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长安(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657

  “再往后,我成为了星殒,终于不用每日奔波,某日心思一起便收集了一些族内一些人族诗词歌赋的残本,无事时便拿来琢磨一阵。”
  说到这儿,老者指了指苏长安手上的另一幅卷轴,冲着他眨了眨眼睛,苏长安意会,便缓缓展开另一幅画轴。
  “秋池渐涨,秋木渐黄,秋愁三千,却与君。”
  他再次将这画轴上的字迹轻轻读来。
  “怎样,如何?”老者也在这时问道,眼神里尽是与之年纪极不相符的急切。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秋池渐涨,秋木渐黄,秋愁三千,却与君。”
  苏长安并没有急着回答老者问题,他将两句上下联放于嘴边再次轻声叨念了一遍,虽不通诗赋,但却莫名能感受到某些东西。
  当他再次抬头看向老者,他朝着他笑了笑,说道:“很好。”
第九十一章
举族而逃的强良氏族
  得到苏长安的答复,老者的脸上浮出如同孩提一般的笑容。他就像是完成某件极为重要的心愿一般,连连点头。
  这样的情景落在苏长安的眼里多少有些怪异。
  毕竟他也不曾知晓老者当年与自己的二位师叔祖究竟经历了些什么,甚至他方才这一番言论的真伪,苏长安也难以判定。
  “你唤我来究竟所谓何事?”他并不想再这么耽搁下去,这儿毕竟是蛮族的地盘,待得久了有利无害。
  老者闻言,微微一愣,倒也未有因为苏长安语气中的某些不满而有丝毫的不快。“呵呵,年纪大了,便总是想起以往的事情。”老者说道,身子又坐回了他的矮榻。这时,他脸上的笑意随之散去,神色忽的一正,一股属于星殒的磅礴灵力奔涌而出。
  “那你来到此处又所为何事?”他如此反问道。
  一位星殒的力量,即使是年迈的星殒,依旧不是想在的苏长安所可以抵御的。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半分畏惧。
  他在方才已经想清楚了一些事情。
  这老者若是想要害他,在他与那位叫做玉山的蛮族战斗的时候,随时便可以出手。以苏长安的修为时决计逃不出一位星殒的手掌心的。但他偏偏没有,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老者对于他并没有太大的恶意,这也是苏长安敢于孤身一人来见他重要原因。
  “我迷路了。”苏长安很快便回答了老者的问题。
  “迷路?”老者一愣,这显然并不是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理由。
  不过老者在微微思索之后,便也没有了深究的打算。
  “我是蛮族九大氏族之一,强良氏族的大巫咸,虎偃。”
  “恩。”苏长安点头,蛮族数百氏族唯独九大氏族拥有星殒,因此苏长安在确定老者是星殒之后便意识到这部落定然是九大氏族之一。
  所以,他对此并不感到有多惊讶。他只是奇怪,为何身为九大氏族之一的部落,看上去却如此破败。
  “所以这儿是蛮地?”苏长安问道,脸上的神情有些古怪。
  稀里糊涂的来到蛮地,想要回去那就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毕竟相对于蛮族,他这样的身形还是太过显眼了一点,想来这一路回大魏之旅,定然不会太平。
  可不曾想的是,他这话一出口,那虎偃脸上的神情同样变得有些古怪。
  他摇了摇头,道:“这儿不是蛮地。”
  不是蛮地?苏长安一愣,他虽不是蛮族之人,但也知这九大氏族在蛮族之中地位极高,他们的部落按理应该是在蛮地,且是蛮地中较为肥沃的中心地带。这个道理就跟长安城立于大魏的中原一样。
  “公子当真不知此地是何处?”虎偃见苏长安一脸疑惑,他说话的语气也跟着怪异的起来,似乎苏长安不知身在何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般。
  “不知。”苏长安摇了摇头,脸上的神情不似作假。
  苏长安并没有半点欺瞒眼前这个老者的打算,毕竟是活了近百年的星殒,这样的人哪一个不是心思缜密之辈?自己那点城府,在老者的面前,应当可笑得很,自然也没有班门弄斧的必要。更何况苏长安是确实很需要老者告诉他回去的路究竟当如何走。
  而虎偃也很快确定了苏长安所言非虚。
  他脸上的神情变化,最后还是选择了相信苏长安。或者现在的强良部落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供虎偃挑选。
  “这儿是旱木岭,在雁不归大漠之外二百百里。离永宁关八百里,离蛮地三千里。说这儿是你们口中的西凉我想更为恰当一些。”虎偃说道。
  “旱木岭?”苏长安叨念着这个名字,很快便记起了此地——他曾在镇西关行军布阵的地图上见过此地,与虎偃所说倒是没有什么区别。
  可令他疑惑的是,强良氏族来此地为何?
  且不说雁不归大漠周围一片荒芜,并不适应生灵生存。光是他们携带妇孺来到这离人族极近之处,这一点便是极为怪异的事情。
  就算蛮族现在依旧在与人族对峙与永宁关外,可行军打仗哪有带上妇孺的道理。这一是对于军队打仗毫不帮助,甚至还会消耗不菲的粮草,二是免不了给敌人留下破绽,若是敌军偷袭这部落,想来那些同族的士卒定然没有办法继续在前线作战。
  似乎看穿了苏长安的心思,虎偃苍老的脸上露出苦涩的笑意。他终于决定不再与苏长安兜圈子。
  “苏公子,你观我部落诸人的神色,觉得我等来此地是所谓何事?”他如此问道。
  苏长安眉头一皱,他在脑中回想了一番方才那些强良族人见到他时眼神中的慌乱,又看了看老者看似强悍,实则已是强弩之末的身子。微微迟疑之后,方才有些不确定地说道:“逃难?”
  老者脸上的苦涩之意更甚,他有些艰难的点了点头。毕竟向一个异族的少年承认自己氏族的窘迫并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位星殒来说。
  “实不相瞒,确如公子所言,我强良氏族确实是逃难至此。”但最后,老者还是如是回应道。正如之前所言,现在的强良部族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即使是身为星殒的虎偃,此刻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身段,向这个人族的少年道出实情。
  相比于其他的人族,在虎偃的心中拥有古人之后与天岚院传人的苏长安,显然是更值得信任与托付的人。
  老者的话,不可避免的让苏长安陷入了震惊。
  蛮族之中难道发生了何等大事,足以让身为九大氏族的强良部族举族逃到这边陲之地。
  而足以爆发出如此大事的缘由,苏长安心中的第一反应自然便是那与神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九婴氏族。
  念及此处,他不由得对于此刻永宁关的形势心生忧虑。
  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他依然听出了这位星殒言语中的某些恳求之意。他并不点破,只是安静的等着虎偃的下文。
  而不出苏长安所料的是,虎偃确实也说出了一个足以让苏长安瞠目结舌的“大事”。
  “帝江氏灭族了。”
第九十二章
九婴圣子
  即使在一开始对于这件足以让整个强良部族搬迁的事情已有所预期。但在听闻虎偃这一番话后,苏长安的心还是在那一刻狠狠的跳了一下。
  帝江氏族。
  是蛮族的王族,拥有四位星殒,其蛮王更是杀死过天权天枢两位星君的恐怖存在。
  却不想在这短短数月间竟被灭族。
  即使身为人族的苏长安,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依旧不可避免的生出一种不真实感。
  “九婴氏族?”几乎下意识的,苏长安道出这个名字。
  虎偃脸色也是一变,这个消息自然算不得什么辛密,但人蛮二族的关系却是自古交恶,很难想象这位人族少年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虎偃的脸色很好的印证了苏长安的猜测。
  他眉头一皱,又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王族的覆灭,对于虎偃来说定然不会是什么愉快的记忆。他的脸色阴沉了下来,在一段不算短的沉吟之后,还是娓娓将事情的经过,对着苏长安一一道来。
  “九婴氏族是我族今年来忽然崛起的部族。之前这个部族所信奉的祖神并不强大,后来他们的族长……”说到这儿,虎偃顿了顿,声音愈发苦涩。“也就是现在的蛮王拓跋元武忽然改信奉一位名为九婴的祖神,而他们的部落也就在那时开始了崛起。”
  “也就是十多年前的样子,拓跋元武修成了星殒,而他的部落也就水到渠成的成为了蛮族第九大氏族。一位新晋的氏族,自然少不了受到其他氏族的排挤。为此,也就免不了发生许多争端。但那个看似不起眼的九婴氏族却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战斗力。他们吞并了周围一个又一个的小部落,在与其他八大氏族的交锋中也鲜尝败绩。”
  “他很快便成长到了足以让王庭重视的地步。蛮族之前的八大氏族,虽然看似都受到王庭的管束,但实际上却是帝江、强良以及句芒三大氏族与剩余五大氏族的分庭抗礼,凭借着帝江氏超出寻常氏族的星殒数量,才勉强压制住剩余五族,维持着蛮族表面上的平衡。”
  “而新晋的九婴氏族无疑是打破这个平衡关键点。双方势力都对九婴在那时抛出了橄榄枝,不得不说的是,相对于王庭一方,急于上位的五族给出的条件在当时更为诱人。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九婴一族很快便向王庭表示了臣服。”
  “这样的臣服也绝非表面功夫。他们甚至可以说是对王庭几乎言听计从,一些在我们看来极不公平的命令与安排,拓跋元武却很是坦然的接受。因此,拓跋元武以及他身后的整个九婴氏族很快便得到了王庭的信任。”
  “九婴氏族的加入无疑给王庭带来一道生力军,在军队与星殒数量拥有了足够的压制力之后,蛮王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一统蛮族的计划。这本来应当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可是在九婴氏族的参与下一切却顺利的让人意外。”
  “不过几年的光景,王庭便统一了九大氏族。而也是在这时,拓跋元武提出了向西凉远云关发兵的建议。”说打这儿,虎偃停了下来,他看了苏长安一眼。
  攻打远云关,对于蛮族来说自然是开疆拓土的好事,但是对于身为人族的苏长安来说,却算得上是国仇家恨。因为后面即将提到的对于苏长安的请求,这位年迈的星殒不得不好生考量自己的措辞,以免引起苏长安的不满。
  而苏长安也确实是在听闻攻打远云关这句话时,心中一沉。他是亲眼见过,那些在西江城外如同长龙一般的难民的。身为人族,他很难将这样的事情如此轻率的一笑带过。
  但,九婴与司马诩和神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背后所隐藏的某些阴谋,苏长安虽然不知究竟为何物,可他却隐隐察觉到,这个阴谋已经不再局限于人、妖、蛮中的一族。这更可能是将三族一网打尽的惊天算计。因此,他耐下了性子,听着虎偃的下文。
  或许是领会到苏长安的想法,虎偃清了清嗓子,又接着说道:“蛮王向来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而中原肥沃的土地也向来是族人们梦寐以求的事物。拓跋元武的提议很快得到了王庭的期许。而后的事情想必你也清楚,蛮军压境,在九婴氏族为首的将领们的带领下一路攻城拔寨,拿下自你们汉王朝之后便再也没有被攻破的远云关,如今已是兵至永宁了。”
  “这样的大捷,自然给整个蛮族带来极大的振奋,甚至由于玉衡与夏侯昊玉的接连陨世,王庭内开始升起了一些攻破西凉直抵长安的呼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