看就是正当年的壮牛。
  如果买的话,最少也要三两银子。
  “没啥,这不是去申报了丁口,官府给几个孩子都上了户,正儿八经的农户呢,又分了三亩水田和三亩旱田,有个官老爷还给俺出了文书,带着俺去皇家钱庄贷了银子。
  七两银子,年息三分,就用俺八亩田地未来三年的三成收入作抵押,这么多田地,每头牛可不成,俺就一狠心买了一头,不贵,三两银子。”
  众人看着趾高气昂的张老蔫,顿时五味杂陈。
  虽说这个时代,人丁兴旺是家庭兴旺的必备条件,但是也要看你的家庭条件。
  这个张老蔫,家里靠着祖上传下来的三亩水田,在村子里算是一般人家,可到了张老蔫这辈儿,就算是不成了,张老蔫人如其名,为人老实巴交。
  为了他讨一房媳妇,他父亲狠心将一幕水田作为聘礼,这才算给他找了一个媳妇。
  张老蔫成亲之后倒是没有让他父亲失望,短短几年的时间,就生了一大堆孩子,男男女女一大群。
  可繁重的丁税,让他们不敢给孩子上户,只能作为黑户一样存在。
  他们做最累的伙计,那最少的工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黑户。一旦被人告发,将会面临巨额的罚款。
  这不是张老蔫这种人家能承受的起的,也只有这样的人家,才会孤注一掷地选择相信新法。
  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无路可走,就更不用说杭州钱家的一个总管看上了他家的那两亩水田,要‘买过去’修园子,这无非就是个借口,其实就是狗仗人地霸占别人的土地。
  张老蔫虽然老实,那个不知道是钱家那个犄角旮旯的小人物,这是在变相地侵占土地,可他能怎么样,别说对方打着的还是钱家的招牌。
  就算是人间什么都不是,他又能怎么样,不过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这个年月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了,难道还能怎么样。
  张老蔫家的地不是什么好地,地段也很一般,能对这种地段的田地下手的人,显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这又能如何呢,就算是这种狗仗人势的小人物,也不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可以招惹的。
  所以,张老蔫一狠心,与其让那个所谓的钱管家欺负了,还不如放手一搏,相信官府的宣传,去登记户籍,如果官府说的是真的,他能得到五六亩田地。
  就算官府是骗人的,那他那两亩薄田刚好交了孩子们的丁税,总比便宜了那个什么钱管家强得多。
  楚宁知道之后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应该生气。原本他以为锦衣卫找这些所谓的‘托儿’很难,毕竟都事乡里乡亲的,许多人还是一个家族的。
  这么做肯定会被家族的人唾弃,谁成想,当锦衣卫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尝试找的时候,这群眼看就要成为失地农民的老实人,十分配合。
  因为不管是哪种结果,对他们来说,都不会比原先更差,所以这种所谓的‘托儿’实在是太好找了。
  随着无数张老蔫这样的人重新申报家庭人口,江南土地改革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就算那些士绅还是心有不甘,作为穿越者的楚宁知道,单单从土地改革来说,他已经稳操胜券了。
  毕竟有了强大的百姓作为后盾,就算是那些士绅再;心有不甘,也不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妈的,没想到改革的第一步,竟然是那些反对变法的人提供的,你说是不是很有嘲讽意义啊。”楚宁看着各地送来的奏报,一阵阵无语感涌上心头。
  “可见侯爷的变法正是时候,如果任由这些士绅极其爪牙肆虐下去,江南不仅不再大明的财赋重地,反而有可能会成为祸乱的根源。”柯潜也是一阵阵后怕。
  作为七大家族中仅有的两家对土地依赖不强的家族,柯潜确实对土地没有什么概念,毕竟闽地和粤地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鱼米之乡。
  大部分还是靠海吃海,所以他们对土地不没有太强烈的执念。现在看来,这好像成了他们巨大的优势了。
  不然这次就算柯潜愿意跟着楚宁变法,林氏家族也不会配合,毕竟一个家族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次也是一样,柯潜只不过是林氏的一个赌注,这样的赌注像林氏这种家族还有很多,只不过柯潜这个赌注胜算更高一些。
  毕竟林氏也曾派人参与到楚宁的拓荒海洋的旅程,他们对楚宁的奇思妙想,远见卓识,已经强大的实力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也正因为如此,林氏在知道楚宁要在江南变法的第一时间,就通过柯潜,和楚宁取得了联系,在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之后,楚宁和林氏以及广东的陈氏达成秘密约定。
  可见,楚宁也不是一味地强势,他也知道审时度势,分化瓦解,只不过他拥有谈判的资本,所以在谈条件上,占据了上风。
  可不管怎么样,这次也算是楚宁从穿越以来的第一次妥协,但是楚宁知道,没有这种妥协,不管他是不是穿越者,都很难,或者说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布局,去实施。
  楚宁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他不仅要通过变法让大明恢复大汉民族的辉煌,更要让这个被誉为历朝历代中最有骨气的王朝,活出一个不一样的样子来!
  所以,楚宁才会不遗余力的布局,大费周章地变法,就是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明活出一个全新的模样。
  不过,从目前看,让楚宁有些哭笑不得就是,那些最应该反对变法的人,确实他最应该感谢的人,没有他们的横行乡里,没有他们的贪得无厌,楚宁变法说不定还真不好办。
第301章
真相
  “张员外,咱们还是说说怎么对付楚宁吧。”终于有人收不了张纯的语无伦次。
  现在他们想的重点是赶紧拿出个章程来,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早早就出来的,现在楚宁的限籍令一出,如果不能及时赶回原籍,那可不是拿着玩的。
  他们知道,如果不能按时回到原籍,等待他们的将是楚宁无情的横扫。
  现在双方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对峙状态,从楚宁颁布江南五法之后,从地方到京城,凡是有资格上折子的官员、士绅,都开始上奏弹射楚宁。
  楚宁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无意间有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那就是被弹劾的次数、被弹劾的数量已经被弹劾的比例。
  别人被弹劾,或者是因为某一件,或者是因为站错了队,而楚宁每次都是因为出人意表。
  先是册封一事,然后就是振兴集团,接着是军改,如此种种,要不是楚宁脸皮够厚,致仕都是轻的。
  这次简直就是颠覆历史,没有人居中调度,没有人发起倡议,几乎所有的人,同时对楚宁展开弹劾。整个大明朝从内阁辅臣,到地方官员,没有资格上折子的,就联名上奏。
  反正就是一句话,就是要是没有弹劾楚宁,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明朝的官员。
  一时间群情激奋,而且这次不同于以往,以前弹劾楚宁,朱祁镇留中不发,很少有官员盯着不放,这次不一样了,一来是大家弹劾楚宁无非是搏名,不是搏命。
  楚宁的彪悍可是满朝皆知的,而且楚宁和朱祁镇的关系,也让众人感到忌惮。
  明朝官员就是这样,如果你弹劾内阁首辅,首辅就会上一道请罪的折子,然后再上一道致仕的折子。如果你弹劾皇帝,恭喜你,出名了!
  不管结果怎么样,你都会成为大家敬仰的英雄,但是弹劾这种高官甚至皇帝,起码要有比较靠谱的证据,否则下场也很会凄惨。
  除此之外,大明朝哪个官员身上没有几封奏折弹章,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楚宁这个异类就不同了,因为他从来不上朝,所以几乎就不用上折子请求致仕,而且对那些不实的弹劾,他更是彪悍到直接在朝堂上直接怼回去。
  对于弹劾他的官员,爆粗口动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最过分的还是当初振兴铁厂刚刚和工部兵部合并的时候,楚宁竟然打了个时间差。
  拉着好几门火炮,跑到弹劾他最激烈的都察院门口,把都察院的围墙炸了几个窟窿,然后拍拍手潇洒地走了,只留下一地瓦砾尘埃。
  这种操作简直成了常态,只要对方不触碰楚宁的底线,其实楚宁根本不在乎什么弹劾,当初炮轰都察院也是因为他们弹劾宣府之战的将士,说他们出工不出力。
  如果不是朱祁镇见机快,把那个官员贬斥边疆,都察院估计就得重修了。
  可朝中对此事却出奇的沉默,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当初出征的将士只回来了一半!
  那个官员也是想出名想疯了,所以根本没人管他的死活,可楚宁的彪悍也是显露无疑。
  这次不一样了,第一是楚宁没有在京城,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楚宁这次动了所有人的蛋糕。现在整个大明,除了那些公认的‘楚党’几乎人人弹劾,楚宁一时间成了过街老鼠。
  曹鼐却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内阁首辅的威严,直接命人将所有弹劾楚宁的奏折全都送到他那,他就全都给截留了,甚至没有往朱祁镇那里送!
  而朱祁镇更是不闻不问,仿佛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可弹劾的奏章却丝毫不见减少,每天都有新的奏折送来,全都是针对楚宁的。
  有些京城的官员,弹章已经上了十来封,每隔几天上一次,大有将内阁淹没之势。
  就是在这种诡异的情况下,楚宁不仅没有退让,反而逆流而上,那些弹劾他最凶的官员,家底全都被差的一干二净,有些甚至因此被楚宁反弹劾。
  楚宁这么做更是激起了强烈的反弹,虽然官员们都很害怕,但是他们更怕因此失去自己锦衣玉食的根本,所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弹劾。
  只是言辞上缓和了许多,如果仅仅是这样,这次朝争也不会被后世关注多少,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这原本就复杂的局面,彻底陷入了混沌。
  官员们也不是完全没有依仗,这次几乎整个大明的官员,不管立场不论原则,大家难得地形成了一致,那就是抵制变法。
  因为楚宁这次的变法似乎有冲动了。
  “我知道先生是为了大明好,可是现在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就算变法成功了,那大明也差不多废了。”朱祁镇有气无力地说道。
  “陛下,此时您可千万不能泄气啊!”曹鼐听了朱祁镇的话,登时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