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1227

  三百明军阵型严密,盾墙长枪如林,还有鸟铳引弹待发,所以冲上来的一千建虏骑兵不敢硬冲,而是绕行两侧,照过往的战术,张弓搭箭,向明军阵中倾射箭雨,叮叮叮叮,羽箭射中明军甲胄,反弹而开的声音密集如雨,而一些不幸被射中面门的明军将士猝然倒地,但他的位置随即就又有人顶上,整个阵型依然不乱。
  “砰砰!”
  城头的火炮响了。三百明军所在的位置,正是两百五十步的距离,正在一部分明军火炮的攻击范围之内,当建虏兵马绕行,试图攻击三百明军之时,城头火炮立刻予以回应,将一枚枚铁弹从城头砸将下来,把一些闪躲不及的建虏士兵扫的血肉横飞。
  而经过短暂的交锋,明军的獠牙也终于露了出来,原本密集站立的盾牌手和长枪鸟铳手忽然向两边一闪,露出了就在他们身后的四门青铜小炮,出城之前,这四门小炮就已经提前装填,而就在刚才的箭雨沐浴之中,李顺和他手下的优良炮手,已经快速实施了瞄准和校正,现在就是开炮了。
  见明军阵中忽然露出火炮,多尔衮脸色登时就变了,三门重炮威力大,但也存在移动不便的弱点,现在建虏的四门小门小炮冲到两百五十步,直轰过来,正在全力轰击城墙的三门重炮怕是难以抵挡……这个念头更在脑中闪过,就听到“砰砰砰砰”连续四声炮响,三百明军阵前蹿起滚滚白烟,大地微微震动,随即就听到不远处的炮兵阵地掀起一阵惨叫,转头看过去,只见炮兵阵地烟尘滚滚,原本正有条不紊,向西南城墙发生炮弹的三门重炮,在这一瞬间就已经陷入了混乱,虽然看不到多少人受伤,三门重炮有没有受损?但重炮阵地的受创,已经清楚可见了。
  “再上,不惜一切,给本王干掉他们!”
  多尔衮高声命令,这一刻,他再也无法保持冷静了,三门重炮是他攻陷通州的最后希望,如果三门重炮报销,那就没有任何说的,他满清大军就只能撤退了,因此,三门重炮决不能有任何闪失。
  其实不用多尔衮命令,当三百明军阵中忽然出现四门青铜小炮之后,所有建虏蒙古和汉军就都已经明白了明军的用意,但明白归明白,想要阻止却也是难,眼见四门青铜小炮第一轮发射已经完毕,睿亲王又有严令,于是,距离三百明军最近的一千建虏骑兵和一千步兵,呼喊一声,一起冲了上来,加上刚刚的一千骑,一共有三千虏骑对三百明军展开围剿,同时更多的建虏兵马持枪挽弓,准备进行下一轮的攻击。
  “隆隆隆隆……”马蹄踏地之声,如同轰雷一般。
  但明军却岿然不动,盾墙如山,长枪如林,一张张紧张但却绝没有慌乱的脸,正准备迎接建虏的硬冲。中军战旗之下,主将杨轩用支架支起了一支重型斑鸠铳,准备对那些冲锋在前,比较骁勇的建虏骑兵进行狙杀。
  而神机营副将李顺正满头大汗,举起千里镜,对着建虏重炮阵地进行观察——一炮发毕,效果如何?他必须先进行确定,然后才能第二发的校正,以最大可能,最短时间之内摧毁建虏的三门重炮。
  硝烟弥漫,黄土滚滚,借着千里镜,李顺清楚的看到,建虏的重炮阵地已经是一片混乱,建虏炮兵顾不上再轰击城墙,而是在将官的指挥下,正手忙脚乱的推动两门重炮的车轮,想要将两门重炮后撤,以远离四门青铜小炮的射程,更有建虏士兵点燃枯草,似乎想要用浓烟掩藏行迹。
  至于剩下的那门重炮,已经在四门青铜小炮的第一轮轰击之中被摧毁了——本就已经滚烫的炮管,被砸将过来的铁弹,猛烈击中,不炸膛也是难。
  三已去一,李顺默念一声娘娘保佑,然后放下千里镜,满头大汗的对正在装弹的手下炮兵说:“目标两百五十五步,方位西南偏……”
  “砰砰砰砰……”
  李顺没有说完,密集如爆豆的鸟铳之声,打断了他的话,周围硝烟弥漫,耳膜震动,就在这一刻,建虏骑兵也已经从前方和左右两翼一起冲了过来,危急时刻,为了保护己方的三门重炮,建虏也顾不上损伤了,他们的重甲骑兵,呼啸着,马上骑兵挥舞长刀和狼牙棒,朝着明军的盾墙,硬生生地冲了上来,而明军自然不会示弱,架设在盾牌上的鸟铳,首先鸣响。
  “嘶嘞嘞~~”
  铅弹在空中飞舞之中,建虏战马中弹,割草般的倒下一片,马上骑士不死既伤,不过这并不能阻止他们的进攻,“呼哬!”就像是疯了一样,他们呼喊着,继续往前冲,而当他们冲到盾墙前二十步之前,明军的手炸雷开始发挥,一枚枚地手炸雷从明军阵中飞将出来,落在建虏马前或者中间,“轰轰轰”的爆炸声中,又掀倒一片。
  与此同时,城头火炮连续发射,为三百明军护住两翼,不使他们的两翼被建虏冲破。
  “砰!”
  虽然伤亡不小,但建虏重甲骑兵都已经豁出去,他们穿过弹雨和炸雷,冲到明军盾墙面前,丝毫不减速,硬生生地直撞进去,不是一个建虏这么做,是所有冲上来的建虏骑兵都这么做,一时,战马撞上盾墙的砰砰之声不绝于耳,同时伴随着一声声地惨叫和战马嘶鸣之声。
  “稳住!稳住!杀!”
  杨轩红着眼珠子,大声嘶吼。
  他们只有三百人,当建虏骑兵排山倒海的冲上来,左右两翼都是隆隆地炮声,烟尘滚起之时,仿佛周边都已经是敌人,这种情况下,对士兵的心理素质要求极其高,不论周围情况如何,自己决不能乱,而身为主将的杨轩,必须挑起主心骨的重责,他的呼喊,不止是传达命令,更是表明自己的存在,以给士兵们信心和战力。
  长枪刺出,穿起血雨,虽然面对数十倍的敌人,但明军阵型却依然齐整,虽然在建虏重甲骑兵的冲击之下,盾墙一度摇晃,出现了破绽,但很快就又弥补,随即长枪攒刺,将那些掉下战马的建虏骑兵刺倒在地,建虏骑兵大多都是三重铁甲,很多人虽然被明军刺倒,但并没有受伤,不过也因为是三重铁甲,很多人被刺倒之后,一时却也站不起来,等到后续的重甲骑兵冲将上来,就直接将他们踏死在地上了。
  “杨轩,冲开,冲开啊!”李顺满头大汗,冲着杨轩大吼。
  杨轩明白他的意思,四门青铜小炮已经装填瞄准完毕,现在就能发射了,但火炮发射,必须有一定的空间,可现在己方阵型密集,长矛在空中如林,鸟铳兵几乎和炮兵挤在一起了,又不能像刚才那样,闪开盾墙,为青铜小炮留出射击的角度和空间,在盾墙不能闪避的情况下,那就只有向前压,最少得向前十步,青铜小炮才能有发射的空间。
  但此时盾墙依然有不少的建虏重甲兵正在和己方对刺,同时,更多的建虏重甲兵正冲击而来,如果向前移动,盾墙必然出现漏洞,一旦被建虏重骑兵突破,岂不是自寻死路?
  “向前!”但没有其他选择,杨轩毫不犹豫的下令,下完命令,他抓起一杆长枪,亲自冲到了最前面,
  被砸在地上的大盾重新被提起,“虎,虎,虎!”在建虏猛烈攻击下,三百明军已经损失不少,但阵型不散,随着口号,盾墙一步步向前压,鸟铳长枪跟随,将阻挡的建虏撞倒、刺死在地。
  冲在前面的建虏正白旗佐领达音布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见明军盾墙忽然向前,知道明军火炮又要发射了,而己方的两门重炮笨拙不堪,到现在也没有能挪动几步,急忙吼道:“压上去,压上去,决不能让明人向前!”就在他的吼声中,更多的建虏骑兵和步兵冲了上来。
  心知到了关键时候,城头火炮轰射的也更加猛烈。唐通和宗俊泰都在嘶声大喊。
  鲜血惨叫,和飞舞的铅弹羽箭,在空中交织成一片。
  “砰砰砰砰……”明军的四门青铜小炮持续响起,四枚四磅重的铁弹子,准确的落在了建虏剩余两门重炮的旁边,其中一发铁弹击中了火药罐,在飞溅火星的同时,点燃了火药,砰的一声,建虏炮阵发出了一声更加剧烈、范围也更加广阔的爆炸声……
  建虏中军战旗之下。
  多尔衮握着马鞭,脸色发白,目光始终盯着冲出城外的三百明军,当见到三百明军如同逆流中的巨石,魏然不倒时,他目光里满是杀意,心情却是紧张,自从松山之战后,他平生第一次在心里涌起了无处发挥的失败预感,也平生第一次面对纷纷扑倒的大清勇士,没有任何感觉,心中只有一个字:怒。
  怒这些没用的奴才,也怒自己没有提前预防,以至于又被明太子钻了空子。
  而当明军阵中的四门小炮再一次的鸣响,重炮阵地浓烟滚滚滚,惨叫不断,残肢碎肉在空中飞舞之时,他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他知道,三门重炮都已经完了,在如此剧烈的爆炸中,哪怕是真正的红夷大炮,怕也是难以抵挡……
  “废物,都是废物……”
  多尔衮身边的建虏众将,一个个脸色发白,咬牙切齿,他们跟随黄太吉和多尔衮,从来都是胜利的拥有者,何曾有今天这样的狼狈和无力?但他们却也知道,并非是前线冲锋的将士不努力,而是明军再顽固,明军的盾阵严丝合缝,阵中的长枪如同是勾魂的钩子,鸟铳和手炸雷更是威力无比,实在是不容易击破。
  “报~~”
  马蹄声响,一个令骑急急而来,在多尔衮面前翻身下马,单膝报道:“王爷,运河上的明国船只正在溃逃。”
  这是一个胜利的喜悦,但多尔衮脸上,却一点喜色都没有,甚至看都没有往运河的方向看一眼,运河胜不胜,毫无意义,关键是通州,在失去三门重炮的情况,他要如何攻陷通州?
  “王爷~~~”
  一个汉军旗将领跌跌撞撞的跑过来,在多尔衮马前普通跪下,嚎哭道:“奴才无能,没有能护住那三门重炮。”
  正是重炮统领,正黄旗都统马光远。
  多尔衮脸色发青,到此时,他心中再没有任何侥幸,目光喷火,狠狠瞪向,那三百明军——经过激战,尤其是刚才盾墙前移,三百明军已经折损大半了,但犹没有崩溃,犹在奋战,而在四门青铜小炮连续轰击,击毁三门重炮之后,现在三百明军已经准备要撤退了,多尔衮马鞭一指,用一种非常冷静,但满是杀意的声音说道:“马光远,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带队将出城的明军全歼,本王就饶过你这一次,否则两罪并罚!”
  城头上。
  太子朱慈烺站在墙垛边,举起千里镜,紧张的观望着三百勇士的战局,从出城到最后的四门青铜小炮连续发射,将建虏的三门重炮全部炸成废铁,整个过程,他全都看在眼里,在为杨轩等人的英勇所感动的同时,也就更加忧心他们的撤退。
第八百八十一章
请退兵
  此时,脚步急促,负责观察运河之战的次谋江启臣急匆匆地奔了过来,深深一辑,一脸痛惜和叹息的禀告道:“殿下,天津水师攻不破建虏的浮桥和铁索,正在撤退。”
  朱慈烺仍然盯着城下的激战,口中问:“水师受损如何?”
  “沉了十几艘船,兵力损失,不清楚。”江启臣回。
  朱慈烺点头:“知道了。”
  天津水师的失败,一点都不意外,对于路振飞的及时撤退,没有在运河之上折损更多船只和兵马,朱慈烺心底里是欣慰的。而对于朝廷对路振飞的可能责罚,他也已经想好了卫护的理由,此战罪不在天津水师,更不在路振飞,一百多艘船,只损失十分之一,路振飞就率军撤退,说明他的大局观和战局观都是很清楚的,这样的官员,朱慈烺是一定要保护的。
  “殿下快看,杨轩摇旗了!”
  站在朱慈烺身边的李纪泽喊。
  只见杨轩阵中,一面三角红旗在摇动,这是撤退的信号。
  “杨轩要撤了,城头火炮,全力发射,命令富魁,立刻出城接应!”朱慈烺立刻下令。
  “是!”
  砰砰砰砰。
  硝烟弥漫,城头火炮密集响起,炮长们高声命令,炮兵们连续装填,甚至是冒着炸膛的危险,不住的将铁弹子从城头砸下,砸到杨轩部的两边,为他们护住左右两翼,而在得了杨轩撤退的命令后,投弹兵将携带的手炸雷,一股脑,全部都投掷了出去,如同是惊雷炸地,轰轰轰轰,前方的黄土都被掀了起来,气浪翻滚,冲上来的建虏士兵非死即伤,即便是三重铁甲,也难以抵御,最后都被撕成了残肢和碎肉。
  建虏猛攻的气势,登时被遏制。
  “撤!撤!”杨轩大声呼喊。
  长枪手将手中的长枪,标枪一般的向前投掷出去,然后拔出腰间的短刀,和放下大盾的盾牌手一起转头搏杀而走,只有鸟铳手不能丢弃自己的武器,他们扛着鸟铳,和李顺的炮兵们,一起跑在最前面。
  至于四门立下功勋的青铜小炮,则是留在了原地,烟尘滚滚之中,建虏士兵不会注意到,每一门青铜小炮的下面,都放置了一个炸药包,此时引线已经被点燃,簌簌而没。
  当剩余的明军向后急退,建虏士兵扑上来的时候,就听见“砰砰砰砰”四声巨响,四门青铜小炮飞上了天,而经过小炮的建虏士兵,都被小炮炸裂掀起的各种碎物,砸的血肉横飞,有战马受惊,将马上的骑士摔将下来,失去驾驭的战马到处乱跑。其他士兵吓了一跳,不由自主的就放慢了追击的脚步。
  听到炸包的巨响,李顺回头望了一眼,见皇太子铸造,一直由他亲自操作,数度立下功勋的青铜小炮,变成了一堆废铜,他眼中不禁露出惋惜之色,这样精良的青铜小炮,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刚想到这,嗖的一声,一支羽箭从身后而来,直擦着他的鼻尖飞了过去,吓的他急忙捂住脑袋,叫一声:“哎呀,娘娘保佑……”撒腿往前奔跑。
  而此时,马蹄如雷,正是马光远带队赶到之时,他在多尔衮面前立了军令状,非是灭了出城明军不可,眼见因为四门小炮爆炸的威慑,逼的追军放慢了速度,剩下的明军已经往南城门退去,快要脱离己方的追击,他高举长刀,怒吼道:“上,都给老子上!后退者斩!”他不敢指挥建虏重甲兵,只带着自己的四百亲兵,不顾一切的向明军猛冲而去。
  两百五十步,看起来是一个很近的距离,但在战场上,却非常遥远,杨轩最开始命令撤退之时,身边尚有一百多人,但等到他冲出一百步,到了城下一百五十步之时,跟在他身边的只有五十人不到了,而且人人带伤,大部分掩护撤退的盾牌手和长枪手,都死在建虏的追击之中,杨轩手持长刀,浑身是血,他站住脚步,挥舞手臂,冲后方跟上来的部下大声的喊:“快,快!”
  隆隆隆。
  此时,南城吊桥放下,城门大开,武襄左卫副指挥使富魁率领三百重甲骑兵冲了出来。他们分成两翼,放过杨轩他们,直接撞上追击而至的建虏骑兵。双方刀光剑影,战马长嘶,砍杀成一片。
  与此同时,城头的鸟铳兵也开始密集发射,将逼近城墙的建虏射倒在地,为撤退的勇士们提供更多的保护。
  “冲,冲!”
  马光远脸都绿了,虽然他拼劲全力,但却无法将出城的明军全部留下,明军在南城城头布置了大量的鸟铳手,配上几十门的佛朗机炮,将所有试图靠近南城门的建虏士兵打的人仰马翻,鲜血和残肢,淹没了道路,即便马光远立下了军令状,知道自己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必将受到严厉惩罚,但在明军的猛烈火力面前,却也是无可奈何。
  “撤!”
  完成阻击任务,富魁迅速撤退。
  马光远率兵紧追不舍,但一阵密集的鸟铳声响过之后,连他在内,所有追击的骑兵都翻身落马,哀嚎响成一片。硝烟还没有散尽,就见虽然落马,但却侥幸躲过一劫的马光远推开压在自己身上的战马,丢了头盔,失魂落魄的往回跑,这一刻,逃命要命,他也顾不上建虏严厉的军纪和军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