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1227

  “不错。”李守錡老脸凝重:“胜败就在明日,就在乾清宫!”说着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宫中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等殿下的最后决心了。”
  “好!”定王猛地站起来,走到剑架边,抓起上面的宝剑,呛啷一声拔出,宫灯的光亮中,剑锋映着他那一张扭曲变形的脸,他双眼通红,牙关紧咬……
  ……
  京师动荡的同时。
  一天前。
  三百里之外的保定府。
  “快,快~~”
  黄昏时,两只信鸽冲天而起,往京师飞去。
  半个时辰后。
  保定西门外的保定兵大营。
  夜色早已经漆黑,营中渐渐安静下来,除了火把燃烧,军旗飘动和偶尔马嘶之声外,再听不到其他任何声响。
  哒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却是震破了大营前土道的寂静。
  一共七八骑,风驰电掣而来。
  “什么人?站住!不然放箭了!”角楼上的值夜士兵立刻大声警告,同时人影晃动,脚步声声,很多值夜的士兵都张弓在手。
  “我乃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有紧急要务,要见许总镇!”
  几人簇拥之中,一人高声报道。
  很快,营门开了。
  骆养性等人被迎进了军营,直入中军大帐。
  ……
  同一时间。
  保定总督袁继咸正准备上榻休息。
  他原本是领右都御史、在保定一带负责屯田的,去年,在太子的大力支持、给予大量玉米土豆红薯种子的情况下,屯粮成绩不俗,取得了一个小丰收,不但缓解了保定周边的饥荒,也为朝廷和前线将士,送去了不少充饥的红薯和土豆。为朝廷立下了功勋。
  作为东林中人,袁继咸原本的风评就极高,在保定总督杨文岳殉国、吴甡又转任湖广总督之后,深孚众望、又身在保定的他被崇祯帝委任为了保定总督,总总揽保定周边所有军务。
  保定地区,无险可守,一马平川,崇祯十年以后设置的保定总督,一是为了充当京师屏障,另一个任务就是剿匪。历任保定总督,没有一人能在保定府常驻,不是在剿匪,就是在剿匪的途中。
  但今年的情势变了,在太子殿下的亲自征伐之下,李自成溃逃陕西,张献忠败于湖广,保定总督肩上的剿匪职责,顿时就卸去了不少,但袁继咸却是一点都没有轻松。去年运河之战,保定兵全军覆没,只有虎大威率领的骑兵,幸免于难,身为保定总督,聚拢兵马,重新恢复保定兵的实力,是袁继咸的第一要务,也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自到任后,袁继咸就殚精竭虑,筹集钱粮,招募青壮,想着保定兵恢复战力,可以为殿下的剿匪平虏大业出力。
  但忽然的,一个噩耗传来,太子殿下竟然在九宫上失踪!
  接着,朝廷命令到来,虎大威论罪革职,前河南总兵官许定国为新任保定总兵。
  再随后,就在许定国到任的当天,一个更惊骇的消息传来,太子殿下竟然在九宫山遇害了!
  袁继咸跪地大哭,不能相信。
  运河之战时,袁继咸曾经和太子共守通州,可谓是患难与共,战后,袁继咸对太子殿下的战术指挥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想我大明出了如此皇储,不但聪睿果决,有军事长才,对政务民生,也颇为熟悉,更有悲天悯人之心。
  如此,我大明中兴可待啊。
  但谁想天嫉英才,太子殿下竟然英年早去。
  天不佑我大明啊。
  这些日子,袁继咸夙夜忧叹,时不时还会泪流。
  今日,处理完政务,袁继咸心情低沉,早早就躺下了。
  正在榻上辗转嗟叹之际,忽听家中老仆在门外小声唤:“老爷?老爷?”
  “何事?”
  “有人求见。”
  “谁?”
  “虎总镇之子,虎子臣。”
  袁继咸惊的一下就坐起来了:“在哪?”
  ……
  ……
  城西大营。
  暗夜里。
  “咚咚咚咚~~”
  聚将的鼓声,忽然擂响。
  营中各将急忙起身披甲,来到中军大帐。
  众将聚齐之后,保定总兵许定国全身甲胄,腰悬长刀,从后帐转了出来。
  许定国今年已经年近六十,但精神尚好,头发只是半白,身材中等,看起来十分精明,他在帅案后站定,阴沉的老眼左右一扫,说道:“本镇接到密报,有一小股漏网的流贼,假冒官军,正从南面而来,试图劫掠保定周边,我意,于道边设伏,多带弓弩,将其全部击杀!”
  杀贼,自然是没有什么说的,虽然众将心里都有疑虑,保定地区怎么会忽然冒出流贼?但还是抱拳:“听总镇令!”
  许定国正要分派具体的命令,忽然听见大帐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中军官急匆匆的奔了进来,抱拳禀报道:“总镇,袁督来了,现已经到了辕门之外。”
  许定国暗自一惊,袁继咸怎么来了?
  袁继咸在保定城中,保定四门黄昏就关闭,这时忽然出现在大营,难道是和和接下来的事情有关?
  不。不能被他阻拦,不然无法向定王殿下交代!
  于是说道:“请袁督稍等,本镇分派完军令,即刻就去迎。”
  中军官正待领命,就听见帐外脚步声急促,一个淳厚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是什么紧急军务啊?居然连本督也不迎!”
  说话间,一个黑帽绯袍,脸色肃然的二品大员,已经出现在帐门口,目光直视站在帅案后的许定国,顾盼之间,自有不怒自威的气势。
  正是袁继咸。
  许定国吃惊,急忙从帅案后转了出来,急步迎上,抱拳躬身:“参见制台!”
  其他众将也都是抱拳行礼。
  袁继咸微微点头,然后迈步到了帅案后,站定了,目光看向许定国:“许总镇,你深夜调兵,是为何事?”
  “有贼从保定过。”许定国回。
  “为何不禀报本督?”
  “事急,城门已闭,末将想着,明日再禀报制台。”
  “消息从何而来?”袁继咸问。
  许定国犹豫了一下,说道:“是锦衣卫骆养性所说。”
  “骆养性?他现在在哪?”袁继咸问。
  许定国转对中军官:“去请骆指挥使来。”
  “是。”中军官抱拳去了。
  “周边市县,未见警讯,也不派出侦骑探查,只凭骆养性一句话,你就要调兵出营,许总镇,你不觉得有点鲁莽了吗?”袁继咸目光再看向许定国。
  许定国连忙抱拳解释:“制台明鉴。末将只是想保境安民,再者,骆养性所说,焉能有假?”
  袁继咸也不再问,只等骆养性到来。
  众将都感觉情况有点不对,一个个都是默然。
  脚步急促,中军官很快返回,不过他却没有带回骆养性,而是惊慌的抱拳报道:“禀制台、总镇,骆指挥使,忽然离营而去了。”
  “什么?”许定国吃惊。
  袁继咸却不意外,环视众将,冷冷道:“堂堂锦衣卫指挥使,陛下的亲卫,二品的大员,但却不敢见本督,你们知道为何吗?”
  众将静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