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227

  离着还远,他就从怀中抽出一条马鞭,用力一甩,大吼:“让开,让开!你们还想喝粥吗?想喝就让开!”
  他声音洪亮,中气充足,一声大吼瞬间竟然压过了场中的嘈杂。
  朱慈烺暗暗称奇,此人好大的嗓门。
  瘦高百户身后的兵丁也都取出马鞭,啪啪一阵乱抽,将拦路的饥民们向外驱赶。那些不服的人吃了几鞭子以后,一下就老实了许多,纷纷向后闪避。很快的,这四十个兵丁护着中间的三辆马车就来到被包围的几辆运粮马车的前面,被饥民围困在中间的顺天府尹周堪庚终于是摆脱了困境,在一个青袍官员和两个衙役的搀扶下走下马车,对那瘦高百户狠狠训斥,好像是在怪他来的太迟。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日粥厂
  瘦高百户也不申辩,被府尹大人骂完,他甩开马鞭,带着手下的军士腾出一个大概五丈见方的空地,军士们又从马车上卸下很多木桩和绳索,打桩围绳,将这五丈之地围了起来,左右各留一个进出的小门,宽窄仅容一人通过。
  朱慈烺暗暗赞许。
  这种打桩围绳颇似前世里的超市打折,因人数太多,就用绳子一圈一圈的隔开,免生混乱。
  饥民们却不明白瘦高百户要干什么,见马车有粮食,却不给众人分,也没有架锅熬粥的意思,纷纷鼓噪。却见那瘦高百户忽然跳上了一辆马车,扯开了嗓子,高声喝道:“大家听好了!府尹大人已经批准,就在此处开设粥厂!欲领粥者,务必遵守规矩,依次排队,左进右出,领取粥食。若有胆敢乱闯,或故意扰乱者,首犯者重责三十大板,再犯者立斩不赦!”
  饥民们见瘦高百户杀气腾腾,百户手下的军士一人一根鞭子,啪啪的乱抽,将不受规矩的人抽的呲牙咧嘴,连连后退,没有鞭子的则是亮出手里的明晃晃的长刀,一时都被震慑住,再无一个敢出头挑事的。
  饥民骚动逐渐止住。
  朱慈烺微微松口气。
  田守信道:“殿下,奴婢看此人倒有些能力。”
  朱慈烺点头。
  这时,瘦高百户手下的军士们开始忙着支起灶台,架上大铁锅,瘦高百户又从饥民之中挑出几十个还算是健壮的,准许他们一会开粥之后多吃一碗,于是人人奋勇,有人劈柴,有人挑水。很快的,十几口大锅准备就绪,开始点火煮粥。
  见官府开始架锅,饥民们的骚动彻底停止,只眼巴巴的看着铁锅,盼着米粥快点熬熟。
  直到这时,焦头烂额的顺天府尹周堪庚才看到了远方大道边的朱慈烺,惊的他差点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赶紧提着袍角,急急地跑了过来,跪拜在地:“臣顺天府尹周堪庚见过殿下。”
  顺天府尹是三品,又是京官,每日都上朝,对朱慈烺自然不陌生。
  周堪庚身后还有两个青袍官员,也是颠颠跑过来,跪倒在地。
  朱慈烺没让他们起身,脸色冷冷的问:“西便门外的这些灾民,聚集在这里有多久了?”
  “回殿下,快三年了。”周堪庚小心翼翼地回答,他是顺天府尹,赈济灾民本是他的职责,但他接任顺天府尹还不到三个月,西便门外的饥民不是起自于他,而且数万的饥民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顺天府尹能够处理的,他能做的,只是萧规曹随,延续上一任的做法,对西便门外的灾民熟视无睹,不是他不想赈济,实在是库中无粮也无银啊。
  听到太子殿下要运粮,要他在西便门开设粥厂,他吃了一惊,急急就赶来。
  赈灾是他顺天府的事情,如果皇太子不了解情况,怪罪下来,他这个府尹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的,所以他非常着急,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没有到,他就带着府中的衙役和两个下官赶到了。
  此时见到朱慈烺,他更是小心,回答的每一个字都在心中仔细斟酌。
  “三年?那可曾开过粥厂?”朱慈烺压着怒气。京师是天子所在,首善之都,京师的饥民都如此,其他各地州府的饥民就不用想了。
  “每三日的中午,顺天府都会在此开设粥厂。”周堪庚脸色尴尬。
  “为什么是三日?”
  “回殿下,”周堪庚苦笑:“府库无粮,必须向城中的商户募集,但募集数量有限,无法日日供应。”
  朱慈烺心中的怒火却更多,城中数万商户,却连数万灾民的赈济粮食也筹集不到吗?这中间肯定有弊端,有商户虚假应付,又或者被人上下其手了。不过这种事情不是顺天府尹一人能掌握的,责怪周堪庚也没有用,于是压住火气继续问:“那一次需要多少粮食?”
  “回殿下,一次一百石。”
  一百石大约一万斤,三天一次,五六万灾民,一人平均不到二两粮,根本吃不饱,只勉强能喝碗粥。
  “只一顿吗?”
  “是。”
  “从明天起,我一日给你两百石粮食,配上你顺天府的赈灾粮,你要日日设厂,绝不可再有一个饥民饿死!”
  和朱慈烺预料的相反,周堪庚没有喜色,反而拱手着急道:“殿下,不可啊。”
  “嗯?为什么?”
  朱慈烺惊奇了,府库空虚,顺天府拿不出赈灾的粮食,无法开设粥厂,这一点他是理解的,所以他也没有责怪周堪庚的意思,现在他答应出粮,周堪庚为什么还是一脸为难呢?
  “殿下,灾民只能济,不能饱啊!如果当灾民就能有吃有喝,那谁还会耕田劳作,辛苦当兵呢?怕不要都来当这灾民了,此其一;其二:如果殿下每日给臣两百石,臣大设粥厂,消息一旦传开,河北山西,乃至陕西山东的灾民,都会蜂拥向京师而来,到时京师的灾民就不再是数万,而是数十万了,不说因此而引起的天下震动,就问一句话,到时,顺天府是赈还是不赈?灾民齐聚京师,一旦聚啸生变,朝廷又如何处置?其三:殿下的粮食是从米行买来的,每日两百石,耗费众多,如今外有建虏,内有流贼,处处都需要用钱,殿下抚军京营,应该将钱粮用在京营将士,以为我大明练出一支精兵,岂能将不多的钱粮浪费在灾民之中?”
  说到这里,周堪庚再次叩首:“臣肺腑之言,还望殿下三思!”
  朱慈烺脸色沉沉地不说话,周堪庚所说的三个理由,乍听之下很有道理,连田守信都好像被他说动,不由自主的点了一下头,但细细一想,周堪庚的三个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
  第一个问题,朱慈烺所要求的不过是不要饥民饿死,并没有想让他们吃好喝好,一天两百石的粮食,五六万的灾民,平均下来,一人不过三四两的粮,根本吃不饱,只勉强能维持生存而已。
  第二,钱粮问题,朱慈烺自有办法,不需要周堪庚多操心。
第一百三十七章
商铺分布
  第三,比起灾民在各地饿死,朱慈烺宁愿他们都来京师,灾民在各地嗷嗷待哺,犹如干柴,稍有火星就会燃起大火,变成李自成的流贼。给他们希望,把他们都聚到京师来,不但减轻了地方官府的负担,也减少了他们变成流贼的可能。
  周堪庚跪在地上,表面不动声色,但眼睛深处却不无得意,他觉得自己说的三个理由都能立住脚,太子殿下不能不听。
  “起来吧。”
  朱慈烺冷冷道。
  周堪庚和两个下属都跪的膝盖发麻了,这才被准许站了起来。
  等他们站起,朱慈烺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周府尹所说很有道理,不过本宫坚持本宫刚才所说的话,如果周府尹不愿意,本宫可以让东宫的人在此设厂!”
  “殿下,臣不是那意思,顺天府自当设立粥厂……”周堪庚额头立刻冒出冷汗,拱手要解释。
  朱慈烺摆摆手:“那就好,下去吧,安心开设你的粥厂就可以,其他不用你担心。”
  周堪庚一脸忧虑,想要说什么,但终究不敢说,深深一礼,带着两名下属走了。
  朱慈烺目光看向远处的粥厂,见在瘦高百户的强力维持下,粥厂秩序井然有序,饥民们已经开始在排队,朱慈烺微微放心。
  “殿下,奴婢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犹豫了很多,田守信小心翼翼的说。
  朱慈烺笑:“当然应该讲。”
  田守信跪在地上,小声道:“请殿下恕奴婢的不敬之罪,奴婢直言了。周府尹所说的三个理由,尤其是第二项,在奴婢看来,颇有道理,还请殿下三思。再者,皇上的旨意只是让您抚军京营,其他事情并没有安排,大明祖制森然,殿下并没有干涉顺天府尹的权力,言官御史们虽然出京了,但朝中那些喜欢多管闲事的清流依然有很多,他们都盯着你呢……”
  他没有说完,但朱慈烺却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太子京营抚军,京营的事情他可以管理,但顺天府的事,他却没有权力干涉,那是崇祯和内阁的权力。一个太子,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提前抢班夺权,一旦被父皇怀疑,那绝对会是悲惨的下场。大明朝虽然没有废立太子的前例,但前朝的历史却比比皆是。身为东宫典玺,朱慈烺的心腹,朱慈烺其他的事情他都可以遵从,但这件事田守信却不得不提醒。
  顺天府尹周堪庚是一个胆小官,如果是一个棱子官,如给事中光时亨,又如海瑞那样的倔脾气,听了朱慈烺的话,心中不满,只一句赈灾是我顺天府的事情,殿下虽是太子,但却无权干涉,请殿下立刻回转东宫!就足以呛的朱慈烺说不出话——照大明祖制,确是如此,除非是太子监国,又或者是有皇上的圣命,否则太子对各级官员,是不能指指点点的。
  但太子毕竟是太子,别说一个顺天府尹,就是首辅周延儒在场,对朱慈烺的话,也不敢轻易驳回。虽然内心里都知道,太子没有干政的权力,但这江山是朱家的,朱家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说话,除非是活腻了,否则没人敢跟朱慈烺做对。
  但这并不表示朱慈烺没有敌人,他必须小心谨慎,以免被人抓到把柄。
  朱慈烺亲自把田守信扶起,感激道:“公公的心思我明白,不过不用担心,我自有处理。”
  朱慈烺并不担心粥厂之事会被朝中的清流们弹劾,一来设立粥厂是好事,清流们虽然冲动,但对这种明显的“好事”绝不会反对,第二,朝中百官包括所有清流的注意力,都被祖大寿投降的事情所吸引,一时顾不上管他。至于京城赈灾,灾民有可能会向京师聚集,在朱慈烺看来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崇祯和朝臣们的担忧,他会想办法说服。
  朱慈烺现在要担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他要如何源源不断的弄到大批粮食,以供给这数万、未来甚至有可能会达到数十万的饥民?想到这一点,朱慈烺的头有点疼。
  粮食,银子,大明朝最缺少的两样东西,始终是两道迈不过去的槛。
  “去把那名百户叫回来。”朱慈烺说。
  “是。”
  很快的,那一名瘦高百户急急跑了过来,他一直在忙碌,根本没有注意到站在远处大道边的朱慈烺,朱慈烺是便服,他对朱慈烺的身份无法猜测,直到一个便衣锦衣卫走到他面前,亮出镇抚司的腰牌,他才知道,远处的那个少年公子居然是当朝的皇太子。
  “臣孟文龙参见殿下。”瘦高百户跪在地上,又是激动又是惶恐,声音微微颤抖。
  朱慈烺笑:“快起来吧,我看你刚才甚是熟练,开设粥厂的事情,是不是经常由你负责?”
  孟文龙站起来回答,微躬着身子,目光不敢看朱慈烺的脸,只敢看他的腰部:“回殿下,架设粥厂之事,一向都是由西便门百户负责的,臣是广安门百户,粥厂原不规臣管,不过今日西便门出了一点事故,事情紧急,府尹大人才调臣来援助。”
  朱慈烺点头:“五城兵马司负责城内治安,你对城内情况,一定很熟悉,对不对?”
  “别的地方不敢说,广安门大街附近,臣了如指掌。”孟文龙回道。
  “好,那我问你,开泰米行的幕后老板是谁,你知道吗?”开泰米行就在西便门和广安门大街之间,应该也是孟文龙了解的范围内。
  孟文龙犹豫了一下:“臣……不敢说。”
  朱慈烺肃容道:“照实说无罪,如果隐瞒,却是有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