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227

  但这并不表示勋贵们要忍气吞声,
  借着探望蒋旭的借口,勋贵们聚在了定西侯府,相互打探消息并商量对策。
  但令他们沮丧的是,勋贵中最有影响力的几家都没有派人来。
  成国公朱纯臣和定国公徐允祯被皇上“罚俸三年,闭门思过”,英国公府没人出现,而一向最喜欢凑热闹、搅动三寸不烂之舌的小襄城伯李国祯也没有出现。
  大家期待的不是李国祯,而是他爹李守锜,人人都想知道,老谋深算的襄城伯面对当下局面,有什么看法呢?
  “散了吧……”
  肥胖如猪的应城伯孙廷勋实在是支持不住了,第一个离开。
  很快的,勋贵们就散的干干净净。
  襄城伯府。
  李国祯正向老爸李守锜汇报定西侯府的情况。
  “亲自到场的有兴安伯徐治安,应城伯孙廷勋,新宁伯谭弘业……”
  李守锜须发皆白,面容干瘦,此时正坐靠在床榻上闭目养神,听了李国祯的汇报,缓缓睁开眼睛:“不用这么详细,你就告诉我,谁家没有派人去?”
  “除了三位国公外,还有恭顺侯吴惟英、新乐侯刘文炳、新城侯王国兴、宣武伯卫时春,惠安伯张庆臻,彰武伯杨崇猷……”
  李守锜静静的听着,这些没有派人到定西侯府问候的,基本都是传承不到百年的勋贵,像新乐侯刘文炳和新城侯王国兴,甚至是在崇祯朝刚刚册封的,和他们这些已经册封了三百年的勋贵,天生就有隔阂,因此他们没有派人,倒也不奇怪。
  李国祯念完了名单,躬身等待父亲的示下。
  “从今天起,闭门谢客,谁来我也不见。”李守锜缓缓道。
  “是。”李国祯躬身答应,想了想又道:“父亲,你说太子会不会翻京营的旧账啊?”
  李守锜哼了一声:“你觉得太子是那么蠢的人吗?”
  “可他毕竟才十四岁。”
  “十四岁?你看他今日所做的事情,哪个像十四岁?”李守锜冷笑一声:“我看成祖文皇帝年轻时也不过如此!如果我看的不错,咱们这位太子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咱们这些勋贵顺他的意还好,若是有所忤逆,他是绝对不会留情的。”
  李国祯皱起眉头:“父亲,我倒觉得这未必是太子的意思。太子年纪轻轻,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手腕和见识?”
  李国祯眼高于顶,自认不凡,他觉得自己十四岁之时都没有这般见识,太子怎么会有?显然是背地里有人教唆。
  李守锜叹口气:“你想的,为父也不是没这么想过,不过从东厂那边传来的消息看,太子的确没有受人指使。细想也是,太子身边都是一些庸碌之人,不是宫女就是太监,两个老师詹事王铎和左庶子吴伟业,名气虽然大,但其实就是两草包,摆弄诗文还凑合,论到国政大事,嘿嘿,绝对是狗屁不通,就算再给他们一百年,他们也想不出今日早朝的治国四策!所以没什么怀疑的,这一切都是太子自己的主意。”
  “那就不妙啊,看太子的意思,他对咱们这些勋贵并不友善。”李国祯不无忧虑。
  “不要杞人忧天!咱们都是太祖始封的勋爵,绵延三百年,不说太子,就是圣上也不敢轻动。”李守锜闭上眼睛,沉吟着说:“两件事交给你去做,第一,明天你亲自去见太子,把咱家占的那五百亩地还回去;第二,找几个言官,明日早朝试探一下,看太子对辽东军情有什么看法?太子究竟有几分成色,辽东才是最好的试金石!”
  “是。”李国祯点头,想一下又问:“父亲,定西侯他们人心惶惶,都等着见你呢。你不见他们一面吗?”
  “我刚才的话你没听见吗?从现在起闭门谢客,谁也不见!”李守锜又皱起眉头。
  “可定西侯他们着急的样子,比三年前还要恐慌呢!”
  听到三年前这三个字,李守锜就像是触电一样的坐了起来,眯缝的双眼蓦然睁开,眼睛里射出凶光,抓起身边的茶盏狠狠地向李国祯砸过去:“逆子!你胡说什么?!”
  李国祯吓的跪倒在地:“儿错了,父亲息怒啊。”
  ……
  礼部右侍郎蒋德璟的府邸。
  朝中东林人正在聚会。
  蒋德璟坐主位,吴牲坐在右首的第一位,其他人各依品级官职而坐,唯一例外的就是方士亮,虽然他请辞获准,已经不是朝臣了,但却依然坐在了左首的上位。
  “致远今日太鲁莽,太子是储君,岂可轻易弹劾?”吴牲对方士亮很是不满,上来就给方士亮脸色看。
  方士亮,字致远。
  方士亮却一点都没有后悔的意思,虽然不穿官袍,穿的是长衫了,但却依然梗着脖子:“侍郎大人差矣!太子所言所行,荒唐孟浪,追逮三策不但儿戏,且视读书人为敌忾,一旦推出,必然是天下涛涛。学生既食君禄,当报君恩,必然要犯言直谏,如果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纵然立身在朝堂之上,又有何意?”
第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
  吴牲见方士亮讥讽自己贪生怕死,在朝堂上没有站出来声援他,不由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致远,老夫年近古稀,舍此残生又有何不可?如果太子所提真是祸国殃民之策,不需你建言,老夫必然拼死力争!然今日早朝,太子所提四策,哪个不是为国为民?”
  “废辽饷,开厘金,革盐政,学生皆无意见,但追逮三策,学生却万万不能赞同!”
  “就你所言,难道逮赋不应该追吗?”吴牲冷笑。
  “逮赋必然有隐情,一味强力催收,却不问下情,岂是仁君所为?再者,一人逮赋,整个家族都不能科举,这是桀纣之下都不曾有过的暴政!”
  桀纣,夏桀王和商纣王。
  “你!”
  吴牲又是大怒,这方士亮简直是口不择言到了极点,居然把当朝比作了桀纣,如果此时是在朝堂,纵使太子求情,恐怕崇祯也不会饶他。
  两人越吵越凶。
  “致远,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争吵之中,一直没有说话的蒋德璟忽然开口了。
  方士亮收回对吴甡的怒视目光,转对蒋德璟,拱手:“吾师刘念台马上就要到京师了,学生想等他几日,和他见面之后,再回家孝敬老娘。”
  刘念台就是一代大儒刘宗周,刚刚被起用为左都御史,此时正在赶往京师的路途中。
  蒋德璟点头:“也好。”说完端起茶盏,意思是送客,今天的讨论到此为止。
  东林众人都是惊讶,这就完了吗?不过主人都已经送客,他们也不好再留,一个个起身离去。
  吴甡却有所警醒,自己年近古稀,又是兵部右侍郎,何必跟下属又是晚辈的方士亮争吵?实在是有失身份,心知蒋德璟是在为自己解围,但想到方士亮刚才的执拗,还有那些口不择言的胡言乱语,他忍不住又是怒从中来。
  “鹿友兄留步。”吴牲要走,但被蒋德璟留住了。
  吴牲字鹿友。
  “鹿友兄可知方士亮今日的所言所行,为何如此出格?”请吴牲到后面的内堂坐了,蒋德璟小声问。
  吴牲冷笑:“还不是因为刘念台快进京了,他们着急的想要表现吗?”
  “既然知道,你又何必跟他争吵?”
  吴牲叹口气:“我就是忿不过。”
  蒋德璟一脸忧色:“念台不来,你我都不能压制,一旦刘念台来了,朝中清流恐怕个个都会变成方士亮啊。”
  “幸好他们都要出京了。”吴甡有点庆幸。
  “言官是出京了,但六部中的清流大有人在……以刘念台的脾气,必然会向太子发难,到时圣上雷霆一怒,恐怕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蒋德璟面色凝重。
  吴牲的脸色也黯然下来。
  刘宗周可是当代大儒,著名理学家,在他面前,蒋德璟吴牲都是小辈,一个小辈的小辈方士亮都把朝堂搅成这样,如果是刘宗周出手,恐怕就要天翻地覆了。
  ……
  信王府。
  朱慈烺在灯下看书,田守信轻步走进来,小声向他汇报。
  勋贵们聚集定西侯府,东林人都在蒋德璟的府邸,朝中两大势力在夜幕降临之后都不安稳啊。
  “殿下……”
  田守信再进来的时候,脚步明显比刚才急促许多,脸色也有点发白,好像有什么急事,在朱慈烺耳边小声说了一句,朱慈烺的脸色也是变了:“他来干什么?”
  “他说,他有不得不来的要事。”田守信回禀。
  朱慈烺踱步想了一下,淡淡道:“既然他敢来,就一定有不能不来的道理。让他进来。另传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后殿,违令者斩!”
  一会,一个身穿黑袍,戴着黑色斗篷,将全身遮的严严实实的人走进后殿,跪在朱慈烺座前:“臣骆养性拜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冷冷地看着骆养性,这个传说中的锦衣卫指挥使的身材并不高大,摘下斗篷后露出一张文人一般的脸。乍看一下,骆养性很是平和,五官都很文弱,但细细观察,却能感觉到他双眼中的锋芒。
  “骆指挥使请起。”
  “谢殿下。”
  “你深夜前来,是有父皇的旨意吗?”朱慈烺问。
  “不,臣没有圣旨。”
  “没有圣旨?”朱慈烺假装惊讶:“那你来见我干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