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3/1227

  左梦庚惊的脸色涨红,腾的一下就跳了起来,眼睛里透出杀气。
  虽然他惊恐死亡,不愿放下兵权,归顺朝廷,但这并不表示,他内心里有投降建虏的想法,他父左良玉出身辽西,曾经和建虏血战,骨子里,他将女真建虏当成是异族和敌人,虽然他知道岳父王世忠是海西女真人,但这并不意味他对女真建虏的看法有所改变,现在王世忠居然要他放弃襄阳,转到河南山东,跨海投靠建虏,这实在是令他惊骇。
  “少帅不必用这种眼光看着我。”王世忠面色严肃:“我可以向少帅发誓,我绝对没有和女真建虏联络过,更没有奉了他们的命令,若有一句虚假,愿遭天打五雷轰!”
  左梦庚眼睛里的杀气,这才渐渐退去。
  王世忠暗暗松口气,再道:“少帅,蒲圻之罪,绝不是可以轻易消抹的,留在大明一天,少帅你就提心吊胆一天,倒不如一了百了。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当年不过就是副将,投靠女真,都能得到王爵,何况少帅乎?”
  “这是我想了很久,翻来覆去,唯一一条能解救左营之策,少帅愿意用就用,不愿意用,只当我没说。”王世忠叹。
  左梦庚咬着牙,瞪着眼,狠狠瞪着王世忠。
  王世忠不回避,表情平静的回望。
  终于,左梦庚颓然坐下,垂头丧气的说道:“这计划不可能实现的,就算我想去,众将也不会跟随的。”
  “不由他们不跟随,少帅你可以假借朝廷的命令,说河南有流贼,调我们去河南平贼。等兵马离开襄阳,进到河南,就由不得他们了,就如当年孔有德,难道孔有德军中,人人都愿意渡海去投劳女真吗?未必,只是时事使然,为了保命,他们不得不跟随罢了。”王世忠道。
  “河南山东登莱,都有朝廷兵。”左梦庚道。
  “不足为虑。河南兵本就战力不强,陈永福又去了密云,就更是不堪一击了,山东兵虽然在尤世威的统领下,有所振作,但依然不是我左营的对手,只要我左营快速突进,走郾城、陈州、归德,直入山东,不给朝廷调集重兵的时间,一路点起烽火,快速行军,顺利抵达登莱,是完全有可能的。”王世忠道。
  “登莱太远了……一旦失败,我们连退路都没有。”左梦庚脸色发白。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管怎样,都总比守在襄阳等死的好!”王世忠道。
  左梦庚却不能下定决定,犹豫了很久,叹道:“你下去吧,容我再想。”
  ……
  这一想,就是半个月,左梦庚迟迟难以下定决心,其间,数度召集左营众将,马士秀,惠登相,张应祥、徐恩盛、郝效忠、金声桓、常登、张应元、徐育贤等人商议,言谈之中,旁敲侧击,想要确定众将的心意。不过众将都不是傻子,面对左梦庚所问,都是装糊涂。
  三月,朝廷钦差,挂都御史的侯恂到了襄阳。专职调查襄阳知府王行检被害之事。
  侯恂是左良玉的贵人和恩人,若非侯恂的提携,左良玉不过就是一个默默无闻之辈,左良玉在世时,对侯恂极为尊敬,左梦庚虽然不及其父,但对侯恂亦不敢怠慢,不过这并不表示,侯恂可以顺利的调查到真相,在襄阳一月,侯恂毫无所获,左梦庚又看的极紧,不许他和左营将领私下见面,侯恂每日无所事事,朝廷诏令而来,随即他便离开了。
  离开前,侯恂曾经和左梦庚深谈一次,言辞诚恳,一再劝诫左梦庚不可做糊涂事,不然其父左良玉的一世英名,就会毁于一旦,更说今上乃是雄主,百年难见,身为臣子,应该跟随雄主建功立业,而不是反其道行之。
  左梦庚表面听了,心中却不耐,
  侯恂无奈,劳而无功,一脸沮丧的走了。
  “时间差不多了。”四月初,王世忠悄悄和左梦庚说道:“现在是四月,海水已开,我等现在从襄阳起兵,快则两个月,快则三个月,就可以到登莱,其时正是六七月,正是适合坐船跨海的时间,即便有所延误,我们八九月到登莱,也不妨碍过海。如果再犹豫,等到十一二月,我们就是到了登莱,怕也是逃生无望,何况张献忠的覆灭,怕也就在这半年之内,所以少帅啊,你不能再犹豫,得立刻决断了啊!”
  左梦庚却不能立断。
  他依然在犹豫。
  他仍然不能下定决心投靠建虏。
  当然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左梦庚虽然是左营少帅,但并不能如臂使指的完全控制左营,留在襄阳,他或许能控制众将,一旦离开襄阳,左营众将知道,他们经河南去往山东的目的,是要投靠建虏,兵士必然哗变,到时,他左梦庚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必然被朝廷捕捉,所以这件事急不得,须得再详细谋划。
  “报~~~”
  犹豫徘徊之中,一条消息忽然震惊了左梦庚。
  “陛下率三万京营,南下剿灭张献忠,其前锋已经到了南阳府,不日大军就会到邓州,陛下有旨,令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平贼将军、湖广总兵官左梦庚以及麾下众将,前往邓州觐见!”
  邓州,位在河南和湖广边界,距离襄阳将近两百里。
  “什么?”
  得到这个消息,左梦庚惊的站不住,几乎跌坐在椅子里,京师到湖广两千里,而南阳府距离襄阳,不过两百八十里,也就是说,隆武已经赶路了一千八十里,最少四十天的行程,这才通知于他。
  显然,朝廷有意在隐瞒他。
  而邓州距离襄阳两百里,隆武帝令他出襄阳,到邓州去觐见,明显是调虎离山,一旦他离开了襄阳,去到了邓州,再想要回襄阳,怕就是难了,但如果他不去,那就是抗旨不尊,立刻就会是一个谋反的大罪扣下来。
  而三万京营,战力更是不可想象,加上刘肇基和牛成虎,几乎不用动用孙传庭和马士英,就可以击败左营的十万兵马。
  怎么办?
  隆武怎么会忽然来到?
  左梦庚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世忠也慌了:“邓州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去的,史可法也不能放,为今之计,只能假装病重,令一部将代之!”
  “好好。”
  左梦庚脸色发白:“你说让谁去?”
  “马士秀。”
  王世忠道:“马士秀是左营副将,身份足够,对少帅你足够诚心,见了隆武,一定会为尽力为少帅你辩解。另外,他一心向着朝廷,留在营中也是祸患,令他去见隆武,如果隆武一怒之下宰了他,对我左营反倒是好事一件。”
  “好好,就令马士秀去。”
  左梦庚此时已经没有了主意,完全听王世忠的。
  ……
  隆武帝再一次的御驾南下,已经到了南阳府,下一站即是邓州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襄阳,很多明眼人已经隐隐意识到了,陛下此次忽然南下,明着是为了剿灭张献忠,但实际怕是为襄阳左梦庚而来!
  原因很简单,马士英虽然还没有能剿灭张献忠,但已经将张献忠控制在了一定范围之内,战局并没有失控,这种情况下,隆武帝没有御驾亲征的理由和必要。能让隆武帝出现的,怕只有据守襄阳,这半年多来,动作不断,为朝廷所忌的左梦庚了……
第一千零九十章
天子忽临
  襄阳。
  “少帅放心,朝廷对少帅的一些误解,末将必竭尽全力,在陛下面前解释清楚。”得左梦庚的命令,马士秀代替左梦庚,前往邓州,临行前,马士秀拜见左梦庚。
  为了让马士秀相信,左梦庚假装马惊,从坐骑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腿,纱布裹了一层又一层,躺在榻上,呲牙咧嘴,一脸疼痛。此时面对马士秀的告行,他微微欠着身子,一脸“诚恳”的说道:“一切就都托付给叔父了。”
  马士秀并没有立刻退下,而是抱拳继续道:“少帅,陛下的旨意,是令史部堂一起前去觐见,还请少帅请出史部堂,由我护卫前去。史部堂乃朝廷二品,又是谦谦君子,和左帅一向交好,由他在御前言说,必有事半功倍之效,陛下对少帅的误会,一定能消释不少。”
  左梦庚却叹口气,又靠回了枕头:“史部堂原本也是要去的,但昨夜史部堂忽发急病,连吐带泄。城中几个名医都说了,史部堂暂时不宜移动,不然会有性命之危,这件事,你也一定要向陛下禀报清楚,绝非是左梦庚拦阻,实在是史部堂身体不适。”
  “少帅……”马士秀知道他说的是假话,还待劝。
  但左梦庚却已经是闭上了眼睛……
  无奈,马士秀只能长叹一声,躬身一礼,闷闷不乐的去了。
  除了马士秀,张应祥徐恩盛等武将,襄阳道陈勋和襄阳知县王锡也奉诏前去觐见,襄阳文武少了一大半,但左梦庚的心腹,惠登相,郝效忠、金声桓、常登等几人却是留在了襄阳。
  等马士秀走后,王世忠近前一步,对左梦庚说道:“少帅,隆武非是常人,此番带着大兵,亲自南下,又召陈勋王锡前去,明显就是在探查我营虚实,以图对我左营不利,我们不可大意啊。末将以为,应即刻备战,外送内紧,全面提高襄阳的戒备,如同是一只张开的刺猬,令隆武知道,如果他敢强硬施行,我左营必和他血战到底,如此,才有可能逼的他放过我左营,我左营也才能有一线生机!”
  左梦庚脸色忧虑,他想的是陈勋和王锡调查王行检的案子,到了御前,不知道会不会“胡说”?一旦胡说,隆武相信,他可就彻底没有机会了,于是点头:
  “我正是这么想的,传我命令,说收到消息,张献忠可能袭击襄阳,襄阳进入战备,各门严查出入!”
  ……
  邓州。
  “卿知道如何对付一只竖起全身尖刺,蜷缩成一团,看起来毫无破绽的刺猬吗?”
  “臣听农人说过,最善于对付刺猬的,乃是黄鼠狼,因为黄鼠狼会放臭屁。当刺猬卷起来时,黄鼠狼就会对着刺猬连放臭屁,刺猬受不了,最后只能松了尖刺,转身逃跑。而这时,早有准备的黄鼠狼就会以口咬刺猬的嘴部,令其无法逃脱。”
  听完高斗枢的回答,朱慈烺忍不住大笑起来:“卿回答的好形象啊,朕几乎是看到了你说的那个场景。”
  随即收住笑容,严肃的说道:“左营之兵,除了襄阳,还在光化,谷城,南漳,宜城等地有驻军,零零总总,加起来有八万之众,但三万主力却基本都在襄城城中,由左梦庚亲自统领,现在左梦庚诈伤,不敢来见朕,却在襄阳提高战备,做出刺猬的架势,卿以为,这黄鼠狼之气,我们要如何施放?”
  高斗枢回道:“攻心!左梦庚之乱,大部分的左营将领和军士都不愿意跟随,这也是左梦庚有贼心没贼胆,迟迟未动的原因。只要大军围住襄阳,宣布左梦庚之罪,其军自然瓦解。”
  “如果左梦庚困兽犹斗,死守襄阳,祸害襄阳百姓怎么办?”
  “照军机处的计划,围三阙一。左梦庚能力全无,倚仗的,不过就是其父左良玉的威名,其本性怯弱,只要朝廷大军云集,往襄阳包围,惊恐之下,他必然会弃城逃跑。”高斗枢回答。
  朱慈烺点头,随即又忧虑:“但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史可法还在襄阳城中,如果战起,左梦庚惊恐之下,一定会迁怒于他。如何保史可法的周全,卿可有建议?”
  “……”
  高斗枢眼中露出感动。
  隆武帝虽然年轻,但却有超乎年龄的成熟和冷静,虽然是皇帝,但为人处世,却如君子一般的谦和,言谈举止,令人如沐春风,鲜有动怒的时候,对臣子更是赤诚相待,如挚友一般,如果是其他皇帝,对于襄阳城中的史可法,才不会多关心呢,大军平叛,岂能为一臣子的安危而动摇?
  但隆武帝却在为史可法担忧。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有一日,他高斗枢陷入困局,隆武帝必然也会如今日这般的担忧。
  面对如此皇帝,高斗枢焉能不感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