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0/1227

  “公公是说,是说……”
  堵胤锡心中的激动有点压不住。
  李晃目光深深望着堵胤锡,点头:“是、我心和大人一样,我以为,太子殿下非但没有遇难,反而正在率军归来,因此定王李守錡才会慌了手脚,想要谋害陛下,以便既成事实,弑君篡位!”
  堵胤锡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不错,如果太子殿下真的已经遇难,定王就是大明当仁不让的国储,他平心静气的继位即可,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弑父呢?
  弑父乃是十恶之首,定王行此大恶,说明他已经慌了手脚,孤注一掷,不惜泯灭人性。
  也就是说,太子殿下并没有遇难,所以定王才会穷凶极恶,不惜出此恶招!
  堵胤锡又惊又喜,对李晃的来意,已经有几分猜测,但却依然追问道:“公公这么说……也是猜测吗?”
  李晃肃然:“也是也不是。骆养性和李守錡王德化沆瀣一气,早就已经投靠了定王,这一点,咱家可以百分百的确定,骆养性此次南下,明着是寻访太子,实际却是为定王充当耳目和爪牙,他的密报,本身就要打疑问。何况,如果太子殿下真的已经遇难,定王安安稳稳继位即刻,又何必行此大恶?”
  “骆养性辜负圣恩,该死!”堵胤锡轻拍桌面。
  李晃继续道:“再者,太子遇难这么大的事情,群臣尚没有全部清楚,京师就已经传的汹汹,这难道不奇怪吗?明显是歹人作祟,暗中传播假消息,想要令臣子们绝了等待太子之心。”
  听到此,堵胤锡心中的激动再也压不住了,他拱手向南方深辑到地,颤声道:“上苍有眼啊~~~”
  再起身时,眼角已见泪花。
  对他来说,太子不止是太子,更是一位挚友,太子在九宫山失踪遇难的消息,令他五内俱焚,几乎不能自己。
  现在有好消息,他如何能不激动?
  李晃也起身深辑。
  平身之后,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都知道,他们已经取的了对方的信任。
  堵胤锡拱手,肃然道:“堵某刚才失礼了,公公勿要见怪。”
  李晃回礼:“不敢。若是大人轻易就信了,咱家反倒是要不安了。”
  两人重新落座。
  堵胤锡急问道:“公公刚才说,太子殿下已经在归途,不知公公可有办法和殿下快速联系?”
  李晃摇头,正色道:“京师之内,我可以做一些事情,但出了京师,我就有心无力了,这也是我必须来找大人的原因之一。”
  堵胤锡明白他的意思,点头再问:“陛下病危,如此弑父弑君的惊天罪谋,李公公可有知会司礼监的两位王公公和内阁周阁老、蒋阁老他们?”
  两位王公公,指的当然是掌印王之心和秉笔王承恩。
  李晃摇头:“没。掌印王公公,高深莫测,我摸不着他的心思,不知他心向谁?不敢向他禀报。王承恩王公公性情太过耿直,如果我告知他,他一定守不住这个秘密,一定会泄露出来。害了他是小,如果惹的定王狗急跳墙,提前实施那天大的阴谋,咱家就万死莫恕了。”
  “至于内阁。正常的处置,咱家的确是应该先通知京师的诸位阁老和朝中正义的大臣,令他们警觉,但我现在只是怀疑,并没有确定的证据,冒然知会他们,不但不能取信,反而有可能泄露消息。”
  “更何况,这京师内外,都已经被定王的人所控制,朝中重臣的身边更遍布东厂锦衣卫的暗探,周延儒和陈演,都已经倒向了定王,蒋阁老和范阁老虽然还在坚持,但定王对他们盯的尤其紧。蒋阁老每天喝什么茶?为太子哭了几次?都有专人,巨细靡遗的向定王回报。此外,都察院李邦华,大理寺凌义渠,刑部孟兆祥,詹事府的几位老师,日常和太子较为亲近的一些官员,都有东厂锦衣卫的暗探在窥探,如果我知会他们,不等出府,立刻就会被围。”
  “想来想去,咱家能想到的,就只有大人您了。大人在通州厘金的任上,革新除弊,政绩斐然,内外都是称赞,更有运河之战的功劳,深得太子殿下的器重,如果是其他人传信,太子殿下未必信,稍微犹豫,说不得会坏了大事。但如果是大人的亲笔,太子殿下绝不会犹豫!”
  李晃缓缓说出自己的理由。
  当然了,还有一点李晃没有明说,但堵胤锡心中却是明白,李晃暗指他是坚定的太子党,不会为定王所动,所以才会放心大胆的来找他,如果是其他的官吏,李晃是绝不会出现的。
  听完李晃的话,堵胤锡肃然道:“下官明白了。公公出身内监,却能明察秋毫,洞悉了这惊天的逆谋,又不顾安危,告知于我,心忧于殿下,实乃我辈楷模。请受下官一拜!”
  说着,起身向李晃深深一辑。
  李晃急忙起身回礼:“不敢,李晃不过就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而已。”
  平身后,李晃望着堵胤锡的眼:“堵大人,定王已经是着了疯魔,六亲不认,我或许可以拖延一些时间,但拖不了太久,你要用最快的速度联系太子殿下,告知京师情势,请殿下无论如何,也要尽速赶回京师,只要太子殿下出现在京师,李守錡他们就绝不敢弑君,因为弑君也没用了。”
  堵胤锡无比郑重的点头,微微激动道:“此事就交给下官了。但宫中的事,就拜托公公。无论如何,也要护陛下周全,绝不能让奸佞得手!”
  说道最后,声音都颤了。
  对堵胤锡来说,弑君,几乎是不可想象。
  “大人放心,就是死,李晃也死在陛下榻前。”李晃声音不高,但表情无比坚定。
  堵胤锡深深一辑,然后道:“听闻东宫女已经进了宫,住进了张皇太后的仁寿殿,恳请公公也要多留意一点。”
  堵胤锡说的隐晦,但李晃却知道,这是在担心有人会构害太子的血脉。
  于是点头:“大人放心,定王一党虽然猖狂,但并没有完全控制内宫,有王承恩公公,有我李晃,定保太子血脉安全!”
  堵胤锡眼有泪花,再一次的深辑,以示对李晃的感谢和敬意,然后平身说道:“奸佞猖獗,我们也不能闲着,下官以为,我们应该想办法,将有人想要弑父弑君的大谋逆,公之于天下,说不得能令奸佞心惊胆战、望而缩手。”
  “咱家也是这么想的。那就由咱家在京师,大人在通州,暗中策划,散布消息,只是东厂锦衣卫盯得紧,大人一定要小心,万不可被他们追查到。”李晃道。
  堵胤锡慨然:“下官自有办法。再者,君父危殆,我又何惜此身?”
  李晃深深一辑:“就此别过,大人保重!”
  ……
  李晃走后,堵胤锡在灯下急速写信,写完后,轻轻吹干湿墨,卷起来,小心翼翼地用蜡丸装了。
  而一个黑衣劲装汉子,已经在桌前等候多时。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乾清宫
  通州。
  写完了信,堵胤锡抬头肃然道:“段彪,你立刻出发,沿着官道,往武昌,如果我所料不错,此时此刻,太子殿下正沿着官道,星夜兼程,往京师赶来,见了太子,将此信交给太子殿下,就算你大功一件。事危急。你要用尽一切,用最坏的速度,切记,一定要小心提防东厂锦衣卫的人,这封信,绝不可以落到他们手中!”
  “是。”
  黑衣汉子面色郑重的接了信,烛光照着他的脸,正是那日在通州之战中,炸毁建虏浮桥的漕帮勇士段彪。
  ……
  漆黑的夜色中。
  河南的官道上,一大队的骑兵正沿着官道急速奔驰。
  “加,加,加~~”
  隐隐看到,马多人少,马上的骑士都是奋力扬鞭,踏起烟尘无数……
  ……
  清晨。
  涿州驿。
  定王的老师杨士聪正在灯下仔细翻看湖广、河南等地刚刚送到、即将送进京师的塘报。
  有明一代,塘报由兵部车驾司负责,皇城东华门左近,有两机关:一曰马馆,专司夫马;一曰捷报处,收发来去文移,兵部另派武职16员,驻扎两京一十三省,归按察使司管辖,专司塘报,名曰‘提塘’。
  李守錡深知兵部车驾司的重要。在太子失踪消息传来,定王成功上殿理政之后,他为定王进献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掌握兵部车马司。车马司现任郎中杨枝起和定王的老师杨士聪乃是同宗同族,在车马司这个冷衙门,一蹲就三年,眼见同科进士都已经混的风生水起,只有自己清汤寡水,心中颇为不安,面对杨士聪递过来的橄榄枝,很快就一拍即合。
  除了杨枝起的投靠,兵部尚书张缙彦的默许,也是定王能掌控车马司的原因之一。
  正常情况下,各地送来的塘报,只有到了皇城东华门之后,才能分封分类,递交给内阁和六部。
  但李守錡忧心太子健在的消息会传入京师,因为特令杨士聪带了十几个锦衣卫,守在涿州驿,每日开封检查各地,尤其是湖广河南山东南直隶四地的塘报,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会继续发往京师。
  涿州距离京师,一百二十里。南面来的塘报和各种奏疏,都非经过涿州不可,只要控住了涿州驿,就等于是控制了消息源。
  当然了,所有的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内阁和朝臣都不知道,他们每日看到的塘报,其实都是被摘选过的。
  明代的塘报,分为普通塘报和六百里加急。照规制,普通塘报,一日两百里,白走夜不走;若是六百里加急,则是日夜兼行,逢站换马换人,一日能走四百里。只不过到了明末,粮饷困难,各处驿站都难以维持,各地塘报和六百里加急的效率,大打折扣。现在,六百里加急的塘报,每天也只不过能行两百里,也就是说,即便是六百里加急,从武昌到京师,也需要十天时间。
  今日,湖广发来的第一封六百里加急,到了。
  正是太子殿下抵达岳州之后,发给陛下的报平安疏。武昌距离岳州五百里,算起来,便又多了两日的路程。
  杨士聪看的脸色发白,作为定王的老师,三榜的进士,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是同意定王的冒险计划,但耐不住定王的哭请,他最后还是答应了,现在骑虎难下,只能咬牙坚持到底了。
  “儿臣朱慈烺躬请圣安……”
  太子平安疏的字数并不多,也没有提及军事,只是简单的报平安,但杨士聪却看的心惊肉跳……
  太子,果然无恙。
  而湖广河南各地发来的塘报,却都说仍在寻找太子,显然,这些塘报都是太子归来之前就发出的。
  都是浪费笔墨的无用塘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