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1227

  第二,李定国虽然归降了,但张献忠还在,虽然历史上李定国是一个忠义汉子,既然降了,就应该不会再走回头路,但朱慈烺还是不敢大意,毕竟史书并不能写尽人心。
  因此,他决定先降低对李定国的期望,压下对英才的使用之心,先对李定国冷遇、冷藏、观察一段时间,以确定李定国的忠心以及他的战术战略能力,是否真如历史记载的那般可靠,然后他才可以放心使用。
  于是,今天的见面才会如此的简短和行礼如仪。
  ……
  皇帝召见之后,两位军机大臣以及湖广官员对李定国和刘文秀进行了询问。
  “宁宇,以你之见,献贼会往哪里流窜呢?”
  李定国字宁宇。
  若说了解张献忠,天底下最属他的几个义子了,而这几个义子中,李定国最会用兵。因此,军机高斗枢将李定国和刘文秀叫到身边,询问他们对张献忠去向的看法。
  李定国回道:“兴国州南面是富水,过了富水,即是太平山山脉,如果逃脱,献贼自然是要往太平山山脉跑。”
  “然太平山太大了,地理形势十分险要,有望不尽的千山万壑,林木更是茂密,朝廷大兵虽然多,但却不能保证搜到每一寸的地皮,献贼又极善于伪装和隐藏,一旦被他逃脱,如之奈何?”高斗枢盯着李定国。
  李定国早有预料,抱拳:“罪民愿为向导。”
  “好!”
  高斗枢站起来:“若是能擒获献贼,本官必上疏陛下,以为你首功!”
  ……
  太平山。
  太平山和九宫山都位在江西和湖广边界,同属幕阜山脉,几万年以来,他们分割东西,是为江西和湖广分界的天然地理标志。又因地势险要,林木茂密,有瘴气弥漫,东西难以穿越,山中多有才狼虎豹,因此人迹罕至,即便是在明末这个天下大乱,无以为食的时代,也很少有人往这里来。
  但大明隆武元年的五月初,山中树木晃动,却是有一支兵马在山间扎营了……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张献忠之死(一)
  说是扎营,其实就是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大口的喘息,或者是寻觅山间的溪水,疯狂猛喝,一眼望过去,这队兵马衣衫褴褛,战马加起来不过三四匹,人数不过三四百,一个个疲惫不堪,眼神惶恐,很多人饿的已经抬不起脚,连兵器都没有,俨然已经快要接近崩溃了。
  “娘求的,废物一个,什么都做不好,滚!”
  唯一的一顶还算完好的帐篷里,传出了张献忠的嘶吼。
  周边的人,一个个都吓的噤若寒蝉。
  八大王又发怒了,看来十三将军刘志又要倒霉了……这段时间,八大王动辄发怒,而每次倒霉的都是十三将军,不是被马鞭抽,就是被一脚踹倒,半天爬不起来。
  很快,一个人跌跌撞撞的从帐篷里走了出来,脸色煞白,左脸有深深地一个手掌印。
  但却不是刘志,而是孙可望。
  原来,八大王不但是暴怒了,而且还掌掴了孙可望!
  众人都是心惊。
  八大王这是疯了吗?
  连大将军都打了?
  最近这三五天,感觉八大王性情忽然大变,除了对十三将军刘志不满,认为刘志没有办好差事,以至于走了李湘云并造成兴国州大败之外,原本能在他面前说上话、被他倚为臂膀的长子孙可望,今日居然也被他劈头盖脸的痛骂,而且还动了手。
  只因为四将军和六将军投降了朝廷吗?
  李定国和刘文秀归顺朝廷,对献营上下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这之前,献营虽然不止一次的接近全军覆没,最惨时候只剩下十几个人,张献忠不得不投靠李自成,以仰人鼻息,但献营大将,尤其是一众义子们,却没有一人投靠朝廷,他们对张献忠忠心耿耿,不论多么困难,都始终跟在张献忠身边。
  但现在,最得张献忠信任和器重,常常被张献忠委以重任的老四李定国,居然是投降了朝廷。
  消息传来,献营上下都不敢相信。
  更不用说,在四将军李定国之外,还有六将军刘文秀,如果说四将军最会用兵,那么,六将军刘文秀对张献忠是最为忠心的,九宫山的时候,若不是刘文秀拼死护卫,八大王张献忠说不定当时就被官军逮到了。
  但现在,六将军居然跟着四将军一起投靠了朝廷,消息传来,如何不令人惊骇?
  与之相比,兴国州惨败的巨大震撼,反倒是被压过去了。
  “你们十几个,到山中搜粮,捕猎!”
  孙可望脸色煞白的下令。
  军士们都以为八大王是因为兴国州的惨败,以及四将军六将军的背叛,才会变的如此愤怒,以致于无法控制情绪,但身为最高机密接触者的孙可望却明白,义父无法抑制的愤怒,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两件,而是因为三天前忽然得到的另一个消息。
  陕西的李自成,死了。
  被两个老农打死,尸体和首级都被运到西安,悬于城楼之上示众……
  在这之前,张献忠虽然对兴国州的惨败,李湘云的逃离,以及李定国和刘文秀的背叛痛恨不已,每日里咬牙切齿,声嘶力竭的诅咒,要将这几个叛徒碎尸万段,动辄就鞭打刘志,不过总体情绪仍然可以控制,大军进退,往哪里转进,都还在他的掌握中,但自从三天前,李自成身死的消息忽然传来之后,张献忠的情绪一下就无法控制了,变的更加暴躁、狂怒,嘴里日夜不停的咒骂,对于大军的转进,如何跳出官军的包围圈,也没有刚开始那么清晰了。
  摸了摸被掌掴的脸,孙可望心中惶恐,暗想,义父已经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刚才更差点要拔刀,再继续下去,该如何是好?
  ……
  帐中。
  张献忠依然在狂怒。
  “李自成,你这个银样镴枪头,废物~~~”
  “两个忘恩负义的小崽子,老子非宰了你们不可~~”
  张献忠抓着大胡子,来回踱步,嘴里咬牙切齿的在念叨。
  说实话。曾经有一段时间,张献忠恨死李自成了,或者是极度嫉妒,恨不得李自成立刻就死了,因此当开封战败的消息出来,他颇为幸灾乐祸,认为你李自成不过尔尔,居然能被一个黄口小儿打败,看起来你也没有什么大的实力,你能占据中原,不过就是运气好,现在你的运气过去了,这天下,该是我老张的了。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李自成在河南陕西边境再败,元气大伤,退回陕西,而朝廷官军在朱家太子的带领下,连续两次击退建虏的入塞,各地官军渐渐有所振作之后,张献忠的心思就慢慢改变了,他渐渐明白,不是李自成无能,而是官军已经改变,因此,虽然他知道他和李自成谁也看不上谁,谁都想要吞了谁,但就眼下的局面看,他们两人还真是孟不能离焦,焦不能离孟,就好像一个板凳的两个腿子,任何一条折断,另一条都难保。
  所以,张献忠开始收起幸灾乐祸的心思,开始挂念关心李自成的情况了,心里暗暗希望李自成能东山再起,在陕西再杀出一片天地来,如此,他在湖广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入川就有可能会成功,但万万没有想到啊,李自成竟然是死了。不但死的这么快,而是死的毫无价值,居然是这被两个农民给铲死的,不但没有影响到陕西的局势,威胁到西安,甚至连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
  李自成,废物啊。
  一时,痛苦,沮丧,惶恐,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孤独无助……各种各样的悲观情绪涌上张献忠的心头,他仿佛能感觉到,套死李自成的那一根绞索,正慢慢向他套来,在没有了李自成的策应,左梦庚也完蛋的情况下,朝廷数十万的大军只剩下他张献忠这最后一个目标,偏偏这时他又众叛亲离,老四老六这两个无耻的小崽子背叛了他,身边的兵马也越来越少,只短短三天就少了一半,照这样下去,终究是要灭亡。
  难道上天要绝我张献忠了吗?
  “娘求的,额老张不服,隆武,有本事你现在就来取额的首级!”
  张献忠忽然拔出刀来,凌空乱砍,口中声嘶力竭,咬牙切齿。
  帐外的人都听的胆战心惊,没有人敢靠近。
  ……
  孙可望正猫在一个树窝里休息,自从十四岁那年跟随张献忠以来,到今日已经快要十五年了,这十五年间,他经历了很多,从最初的一个小孩,慢慢变成了张献忠倚仗的臂膀,因为小时候读过私塾,还差点考中秀才,孙可望识文断字的能力,在献营的老人之中是首屈一指,这也是他能得到张献忠器重的原因。
  到后来,整儿献营的军需供应、各种后勤补给的统计和筹划,都由他负责,正是因为有他辛勤的工作,多方筹备,献营才能一次又一次的从逆境走出,不论张献忠的亲战,还是李定国的奇袭,都离不开他幕后的操劳,但可惜的是,他一直都有一种感觉,在张献忠心中,最看重的是李定国,而不是他。
  这让他不忿。
  当老四带着老六投降朝廷的消息传来后,他表面震惊,但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看见没有?老四果然是有异心的,义父,你现在知道后悔了吧,这么多年,你一直信任他,其实都是瞎了眼!对你真正忠心,你最应该倚仗的,应该是我呀!
  不过短暂的快意之后,孙可望也迅速感觉了灭亡的彷徨和恐惧,尤其是当李自成身死的消息传来,张献忠心态大变之后,那一种彷徨和恐惧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完了,这天下只剩下我们这最后的流贼了。
  这绵延的大山,我还能走出去吗?
  官军围捕甚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追到,过了今夜,又能不能看到明日的太阳?
  孙可望心中发冷,对前途越发悲观,但因为太累了,不知不觉,他还是睡着了。
  ……
  不知道睡了多久,他忽然感觉有人推自己。
  啊,难道是官兵来了?
  心中大吃一惊,在睁眼的同时,右手本能的去抓放在身侧的刀柄。不过当见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张蜡黄的、面无表情的脸之后,他一下就轻松了,收回抓刀的手,全身松了下来,长舒一口气的说道:“老十三啊……”
  “大哥,我有话和你说。”
  刘志压着声音道。
  此时正是黄昏,外出围猎的十几个人已经回来了,虽然所获不多,只有几只兔子几只山鸡,还摘了一大包的蘑菇和山果,远不够这两百多人果腹,但终究是有吃的了,整个营地掀起欢腾,随即烧火造饭,营地一阵忙碌。
  而这时,刘志却来见孙可望。
  落日的余晖照着他的脸。他脸上的鞭痕清楚可见,额头还有一个肿包,那都是这些天他被张献忠鞭打乱踢而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