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1227

  大帐内。
  还没有进帐,方国安腿就又有点软了,不知道是因为两边肃立的威猛甲士,还是因为心虚害怕?又或者是感觉到了杀气?他竟然有点挪不动步子了,门口的两个武襄左卫一左一右的拎住他,方才将他送入帐中。
  不敢看坐在正中的太子,方国安噗通跪倒在地,颤抖的说道:“罪臣方国安,叩见太子殿下。”
第九百六十八章
一赏一杀
  中军帐。
  “方国安。”
  太子冷冷地声音从前方飘来:“献贼在黄州之时,前湖广总督吴甡,给你密令和密信,说守城必守江,要你一定要重兵防守几处可能被流贼飞渡的滩头,是否有此事?”
  “有。”方国安点头,随即立刻辩解:“罪臣照做了,但流贼暗夜偷袭,将士们没有棉服……”
  “砰!”朱慈烺一拍惊堂木:“都这时候了,还在找理由!你武昌城中,连正兵带辅兵,将近两万人,可你派了多少人守江,不到两千人!你军中棉服再是短缺,难道连两千件都凑不够吗?更何况,你派的都是什么兵?是你部的精锐,还是黄州逃回来的败兵?他们在黄州早已经被流贼杀破了胆,已是惊弓之鸟,你将自己的亲信主力放在武昌城中,却让一群败兵和弱兵守卫渡口。你到底是何居心?”
  “臣,臣……”方国安一时说不出话来,守江是一个辛苦活,谁也不愿意去,只能欺负那些逃过来的黄州兵。这本是军中现实,历来如此,只是没有想到,黄州兵如此不堪一击,他方国安收到消息,刚要去救,渡口就已经被流贼占据了。
  “本宫再问你,流贼攻上武昌东城墙之时,你人在哪?”朱慈烺再问。
  “就在东城楼……”方国安。
  “既然你人在东城楼,那为什么不阻止反扑?夺回城墙?”朱慈烺喝问。
  “罪臣组织了,但流贼太多了……”方国安干嚎。
  朱慈烺冷冷道:“所以你就带了自己的一干亲信,头也不回,径直就从西门逃走了?”
  “罪臣……”方国安答不出。
  “逃到西门,负责防守西门的武昌知县邹逢吉劝阻你,竟然被你的兵丁推下长江,溺水而亡!”朱慈烺脸色越发严厉。
  “……”方国安答不出,他不明白,这些事情,太子是怎么知道的。
  帐中众将相互一看,心里都明白,方国安这颗人头,怕是保不住了。
  朱慈烺却没有立刻处置方国安,而是又向佟定方点头。
  佟定方再走到帐门口,大声:“传原武昌卫经历汪文熙进帐~~”
  “传汪文熙~~”
  ……
  一声声传下去。
  很快,一个穿着平民服装,用棉布吊着胳膊的中年汉子走进大帐,在太子面前跪倒:“臣汪文熙参见殿下。”
  朱慈烺望着他:“你就是原武昌卫经历汪文熙?”
  “是。”
  “武昌之战时,你带兵一千,负责守卫城东的钵盂山和洪山?”
  “是。”
  “东城墙被流贼攻克之时,你在干什么?”
  “臣正在山上酣战,流贼众多,臣抵抗不住……”汪文熙声音沙哑,隐隐已经是透出了哭腔。
  “武昌东城墙是什么时候被流贼占据?整个武昌又是什么时候失守的?”朱慈烺问。
  “流贼攻上东城墙,大约是申时,武昌失守,约是酉时。”汪文熙回。
  “你是什么时候从钵盂山突围的?”朱慈烺问。
  “就是酉时。”
  “一千军士,随你杀出来的有多少?”
  “……不到十人。”汪文熙已经哽咽。
  帐内文武都肃然,看向汪文熙的眼神充满尊敬。
  朱慈烺点头,看向帐内文武:“申时到酉时,一共一个时辰,身为武昌主将的方国安已经早早地弃城逃跑,但他的部下,守卫钵盂山的汪文熙却没有放弃,依然在死战,直到武昌完全被流贼占据,坚守无望之后,汪文熙才放弃钵盂山,率军撤退。我不知道汪文熙在钵盂山杀了多少流贼?但我知道,如果武昌守军,人人都能像汪文熙,坚持到最后一刻,武昌就不会这么轻易的失守!湖广的局面。就不会像今日这般的糜烂!”
  说到最后,微微有些激动。
  帐内文武都急忙站起,躬身请罪:“臣等有罪。”
  朱慈烺摆手,示意他们都坐下了,平静了一下心情,缓缓说道:“因为武昌失守,汪文熙现在是革职待用,但本宫以为,汪文熙不但无过,而且有功,不但不应该责罚,反而应该重重赏赐!唐亮。”
  “是。”
  唐亮手一挥,两名锦衣卫托着早已经准备好的两个木盘托了出来,送到汪文熙面前。
  一个木盘放的是纹银五十两,红纸衬底;另一个木盘是武将官服。
  “汪文熙血战有功,暂升为参将,仍驻武昌,赏银五十两,另,凡战死在钵盂山的将士,不论官职大小,一律从重抚恤~~”
  唐亮高声。
  从经历到参将。那可是连升两级。
  为什么是暂?太子虽然代天巡狩,节制文武,三品以下官员可立定升迁,但参将是三品,最后仍需要报兵部核准。
  当然了,兵部绝不敢不准,如果不准,朱慈烺说话不算数,这个太子也就做不成了。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太子居然要抚恤战死在钵盂山的普通士兵,虽然京营战死受伤都有抚恤,已经是惯例。但就地方部队来说,战死抚恤根本是不敢想象的抚恤——连军饷都不能保证,何谈抚恤?现在太子金口玉言,钵盂山战死将士的家属,肯定是能得到补偿了。
  汪文熙大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战死的兄弟,他叩首在地,已经是哭了出来:“臣替弟兄们谢殿下……”单手抬起,颤抖的接过木盘。唐亮怕他不稳,急忙扶住他:“参戎小心。”
  “平身,赐座。”朱慈烺道。
  汪文熙再谢恩,满脸泪水的站起来到帐外换了官服,再回到帐中坐下。
  从败将革职,可能被朝廷惩处,最后却被太子殿下擢升为三品的参将,可谓是从地狱到天堂,汪文熙激动的脸色发红,腰杆却笔直,帐内文武见了,都暗暗感叹他是一个幸运儿,若非是太子殿下明察秋毫,拔擢于他,他一个没有兵马,只剩光杆的戴罪之人,怕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再被朝廷起用了。
  太子拔擢汪文熙,抚恤阵亡将士,是赏,以提振军心,令军士死战。但方国安呢?太子又要怎么处置?
  朱慈烺这时才又看向了仍然跪在地上的方国安,冷冷说道:“至于方国安……其罪有三,身为武昌主将,不听密令,疏忽大意,致使渡口被流贼夺取,武昌危急。此罪一;流贼攻城,不督战死守,反而轻易弃城逃走,致使武昌沦入贼手,楚王遇难,贪生怕死,误国败军,莫过于死,此罪二!治军松垮,号令不严,害死武昌知县邹逢吉,武昌战后,不思悔改,反而蝇营狗苟,妄图脱罪,此罪三!为整肃军纪,也为了告慰那些在武昌血战的英灵和死在流贼屠刀下的百姓,方国安罪不容赦,着即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啊,殿下饶命啊~~我方国安能打仗,还能为朝廷效力啊~~”
  虽然已经有所预感,但听到自己要被斩首,方国安还是哭嚎了出来,砰砰地连续叩头。又环环叩首:“宋抚台,汪参将,诸位大人,帮方某求情啊~~方某愿意戴罪立功……”
  但太子钧令以下,岂容他求饶?太子将他罪行说的清楚,帐中中人更是不会为他求情,所有人都转开了头,只有左良玉略带怜悯的看了他一眼。两个武襄左卫早已经奔了进来,一左一右的夹住方国安,苍鹰缚鸡般的将他往外拖去。
  “饶命啊~~”
  方国安声音远去。
  随即,就听见鼓声咚咚,然后法号“呜呜”地也吹了起来。
  “斩!”
  鬼头刀落下。
  血光飞起。
  ……
  没多久,一名武襄左卫大步而入,双手捧着一个木盘,盘中正是方国安呲牙咧嘴的首级。
  站在帐中,向太子和帐中诸位大人展示了一圈之后,武襄左卫退下。
  帐中文武,一个个都是肃然,很多人手心都攥着冷汗。
  果然是太子,说杀就杀,一点都不迟疑啊。
  太子一赏一杀,其用意非常清楚。为的就是整肃军纪,给座中人一个提醒——在太子帐下,不容方国安这样不战而逃的武将,即便是二品的总兵,他也是说杀就杀。但只要肯战,即便是打了败仗,变成光棍,亦会被擢升。
  这其中,左良玉的心情最是复杂。别人不知,他却能感觉到,太子殿下这番敲山震虎,给他提醒的意味怕是最浓……
  中军帐。
  方国安的人头,令所有人肃然。
  朱慈烺环视众将,脸色无比严肃:“守要守的住,攻要攻的上,只要是尽力了,哪怕战败了,在本宫这里,也是有功无过!但如果军纪散漫,心存侥幸,误了剿贼的大计,本宫只会加倍严惩,而绝不会宽纵!这句话,望诸位谨记了。”
  帐中文武一起起身抱拳:“臣等必不敢忘。谨遵殿下令,誓死杀贼~~”
  朱慈烺点头:“昆山将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