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1227

  ……
  深夜,嘉定伯府。
  周奎正躺在榻上哼哼唧唧,
  室內昏暗,只点了一盏蜡烛,另外的两盏,都被周奎吹熄了,周奎没有明说,但下人都明白他的心思——无缘无故的没有了六万两,只能从小地方节省了。
  脚步声响,门一开,夜风涌进,周镜忽然推门走了进来,脸色紧张的禀报:“爹。有客来。”
  “滚出去,我没有你这个逆子~~”
  周奎却依然在为失去六万两银子而肉疼,他腾的坐起,抓起茶碗,就向儿子掷去。
  周镜急忙侧身。
  “啪!”
  茶碗掉在地上,摔了一个粉碎,泼溅起的茶水,飞到了周镜身后那人的靴尖上。
  黑色的斗篷,将上半个脸都隐藏,只能看到他半张消瘦的老脸和下巴上的斑白胡须。
  周奎一愣,他隐隐觉得这个“黑色斗篷”有点眼熟,一时却又想不起是谁?
  周镜却已经离开,出门后,小心的关上了房门。
  黑色斗篷一撩袍角,在周奎榻前的椅子里坐下。
  到这时,借着昏暗的烛光,周奎终于是认出了黑色斗篷,忍不住失声问道:“是你?你来做甚?”
  黑色斗篷微微一笑,双手放在膝盖上:“怎么,老朋友相见,不欢迎吗?”
  “哼!”
  周奎冷哼一声:“用不着你来幸灾乐祸,有事说,没事就请走吧!”
  黑色斗篷叹:“何必呢?我今日来,并没有恶意。”
  周奎转开头,显然,他并不想同这个人多说。
  黑色斗篷又叹口气:“好吧,那我就开门见山。”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间卧室,用一种极低的,只有周奎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四年前,武清伯被抓,定国公徐允祯深夜来找你,商议如何应付陛下募捐之时,想必也是在这里吧?”
  周奎脸色大变,差点从榻上摔下来,指着黑色斗篷:“你你你,你怎么知道?”
  论贪财,论吝啬,周奎是第一,但论城府和智谋,他却差的太远。
  黑色斗篷微笑:“我不但知道这个,而且还知道后面的事……”
  这一次,周奎支持不住,真的是从榻上摔了下来,指着黑色斗篷,说话结巴,冷汗如雨:“你,你你……”
  黑色斗篷却依然微笑:“放心,我是不会说出去的,我今日来,不过就是给你提一个醒。有些事你做的并不干净,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到这时,周奎忽然反应过来了,他挣扎着站起:“老夫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哼哼哼,胡言乱语,打搅人的清梦,走走走,老夫要睡觉了,没时间听你胡扯!”
  黑色斗篷叹:“老友……”
  “什么老友,我不是你的老友,送客!”
  周奎却是惊慌、急躁的不能自己,他转过头,不让自己的目光面对黑色斗篷,以免被对方看穿自己的心事。
  黑色斗篷站起,无奈的拱拱手:“既然老友今日心情不好,那咱们改日再谈。”叹息一声,摇摇头,起身离开。
  等听到黑色斗篷推门离开,夜风吹进来,吹的蜡烛摇晃,满室寒意之时,周奎才慢慢转过头,望着房门,呆呆出神——烛光照着他的老脸,他额头上的细密冷汗,清楚可见,仿佛现在不是寒冬腊月天,而是盛夏的三伏酷暑。
  楞了好一阵,周奎忽然想起了什么,叫道:“周镜!周镜!”
  脚步声急促,刚刚送客离开的周镜急匆匆地走了回来,关上房门,将寒意关在门外,搓搓手:“爹。你喊我?”
  周奎看着他吗,问:“外面有人没人?”
  “没有,刚才都让我支走了。”周镜回答。
  “我让你再去看看!”周奎几乎是吼了出来。
  周镜吓了一跳,急忙又出门查看,前后左右,转了一圈,确定府中的下人和丫鬟都已经休息,周围没有他人时,这才回到房间,重新关上房门:“爹,没人。呀,爹。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周镜这才发现,他老爹的脸色,难看的像是死人——虽然老爹从上午到晚上,一直躺在榻上哼哼唧唧,骂这个骂那个,但脸色却红润,这一会功夫没见,就变得苍白如纸,难道是和刚才的访客有关?
  “我没事。”周奎摇头,盯着儿子:“我问你,你在锦衣卫时间也不短了,你有没有认识什么可靠的亡命之徒?”
  “爹,你什么意思呀?”周镜越发不解,而且惶恐了起来,从“访客”出现,他就感觉有事,现在这种感觉就更是强烈了。
  “回答我!”周奎很急。
  周镜想了想。点头:“有。”
  现在这个世道,只要有银子,什么事情都有人替你做。
  “那好,你去窖子里取五十两银子,不,一百两,你取一百两,找两个身手好的,替爹去杀一个人。”周奎压低声音说道。
  周镜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爹,你说什么?”
  “小声!怕别人听不见吗?”周奎气的要一巴掌呼过去。
  周镜吓的一缩脖子,放低声音,脸色也白了:“为什么呀爹?”
  “不要问,总之你去找人就行了。”
  “要杀谁?”
  “前定国公徐允祯。”周奎一字一顿。
  “啊?”周镜轻轻惊呼一声:“徐允祯不是被贬为庶民,流放云南了吗?”
  “是。”周奎点头:“不过他身上还牵扯着一件秘密,关系着咱嘉定伯府上下的安危,以前他是国公,我是伯,不怕他会胡说八道,但现在不同了,因此,必须把他除掉。”
  周镜盯着父亲,隐隐有所明白:“爹,是和四年前的事情有关吗?”
  “闭嘴!”周奎怒。
  周镜却是已经明白了,他冷静的想了一下,说道:“爹,虽然徐允祯现在只是一个平民了,但他毕竟是曾经的定国公,杀他要担很大的风险,京师到云南,又千里迢迢,一百两银子,怕是不够。”
  “那要多少?”
  “五百两。”周镜说。
  周奎一听就瞪大了老眼,正想骂你个败家子,杀个人,就要五百两?!当你爹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吗?不过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心想只要除了这个祸害,以后就高深无忧,再者,窖子里的银子,说不定哪天就会被那心狠的太子夺去呢,这么一想,倒也心宽了,于是咬牙点头:“好,就五百两,记着,一定要找高手,干净利落,不留任何痕迹!”
  周镜重重点头。
  ……
  暗夜街头,一辆马车正缓缓前行,马前灯笼昏暗,漆黑的车厢里,两个人正在对话。
  “伯公这一招打草惊蛇真是妙啊,我料周奎必然上当,自证其罪。只是那田弘遇也并非是什么能人,他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呢?”
  田弘遇,田贵妃之父。
  “放心,他一定能。”沉默的斗篷说。
  先一人不再问了,他隐隐意识到,伯公在田弘遇的府中,一定有人手,所以才会如此肯定。
  ……
  第二日。
  夜晚。
  承乾宫。
  低垂的帐帘后,一个病重、躺在床上,已经没有一丝动弹力气的女人,忽然像是吃了救命丹,夜枭一般的笑了起来;“嘿嘿,咯咯,哈哈,天助我也,周后,你的末日到了。”
  ……
  正阳街户部衙署。
  嘉定伯周奎之后,陆续有勋贵和官员,出现在衙署门口,认购购债,第一个出现的勋贵乃是驸马都尉巩永固,驸马都尉并非世袭,不是勋贵,只是外戚,且是最低级的外戚,虽然巩永固认购的数目不多,只有五百两,但知情者却都知道,这已经是巩永固的极限了。
  新乐侯刘文炳、新城侯王国兴等一些外戚在巩永固之后出现,数目从两千到四千两不等——相比于那些世袭百年、军功起家的勋贵,刘文炳他们这些被封不过几十年的外戚,在勋贵圈里其实是受鄙视的,但他们对皇家的向心力,却算是比较强的,四年前,他们虽然不是出银子最多的,但却是最用心的,甲申之变时,刘文炳和王国兴等人也都是自杀殉国。
  而后,勋贵中爵位最高、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英国公张世泽的管家出现了,两辆马车,承载了两万两银子。
  抚宁侯朱国弼出了一万两——能一掷千金,娶秦淮八艳的人,府中积蓄那是有相当的。
  他们两人的认购,奠定了勋贵认购的基调和根本,无论愿意不愿意,勋贵都不能像四年前那么敷衍了。
  乾清宫。
  崇祯帝望着最新的认购名单,眼神很复杂。老实说,对于勋贵们能拿出这么多的银子,他是很意外的,四年前的募捐,伤了他的自尊,也伤了他的心,他对勋贵们出银,已经不抱希望,想不到在太子的逼压之下,这一次,勋贵们竟然乖乖地拿出了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