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1227

  田守信激动起来,他想不到太子殿下在知晓真相之后,还会用他,一时,他激动的哆嗦起来,双手双脚根本不听指挥,唐亮上前,将他扶了起来,又取来一个软墩,但田守信说什么也不肯坐,唐亮无法,看向朱慈烺,朱慈烺微点头,意思就随他吧。
  唐亮退下,田守信恭敬的站在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望着他,问:“我关了你一年,你不会怨我吧?”
  “奴婢岂敢?一切都是奴婢罪有应得。”田守信眼眶泛红,又要落泪。但迅速擦擦眼角:“殿下有何吩咐,纵是刀山火海,奴婢也在所不辞!”
  朱慈烺道:“我即将要出征,但大军的粮饷,却是一个大问题,陛下派了募款钦差巩永固和督饷钦差马嘉植,到扬州为我筹集粮饷,我宫中也需派一人同去,扬州是一个繁华地,人多银子多,但问题也多,如果去的人,不够得力,镇不住场子,就有可能会耽搁了大军的使用,你是东宫典玺,又是我的心腹,正是合适,因此我决定派你去!”
  田守信激动的跪倒,颜色和声音都是决绝:“奴婢明白了,请殿下放心,就是拼了这条命,奴婢也一定相助驸马都尉,完成粮饷!”
  “起来说话。”待田守信起身,朱慈烺继续道:“你此去,虽然名义上辅助驸马都尉和马大人,支用今年剩下的两淮盐税,并向江南大户筹款购粮,支援大军,但其实重点并不是这两个,因为只有把另外一件事情做好了,才有可能完成前面的两个目标。”
  田守信立刻躬身:“请殿下示下。”
  “那就是查弊!”
  朱慈烺声音清楚:“前年,左懋第在淮安查盐失败,朝廷的盐税改革,也迟迟无法展开,究其原因,就是两淮的盐官和盐商们沆瀣一气,对抗朝廷,你此去,重点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尤其是对那些盐商,不必客气,只有把他们偷税漏税,两淮盐官贪赃枉法的丑事,斗了出来,他们才有可能害怕敬畏,继而拿出银子。”
  “奴婢明白了。”田守信点头,虽然这一年他没有跟在太子身边,但太子清理晋商八大家的过程和手段,他可是全看在眼里,不需要太子多说,他已经明白太子的意思了。
  “不要怕事大,出了事,我自帮你顶着。御史马嘉植是一个刚正之人,可以完全信赖,驸马都尉自不必说。这一点,我也会告知驸马都尉和马嘉植,总之一句话,扬州盐弊不揭,你们三人是不可能筹集到所需粮草的。而没有粮草,我这个太子,还有我率领的大军,不用流贼攻击,自己就会溃败。”
  “殿下放心,就是死,奴婢也要筹集到粮饷。”田守信脸色更加凝重,他知道,太子殿下还是将大军的成败,都托付给他了。
  朱慈烺点头,继续叮嘱:“两淮盐运司副使龚鼎孳是吴部堂推荐的人,当初用他为两淮盐运使副使,就是为了掺沙子,布耳目。经过这两年,他对两淮的情况,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你带我的信,到了扬州之后,先和他见面商议。拿到需要的线索和证据。”
  “是。”
  “除了龚鼎孳,扬州参将汪思诚,也是可用之人,当初用他这个北方将领为扬州参将,本就是吴部堂为今日查盐而准备的。你到扬州后,可直接见他,他会全力配合你……”说到此,朱慈烺微微停顿了一下,鼻子有点发酸,这一刻,他又想到了吴甡,为了两淮的盐税改革,吴甡和他商议很多,也在幕后做了很多事情,为的就是等待合适机会,一击而下,现在机会有了,但吴甡却不在了……
  “是。奴婢记下了。”
  “除了朋友,也有敌人。”朱慈烺道:“两淮盐运使丁魁楚,此人表面清廉,其实是一个大贪官,和盐商,南京勋贵,还有朝里的靠山,都勾结甚深。如何对付他,还有他背后的那些人,你和驸马都尉商议。”
  田守信点头。
  “扬州监盐太监张元辅乃是东厂王德化的人,在扬州贪墨极多,又和京师有联系,你也要小心。”
  “是。”
  “我会于六天之后出征,你明天准备一下,后天就和巩永固、马嘉植离京往扬州,军情司会暗中配合你。记住,到扬州之后,十五天之内,必须为我大军筹集到三十万石军粮,送往前线,此是重中之重,决不能有任何耽误!”朱慈烺道。
  田守信再次跪倒:“殿下放心,就算肝脑涂地,奴婢也绝不负使命!”
  ……
  同一时间。
  首辅周延儒的府邸。
  周延儒放下毛笔,吹干墨迹,将刚写好的书信装进信封里,交给身边的管家:“立刻派人,加急送给两淮盐运使丁魁楚。”
  “是。”管家接了信,急急去办。
  周延儒靠在椅背上,微闭眼睛:“丁魁楚,老夫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希望你能识时务,不要给老夫惹出什么大麻烦来。”
  ……
  一连五天,整个京营,整个朝廷,都在为太子出征做准备,而就在一片忙碌中,一个好消息传来。
  “山东大捷!”
  山东巡抚王永吉在山东大捷,全歼了闻香教作乱的教徒,并生擒闻香教教首徐大娘和其身边的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头目。等于闻香教的骨干精锐,被一网打尽,全部为官军俘获。
  消息传来,朝堂上下都是喜悦。
  “好!”
  内阁首辅周延儒大笑,急急捧着捷报去见崇祯帝。
  闻香教虽然不是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的大寇,但其从天启二年开始,就不断的在山东起事,虽然很快就被朝廷扑杀,但余部却一直都在活动,屡屡在地方兴起事端,威胁运河,山东登莱两地的官府,十分苦恼,现在闻香教的首脑被一网打尽,闻香教应该可以消停一段时间了,朝廷在山东的兵力,亦可以有其他调遣。
  “山东大捷。山东大捷~~”
  ……
  京师城南的一处幽静宅子,一个三缕长髯,身着灰衫的俊朗文士,正眉头紧锁,默默地在想着心事,端在手中的茶,早已经冷却,他却一点都不觉,面前的桌子上,铺着纸墨砚台,像是要写什么,文士数次提笔,但却又数次放下……
  正是萧汉俊。
  脚步声响,一个黑衣劲装的汉子走了进来,双手捧着一份刚刚送到的密报,躬身:“掌柜的,山东捷报。”
  萧汉俊猛地被惊醒,急忙站起,接过密报,拆开了看,看完之后,他脸色煞白如纸……
  太子府。
  出征前的忙碌中,山东传来的好消息,令朱慈烺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就现在的北方各省来说,山东是最富庶的,平定闻香教,山东安稳,百姓安居之后,能为朝廷输送更多的钱粮,更因为支撑京畿的京杭大运河就通过山东境内,山东平静,商贸繁荣,也意味着厘金税能有更多的进项,同时,山东登莱又和辽东隔海相望,日后反击辽东,山东毕将是重要的跳板和后方基地,因此,王永吉平定闻香教,意义重大。
  尤其是在湖广大乱的情况下。
  严格来讲,这并非是王永吉之功,而是吴甡之功,吴甡在山东时,就定下了平定闻香教之策,吴甡走后,王永吉萧规曹随,照着吴甡的策略,步步执行,终究彻底根除了闻香教。
  想到吴甡,朱慈烺心头黯然……
  “殿下。”
  傍晚,朱慈烺离开火器厂,返回太子府,刚在后殿坐下,唐亮就小声来报:“殿下,萧汉俊求见。”
  萧汉俊管着军情司,但因为东厂和锦衣卫盯得紧,不许军情司在京师有所活动,萧汉俊的身份十分敏感,所以他一直都避免在太子府公开出现,如果要见太子,也都是深夜,乔装从后门进入,今夜却还早,朱慈烺心中不免有点奇怪,心想难道是有重大情报?又想自己离开前,有些事情是要交代给萧汉俊的,今夜来的倒也是时候,于是点头:“让他进来吧。”
  “是。”
  很快,一袭灰衫的萧汉俊进入后殿,向朱慈烺行礼。
  “免,赐座。”朱慈烺端坐于桌子之后。
  萧汉俊谢过,然后坐下。
  除了唐亮,其他人都退下了。
  “殿下,湖广局面仍是一片混乱,臣刚刚收到的消息,献贼自称为永昌奉天大元帅,在城中设置官员,分封许愿,又将从楚王府搜出的白银六百万两,连同无数的金银财宝,在武昌广招流民,短短三日,又聚集了数万青壮,声势浩大,更秘密派人,拿着银子,伪装成小商人,到各处买粮,还在武昌城中设置粥厂,赈济百姓,收买人心。”不浪费时间,萧汉俊坐下直接说道。
  过去是永昌大元帅,现在永昌之后,又加了一个奉天。
  朱慈烺听的心情沉重,楚王一毛不拔,不愿意出银助军,或者说,只出了极少的一部分,但却留了六百万两银子在库房,结果被张献忠一锅端,都变成了张献忠的军饷,这样的亲王,实在是可恶,大明朝要他们干什么?给大明掘墓吗?
  “军情司派往湖广武昌的特别小队已经出发,由费鸿泰带领,但有情报,会立刻禀报殿下。”萧汉俊道。
  朱慈烺点头。
  “运河兵败之事,臣新探到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事关重大,不得不紧急来见你。”萧汉俊道。
  “哦?”朱慈烺眉毛一挑。
  自从抚军京营,朱慈烺不但重视京营的武备和操练,定下了各项严格先进,多来自后世的军规军法,同时的,他极重视将官的培养,在京营设立了“讲武堂”,以《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基本教材,在职培训,每日授课,培养下层军官。千总以上的将官,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战术战略考核,方得就任。同时的,在军中选取识字青年,特别是那些仍然留在军中、能吃苦头的勋贵子弟,经过培训之后,将他们派到千总身边,担任参谋,照朱慈烺的计划,未来百总一级的军官身边,也要配备参谋人员。为的就是减轻将官的负担,令他们可以更好更全面的驾驭战场。
  而在教材之外,更要有鲜活的战例,照朱慈烺的命令,讲武堂不但要讲胜仗,更要讲败仗,如此才能深刻检讨,吸取教训,避免失败。运河之战,是京营新军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自班师回京之后,参谋司,军法司,讲武堂,就开始检讨其间的每一个细节,推敲失败的原因,想着是否可以避免,或者可以做的更好?
  其间,朱慈烺甚至亲自参与了两次,就自己当时的指挥,做出了说明,并承认失误。
第九百四十四章
军情司之报
  统帅亲自承认失误,而且还是当朝太子,这是大明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而所有人的发言,都要记录在案,编成教材,以教育后来者。也就是说,即使百年之后,人们也会知道,大明皇太子朱慈烺在指挥运河之战时出现了失误,这对一向自诩“英明”,也必须英明,不能承认错误的皇族来说,可是第一次。
  记录人员不敢记录,参谋司李纪泽等人也都劝说,但朱慈烺发下命令,坚持战例必须如实记载,如实保留,不能有任何虚假。
  而在各司之外,军情司当然也不能闲着,也必须检讨在这其间的情报失误。
  今夜,萧汉俊就是来回报的。
  难道,运河之败,还有什么不知道的隐情吗?
  “据臣调查,运河之战,阿济格的骑兵绕行昌平,出现在大军之后时,玉田总兵白广恩的探骑,提前发现了敌情,并回报了白广恩,但白广恩轻忽大意,认为不可能是建虏,等建虏骑兵冲到之时,他又惊慌失措,没有全力阻击,而是选择了保存实力,任由建虏穿营而过,如果白广恩当时能拼力死战,拦住阿济格,那么,保定军的中军大营,就不会那么快被建虏骑兵突破,整个运河防线也不会那么快崩溃,我大军会有更多的反应时间,也会有更多的兄弟能安全撤退到通州。战事,或有改变。”萧汉俊声音冷静而清楚。
  朱慈烺脸色沉沉。
  当日运河一败,对于建虏铁骑忽然杀到,保定军全军覆没,杨文岳身死,他心中一直是有疑问的,他总觉得,当日败的有点太快了,肯定是哪里出现了漏子。
  今日终于是知道了原因。
  “事后,白广恩隐瞒不报,并且严令麾下的官佐,任何人也不得泄露,即便太子殿下令人检讨此战,白广恩都不为所动。”
  朱慈烺在心中微微叹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