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642

  “先生说的是,今后一定勤加练习,不过先生没发现,我现在比以前强了不少吗。”朱祁钰说着,学着楚宁的样子,举起胳膊,显示一下自己的肱二头肌。
  “是有些进步,但是还有待提高啊。”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他们的话传到官员们的耳朵里,将原本就惊讶不已的众官员,彻底石化在了当场。
  大明对藩王管制极其严格,尤其是靖难之后,更是对藩王限制到了极点,所以朱祁钰当初参加到出海船队中,就有不少官员提出反对意见。
  朱祁钰本身也对此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因为自小生长在北方,对大海有着天然的恐惧心理,加上为了避嫌,朱祁钰甚至给朱祁镇写了好几封密折,不想去。
  朱祁镇也很纠结,虽然自己个朱祁钰感情不错,但是让他参与出海远征,就是给了朱祁钰接触兵权的机会,这对于大明的限制藩王的政策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朱祁镇专门给楚宁写信询问,楚宁先是给朱祁镇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陈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更是对此做了极其深入的分析。
  最终的结论就是,就算朱祁钰能掌控整个舰队,对大明来说,也不过是疥癣之疾,失去了大明的后勤补给,在强大的舰队,也是无源之水。
  何况大明的最先进的武器,全都出自京城,何况大明地域广阔,不仅有绵延的海岸线,更有辽阔的疆土。
  再者就是汉人浓重的乡土情节,和忠君爱国的固有观念,即使有人能够掌握驻外舰队,也很难割据一方。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大明在望海城建城之后,实行的大明海外户籍制度,一时间那些曾经漂泊海外的汉人,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不仅竭尽全力帮助大明建设城池。
  更是为大明巩固当地的统治献言献策,这也让大明能尽快将望海城建成,并且顺利成为一个而重要的苗裔中转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这些人都是出于逃避战乱灾祸,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才流落海外,他们内心对大明故土的牵挂,是根本无法割舍的。
  尤其是作为大明弃民,他们在这些地方简直就是最低等的存在,即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聚集了一些财富,但是只要当地人愿意,随时能无条件将这些财富据为己有。
  并且大明的这写遗民,除了繁重的苛捐杂税,还随时有生命危险。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许多人在大明在这里开始建城的第一时间,抱着试一下的心态,一些走投无路之人,主动联系大明官员。
  不仅顺利得到了大明海外户籍,自此,他们不再是无家的浮萍,不再是那个没有人要,没有人管的贱民了,他们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怀抱,有了祖国的支持。
  因为有先行者的成功,大批的海外遗民涌入到望海城,加入到望海城的建设和管理当中。
  这也再次证明楚宁当初所说的正确性。
  楚宁曾经跟朱祁镇、曹鼐等人讲过,当初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封禁海疆,将那些海外遗民一律降为贱民,不再是大明子民是由原因的。
  第一当初大明刚刚立国,许多曾经大明的对手,如方国珍、陈友定等人虽然战败,他们本人或者他们的支持者,逃到海外,不断给刚刚建立的大明制造麻烦,意图东山再起。
  而那时的大明主要任务不是清扫这些人,而是驱除蒙元,恢复汉人江山,所以朱元璋才会封禁海疆。
  其次当初那些人虽然躲在海外岛屿,但是和大陆之间联系根本没有中断,他们不仅给大明的稳定造成了影响,更是通过宗族、威胁等手段,利用大陆补给。
  最后,作为大明这个最硬气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始终认为,再苦再难也不能背弃祖宗,那些人既然选择离开大明,那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祖宗家业。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固执和偏执的体现,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能够在那种逆境中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不是每个人都是他那样妖孽。
  可老朱就是如此固执与偏执。
  可现在距离大明建国已经百年,当初老朱建立的各种制度,也开始变得松动,甚至已经废弛,就想卫所军一样,现在正在被募兵制所替代。
  而楚宁的皇家军事学院的建立,更是把所有百户以上的将官,都培养成对大明忠诚无二的人,这也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将领拥兵自重,威胁国家统一。
  所以经过楚宁抽丝剥茧,耐心细致的讲解,朱祁镇和曹鼐,最终才统一朱祁钰出海远征。
  楚宁和朱祁钰走出码头,楚宁根本不操心那些将士,因为苦命的张懋被楚宁打发回去安排那些事了,而朱祁钰出于对自己护卫头子的不满,把那家伙也派去了。
  楚宁和朱祁钰坐在马车上,缓缓向望海城走去。
  楚宁自从当初选定这里建城之后,一走就是两年多,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建好后的望海城。
  望海城因地制宜,顺着地势而建,整个城池并不像大明传统意义上的四方城池,而是呈现一个不规则的圆形。
  望海城说是一座城,其实是一些了的城池群,只不过这座望海城建在半岛前端的岛上,就是后世的狮鱼国。
  而在海峡对岸,还有几座城池,这些城池保护者望海城主城的水源安全,也是望海城侧翼的保护。
  整个城池体系建设完成之后,许多参与建设的工部官员,都发自内心的感慨,楚宁果然是天纵奇才。
  城池如此修建,虽然和大明的所有城池不一样,却因为顺势而为,更加容易修建,而且这样的圆形城池,也能容纳更多的建筑和居民。
  而且城池防守起来也更加容易,因为圆形的城池,让进攻方很难找到突破点,除非你与绝对的优势兵力,全面包围,不分主次地进攻。
  但是以现在大明的实力,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吗!
第183章
兄弟夜话(上)
  “朱祁镇,我要宰了你!”楚宁的怒吼声响彻整个知府衙门,惊起了一群无辜的飞鸟。
  “张懋,召集大军,我要杀回去!”楚宁跳着脚地吼道。
  朱祁钰看着暴跳如雷的楚宁,心里别提多舒服了。
  话说自从他认识楚宁之后,虽然楚宁没有针对过他,可他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殃及。
  比如这次出海,自己就完全是被楚宁忽悠了,后来才知道,因为他亲王的身份,这次出海几乎让人家弹成了筛子。
  当初自己可是生死都不肯去了,还是楚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连朱祁镇也亲自上阵,自己才勉为其难筒体出海。
  自己出海可不是享福去了,这一路走下来,虽说前半程都是楚宁指挥整个船队,可楚宁这家伙似乎就是为了考研他的神经。
  就没有一天朱祁钰是舒舒服服的,每天都在担惊受怕,比如刚到望海城的时候,楚宁就敢跟几百艘海盗船硬钢,虽然事实证明,他当初是虚惊一场。
  可想想那个过程,朱祁钰哭了好几个晚上。
  好容易心情平复一些,楚宁又安排张懋带着一千步兵,在异国他乡发动灭国之战!
  当初朱祁钰看到那些高大威猛的战象的时候,都哭了。
  同样的结果同样的过程,楚宁气定神闲地玩了一晚上,收获无数,他只有靠着酒精和一个当地土王鸡同鸭讲了一晚上,不然朱祁钰真的会疯掉。
  后来,楚宁更是将舰队的一部分交给他,让他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至今他想起那些黝黑黝黑的土人,举着梭镖吹筒冲向他们的场景,后来倒是和那些人‘友好’了许多,但是有好几个商人,彻底消失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了。
  据逃回来的人说,他们好几个都是被那些土著吃掉的。
  颤巍巍地按照楚宁的规划,占地修成,然后一路南下,被楚宁美化的人间盛景的好望角,简直就是风暴的海洋。
  在朱祁钰看来是鲲鹏一样的巨舰,在那里就如同一叶扁舟,朱祁钰几次都是死里逃生。
  好容易摸清了航路,朱祁钰终于踏上了回程。来到已经修建好的望海城,朱祁钰立时就走不动了。
  他当时看到飘扬着大明旗帜的望海城的时候,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可刚哭了一下,就强行忍住了,不是他怕丢人,试问堂堂大明的亲王远航几十万里,他绝对有资格大哭一场。
  可被海风吹的干裂的脸颊,被泪水一冲,钻心的疼痛立马袭来。
  朱祁钰打着等候楚宁的由头,在望海城休息了半个月之后,才踏上了返回大明的战船。
  当船队到达应天,看着旌旗招展的盛大场面,朱祁钰一股子自豪悠然而生。
  看着自己的皇帝哥哥亲自在码头等候的时候,朱祁钰觉得这一趟没有白费。
  可朱祁镇接下来的操作简直让他疯掉了,朱祁镇直接忽视了冲向他的朱祁钰,在人群中找了半天,转身问了一句让朱祁钰郁闷不语的话,“先生呢?”
  在朱祁钰说明自己在望海城苦等半个月,楚宁都没有回来的时候,朱祁镇当场就发飙了。
  朱祁镇命令朱祁钰赶紧返航,去接应楚宁。
  朱祁钰石化在当场,这是哪个亲兄爱弟的皇兄吗?
  要不是曹鼐上前劝阻,朱祁钰说不定还真的刚踏上国土,就返程。
  就这,朱祁镇黑着脸,带着朱祁钰回到回到应天皇宫,跟他聊了一个晚上。
  话说自从朱祁镇从宣府回来,口才明显长进许多,朱祁镇先是安慰了此次远行的弟弟,高度肯定了朱祁钰此行对大明的深远意义。
  “祁玉啊,这次出海你说实话,收获如何?”朱祁镇看着朱祁钰问道。
  “回皇兄,臣弟现在知道皇兄当初支持怀来伯出海的深意了。仅仅是臣弟带回来的财货,就足够江浙一年的赋税收入了。
  而且这一路走来,臣弟也是打开眼界,知道了我大明之外还有如此辽阔的田地,还有那么多神奇的地方。”朱祁钰此时不再想着自己一路的苦楚
  而是想到了此行对大明的好处,他现在特别佩服楚宁,他按照楚宁规划的那些地方,建立的城池和港口,就是船只远航最关键的补给点。
  有了那些补给点,无论是大明的商船,还是战舰,都能随时保证最佳的状态。
  “你说错了,朕和你之前一样,对大海一样畏惧,一样无知,是先生给朕打开了这扇大门,让朕知道了天下竟然如此辽阔,还有许多我们之前从未踏足的地方。
  在你们出海之后,朕按照先生留下的路线图,派出了另外一支船队,果然在大明的东南,发现了一个近乎完全荒蛮的陆地,根据船队的勘测,那里的土地丝毫不比大明小。
  途中还发现了上万的小岛,虽然有些损失,但收获绝对是丰厚的,在你们设在吕宋的港口,大明已经开始向内陆拓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