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642

  明军的进攻让这座大营收到了致命的打击,不够这里坐镇的是倭国将领也不是等闲之辈,在短暂的混乱之后,他在营地后方布置好防线,阻止明军可能发起的进攻。
  然后带着大队人马向后撤到后边的营地,然后将两处军队合在一处,现在这里倭国军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八万之众。
  张懋来到明军这边,接管了军队的指挥权,他来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阻止军队进攻,现在文官军队已经建立了防线,如果明军硬打的话,是可以突破防线。
  但是在突破防线之后,他们就要面对文官军队的八万大军,十倍以上的人数差距,肯定会给明军带来很大的困难。
  张懋不想冒险,他没有急于进攻,也没有继续开火,现在整个倭国大营几乎全都被点燃了,他在等,等火势稍弱了,就是他发动的时候。
  不过他也没闲着,他让人把火炮全都装在架子上,随时准备前进。
  没错,现在大明的火炮都是纯钢打造,所以火炮的重量减少了许多,再配上专门拿打造的炮架,完全可以被挽马拖曳这前进。
  只不过这些火炮重量大,行动缓慢,不适合快速行军,但是现在张懋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保证胜利的绝对优势。
  现在的明军数量上肯定不会有任何优势,活力和战斗力就是明军的优势,张懋当然不会让给士兵们用生命冒险,又火炮不用,简直就是浪费。
  所以,张懋的战术就是稳扎稳打,只要有火炮在,取胜只是早晚的事。
  在后方观战的楚宁见状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相比起钱勇,张懋明显成熟稳重的多,他知道战场上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这种扬长避短的作战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比如倭国联军,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数量,当初他们如果拼着死伤惨重的待见,强行和明军城外野战,或许还有些机会。
  现在他们看似明智合理的选择,就是给了明军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也将他们的人数优势彻底放弃了,这不仅仅是因为主将足利义政的懦弱,更是因为个人战士素质。
  不管这些倭国人经历多少战火,他们毕竟是寻常百姓出身,根本没法和经过专业训练的明军士兵相提并论,如果战事出现什么问题,他们想的第一件事就是逃跑!
  这就是现实,倭国常年战乱不断,倭国百姓已经习惯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变化,所以他们对那些领主大名的忠诚很值得商榷。
  张懋透过望远镜,朝倭国大营后边的防线看去,他也不得不佩服对面的将领,这种时候能这么理智地建立防线,给身后的大部队赢得时间,就很不简单。
  这样的对手,也让张懋期待不已,话说从离开奥斯曼之后,他就再没碰上这么强悍的对手,作为一个军人,他渴望战功,但更加渴望遇到这样的对手。
  打败这样的对手,从他们身上取得的战功才是耀眼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第228章
一战而定(四)
  随着时间的推移,倭国的大营已经燃烧的差不多了,只有很少的地方还在燃烧,不过已经可以行军了,张懋见状,命令大军开始前进。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倭国人组建的那道防线,并没有因为明军的休整而撤去,他们依然呆在那里,继续他们的使命。
  这让张懋有些意外,因为这条防线有一万人左右,而自己手下的士兵有七千人,对面的倭国将领不可能不清楚明军的战力。
  那就是说,这些人被安排在这,就是要延缓明军的进攻速度,同时消耗明军的人员和武器。
  这才是让张懋意外的地方,他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但同时这样做的坏处,就是这一万人已经被倭国放弃了!
  张懋不会因为对面倭国将领的残忍而怜悯这些倭国军队,因为楚宁的原因,整支明军两万,有一大半都对倭国有着一种天然的憎恶。
  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沿海出身的战士还能理解,毕竟倭国除了海盗,其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了。
  可楚宁自幼生长在宣府,几乎不可能有接触倭国人的机会,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这个国家如此痛恨,甚至不远万里亲自征讨。
  以倭国的实力来说,其实随便派以一个人来就可以了,只不过来的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对倭国的征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楚宁一样,能得到朝廷近乎无限的信任。
  武器人员随便配,只要楚宁开口,几乎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张懋很同情那些被安置在这里阻击的倭国士兵,但同时也对他们的死脑筋和是厌恶,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张懋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随着明军火炮的发威,倭国军队的阻击防线开始混乱起来,不过混乱很快就渐渐平息,显然是领兵的将领制止了。
  张懋也不意外,他指挥部队按部就班继续轰炸,在轰炸了一刻钟之后,张懋大手一挥,一千骑兵越众而出,直接冲向倭国军队的防线。
  此时倭国军队这边的阻击防线也没想到明军会突然派出骑兵进攻,因为在之前的交战中,明军的火炮和战车才是最让他们忌惮的。
  而骑兵和那些步兵组成的鸳鸯阵,因为参加战斗少,就算是参加战斗的鸳鸯阵,也因为处在车阵之中,倭国人几乎看不到他们强悍的战斗力。
  他们更加不会知道,鸳鸯阵就是后世军事天才戚继光为他们量身定做的阵型。
  而明军的骑兵,尤其是舰队中的骑兵,更是经过埃及、奥斯曼多次大战锻炼出来的精锐部队,就算是对上鞑靼和瓦剌骑兵,也毫不逊色。
  因为明军火炮的压制,倭国的弓箭手根本不敢露头,当明军的骑兵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很多人甚至来不及起身,就被明军斩杀。
  明军的骑兵一个冲锋,就将倭国军队的防线凿穿,然后骑兵开始在倭国的防线上纵横驰骋,倭国军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很快这条被寄予厚望的防线,就彻底被明军击溃了。
  倭国士兵开始亡命逃跑,其实他们的逃跑很有意思,倭国士兵一般在战败之后逃跑都是向着两侧逃跑。
  楚宁和张懋一开始还觉得倭国士兵素质高,这样逃跑既能减少后面追兵的追杀,又能避免冲击身后的队友阵型。
  可后来他们发现,他们想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这些倭国士兵之所以向后逃跑,完全是因为这在倭国战场是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只要一方士兵战败向后两侧后方逃跑,对手就不会掩杀过去。
  毕竟倭国人口有限,那些逃跑的士兵说不定就是今后自己统治下的百姓,或者是士兵,如果赶尽杀绝,那他们这仗就算打赢了,没有人口,只有土地,一点用都没有。
  得到这样的结果之后,楚宁也是哭笑不得,这个结果简直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此时倭国军队的防线开始崩溃,张懋命令骑兵停止进攻,撤回来休整,虽然倭国士兵已经撤退,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杀回来,或者身后地敌人冲上来。
  等防线上的士兵跑的差不多了,张懋惊奇地发现,那些士兵竟然没有一个是返回自己身后的大营的,而是从大营两侧逃走。
  果然是真逃走了!张懋心里默默说道。
  虽然原因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但是结果是好的,作为楚宁的首先,张懋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比如这种实用主义就是最大的体现。
  此时张懋的大军和倭国的八万大军之间,已经没有了任何遮拦,双方的大战也即将开始,这时张懋身边来了一个人。
  “你怎么来了?”怎么没有回身,似乎知道来人是谁。
  “伯爷说过,这一战之后,末将就将跟随王爷留在这里,而这一战也是倭国本土最大更是最后一次大兵团作战,所以末将想在将军身边学习学习。”
  说话的不是旁人,正是张懋一手调教出来的钱勇。
  “再说整个大坂城已经成了一片火海,这里也是唯一能容纳大军行动的道路了,所以我就跑过来了。”钱勇想了想,又补充道。
  “既然如此,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好好看着。”张懋也不多说,直接一挥手,自己的部队和钱勇带来的人马,快速合并在一处,然后哦向着倭国军队进发。
  此时的明军已经有一万五千人了,张懋原本觉得人手有些不足,毕竟对面是八万倭国军队,打败他们没问题,但要想快速打败他们还是很有难度的。
  现在钱勇的部队过来,两边相加已经超过一万人,这么现在底气十足,尤其是现在骑兵他已经有利两千人,足够他之后的行动了。
  此时,明军已经来到倭国军队的阵前,这次倭国的弓箭手也学乖了,他们知道自己的武器在明军那些变态火炮面前,简直就是玩具一般的存在。
  而作为同行的明军火枪手,射程也远远超出他们,所以他们这次没有将弓箭插入土里,而是拿在手中,就是方便快速放箭。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方便撤退的时候带走。
  因为倭国资源本身就极其匮乏,而弓箭的制作的消耗又颇大,所以在作战的时候,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能带走就尽量带走,毕竟这东西实在是太贵了。
第229章
一战而定(五)
  明军行进到倭国军队跟前,开始安置火炮,明军在安置火炮的时候,对面的倭国军队就有些混乱,毕竟明军火炮给他们带来的印象和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恐怖的射程,加上巨大的威力,让他们还没有开始交战,就先胆怯了几分。
  但是他们又不敢趁着明军火炮没有安置好就冲过来,毕竟明军的放在那些怪车上的火炮,射程也远远超出他们的弓箭射程。
  当然,如果他们敢冲过来也不是没有几乎,毕竟刚刚双方的人数差距太大了,倭国还有机会给足利义政等大部队拖延时间。
  可是现在随着钱勇的带队前来,双方的人数差距也已经被缩短了不少,尤其是考虑到明军的战斗力、武器装备、军队士气,按明军都完完全全占据上风。
  明军火炮布置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布置完毕,现在一发测距单重重地砸在了倭国军阵当中,顺带捎走了几个倭国士兵的性命。
  简单一番调整,明军的火炮开始对着倭国军队进行轰炸。
  倭国军队对于明军的这种战法很不适应,因为对于明军的火炮,倭国军队几乎就是无解。
  他们除了尽量把振兴排的散一些,就没哟更好的办法了。他们手中的那些竹盾防护一下刀枪都费劲,更别说炮弹的爆炸,以及飞射出来的铁砂了。
  可现在他们接到的命令又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明军追击,给后边的大部队争取时间。
  其实倭国所有将士都知道,争取什么时间,能聚集起这三十万大军已经是极限了,除非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或许还能再凑出十几万人。
  这还得加上四国岛和九州岛的宗藩,不然再想凑出十万大军都不可能。
  而现在他们所出的地方,地势虽然宽阔,但还没有宽阔到能让这些倭国士兵分散开来,可让他们如果向后撤到开阔地带,又很难阻止明军骑兵的突袭。
  他们当中倒是有一万多骑兵,但是这些骑兵大多是个个大名的亲兵,由各自的大明统领,即使是这种情况,他们也会轻易交出自己的护卫的。
  这些护卫都是他们话大价钱请来的,当然也有些本身就是这些领主大名的家臣,那他们就更加舍不得了。
  万一被和自己不对付的人安排个炮灰的活,那自己岂不是白花钱,白忙活了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