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1227

  “是!”
  ……
  南城。
  建虏的攻势仍在继续,喊杀声中,穿着各色甲胄的汉军旗和蒙古旗士兵仍然在上攻,但黄太吉的黄罗盖伞之下,却是传来了一声大叫,不是来自黄太吉,而是来自两红旗的老代善。
  阿达礼入城,但忽然被明军截断道路之后,还在城外的建虏骑兵知道事情不妙,一面向城内抢攻,一面紧急回报,原本,照黄太吉的计划,在阿达礼的四千精锐之后,还有一万步兵以为后续,但不等步兵跟上,城门就已经被明军堵上了。
  “阿达礼,我的孙~~”
  代善正在黄太吉身边,听到阿达礼入城,但明军却忽然截断了城门口的退路,作为一个沙场老将,他立刻知道,孙子中了埋伏,被明军关门打狗了,阿达礼是他孙子,在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先后病死,去年被他给予厚望的七子满达海又战死潮白河之后,他两红旗的男丁,已经是大大凋落,但想不到,今日阿达礼,他最年长的一个孙子,竟然被明军圈入了城中。
  那悲惨的结果,不用想就可以知道。
  老代善何堪受这样的打击?立刻手捂胸口,在马上大叫了出来。
  黄太吉脸色涨红,呼气急促,对鳌拜说道:“快,告诉睿亲王,不惜一切,给朕攻!”
  黄太吉是枭雄,他当然知道阿达礼中了埋伏,已经不可能救了,南城急切之间也是攻不下,但代善是他的二哥,代善的两红旗又是他坚强的支持者,不管行不行,他都必须做一下样子,以对代善有所安抚。
  “嗻!”
  鳌拜急急去传令。
  但鳌拜刚走,就听见通州城头传来一阵欢呼之声,数百名明军士兵齐声高喊:“阿达礼,狗头在此~~~”
  声音洪亮,穿过炮声和喊杀声,清楚的送到黄罗盖伞之下。
  “啊?”
  老代善失魂落魄,纵马向前,睁大了眼睛,往通州城头望去,当他看到,明军用竹竿子高高挑起一个带着长长辫子的头颅之后,他大叫一声,跌落马下。虽然他看不清那头颅的面目,但明军同时挑出了一副铠甲,那却是阿达礼的无疑,加上早就有不祥的预料,所以代善气血冲天,一下就坚持不住了。
  “礼亲王~~~”
  “主子~~”
  现场一片混乱。
  黄罗盖伞之下,坐在马上的黄太吉脸色更加涨红,咬着牙,身子摇晃。
  “皇上!”
  索尼见势不对,急忙一把扶住。
  黄太吉却推开他,长叹道:“撤兵!”
  多尔衮连续接到了两道命令,一是令他继续进攻,二是令他撤兵,其中缘由,他一个字也没有问,因为他已经知道了。
  对于南城的失败,老实说,多尔衮并不是百分百的意外,就他的性情来说,他骨子里是不同意这种声东击西、剑走偏锋的取巧的,但黄太吉坚持,所以他只能听从,现在听到失败的消息,阿达礼的人头在通州悬起,除了叹息,他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呜呜~~~”
  攻城停止,全军后撤的号声和鸣金声终于是响起,已经猛攻了三个时辰,从黄昏攻击到现在,付出巨大人员伤亡的汉军旗和蒙古旗急忙撤退,明军的火炮和鸟铳趁势鸣响,又杀伤了不少的退兵。
  战斗结束,双方脱离接触,汉军旗蒙古兵的尸体在城墙下层层叠叠,鲜血染红了护城河,残破的云梯犹在燃烧,浓烟直冲夜空……
  东城。
  多铎也在退兵,听到南城失败,阿达礼身死的消息,多铎撇了一下嘴,和多尔衮始终思谋大局不同,多铎想的更多的是自家兄弟和两白旗的利益,听到阿达礼身死,所带领的两红旗精锐,几乎全部覆没于城中之后,多铎首先想到的就是,呵呵,经过去年的潮白河之战和今夜的南城之战,正红旗镶红旗的精锐旗丁,损失了十之六七,短时间之內,两红旗再想凑出两千精锐也是难了。
  而两红旗是黄太吉的支持者,也是豪格的支持者,两红旗实力受损,对他两白旗,倒也未必完全都是坏事……
  这也算不幸中的一丝幸运吧。
  唯一的可恨,就是又成全了明太子的名声。
  ……
  代善的军帐。
  代善落马之后,立刻就被建虏随军的军医照顾,并一路送回大营之中,经过军医的诊断,老代善只是急怒攻心,晕过去了,身体并无大碍,静养休息,放下心事就好,但阿达礼死在城中,两红旗的精锐白甲兵损失三分之二,这样的致命打击,老代善又怎么能够放下?
  苏醒之后,老代善在帐中大哭,黄太吉在榻前安慰了好一阵,才把他劝住了。
  出了代善的营帐,望着在帐外候着的满汉蒙群臣,黄太吉脸色沉沉,喘息着说道:“都回去吧。”
  “嗻。”众臣行礼,转身离开。
  “老十四随朕来。”黄太吉喊住了多尔衮。
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走是留
  攻城不利,还折了阿达礼这一位郡王和两红旗的精锐,这在建虏的征战史上还是第一次,所有人,满汉蒙八旗所有的臣子和将领,都显得有点落寞,两红旗的臣子和将领,更都是红着眼眶,原本,他们想要向黄太吉请命,明日继续猛攻通州城,以为阿达礼报仇的,但见黄太吉脸色严峻,不等他们说话,就直接挥手赶人,心知是有要事,于是不敢留,打千行礼之后,转身都离开。
  只有多尔衮跟着黄太吉,去往了黄太吉的龙帐。
  进到帐中,黄太吉先喝一口大茶,多尔衮急忙跪下请罪:“今日攻城不利,还折了阿达礼,都是臣弟指挥不力之罪,请皇上责罚!”
  黄太吉放下茶杯,苦笑着摆手:“今日与你无关,都是朕太自负了,以为有黄家人做内应,可以声东击西的拿下通州,但不想被明太子识破了,如果有罪,那是朕之罪啊。”
  说道这,忍不住叹息一声,眼眶忽然泛红了:“萨哈廉临死之前,将阿达礼托付给朕,朕答应他,会好好照顾阿达礼的,但想不到今日朕竟亲手断送了他,日后九泉之下,朕怕是没有脸目去见萨哈廉啊……还有二哥,他已经六十多了,去年丧子,今年丧孙,白发人送黑发人,朕,对不起他啊,呜呜~~”
  说到伤心处,竟然是落了泪。
  黄太吉如此,多尔衮就更是不敢起身,再一次的拜伏:“都是臣子的罪过,请皇上保重龙体啊,阿达礼之仇,一定让明太子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黄太吉长长叹口气,取出手帕,擦擦眼角的泪水,气喘吁吁的摆手,示意多尔衮平身,给多尔衮赐座,待多尔衮座下,他又气喘吁吁的挥退所有人,然后从袖中取出一份紧急军报,交给了多尔衮,脸色严肃:“你心里一定奇怪,朕今日为什么执意要猛攻通州吧?这是今早收到的,你看了就会明白。”
  多尔衮双手恭敬的接过,打开了看,随即脸色大变,抬目惊道:“怎么可能?盖州竟然连一天都没有能守住?”
  黄太吉脸色沉沉。
  多尔衮急忙又跪下。这一次,他把头盔都摘了,放下面前的毡子上,痛心疾首的扣头:“伊勒慎这个狗奴才无能,臣弟识人不明,任他做盖州主将,实在是猪油蒙了心,一切罪责都是臣弟啊。请皇上责罚!”
  如果说,多尔衮刚才请罪是有一个故作姿态,但这一次请罪,却是实实在在,盖州乃是辽南的门户,也是建虏在辽南重兵防守之处,论重要性,盖州远胜复州金州和旅顺,后面三个地方都是荒凉的前线,远离建虏的核心统治区,即便失守,建虏也有时间和能力弥补,盖州却不同,盖州失守,意味着明军可以直接杀到海州、甚至是广宁了,而经过建虏多年的苦心经营,盖州到海州之间的平原,已经成了建虏的一个大粮仓,每年为建虏提供大批的军粮,但有战事,不需要沈阳,建虏从海州就可以调拨大批粮食,现在被明军突破,不用想,黄太吉和多尔衮也知道明军会怎么做,那一来,海州的繁华必然成为昨日黄花,五年之内,怕是缓不过劲来。
  财物人员损失还是小的,关键是对建虏民心士气的打击,会是建虏建政以来,从来也没有过的,建虏的常胜将成为历史,在这之后,再想入塞征明,每一个建虏士兵和他们的家属都会在心里问:我们去征明了,但明国的兵马会不会忽然杀到我家门前呢?
  作为枭雄,黄太吉和多尔衮都明白军心士气的重要性,建虏以小国小民,一直能压着明国打,除了彪悍的兵马,另一个原因就是巨大的心理优势,从小兵一直到将军,都不把明国的兵马当成一回事,但是听说征明,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踊跃报名,但如果盖州海州被明国搅成一塌糊涂,加上现在的通州之战,这种心理优势,怕将不复存在。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伊勒慎没有能守住盖州,仅仅一天,就被明军夺了城,伊勒慎是多尔衮推荐,并且多尔衮曾经在黄太吉信誓旦旦的保证,说伊勒慎最少可以坚守十天,但现在一天就失守,多尔衮当然是有失察之罪。
  “起来说话。”
  黄太吉没有降罪的意思。
  照海州守将镶白旗参政萨壁图和尚可喜的共同奏报,伊勒慎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战死在了盖州,城中兵马只逃出一百多骑,据这一百骑说,盖州城墙,是被明军用炸药炸开的,具体怎么炸,他们不知道,总之,盖州宽厚的城墙,在一声巨响之后,就轰然倒塌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和伊勒慎的守城能力无关,要怨就只能怨明军的火药太犀利。
  待多尔衮起身,黄太吉喘息的说道:“此事乃是机密,除了你我,暂时不宜让其他人知道,以免动摇军心。”
  “臣弟明白。”多尔衮一脸惭愧,额头有汗。
  “你不必自责,朕已经给萨壁图和尚可喜传旨,令他们不惜一切,也要给朕守住海州,郑亲王此时应该已经得到消息,往海州发兵援助了,只要海州不失,辽南局势就不至于大坏,我大清依然掌握战事的主动。”
  “臣弟惭愧。”多尔衮这一次,他不敢再为海州坐保证了。
  “盖州一天失守,出乎我们意料,为了逆转局势,朕不得不加大对通州的攻击力度,以期早日攻下通州,扳回一局,但明太子守的甚严,通州城墙也甚是坚固,今日一战,我军折损不少,更没了阿达礼……”黄太吉深深叹口气,目光淳淳地望向多尔衮:“接下来如何战,是走是留,十四弟有什么看法吗?”
  多尔衮默然了一下,到现在为止,大军的下一步,不过两个选择,第一,继续猛攻通州城,不拿下通州,活捉明太子,决不罢休,第二就是放弃通州,大军转而南下劫掠,往河间府山东乃至南直隶杀去,明军不是在海州攻掠吗,我就加倍还之!
  但两个选择都有难处,第一,如果继续猛攻通州,照通州的顽强,大军怕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第二,如果放弃通州,转而南下,那么此前所折损的兵马,包括阿达礼在内,就都白白牺牲了,以后怕也再没有围攻明太子的机会了,而后者的威胁和隐患,怕是会影响大清几十年,等到明太子登基,祸害会更大,这也是黄太吉和多尔衮一致认为,必须除掉明太子的原因。
  “皇上。”
  多尔衮拱手,肃然道:“我大军远征,盖州海州的战事,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了,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向前,除了拿下通州,再无第二选择!”
  黄太吉盯着他:“可通州坚固,守军顽强,怕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不若南下?”
  “代价不过是和所得相比,如果能拿下通州,擒获明太子,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南下是迫不得己的最后办法,臣弟以为,尚没有到那种地步。据前方回报,通州西南城墙已经出现裂缝了,只要再加一把劲,继续猛轰,通州城墙一定挡不住!”多尔衮声音和表情都是坚定。
  黄太吉点头,显然,他心中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想要从弟弟口中确定一下,又或者,他担心弟弟有所动摇,因此要特地询问。
  见多尔衮的心志没有动摇,黄太吉很是欣慰,他点头说道:“萨壁图在急报中说,盖州是被吴三桂用火药炸塌的,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朕以为,却是极有可能的,军中工匠和朕说,明国现在使用的火药,比我大清的更精良,威力更大,平常三两三的药引,用明国的火药,二两八就足够了,既然吴三桂能用火药炸塌盖州的城墙,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如果在通州西南城墙下埋设火药,说不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多尔衮抱拳:“皇上英明。臣弟今晚就令他们策划。”
  “不过我们的火药不多了,”黄太吉眉头深锁道:“明日起要控制小炮,将火药集中到重炮和炸城使用。同时派出兵马,攻击通州南边的州县和市镇,收集粮草和火药。在从俘虏中,找寻那些会制作火药的任用之。”
  “嗻。”多尔衮起身。
  黄太吉咳嗽道:“水上要小心,算时间,天津的路振飞差不多该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