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9/1227

  ……
  对大明皇帝朱慈烺来说,这两个消息都是坏消息,但对敌对的多尔衮来说,这两个消息都是天大的好消息,尤其是多铎在插汗河套,歼灭了吴三桂亲率的关宁骑兵的主力,虽然走了吴三桂,但却击杀了郭云龙,擒获了胡国柱,保证了粮道的安全,这对两年来连续败北,无有一次胜利的大清来说,终于是可以扬眉吐气一次了。
  插汗河套之战后,多铎一边派出蒙古轻骑追击吴三桂,一边率领主力往乌克尓河来,一旦两兄弟汇合,建虏军力和士气都将得到增长。
  而鳌拜对密云长城的骚扰和攻击,则是此战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但使鳌拜能够出其不意,毁墙入关,明国上下必然震动,即便是“狡诈”如隆武,也肯定得御驾返回,保卫京师去了,到时,多尔衮于后方追击掩杀,虽不敢保证大胜,但却也足以打掉明国的嚣张气焰,令蒙古各部明白,在蒙古草原在一亩三分地里,大清依然是绝对的优势者,那些投靠明国的叛徒,必将为大清所剿灭。
  这样一来,多尔衮此次出征的目的就达到了。
  “鳌拜,我大清此战能否取胜,就看你了。”
  站在地图前,多尔衮喃喃自语。
  ……
  密云长城。
  墙子岭段。
  历史上,崇祯十五年,建虏大军兵分两路,主力从永平府一代的界岭口入塞,偏师就从是密云长城墙子岭一段破关的,最后两军汇于蓟州,继而再向明国京师,然后顺着运河南下,一路抢掠,将大明搅了一个天翻地覆。
  这一世,作为偏师的阿巴泰同样是从墙子岭段毁墙入塞的,但不同的,这一次他却中了大明的埋伏,最后,连阿巴泰在内的偏师主力全部被歼,其本人和三个儿子也被大明生擒。
  此战之后,大明重新修缮了墙子岭段的长城,并加驻了兵马,而阿巴泰失败之后,建虏和蒙古亲贵都将墙子岭视为不详之地,其后这三年里,从未有建虏或者是蒙古兵马,到达过墙子岭长城之下。
  但谁也没有想到,短暂的沉寂之后,这里又将迎来一场大战。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鳌拜精通骑射,作战勇猛,有“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为黄太吉的心腹,历史上,鳌拜不但在黄太吉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储的过程中,有坚定的表现,在顺治死前,更是被顺治委以重任,任命为托孤四大臣之一,后面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鳌拜风头无限,压过了年轻的康熙,最终被康熙拔除,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历史上,鳌拜以悍勇著称,但其实除了悍勇之外,鳌拜也是有相当谋略的,不然他也不能压制其他三位辅政大臣,独揽朝纲。
  因此,在多尔衮的命令,领着镶黄旗的五百精锐连同多尔衮秘密抽调而来的周边蒙古各部,加加总总在一起,一共只有八九千人马,但却要担负攻击明国长城的重任之后,鳌拜并没有冒然进攻,而是集合兵马,在密云长城一百里之外的草原里蛰伏了三天,期间,他带了十几个侦骑,秘密潜到密云长城一代,仔细观察,确定周边的防务和驻军之后,然后才下定决心,将攻击的目标从原先计划的独石口,改到了墙子岭。
  和独石口相比,墙子岭的防守稍显薄弱,虽然从墙子岭破关后,道路通行不如独石口,但建虏两次从这里入塞,对这边的地理环境较为熟悉,两厢权衡,鳌拜最终还是选定了墙子岭。
  因为兵马不够多,要想成功破关,必须保证行动的突然性,在破关之后,还需要大张旗鼓的突进,以震动明国,为多尔衮和隆武的对战争取胜机,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失败甚至是落入明国大军的团团包围之中,因此,鳌拜的每一步都进行的小心谨慎,在选定墙子岭为攻击目标之后,他又蛰伏了一天,伏击了一队明军夜不收,确定行动的隐蔽和获取相当的情报之后,这才秘密行军,一天一夜的时间,赶在第三日的半夜凌晨,出现在了墙子岭长城之下。
  说是墙子岭,但其实整个整个墙子岭长城段一共有三十多里长,正常的驻军在两千人,由一个守备负责防守,另有一个京营千总队,就驻扎在墙子岭后方十里之处,以为周边的支援,此外还有少量的边骑兵和夜不收,负责周围的联络和紧急支援,而在这两支队伍之外,密云总兵陈永福已经率领三千密云兵前移,此时就驻扎在石匣营——石匣营距离独石口三十五里,距离墙子岭四十里,但是两处有警,陈永福左右都可以带兵支援,只三四十里的距离,保证可以在半天之内赶到。
  也就是说,两地的守军只需要坚持半日就可。
  “呼哬~~~”
  半夜里,借着夜色的掩护,在鳌拜的督战之下,十几个建虏精锐白甲兵,没有穿甲,只是轻便劲装,秘密摸到墙子岭长城之下,逮着守城军士巡逻的空隙,用钢爪爬城,然后摸在黑暗中,以弓弩防备,而在他们得手之后,更多的建虏士兵通过钢瓜上了长城,而当他们的行动被明军发现,明军呼喊报警,同时左右聚集来攻之后,埋伏在长城之下的蒙古士兵一起跳起,高声呼喊,往城头攻去!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坚守
  作为满清第一猛将,鳌拜不是浪得虚名的,对于如何攻取长城,他事先召集众将,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一声令下之后,所有人一起上攻,高声喊杀,如拍岸的海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长城。
  建虏和蒙古人出现令明军猝不及防,鳌拜的弟弟穆里玛更是带头冲锋,虬髯胡须,杀气腾腾的鳌拜在后压阵,但有畏惧后退者,立刻斩首。威压之下,建虏蒙古联军不顾一切的向上冲击,喊杀声,咆哮声,惨叫声,鸟铳鸣放,弓箭破空之声,瞬间就响成了一片。
  守卫的明军一边点燃烽火台报警,一边竭力想要挽回,可惜凌晨暗夜,城头守卫的明军数量并不多,虽有鸟铳和手炸雷,在建虏蒙古人不顾死伤的猛攻,弓弩急射,并且使用仿制的手炸雷,不断向城头透投掷的情况下,城头很快就失守,随后,更多的建虏蒙古人爬上城头,占据城墙,开始扩大战果。
  这期间,负责守备此处的墙子岭都司江万春率兵反攻,试图将城头的建虏蒙古人赶下长城,但兵少力弱,陷入重围,最后力战而死。
  虽然江万春战死,但周边长城段的明军依然不断的向这里支援,只是每一次都是三百五百,无法形成合力,最后都被建虏蒙古人击退。
  不知道什么时候,夜空忽然飘起了大雪,暗夜里,白色的雪花飞飞扬扬,明军士兵倒毙在城墙之间,在血和火的掩映下,更显凄凉和冰冷。
  ……
  “快,快拆城!”
  初战胜利,但鳌拜却并没有喜色,他知道,考验才刚刚开始。
  击溃守卫的明军之后,照鳌拜的命令,一千蒙古兵依照过往惯常的伎俩,先行抢占下山的周边要地,剩下的七八千人一起动手,使用携带的瓦刀和拆卸工具,开始拆除城砖,试图将这一段城墙变成白地。
  鳌拜不断的催促——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此时此刻,烽火都已经燃起,明军援兵很快就会赶到。他们必须在更多的明军赶到之前,拆除城墙,以便骑兵突入。
  果然,天色还没有完全大亮,在飘飘扬扬的飞雪之中,明军的援兵就到了。
  自从隆武帝继位,大力整饬长城防务,惩处懈怠的将官,补充粮饷以来,各处边军的战力和士气都有提升,对于建虏人的突袭,不再像过去那般畏畏缩缩,闻风即逃。
  首先赶到的援兵正是驻扎在十里之外的一个京营千总队。
  虽然是千总队,但其实却是两个把总队组合而成的,一半为精武营,另一半为左柳营,由精武营把总张勇统辖。
  张勇,历史上为清初的绿营名将,为满清平定西北,继而南下江南,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一次他却因缘巧合的加入了京营,前年渡海攻击之战,他跟随张名振,第一个冲上连云岛,立下了功勋,这两年又小功不断,刚二十多岁,就积功成了把总,而照京营这两年来的惯例,所有京营士兵,从精武营到左柳营,都必须到长城各处轮值,以加强长城防务,同时也是磨砺各军。一般来说,都是一部精武营配上左右柳营或者是善柳营,张勇恰好被派驻在了墙子岭区域,见到烽火起,他立刻知道大事不妙,建虏正在攻击长城,如果救援不及,耽误战机,以京营军纪之严厉,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于是急急点齐兵马,火速来救。
  张勇带兵赶到时,建虏蒙古联军已经在城墙上拆出了好几个口子,但城墙还没有被完全推倒,虽然有很多的建虏蒙古已经进了长城,但他们的战马,却都还在长城之外。当见到有明军来援,已经夺的战略要地的蒙古兵立刻进行阻击,张勇举着千里镜观望了一下,知道情况危急,一旦长城被建虏蒙古人拆除,其兵马浩浩荡荡地进入,自己的这一千人肯定是挡不住的。
  此时此刻,已经容不得张勇后退逃跑了,为了胜利,也为了等待后续援兵的赶到,他知道,他必须夺取那几处战略高地,如此,即便建虏拆掉了城墙,他也依然可以凭借几处高地,对建虏实行阻击。
  “弟兄们,建虏和蒙虏正在拆城墙,一旦让他们成功了,我们大家都得死!与其死在战后的军法,不如死在轰轰烈烈的战场之上,杀啊,随我一起杀虏啊,只要挡住建虏,援兵就会源源不断的赶到,杀啊,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就在今日~~”
  张勇大声呼喊,鼓舞士气,随即指挥众军,对几处战略高地发起进攻。
  为了应对张勇,鳌拜不得不从拆墙的蒙古人中抽调出一千人,和高地上的蒙古人相互策应,试图将张勇的一千人全部歼灭在高地之下。
  “杀啊~~~”
  张勇挥舞长刀,冲锋在前。
  双方随即展开激战,刚开始,见明军只有一千人的援兵,鳌拜并没有太在意,在他看来,即便是明国精武营的精锐,但在只有一千人,且奔袭来救的情况下,也根本不够满洲和蒙古勇士吃的,但激战开始之后他才发现,他实在是小看了眼前的这一千明军。
  鸟铳,大盾,操着小盾和长刀的刀斧手,腰里绑着手炸雷的投掷手,他们攻击有力,进退有序,士气高昂,人人都有甲胄,虽然是奔袭来救,但体力却好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顶住蒙古人攻击的同时,居然也能对占据几处战略高地的蒙古部队展开猛攻。
  因为刚刚入关,且没有料到明军敢于反攻,因此一千蒙古兵虽然占据了四处高点,但却并没有在这段时间里加固防守,垒起防墙,此时面对大明精锐的进攻,他们只能用弓箭急射和马刀互搏以应对,这种情况下,蒙古人长于骑射,但短于刀兵的缺点,很快就显现了出来,短兵交接之时,面对明军的密集长枪和默契配合,习惯骑射和单打独斗的蒙古人根本不是对手,要不节节后退,要不就是被戳成了血葫芦。张勇指挥人马,只用了一个猛冲,就夺下了四处高地中的三处,将蒙古兵杀的七零八落,只有一处高地有建虏白甲兵驻守,明军冲锋不得,不得不退了下来。
  四处取三,张勇立刻收缩防守,命令所有部下抛弃所有不需要的辎重,边打边撤,上三处高处防守。
  此时,雪越下越大,周边已经白茫茫的一片,脚下发滑,但是不小心,就会滑倒在地。而大雪低温的天气影响到了蒙古人弓箭的效力,不但弓弦易断,而且弓箭的威力也被削弱了不少。
  张勇暗叫侥幸,幸亏他来的及时,如果此时才赶到,面对蒙古人的坚守和漫天的大雪,他即便想要攻,怕也是攻不下来的。
  “坚守!坚守!援兵马上就到了~~~”
  张勇大声嘶吼,嗓子都要哑了。他脸上和甲胄上不知道都是谁的鲜血,随着他的嘶吼,缓慢滑落。
  ……
  见蒙古人作战不利,高地短时间失守,入关下山的道路受到威胁,鳌拜怒不可遏,亲手劈死了一个逃回的蒙古佐领,随即命令弟弟穆里玛加紧拆除城砖的工作,无论如何,一个时辰之内,就必须为开出入关的大道来。而他自己,则亲自带兵攻击,誓要夺回这三处高地。
  “再上,如果拿不下,老子就用王命旗牌取你的脑袋!”
  鳌拜指着一个蒙古佐领,杀气腾腾。
  蒙古佐领也发了狠,咬牙切齿而去。
  鳌拜亲自指挥攻击,战况更加激烈。
  双方在三处高地,反复争夺,蒙古人几次杀上去,但几次又被杀了下来,在明军鸟铳和手炸雷的攻击下,蒙古人被打的血肉横飞,尸体铺满了山道,鲜血染红了白雪,空气之中弥漫着强烈的血腥之气。
  眼见攻击之中,这些蒙古人胆小怕死,稍微一个不顺,就屁滚尿流的撤下来,鳌拜恨的咬牙切齿,如果攻击的是他满洲勇士,这三处高地早就拿下来了,可恨这些蒙古人看着威猛,但其实一个个都是胆怯怕死的鼠辈,面对明军的死守,居然一点死拼的意志都没有。
  不过鳌拜忍住了,他知道,现在还不到满洲勇士出击的时刻。
  “大清勇士,随我上!”
  终于,随着蒙古人的伤亡,明军的手炸雷似乎有用罄、军士有疲惫的迹象,鳌拜知道时机到了,于是,他命令一百名镶黄旗的重装白甲兵,上阵攻击。
  建虏白甲兵上阵,气势确实不同,他们手持圆盾和各种重兵器,从斧头到重枪都有,在呜呜地号角声中,齐发出一声大吼,向高地扑来,远远就就开始向明军投掷飞斧和重枪。
  “呼哬,呼哬~~”建虏白甲兵出阵,蒙古人也士气大振,他们拼命向高地倾泻箭雨,同时也举着盾牌和长刀,和建虏白甲兵相互呼应,一起围攻上来。
  就像鳌拜观察的那样,因为是急行军来救,张勇携带的手炸雷和弹药都并不是太充分,在蒙古人的猛攻之下,已经是消耗殆尽,此时面对建虏白甲兵的攻击,他们已经无法再投掷出手炸雷了。
  一刻钟后,除了张勇亲自驻守的那一处,另外两处高地都被建虏夺取,明军将士全部战死,因为他们抵抗太激烈,给蒙古人造成了相当的伤亡,为了泄愤,蒙古人冲上高地之后,对他们的尸体胡乱砍戳。
  于是,鳌拜将进攻的目标指向了明军坚守的最后那一处。
  在攻击之前,他命人劝降,但被张勇拒绝。
  而张勇的拒绝也彻底激怒了鳌拜,他吼道:“杀上去,将尼坎(汉人)全部杀光!”
  张勇知道,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如果不能挡住建虏白甲兵的这次攻击,不但高地要失守,他和他身边的所有部下也都会葬身在这里,抬头向长城方向望,发现中间的一大段城墙凭空消失,俨然已经是被建虏蒙古人拆毁,建虏蒙古人已经可以牵马入关,形势已经危急到了极点,他们必将面对更多的围攻,于是摘下头盔,往地上一扔,举刀高喊:“弟兄们,拼了!”
  “拼了!”
  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一千京营兵已经伤亡过半,面对建虏蒙古人的汹涌猛攻,防守已经不如最开始那般的稳定了,此时此刻,要想守住高地,就非是拼命不可了,在张勇鼓舞下,京营奋勇,和冲上来的建虏白甲兵展开了生死搏杀——如果过去的旧明军,面对绝境,未必会有他们这般的意志,但在充足的粮饷、严厉的军法和思想教导官的尊严荣辱的教育之下,京营士兵远比一般明军更知道如何而战,为何而战。
  “杀啊……”
  双方混战成一团,就像是野兽一样,彼此撕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