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1227

  前院。
  听到吉王同意给银买粮,刘熙柞和蔡道宪都快哭了,两人再拜,刘熙柞道:“王爷深明大义,上至陛下,下至百官,必将人人称颂王爷的仁德!”
  ……
  黄昏。
  粮船都已经装好,蔡道宪亲自压粮,对刘熙柞说道:“请大人放心,下官必亲手将粮食交到李抚台的手中,但有任何失误,下官就绝不回来见你和长沙父老!”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进士。初授大理推官,后补长沙推官。流贼攻克岳州,往长沙汹汹而来之际,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长沙人心惶惶,蔡道宪先后劝诫偏沅巡抚李乾德和湖广巡抚王聚奎,但不为二人所听,流贼逼近长沙,城中官员拥着吉王逃散,只有蔡道宪独自拒守,后城破,张献忠诱之以重利,不屈,大骂张献忠,被张献忠凌迟处死。
  时年29岁,卒谥忠烈。
  ……
  岳州。
  “杀!”
  凌晨时分,城陵矶附近忽然杀声四起,流贼忽然向城陵矶渡口发起攻击,城陵矶渡口就在岳州城北十里之处,现在是岳州水军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乃是更前面的道人矶和白螺矶,流贼忽然出现在城陵矶,向驻守岸边的明军发动猛攻……
第九百六十六章
武昌移营
  但出乎李定国的意料,战局并没有朝他预料的方向发展。
  ——虽然流贼暗夜突袭,来的十分突然,官军好像是仓促应战,但流贼却并没有占到便宜,在官军早就挖掘的明沟暗沟,各种陷阱,以及犀利的火器面前,原本的突袭,硬生生地变成了一场攻坚战,李定国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退,但冲上去的精锐,却已经损失过半了。
  等到天亮,激战结束之后,岸边到处都是流贼的尸体。
  “少将军。”
  勒统武脸上带血,气喘吁吁的从前方撤了回来,一边请罪,一边说道:“官军火器太厉害了,放铳跟放鞭炮似的,这绝不是普通的官军!”
  晨光之中,李定国脸色沉沉,他当然知道那不是普通的官军,而是朱家太子的京营,在这之时,他早就听闻京营的名字,知道京营火器犀利,战力强大,但却还没有和京营交过手,今日是第一次,他算是领教了,不止是火器犀利,京营在面对凌晨突袭,虽然慌乱,但没有人放弃阵地,惊慌逃窜,而是坚守阵地,有组织的进行反击,这这一份的定力,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下去休息吧。”李定国摆手。
  勒统武抱拳,一瘸一拐的下去包扎休息。
  李定国站在原地,望着岳州城,脸色越发凝重,心底里那种不祥的预感,也越来越强烈……
  城中。
  得到流贼忽然在凌晨时分,偷袭城陵矶的消息后,刘肇基并不吃惊,他早就预料,流贼有可能会偷袭城陵矶,但让他微微意外和警惕的是,流贼在城陵矶表现出的战力,一点都不亚于闯贼精锐在开封城下的表现,官军虽然用火器击退了流贼,但自身却也遭到了不小的伤亡,由此看起来,献贼之兵,并不弱啊。
  而现在只是流贼的前锋,等流贼主力杀到,必然会有一场恶战。
  “可有粮草送到?求粮的人,回来了没有?”
  刘肇基现在最担心的,依然还是粮草。
  ……
  武昌。
  在张献忠离开武昌的第二天,左良玉大军就从汉阳渡过长江,收复了武昌,将左营大旗插在了武昌城头,等到牛成虎的秦兵和一万精武营从黄州渡过支江,来到武昌城下时,武昌已经被左良玉占据,于是两军只能在城外扎营。而后,左良玉牛成虎都接到了太子的命令,不必追击张献忠,暂时在武昌修整,而这,正和他们两人的心意,虽然流贼能战之人不多,但人海战术使将开来,三十万人站在那里让他们砍,都有可能把他们累死,更何况张献忠一向狡诈,非常善于伏击,追击有可能会吃瘪,现在有太子的命令,他们都非常乐意听从。
  三天后,武昌阳逻镇。
  武昌的文武百官,在江边迎候太子。文官以承天巡抚宋一鹤为首,武将则是平贼将军左良玉。
  而在等候的中间,一个好消息又传来,太子从京师带来的三万大军,已经到了汉川,其前锋五千人,甚至已经是到了汉阳,现在正在过江,等于朝廷聚集在武昌的人马,已经将近九万人,粮饷也正源源不断的从扬州各地运来,后勤无忧,全军士气大振。
  最重要的是,此次大战,乃是太子殿下亲自挂帅,众人的信心就更是充足,尤其是宋一鹤等文官,一个个都是喜上眉梢,觉得湖广的贼乱,很快就可以平息了。
  不同于文官的喜悦,平贼将军左良玉的眼神里,却是藏着一些掩不住的阴郁。
  收复汉阳和武昌固然都是大功,但再大的功劳,怕也是比不过吴甡的身死……
  虽然汉阳之战后,朝廷对左良玉不奖不罚,但左良玉太了解吴甡和太子的亲密关系了,为了平息太子的怒火,左良玉将当日在蔡店镇带头逃跑的五十个军校全部处死,又不顾众将的求情,将当日负责防守蔡店镇的吴学礼打了四十军棍,几乎就当场打死,并将吴学礼从堂堂的副将,贬为了一个平民,给了吴学礼一笔银子,令其离开军中。
  其实照左良玉的本意,他本想将吴学礼斩首的,但求情的人太多,他最后不得不高抬贵手,放了吴学礼一马。
  处置完吴学礼之后,左良玉令幕僚写了一封请罪书,送往朝廷。
  明着是向朝廷请罪,其实是向太子。
  但太子是否能满意,是否能放下?左良玉不敢保证,此时即将见到太子,他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中午时分,大批南京水师的船舰在江面上出现,帆船云集,文官们看到,就更是振奋了。
  此一次,刘孔昭豁出去了,不但调集了南京,而且从邻近的芜湖,安庆等地调集了所有能够调动的船只,一起往武昌而来,整体船舰的数量,已经从一百多艘扩张成了三百艘,浩浩荡荡,云帆蔽日,大有一雪前耻,不胜不归的气息。
  “来了!放铳,奏乐~~~”
  当载着太子殿下,插着十二面大旗的旗舰在江面上出现,缓缓向江边码头靠岸之时,江边的礼部司官和典礼官急忙挥手。
  ……
  武昌江边。
  鼓乐大作。礼铳砰砰作响。
  迎接的人群,如山似海。
  当船舰靠岸、跳板搭上,太子在众人护卫之中,走下战船之时,码头上的文武百官一起躬身,轰然说道:“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护卫的武襄左卫闪开,一身素白的常服,善翼冠上系着孝带,年轻太子面色严肃的在码头上站定,环视一眼迎接的武昌文武,微微点头,跟在身边的唐亮立刻一甩浮尘,叫一声:“起~~”
  于是众人平身,都用一种小心敬畏的眼神看向太子。
  离得远,很多人根本看不到太子的脸,只能看到一个年轻贵气的人儿,在重重护卫之中,迈步走来。
  太子唤承天巡抚宋一鹤、平贼左良玉、秦兵牛成虎以及京营参将姚成近前说话。左良玉和太子已经是“熟人”了,姚成是太子的部下,朱慈烺叫一声昆山将军,又向姚成点头。宋一鹤和牛成虎却都是第一次见到太子,见太子年轻温和,却不失威严尊贵之气,心中的尊敬不禁又多了几分。
  “长江西岸防守的几个重点,沔阳、洪湖、监利等地的沿江防务,可都已经安置妥当了?”礼罢,朱慈烺立刻就问。
  他现在不担心流贼围攻岳州,只担心流贼会放弃岳州,用船只渡过长江,也就是从沔阳或者是洪湖、监利一带过江,杀回承天府襄阳一带,那一来,他围歼张献忠于岳州,一战荡平流贼的计划就会落空。为防意外,他不止给刘肇基发去密令,令刘肇基死守岳州,同时也给左良玉和宋一鹤都给有密令,令两人调集兵马,防守洪湖、监利等地渡口,兵马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有一定的阻拦功能,令流贼无法快速过江就可以。
  兵法云,半渡而击,只要官军有充分的预警时间,等流贼过江到一半,官军忽然出现,两边击杀,流贼必败。
  狡诈如张献忠,深知这一点,因此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他一定不敢轻易率领几十万人过江。
  “照殿下的命令,臣已经调集各地卫所,严守西岸各处渡口,并搜集所有船只,昆山将军亦派了五千人马,从金口,东山,新滩,赤壁,嘉鱼,一直到洪湖白螺矶,都有我军严守,绝不叫流贼再窜回西岸。”宋一鹤回。
  “不能大意,一定小心,告诉各处守军,坚守渡口,本宫有重赏,但如果懈怠,坏了朝廷的大计,本宫绝不轻饶!”
  朱慈烺点头,虽然宋一鹤所说的这些情况,塘报中都有写,但当面听宋一鹤说,朱慈烺心中更踏实一些。
  又简单问过粮草和军饷的欠缺情况以及流贼最新的动向、对一些急迫问题略作指示,告诉众人不必担心,粮草正源源不断的送来之后,朱慈烺翻身上马,往武昌而去。
  而刘孔昭统领的南京水师,则是继续顺着长江而上,浩浩荡荡地往岳州而去——太子给他的命令是,率领水军,先行支援岳州,一刻也不得停,刘孔昭现在就像是一个后背被顶着钢刀的冲锋者一样,除了向前,他再无第二条退路。
  一路,宋一鹤和左良玉向朱慈烺汇报了武昌城中的情况。
  张献忠离开武昌时,一把火烧了武昌,城中建筑大部分都化成了废墟,尤其是富丽堂皇的楚王府,几乎是被烧成了白地,一栋完整的建筑都没有了,城中街道两边的店铺,更都是残垣断壁。至于城中的百姓,除了百十个不能离开的老弱,其他人不是被张献忠裹挟,就是被斩杀。
  开封之战时,朱慈烺不止一次的进到被李自成占领,随后又被官军收复的城池,虽然在开封战败后,李自成一路溃散,又恢复了过去的烧杀抢掠,不过和张献忠相比,他还是比较“仁慈”,有一些底线的,但张献忠却是毫无顾忌,刀锋所向,就是天王老子也不饶……
  “张献忠……浩劫也。”
  朱慈烺脸色沉沉。
  一路继续询问军情,几人之中,左良玉是平贼将军,军务最熟,兵马也最多,因此大半都是由他来回答。
  “殿下,吴部堂之事,臣罪责难逃,每每想起,都是痛不欲生……”左良玉终于找到机会,说出自己的痛悔。
  朱慈烺轻轻一叹:“昆山将军不必过于自责,蔡店镇之战,非将军之过,实乃流贼太过狡猾。”
  左良玉急忙抱拳,脸膛更红,激动道:“有贼无我,有我无贼。就是粉身碎骨,臣也要为部堂报得此仇,以告慰吴部堂在天之灵!”
  朱慈烺点头。
  见太子殿下面带微笑,丝毫没有不悦之色,好似已经放下了吴甡之事,左良玉暗暗松口气。
  “对李定国,昆山将军怎么看?”朱慈烺又问。
  算上浮山之战,左良玉已经和李定国直接交手两次了,浮山之战不说,蔡店镇之战中,李定国偷袭蔡店镇之后,迅速撤离,左良玉得到消息,急忙回军急救,但却连李定国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知道李定国是突围往北面去了,左良玉率兵追出四十里,眼见追不上,最后只能无奈返回。
  两次交手,等于左良玉败了两次。
  “不过就是投机取巧的小贼罢了。下次相遇,臣必将其碎尸万段!”
  提到李定国,左良玉就咬牙切齿,他自认一世英名,几乎就要毁在李定国手中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