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642

  而且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个相当和善的君主,他很少表现出这种难以琢磨的样子。而谈判这种事,都是由专门的大臣负责,根本不需要他这个宰相操心多少。
  可现在,穆罕默德二世为了表示重视和楚宁之间的谈判,先后两次都是派遣的当朝宰相,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宰相表现如此拙劣。
  楚宁也是郁闷到了极点,就想张懋一样,他现在恨不得肋生双翼飞回大明,自从出海以来,现在已经过去两年的时间了,自己都没有赶上孩子的出生。
  所以这段时间楚宁一直都是在强行压制,可现在眼看就要到了收获的时候了,竟然碰上这么一个棒槌!
  “伯爵殿下请稍等!”这次阿卜杜拉也算是学乖了,他没有任由卫士将自己架出去,而是挣扎着留在大帐里。
  “伯爵殿下,虽然你们大明的火炮威力强大,但还不足以支撑你们在这片土地之上骄横无比,我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无比。
  难道伯爵殿下真的要和奥斯曼帝国为敌不成吗!”阿卜杜拉也是真急了,他决定不再隐忍下去了,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他说的没错,不管明军战斗力多么强悍,火炮威力如何巨大,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明军根本不可能在这片土地一直带下去。
  终归明军还是要离开这里的,就算是明军在这里有一两处港口、岛屿,但和庞大的地区比起来,那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等等。”楚宁听完通译的翻译后,制止了卫士,他先是拿起桌上的纸笔,唰唰写了些什么,拿出自己的印章封印好之后,起身走到阿卜杜拉近前。
  “啪!”
  阿卜杜拉原本以为自己的话戳穿了楚宁的谎言,还有些得意,可楚宁根本没有搭理他,走到他跟前之后,直接伸手就是一记耳光。
  “带下去抽二十鞭子,然后给我撵出去!”楚宁一脸厌弃地看着阿卜杜拉说道。
  阿卜杜拉彻底懵掉了,这是什么意思?楚宁竟然敢对自己动手!
  等阿卜杜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卫士赶出了明军大营,看着眼前禁闭的营门,和被卫士塞到手里的书信,阿卜杜拉羞愤的简直要爆炸了。
  可现在的形势根本容不得他发作,他也没有发作的资本,毕竟现在他是身处明军大营跟前,身边除了一个通译,什么人都没有。
  想到这阿卜杜拉恶狠狠地看向身边,却楞在当场,通译呢?
第171章
保证自由
  “伯爷,这家伙真的是那个奥斯曼的宰相吗?”张懋一脸无语地看着被赶出去的阿卜杜拉说道。
  确实,张懋觉得自己这种纯粹的武将,都能明白楚宁的意图,可这位地区大国的宰相,不仅没有能够明白楚宁的意思,反而出言威胁!
  真不明白奥斯曼的宰相是不是和大明的内阁首辅一样,是一国文官的首脑,是皇帝治理国家的副手。如果是的话,张懋甚至有点替奥斯曼开始担心了,这样的宰相能干成什么!
  阿卜杜拉回到基利斯城之后,愤愤不平地将此行的过程跟穆罕默德二世复述了一遍,当然免不了一些不客观的陈述。
  穆罕默德二世现在有点后悔,他当初确实不应该派阿卜杜拉去,这位宰相大人确实没有外交天赋,原本一件并不复杂的事,现在被他搞得有点复杂了。
  他无奈打开楚宁的信,看了一眼,就交给身边的通译了,他也是有点着急,忘记了楚宁根本不会些回文。
  “穆罕默德二世苏丹,我依照大明皇帝的命令,来到这里,是为了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的,但是自从我到达这里之后,发现这里并不太平。
  你想要给你们奥斯曼民族的生存空间可以理解,但是拜占庭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国,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现在拜占庭仅剩下君士坦丁堡一隅之地。
  何况他们和大明之间渊源颇深,看到他们如此艰难求生,大明不可能坐视不理,所以希望苏丹能顾全大局,保存拜占庭庙宇之地。
  为表真诚,如苏丹不弃,明日一早我将带卫士、通译各一人,在基利斯城外恭候苏丹大驾,大明怀来伯、靖海总督楚宁。”
  “苏丹陛下不要去!那个血伯爵阴险狡诈,他肯定设下埋伏,对陛下不利!”阿卜杜拉听完通译的翻译,立刻出言阻止道。
  而一旁的易普拉新也准备上前阻止,因为他就吃过楚宁的亏,当初在米耶城战败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楚宁在城外布置了大量的炸药,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
  “不会的,这位伯爵定然不会这么草率,他是一个极其理智,特是极其务实的统帅。”穆罕默德二世有点无奈,作为他手下的文武大将,这俩人确实有点偏激了。
  就像之前所想的,楚宁根本不可能在这里常驻,就算他们已经得到了马穆鲁克的塞得和苏伊士两个港口,但那绝大部分是为了商贸便利。
  如果楚宁真的准备在这片地区留下来,那亚历山大港就是绝对最佳的选择。甚至他们完全有机会和拜占庭提出领土要求。
  虽然现在拜占庭就只剩下君士坦丁堡那一隅之地,但是在大海之上,还有许多岛屿是非常有战略价值的,但是但现在为止,好像除了拉巴斯‘强送’给大明的罗德岛,大明根本没有在地中海取得领土的意思。
  而且从楚宁心中的意思可以看出,楚宁和自己猜测的一样,他确实不会在这里长期驻扎下去。
  他现在应该是急于回国,至于对基利斯的轰炸,结合这段时间,西方国家的使节大规模活动来看,这反操作下来,显示强力的意思更大一些。
  “明天你们就在城里防备,我去会一下这个传说中的血伯爵!”穆罕默德二世在听完楚宁的信后,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决定。
  “陛下不要!”
  “陛下不可!”
  阿卜杜拉和易普拉新几乎同时开口阻止道。
  穆罕默德二世却没有给他们劝阻的机会,站起身离开了。
  阿卜杜拉和易普拉新对视一眼,知道穆罕默德二世已经决定了,不管他们怎么说都没用了,他们很好奇,苏丹怎么就如此放心和那个血伯爵见面呢!
  “他肯定会去的,这是一个极其自负,而且有着不输于陛下胸襟的皇帝,他是个眼光长远的人,和那个什么阿卜杜拉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人。
  我很纳闷,像他这样的人,怎么选的宰相就这么不靠谱,赶明回到京城我得好好看看咱们大明的内阁,是不是也都是这种酒囊饭袋。”楚宁似乎有些害怕大明也出这种棒槌。
  楚宁作为这个故事bug一般的存在,作为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君主,他有着太多是传奇和传说,不管那些事美化还是丑化,都说明一点,那就是这个穆罕默德二世不简单!
  尤其是在知道他来到基利斯城之后,所做的一切,竟然能和楚宁形成一种默契。
  楚宁在这个地区的布局,到现在算是进入到了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他现在已经在这地区构建了大明很强大,强大到他们根本不可能抵挡的印象。
  那接下来,他就要学习约翰牛,给这个本就不安定的地区,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
  这样,大明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在这里站稳交个的时间,而且大明还是整个地区动向的关键势力。只要他们之间形成平衡。那大明倾向谁,谁就能占据优势地位。
  所有,以现在明军的实力,就算不能把奥斯曼消灭,但是打残他还是没问题的,明军现在直接的盟友就有地区强国马穆鲁克的五万大军。
  还有牵制奥斯曼最有力,最铁杆的支持者拜占庭,就算只有这俩个国家,楚宁也有绝对的信心将奥斯曼打残,甚至打到他最初的状态。
  那个被大汉民族从东方赶到这里来的原始状态。
  这也是楚宁骄傲的地方。
  纵观整个西方的历史,除了那个天骄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人,剩下给欧洲大陆带来恐惧的人物和民族,全都是被大汉民族打的在东方无法立足的。
  从匈奴到现在的奥斯曼,匈奴被汉朝从东海之滨赶到东欧草原,那个看到大汉战旗就望风而逃的民族,到了欧洲,就被冠以上帝之鞭的称号。
  突厥也就是现在奥斯曼的祖先也一样,在东方实在混不下去了,只能躲避锋芒怕跑到欧亚交界的地方,经过短暂的休整,竟然逆袭反杀,成为这个地方的绝对强者。
  而所以楚宁现在要做的就是遏制奥斯曼的发展,扶植其他势力的成长。
  而且不单单是这里,就连葡萄牙、西班牙都在他的计划当中,作为欧洲第一批走上航海之路的国家,在楚宁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所以他要利用这次机会,将原本的欧洲势力进行一次洗牌,这不是楚宁狂妄,而是在大明强大实力的支撑下,他有这个实力!
  当然,不管是现在,还收将来,欧洲的人民都对‘自由’无比向往,这也是楚宁之所以敢这么做到根本原因。
  如果是中原那种向往大一统的国家,楚宁根本不会费这个劲。
  第二天一早,楚宁带着一个张懋和一个通译,早早地来到基利斯城外事先大好的帐篷里。
  说是帐篷,其实就事一个绸布搭建的凉亭,只有顶上有厚厚的绸布遮挡,四周空空如也,这也是为了方便双方的将士,让他们能第一时间观察到帐篷内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楚宁作为地主,早早就来到凉棚,他摆弄着一个小炭炉,炭炉上放着一个银质的水壶,一张桌案摆着一个精致的茶壶,和两个精致的茶杯。
  水刚刚烧好,穆罕默德二世就带着易普拉新和一个通译来到凉棚。
  而双方的大队人马,全都在凉棚三里之外静静等候,清一色的都是精锐的骑兵部队,明军仅有的两千骑兵,此刻已经枕戈待旦,火炮更是安置完毕,随时能够对凉棚周围进行覆盖式的轰炸。
  一万马穆鲁克骑兵也整齐地排列在明军身后,而奥斯曼这边,足足有五万骑兵列阵城下,随时准备接应穆罕默德二世一行。
  而各国的使节也都在马穆鲁克骑兵身后,伸着脖子张望这凉棚的防线。
  但作为此次谈判主角的楚宁和穆罕默德二世两人,却格外镇定,风轻云淡的如同两个久别的老友见面,这场关乎西方百年局势的谈判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开始了。
第172章
不像谈判的谈判
  “怀来伯楚宁!”
  “穆罕默德二世苏丹!”
  楚宁和穆罕默德二世几乎同时开口,然后都有点惊讶地看着对方,紧接着一阵笑声从凉棚传出。
  原本就有些紧张的双方士兵,差点展开进攻。
  不过看着笑的有些失态的楚宁和穆罕默德二世,双方将领也是感觉虚惊一场。
  “我很佩服苏丹,你能在小小年纪一直隐忍,并且成功登上苏丹王座,真是值得敬佩。”楚宁到了两杯茶,一伸手,示意穆罕默德二世先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