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6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4/1227

  “嗻。”
  多尔衮心中却没有喜悦,两黄旗都要先登了,他两白旗岂还有保存实力的理由吗?
  通州城,不但是明太子,怕也是我大清勇士的坟墓啊。
  多尔衮心中叹。
  说完这两道命令,黄太吉又咳嗽着拿起手边的一封书信,递给多尔衮:“这是郑亲王刚刚发来的,你看看吧。”
  多尔衮两步上前,毕恭毕敬,双手接过,然后再后退两步,打开了,仔细看,不知不觉,他额头上就冒出了冷汗,好狠啊,明朝吴三桂等人学习大清入塞,在辽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旗人全部被斩杀,屯子烧毁,滚滚狼烟,弥漫了整个辽南。
  大清,尤其是他两白旗的损失极其惨重,这令多尔衮又是痛心又是惭愧。
  庆幸的是,海州守将镶白旗参政萨壁图和尚可喜已经确定盖州失守乃是因为明军使用火药炸城,为防明军故技重施,两人在城中做了各种准备,同时郑亲王济尔哈朗已经调集满汉援兵两万人,其中五千骑兵前锋,即日就可以从沈阳出发,往海州而来,算时间,最快两日,最慢三日就可以到海州,一旦郑亲王的援兵到海州,就算明军使用炸城之术,大清也是不怕了。
  但怕的是,在郑亲王的大军抵达之前,吴三桂就破城……
  看完书信,多尔衮再次痛心疾首的请罪:“都是臣弟的失误,用了不堪用的奴才,以至于害了我大清在辽南的根基。请皇上责罚。”
  “起来吧,不怨你。”黄太吉咳嗽着抬手,示意多尔衮起身,待多尔衮站起,他冷冷说道:“吴三桂如此狠毒,有朝一日,落到我大清手中,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多尔衮默然。
  黄太吉望向他,咳嗽着继续道:“现在关键是通州。十四弟,如今我们已经是骑虎难下,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通州都是非拿下不可,不然我们就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辽南不保,征明也无功啊。”
  “皇上放心,臣弟有信心拿下通州!”多尔衮抱拳,声音坚定。
  黄太吉欣慰的点头,喘息了几下,又道:“老十二今日在顺义和明军血战,打了一个平手,明军的三万兵马虽然暂时还过不来,但战力却不可小觑,尤其其中还有一万多精武营,我军需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臣弟明白。”多尔衮躬身。小心翼翼的说道:“不如臣弟明日派一支兵马逼近京师,明国君臣惊慌,必然会调一部分的明军回援京师,到时,十二哥面对的压力,就会减轻许多。”
  不同于黄太吉对阿济格的放心任用,多尔衮对阿济格是担心的,他担心阿济格过于鲁莽和急于立功,会吃败仗,损了两白旗的战力,正好黄太吉提出,于是他顺势想办法减轻阿济格的压力。
  黄太吉沉默了半晌,不情愿,但终究是点点头:“可行,就这么做吧。”说完,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多尔衮告退,轻步退出,等出了黄太吉的大帐,他抬首望一眼忽然飘起的小雨滴,脸上的表情更加凝重——这忽然飘起的小雨,对攻城一方,有诸多不利。但愿只是今夜,明日如果继续下雨,那就不妙了。
  另外,黄太吉刚才的表情,也如一场小雨,在他心头忽然飘起。
  “睿亲王,明军开始修补城墙了。”脚步匆匆,一名正白旗将领急急来报。
  “走!”
  多尔衮带了几十个近卫奴才,轻骑出了营门,到了营外的重炮阵地,借着城头的火把之光,仔细观察城头明军的动静。
  暗夜里,城头火把明亮,每五十步,就插有一支火把,将城前十步之内照的亮如白昼,透过淅淅沥沥的雨雾,清楚看到,持枪的明军在城头走来走去,工匠和民夫正在连夜补修受损的城垛,经过数日的激战和争夺,通州城墙已经是伤痕累累,不说西南角,就是整个南城墙也都被削平了好几处,趁着今夜休战的机会,城内守军肯定是要修补城墙的。
  西南角城墙上,两个工匠被绳索缒下,脚踩墙面,单手提着木桶,试图修补墙上的裂纹,但忽然的,暗夜里响起鸣镝之声,几下羽箭从城下的黑暗之中急速射出,两个工匠身在空中,根本无法闪躲,犹如活靶子一样,惨叫声中,被几支羽箭直接贯穿,鲜血溅起,木桶落地摔裂,发出巨大的声响。
  原来,为了防止明军修补西南城墙,多尔衮在城下一百步左右的黑暗中,布置了数队弓箭手,但使工匠出现,立刻就释放冷箭,暗夜漆黑,城头明军根本看不到一百步距离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建虏弓箭手的存在,但两个工匠的死亡,还是激怒了城头明军,他们朝城下黑暗之处,砰砰砰砰,连续的放了数枪,以示胸中的愤怒。又有弓箭手,点燃火箭,射到城下八十步左右,试图找寻建虏弓箭手的存在,但失败了,建虏渔猎民族,弓箭和隐藏是他们的强项。
  看到这,多尔衮微微放心,他知道,通州西南角城墙,明军是修不成的,等明日天亮,大军就可以继续进攻——一连三天的猛攻,清军并非一无所得,起码,西南角城墙的裂缝,已经越来越宽了,如果再火药炸城,必然事半功倍,多尔衮虽然不敢判定时间,但他却知道,西南角城墙,是一定会轰塌的。
  “明太子,到时看你往哪里逃?”
  ……
  同一时间。
  通州城头。
  一个银盔银甲、腰悬长剑的少年,正站在墙垛边,皱眉望着城下的黑暗之处,火把光亮照着他的脸,他脸庞英俊,眉毛英挺,眼神中却透着忧虑,正是大明皇太子朱慈烺。
  就像黄太吉所说,城中确实很困难,连日的激战下来,城中将士的伤亡已经超过四分之一,即便在城墙上竖起了一块块的大木板,遮挡住了大部分的建虏火炮和箭雨,但建虏多使用火箭,火箭燃烧,攻击又极其悍勇,对守城将士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但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城墙。
  建虏不惜一切,连续不断的用重炮轰击西南角城墙,到今日黄昏,西南城墙的裂缝,已经是越来越宽了,从上到下,将士们都是忧心,谁都知道,一旦城墙轰塌,建虏蜂拥而入,城内的兵马是绝对挡不住的,今晚建虏停止进攻,将士们急忙修补城墙。
第八百六十八章
水鬼出动
  但没想到,建虏在黑暗中隐藏了弓箭手。
  严格讲,其实也并不意外,建虏阻挠城墙的修补,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黄太吉和多尔衮又多智,岂能不防备?但眼见两个工匠被建虏冷箭射死,朱慈烺心情还是沉重,他恨自己没有能提前阻止。
  “告诉他们,不必再派工匠了。”见唐通令人给工匠穿了甲胄,挂了盾牌,仍然试图派遣工匠下城修补,朱慈烺令唐亮去阻止,暗夜不明,工匠们是无法躲过弓箭的,派一个死一个,不能再做这种无谓的牺牲。
  “是。”唐亮去传令。
  “殿下,城墙裂缝最宽处,已经可以塞进一只拳头了,如果不及时修补,怕是大患啊。”站在朱慈烺身后的李纪泽忧虑的说道。
  朱慈烺抬目望向建虏军营的火光,冷静说道:“城墙之伤,在内不在表,就算把裂缝全堵上也没有多大用,加紧构建第二道防线吧。我料今夜建虏休息,明日建虏的攻击会更加猛烈。”
  所谓第二道防线,就是在西南城墙之内,重新修建了一道长约三里、凹字形的城墙,如此一来,即便西南城墙轰塌,建虏也依然无法入城,但修建城墙并非易事,尤其是在被建虏四面包围,城内建材短缺、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经过商议,朱慈烺听取堵胤锡的建议,决定采取泥土袋堆墙的办法,在西南城墙的后方三丈处,堆积出厚三丈,高三丈的一道凹字形城墙,以备万一,土墙虽然不如城墙宽敞,但可站人,可进行防御做战,还和两边城墙相连接,下面再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和鹿角,依然有相当的防御力。
  李纪泽眼神却更忧虑,他拱手:“殿下,天津巡抚路振飞的水师,已经准备齐当,你为什么飞鸽传书,令他暂缓北上、打通运河呢?”
  朱慈烺摇头:“因为还不到时候,建虏虽然围攻通州,但对运河,尤其是北运河的防御,极其严密,不但在河中设置障碍物,还在河上拉起了铁索,路振飞都是小船,想要突破建虏的防御,绝不是易事,须得等待建虏疲惫松懈之后,路振飞才有突破的可能,否则,不过是白白牺牲。”
  “可是殿下,建虏攻打甚急,通州怕是不能等啊。”李纪泽焦急。
  朱慈烺笑了,转头看他:“怎么,你担心守不住通州?”
  李纪泽深深一辑:“通州存亡,殿下安危,关乎大明国运,臣,不敢不担心啊。”
  说话间,眼眶微微泛红,坚守通州,他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太子的安危,一旦太子有失,他们所有人,尤其是他们这些幕僚,都是九死的大罪啊。
  站在李纪泽身边的武襄左卫指挥使宗俊泰亦是这么想的。不过他是武人,不能像李纪泽这样,直接进言。
  朱慈烺托住李纪泽的手臂,将他搀起,然后说道:“你的忧虑我明白,但通州犹可支持,虽然西南城墙不稳,有轰塌的隐忧,但我军心士气旺盛,上下一心,只要第二道防线建立,建虏就拿我通州无可奈何,相反,如果路振飞贸然来救,昌平那边又迟迟打不开局面,只路振飞一路兵马,就算运河之上没有阻碍,我军也难以取胜,倒不如再等等,等建虏疲惫,最重要的是,等河间府的消息确定,只要吴甡能稳住河间府战局,令建虏无机可乘,我坚守通州的战略目的完成,就可以放开手脚,进退自如了。”
  “殿下……”李纪泽苦笑,身为参谋司的首席参谋,他自然明白太子殿下的战略意图,但他的心思却无法平静,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输了,那就是天崩地裂的后果啊。
  朱慈烺放开他手臂,转头望向城外的建虏军营以及天空飘起的小雨,欣慰说道:“经过这些天,城中水鬼队练习的差不多了,这几夜,他们连续游出城去,建虏也没有发现,可见成效显著,城中火药和火器已经显出匮乏,中午之时,我就飞鸽传书,令京师的袁继咸今夜起运火药,明日清晨抵达通州西门,水鬼队也将于凌晨出击,炸毁建虏在通惠河上的浮桥,现在天空飘起小雨,正利于我军的隐藏啊。”
  心说不容易啊,老天也照顾大明一回。
  李纪泽不再劝,只是忧虑。
  “殿下。”
  脚步匆匆,佟定方急步奔了上来,向太子抱拳行礼:“水鬼队已经集结完毕。”
  “好。”
  朱慈烺转身下城。
  五十个水鬼,在段虎的带领下,已经在厘金局衙门的策厅候着了,人人劲装黑衣,精明剽悍,而宴席酒肉都已经摆好,只等太子殿下和堵胤锡训话完毕,他们就可以入座开吃,今晚就在厘金局休息,等到半夜,就从水门潜出通州,炸毁建虏在通惠河上的所有浮桥,接应袁继咸的船队入城。
  “参见殿下!”
  当朱慈烺出现时,所有水鬼都单膝跪地,向朱慈烺行礼。
  朱慈烺微笑的令他们起身,这些人都是漕帮中的精锐,水性极好,尤其是段虎,据说可以在水下闭气超过一刻钟,朱慈烺是穿越者,有现代的科学知识,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段虎的水性却是毋庸置疑的。朱慈烺曾亲见他在水中鱼一般的游。
  火把光亮之下,朱慈烺走到堂中站定,望着下面的五十个勇士,面色肃然:“建虏围攻我通州,一旦城破,城中将无一人能活,现在京师派来援兵,明日清晨即可到通州西门,但建虏在通惠河上搭建了四座浮桥,为了就是阻拦京师的船只,你们的任务,就是炸毁浮桥,为京师船只开辟水路,但是成功,本宫必重赏,同时上疏朝廷,为你们请功。”
  “谢殿下!”五十个水鬼齐声。
  唐亮呈上一杯酒,朱慈烺举杯向众水鬼:“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勇士,通州存亡,就拜托诸位了!”
  说罢,一饮而尽。
  一声勇士,令很多水鬼热血澎湃,见太子饮酒,众水鬼也都端了酒,他们仰脖子一口干了。
  “但请殿下放心,但使我等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叫建虏的浮桥挡着我大明的水路!”
  段虎作为头领,高声宣誓。
  ……
  夜半,通州西城的水门,悄悄打开,五十个精壮汉子,借助夜色的掩护,分批次的游出水门,顺着通惠河而上,往京师的方向游去,五十个人分为五组,一组十人,十人又分前后两队,其中怀抱密闭木桶的五个人,分别处在前后两队,木桶中放置火药,桶上有绳,绳子拴在手腕之上。
  建虏在通惠河靠近通州的地方,一共修建了四座浮桥,前四个小组,一组对付一座浮桥,最后一个为预备组,哪里出现失误,就顶到哪里,整体计划非常简单,以第一小组游到目的地之后,点燃火药,炸毁浮桥为信号,后续的四个小组也要跟着立刻行动,而在这之前,四个小组的人,必须在浮桥的附近做好隐藏,以免被建虏提前发现。
  暗夜漆黑,又飘着小雨,运河为雨雾所笼罩,伸手难见,正是隐藏的好时机啊。
  除了火药木桶,每个水鬼还都带了一壶酒暖身,以备在寒冷的河水,坚持两到三个时辰。
  河岸边有火把光亮,那是建虏的巡夜士兵在经过,不过他们没有人会往河里望一眼,即使望也望不到,因为火把光亮太小,而河面上的雾气,太浓重了,
  昨天和前天夜里,段虎已经带人,连续两次游出水门,到通惠河探路,今夜是第三次,倒也显得轻车熟路,他领着第一小组,在河中悄无声息的前行,很快就潜游到了第一座浮桥之前。
  建虏的浮桥建的很粗糙,因为这里的浮桥并不是为了走马行人,而是为了封锁河道,阻拦明军船只使用,因此,浮桥看重的是拦截功能,而不是过河,借着微弱的火光,隐约看到,浮桥桥面上,有一根根长短不一,削尖了的木棍,张牙舞爪的朝京师的方向伸出,如刺猬一般,堵住了河道,而在浮桥两边的河岸上,各有十几顶帐篷,火把也亮了十几处,能看到守桥军士在暗夜里巡逻走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