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7/1227

  王允才何成受过这样的恩宠?感激涕零,誓死尽忠。
  因为王允才刚到京师,部队需要修整,因此此次应对张家口塞外四旗,朱慈烺并没有动他,而是留他在丰台修整,但想不到事情有变,阿济格从渤海所突破,京营一部分的主力留在宣府,无法及时赶回,因此,留守丰台的保定营,就派上大用了。
  王允才绰号铁骑王,他从湖广带来了三千精锐中,有一半是骑兵。
  而原保定营的三千人马,被朝廷改为西山兵,驻扎西山。
  此外,被任命为通州副将李国英,也带了八百骑兵赴任。
  因此,虽然京营主力前往宣府,但其实京师兵力并不算太空虚,而在隆武帝一声令下之下,保定营,通州兵,玉田兵,昌平兵一起行动,加上以急行军奔回的一部分京营主力和宣府骑兵,就构成了今日和阿济格决战的主力。
  所以,朱慈烺心里是庆幸的。
  若没有军机处的提前谋划,没有工部建造的各种新式车马和对京师官道的修缮,今日大明主力就不可能这么快就出现在渤海所。
  现在,面对蒙古骑兵的袭扰和阿济格做出的决战姿态,朱慈烺心中是有相当底气的,虽然蒙古人都是骑兵,来去如风,又有阿济格坐镇,看起来气势汹汹,不过渤海所山下的这一片好战场,却没有过多的空间任由蒙古人驰骋,明军虽然是步兵,看似急行军赶到,但其实仍有相当的保留,只要各部齐心协力,按照预先的作战计划,步步向前,逐渐压缩蒙古人的活动空间,最后将他们逼围在渤海所的山脚之下,胜利就是属于大明的。
  当然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蒙古人不是傻子,阿济格更是用兵凶狠,他们是绝对不会让危机逼近的。双方必然要有一场血战。
  ……
  在举着千里镜徐徐观望之中,朱慈烺最关心的是被蒙古人重重包围,但却依然在奋战的杨轩和陈永福部,见到两军军旗未倒,激战还在进行中,他心中长长松了一口气,暗道好样的。今日之战,一是要击败张家口塞外四旗,第二,就是要想尽办法,尽快解救杨轩和陈永福。
  “陛下,蒙古兵上来了!”
  站在隆武帝身边,同样举着千里镜的陈奇瑜忽然道。
  朱慈烺迅速将手中的千里镜从山脚下离开,转向大军的前方——镜头所见,蒙古骑兵果然是冲上来了,虽然距离还有三四里,但看的却极其清楚,于是缓缓道:“来的好。传令,全军停止前进,布阵!”
  “是!”
  京营中军传令官李来亨大声答应。
  ……
  “哒哒哒哒~~”
  马蹄声急促,黄尘卷起,蒙古游骑兵开始出击,他们分成十几路,呼哬着,分别迎向不同的明军,其意图很明显,一来是骚扰,二来是试探,如果明军出现混乱,那么他们立刻就会冲明军一个大乱。
  “当当当当~~”
  此时,从南面而来的明军京营主力,在一阵清脆的铜锣和金器之声后,已经是停下了,随即三角旗晃动,旗语指挥,各部开始布阵,三千营和宣府骑兵护住大军的两翼,
  因为一开始就是一个一个的小方阵,按照建制,踩着官道和两边的原野而来,平常又训练有素,因此布阵极快,只看见军旗摇动,车轮辚辚,听见锣鼓咚咚,各部按部就班,丝毫不见混乱,盾牌手长枪手就位,鸟铳手出阵警惕,当蒙古游骑冲近时,他们立刻开火。
  “砰砰砰砰~~”
  ——不同于过往明军鸟铳手,不等敌人进入射程就胡乱开火的坏毛病,现在明军上下,对鸟铳手开火距离和开火命令,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操练更是严苛,每日实弹众多,但是有人不听命令,提前开火,等待他的,既然是重罚,就这么长期操练下来,士兵们渐渐养成了机械本能,除非是听到哨子声音或者是长官命令,否则绝没有人擅自击发。
  明军阵型严整,布阵有条不紊,遂发鸟铳更是犀利,射击的过程中,更有一辆辆的厢车被推了出来,并有简易的拒马进行组装,骚扰的蒙古骑兵无机可乘,无法突破,被打的血肉横飞。
  “打的好!”
  中军旗下,军机大臣刘永祚大声称赞。他为宣府巡抚多年,对蒙古人的战术十分熟悉,当蒙古铁骑哒哒哒猛冲而来之时,他心中是微有担心的,担心京营应对不好,会出现混战,继而影响士气和战力,甚至造成失败,现在见京营应对得体,丝毫不见混乱,他算是放了心,同时对今日的战事,也更有信心。
  ……
  “呼哬~~”
  十几路蒙古游骑,有一半往南面明军主力而来,另外一半,分别冲向了西面和东面。
  和南面的主力不同,东面和西面,都派出小股骑兵迎接蒙古兵的骚扰,拖延速度,然后才是鸟铳射击,整体过程,虽然不如南面的京营主力那么齐整和顺利,不过最终都成功的顶住了蒙古骑兵的骚扰,没有被冲乱阵脚。
  关键原因,并非是蒙古骑兵来的不够快,弓箭不够急,而是各部都早有准备,实行小方阵前进,各阵之间留有空隙,厢车、鸟铳、铁蒺藜、拒马、携带齐全,全部都装在马车之上,但是听见鸣金停步之声,立刻就原地组阵。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两边走在最前的,都是京营的精锐。
  西面来的明军前阵,乃是阎应元率领的精武营第一镇,东面则是京营派往蓟州卫戍的一千五百人,加上刘耀仁用京营之法操练的玉田兵,如此,蒙古骑兵虽然像过往一样,向明军发动袭扰,不停的射箭,但却无法取得过去的效果,难以对明军造成动摇。
  如果是过去,蒙古游骑肯定就要撤了,但今日不行,即便骚扰不顺,明军没有破绽,他们也不肯退,一次又一次,继续对明军发动袭扰……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冲击
  ……
  “废物!都是废物!”
  阿济格眼力极好,虽然没有千里镜,但他站在高处,还是对这一片的广阔战场,有所掌控。见蒙古骑兵骚扰不顺,明军按部就班的布阵,眼见是无法阻止,他咬牙启齿,几乎是怒不可遏。
  ——野战最重要的就是阵型,一旦明军阵型完成,挡住了原野,他们今日的胜机怕就要渺茫了。
  所以阿济格的怒气无法遏制。
  老实说,以他的脾气,他真恨不得现在就领着一千满洲勇士,冲下山去,将明军杀一个人仰马翻,但不行,他必须等最好的时机。
  “罗额尔德尼在干什么?他浩齐特右旗的主力磨磨蹭蹭,怎么还不出击?”
  阿济格目光又看向东面,大叫。
  照他刚才的命令,西面和南面是骚扰,东面才是主攻的方向,在明军大军压近,战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东面越早突破,此战取胜的机会就越大,不然拖延下去,战局就会对他们越发不利。
  ——目光望去,只见罗额尔德尼的浩齐特右旗已经列阵完毕,罗额尔德尼纵马来去,此时正在鼓舞士气,分派任务,对玉田兵的总攻击应该马上就会开始。
  但阿济格还是急,他觉得,罗额尔德尼拖拖拉拉地实在是太慢了,如果是他八旗勇士,现在说不定已经将玉田兵击溃了。
  “呼哬~~~”
  此时,听见浩齐特右旗发出震天的一声喊,罗额尔德尼举刀,用蒙古语呼喊了一声,随即,所有浩齐特右旗的骑兵一举举弓,然后万马奔腾,哒哒哒哒,分成前中后三队,三队又各分成左右两个方向,向玉田兵突击而去。
  作为蒙古年轻一带的知兵者,罗额尔德尼心里十分清楚,情势绝没有阿济格嘴上说的那般轻松,在明军重兵赶到,背靠大山的情况下,他们其实已经陷入了危局,如果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击溃东面的玉田兵,等明军站稳脚跟,摆出站阵,等待他们的,必然是一场失败。
  因此,罗额尔德尼没有保留,一上来就把浩齐特右旗的主力,全部都压上。
  “哒哒哒哒~~”
  马蹄踏起黄尘,大地震撼,蒙古骑兵如开闸的洪水,向玉田兵卷去。
  ……
  玉田兵军旗之下。
  玉田总兵刘耀仁放在千里镜,对站在身边的通州副将李国英说道:“果然如陛下所料,蒙古鞑靼的主力,向我们扑来了。”
  李国英出身辽西,崇祯五年,和父兄一起,跟随左良玉入关剿贼,到现在,已经积功做到了副将,若说在左良玉麾下,王允才是骑兵第一将,那他就是第二将,左良玉在世时,对他十分器重,倚为心腹,但左良玉去世之后,面对朝廷的诏令,他虽然曾经有所犹豫,但却是决定接受朝廷任命,并不惜和左梦庚兵戎相见,到任通州之后,他也全力整兵,想要做出一番功业,今日重新面对建虏蒙古兵,又知道皇帝陛下正在南面的主力大军之中,此时正盯着他看呢,因此他摩拳擦掌,急于想要表现一番,听了刘耀仁的话,他立刻抱拳道:“刘总镇,末将愿带兵出阵,杀杀蒙古人的锐气!”
  “不,蒙古人气势正盛,尚不是和他们正面决战的时候,你的主要任务,还是拖延,不使他们搅乱我军布阵的步伐。但是我军阵型完成,就是你功劳一件!”
  刘耀仁道。
  历史上,刘耀仁并没有留名,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儒将,为人冷静,有大局观,朱慈烺整饬京营发现其才,所以拔擢为精武营副将,白广恩下狱之后,玉田总兵一职空缺,朱慈烺首先想要的就是他。
  今日,玉田兵独自从东面来,肩负重任,一开始,朱慈烺就令人将今日做战构想和大略战略告知了他,所以刘耀仁心中很清楚,今日他玉田兵的首要任务不是攻,而是守。只要磨了蒙古人的锐气,不使他们从东面突破,那陛下和军机处的战略目的,就算是完成了,时间拖延下去,大明必胜。
  “明白!”
  李国英抱拳,随即带着麾下八佰骑兵出阵。
  于是,“咚咚咚咚~~”列阵的小鼓敲响,三角军旗摇动,玉田兵和京营兵加上通州兵的七千人,摆出了一道长长地偏平阵,但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字形,而是品字形,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突出的小方阵,就如城墙的马面和棱堡的突出部一样,不但可以顶住敌人的正面冲锋,也可以向两边输出火力,成为一个支援点。
  ——这个小方阵由厢车和大盾环绕,大盾都砸入地下,是真正的盾墙,长枪手鸟铳手投弹手藏身其后,蒙古人想要突破他们,绝不容易。
  这种布阵方式,并不是刘耀仁临时想起,而是京营早有操练,十五年,在当时还是太子的隆武帝的点拨之下,众位将军和参谋反复研究和演习,最终确定下了三个野战阵型,以应对不同的情况,并反复操练。
  不过从十五年到现在,却一次也没有运用过,原因就是因为这两年以为,大明和建虏进行的大部分都是城池争夺战和猝然遭遇战,没有野战布阵的机会。
  而真正的大军野战,今日是第一次。
  在玉田兵布阵的中间,蒙古骑兵不停的骚扰,弓箭连射,李国英率领八佰骑兵护在左翼,玉田副将梁甫先率三百骑兵护卫在右翼,连续挡住了蒙古骑兵连续三轮的骚扰,当罗额尔德尼的浩齐特右旗蒙古大军,呼哬着,席卷而来,天地变色之时,李国英望了一眼中军所在,也就是大明皇帝所在的方向,又回望了一眼,见玉田兵的阵型,还没有完全列成,心知他必须再拖延一阵时间,于是举刀高呼:“弟兄们,再杀鞑靼一阵,待到军阵完成,我军就必胜,建功立业,就是今日啊,随我杀虏~~杀!”
  作为辽西将门出身,今年刚不过三十出头,就已经做到副将,是左良玉最器重的年轻将领,李国英虽然功名心很重,急于出头,但却也自有一番血性,面对滚滚而来的蒙古骑兵,当着皇帝陛下的面,他是说什么也不会退的,高声呼喊之后,他纵马向来袭的蒙古骑兵冲去。
  “杀~~”
  他部下随即跟上。
  见李国英迎敌,梁甫先也高声响应,带兵迎击。
  一时,箭矢如雨,战马激烈……
  ……
  中军大纛,黄罗盖伞之下,隆武帝正举着千里镜徐徐观望,当见到李国英奋勇迎敌时,他微微点头,左良玉虽然跋扈,但他麾下有几个将领还是很能打的,王允成,李国英,徐勇,都曾经历史留名,今日见李国英之勇,确也配得上他的名气。
  只不过大明骑兵太少了,这么消耗下去,迟早要打光,而蒙古骑兵却是密密麻麻,连续不断,一旦没有了骑兵的牵制,大明必然被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