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227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对骆养性,李国祯一直没什么好感,认为骆养性只会耍阴谋诡计,难登大雅之堂。
  不过他老爸对骆养性却颇为看重。
  短短两天,他老爸和骆养性已经密议过两次了。
  这种情况,只在三年前有过。
  李国祯忍不住想,难道是三年前的那件事没做干净?又或者是东窗事发了?不然骆养性为什么紧张?三年前的事可是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一旦捅出来,不但满朝的腥风血雨,后宫之中也必然是天翻地覆,严重点,周皇后的皇后之位说不定都难保。
  想到这里,李国祯心中忽然一动……皇后不保,那太子呢?
  李国祯诡异的心思,朱慈烺当然不会知道。
  李国祯刚走,商人赵敬之就求见。
  一如朱慈烺所料,对朱慈烺提议成立商行的事情,赵敬之表示赞同,并且愿意七三出资,所得利润五五分成,不过朱慈烺不同意。双方详谈了一会,最后议定朱慈烺出十万两银子——原本那个火药商人张永成的二十万罚银都可以投入,但朱慈烺事业刚起步,用钱的地方太多,只能先出十万两,赵敬之出九万两,联合成立一家大型商行,主要经营粮食布匹铁料煤料,利润五五分成。
  赵敬之很是惶恐,他一草民,出资又比皇太子少,怎么敢跟皇太子五五分成?
  朱慈烺笑:“我出资虽多,但日常经营要靠你,因此五五分成正是合适。”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京惠商行
  朱慈烺笑:“我出资虽多,但日常经营要靠你,因此五五分成正是合适。”
  他十万,赵敬之九万,股权他是大头,日后万一出什么事情,他说话权力也大一点,商业合作讲究公平合理,虽然他是太子,但他从来没有想过用太子的名义压赵敬之一头。
  朱慈烺道:“生意上的事,由你来抛头露面,本宫不能现身,你也不能明着打本宫的旗号。”
  “这个……”赵敬之有点犯难,他本就想拿着皇太子的名头去吓唬竞争对手,若不让这么干,那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我虽然不能明着出头,但暗地里的事情我都会做。”朱慈烺笑。
  作为对商行的庇佑,朱慈烺会派出十个东宫侍卫,也就是锦衣卫,两人一组,一共五组,秘密保护商行各个重要据点的安全,如有地方政府刁难,锦衣卫直接出面查办。
  赵敬之这才放心了。
  “最后我还要再重申一次,某些时段,我要掌握粮价的控制权,也许是赔钱买卖,但不管赔多少,你都不能质疑,更不能掣肘。你赔掉的那部分我会补偿给你。”
  “殿下说的哪里话来!”赵敬之赶紧笑道,“做生意本来就是有赔有赚,哪能赚钱两人赚,赔钱一人赔?不管殿下做什么决定,草民都全力支持。”
  “你放心!”朱慈烺笑道,“我也就是这么说说,虽然有短时间可能会赔钱,但最后一定能赚大钱!”
  商谈完毕,就是签订合同,虽然一个是东宫,一个是贱商,但朱慈烺依然很认真的同李国祯签订了纸质的合同,只不过在合同上画押的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东宫典玺太监田守信。
  某种意义上,田守信就代表他。
  堂堂典玺太监跟一个商人签订契约合同,整个大明朝也是第一次了。
  有田守信的签字,赵敬之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就算没有契约合同,只凭皇太子一句话,这家商行他也是非成立不可的。
  赵敬之把合同视若珍宝,小心翼翼的收起来,恭恭敬敬的看朱慈烺:“殿下,商行的名字还请你示下。”
  “就叫……京惠商行吧。”
  朱慈烺没有多想,用了一个最直接的名字。
  开在京畿就用一个京,惠则是惠利百姓。
  夜里朱慈烺读书到很晚,一直到田守信小声提醒,实在是支持不住了,他才洗漱就寝。比起紫禁城,信王府感觉更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但朱慈烺的睡眠质量却还是不好,总是在做梦,不是梦见了前世,就是看到建虏的铁骑正滚滚而来……
  早朝。
  比起前两日,朱慈烺已经完全是轻车熟路,眼睛一扫,发现朝堂上的言官比昨日又少了一些,心里颇为欣慰,目光扫到吴甡处,不动声色的跟吴甡对了一个眼神。
  昨日一番会谈,两人亲近不少,不过在朝堂上依然是若即若离。
  今日朝堂比较纷乱,首先是河南道监察御史王章等人联名弹劾辽东督师范志完,操守不谨,用贿补官,辽东战事艰难之际居然还在京师购置新宅,应撤职查办。
  崇祯对范志完在宁远修建南城的工作正是满意呢,见了王章等人的弹劾奏折,脸色立刻一变。不过崇祯没有当朝发表意见,只是表示知道了,交给内阁调查处理。
  接着,又有朝臣奏禀流贼在河南聚集流窜,恐再一次围攻开封,还请朝廷早做准备,朱慈烺看了一眼,原来是大理寺正卿凌义渠,凌义渠是开封人,对河南战事一直都非常关注。
  说到兵事,兵部尚书陈新甲自然要站出来,向崇祯禀报河南局势,说到兵,自然就不得不提到钱粮,于是户部尚书陈演也被拖了进来,一番争论,无果而终,流贼的问题没有结论,又把辽东战局牵扯了进来。
  朱慈烺听的哈欠连天,这样的早朝,一点意义都没有,徒自浪费时间,目光看向周延儒,心说你身为首辅,这些事情内阁就可以处理,何必拿到朝堂上来骚扰我父皇?
  周延儒皱着眉头,看的出,他也有点无奈。
  明朝的首辅能不能掌控朝政,跟个人声望有巨大的关系,声望高,压得住,朝堂上就不会乱,连御史言官都不敢乱讲,如夏言张居正之类的,如果镇不住,那就是群魔乱舞。
  周延儒首辅之朝虽不是全魔乱舞,但统御无力却是很明显的事,一来跟周延儒威望有关,二来大明内忧外患,到处都是窟窿,就算夏言张居正复生恐怕也很难镇得住。
  大约是感觉到了朱慈烺不满的目光,周延儒轻轻咳嗽一声,出列奏禀。
  他奏的是厘金局之事。
  设置厘金局的圣旨已经发向全国,京畿地区山西山东等北方省份已经开始组建厘金局,并开始勘察设置厘金局的地点,预计下月十五,就能正式开始收取厘金税。江南地区路途遥远,圣旨到达估计就下月初了,因此朝廷对南方地区开始收取厘金税的时间没有限制,各地总督和巡抚自行掌握,但最迟不得晚于五月初一。
  朱慈烺眉头微微一皱,一个自行掌握就给了各地督抚莫大的权力,如果有人受不到当地商人的压力,故意拖延怎么办?
  但不管怎样,终究是一个好消息。
  接着又有人提到了追逮赋,虽然没有直接攻击朱慈烺的追逮三策,但话里话外,却有追逮太过严厉,想要和稀泥的意思。崇祯脸有不快,不过依然没有裁决,依然是交给内阁处理。
  整个早朝,朱慈烺一句话也不说,虽然崇祯有两次看向他,像是询问他的意思,他也没有说话。
  并不是担心被朝臣攻讦,更不是改了性子,而是因为崇祯探询的那两次,都是有关兵事的内容。
  差不多一个时辰,这乱哄哄的早朝终于是结束。
  朱慈烺对朝臣们越来越佩服了,能站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容易的是憋尿两个小时。前世里,一堂课四十分钟,学生们都觉得漫长无比,无法接受呢,你再看看这群五六十岁的老头,一个个生龙活虎,不但要向皇帝献言献策,而且还要勾心斗角,提防政敌的言语陷阱,这份能力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海猎场
  憋着一泡尿,朱慈烺跟崇祯回到暖阁。
  “春哥儿,昨天到今天,你怎么不说话?”崇祯眼有忧色的问,一副你该不是被言官们吓着了的表情吧?
  “父皇,儿臣以为,人多嘴杂,军国兵事放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好像有点不妥……”朱慈烺欲言又止。
  崇祯有所顿悟,但还是皱眉。
  朱慈烺知道崇祯什么意思?这是祖制,朝臣对任何政事兵事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但也并非没有密议的前例,比如这一次松锦之战,不论战前或者战中,崇祯数次密诏几个知兵的大臣在宫中密议,虽然松山战败了,但密议是存在的。
  不过军事密议主要议的是战术,至于战略,按照大明祖制,仍然必须拿到朝堂上公开讨论。或者说,你不让讨论也不行,难不成你还能堵住他们的嘴吗?
  “父皇,儿臣虽然年幼,但听了这三日早朝却也知道,民事政事是众臣的长项,但知兵的大臣却很少……”朱慈烺小声说。
  “你以为,朝中知兵的大臣都有谁?”崇祯问。
  “陈新甲是一个,吴甡是一个,其他的人,儿臣就不敢说了。”朱慈烺小心翼翼的把他两人推出来。
  崇祯沉思着,在他心中,这两人的确也是朝中为数不多的知兵大臣,转念一想又满心悲哀,什么时候这两人成了他心中的知兵大臣了?在他心目中,最知兵的大臣非杨嗣昌莫属,杨嗣昌之后是洪承畴,可惜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天,短短六个月时间,这两名重臣就先后离他而去。
  到现在为止,崇祯尚没有得到洪承畴下落的确定消息,不过他坚定的认为,洪承畴除了殉国不会有第二选择。
  一番失落之后,崇祯抬起头,发现朱慈烺还站在原地,心知朱慈烺又要求东西了,于是淡淡问:“又要跟朕要什么?”
  “儿臣……想要南海子。”既然已经被看穿,朱慈烺也就不隐藏,直接说。
  “你要南海子干什么?”崇祯好奇。
  南海子是皇家猎场,崇祯只在崇祯元年的时候去过一次,这些年来国事纷乱,如果不是朱慈烺提起,他甚至都忘记南海子这个地方了。
  “父皇,我大明骑兵只所以不如建虏,一来他们马匹好,二来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骑术精湛,我大明骑兵原本都是步兵,想要练成一名精湛的骑手,非给他们好马和好场地不可……”
  听到这里,崇祯明白了,他看着儿子:“南海子可是朕的皇家猎场,听你的意思,是想把它变成练兵场?”
  朱慈烺赶紧跪下:“儿臣只是暂借,但练出一支精锐骑兵之后,必当归还父皇。”
  崇祯摇头:“什么还不还的?你父皇还在乎那几百亩地吗?你要拿就拿去,不过不能白拿。”
  朱慈烺有点紧张,不知道父皇要提出什么条件?
  “你不是要练骑兵吗?你说一个时间,到时朕要亲自检阅,如果没有练出来,朕可不饶你!”崇祯板着脸。
  “要练出一支像样的骑兵,最少需要一年。”朱慈烺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