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5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1227

  “谢殿下的提点,臣必努力!”赵光忭深深躬身。发誓一般的说。
  朱慈烺微微一笑,快马离开,武襄左卫连同白广恩的两千精骑滚滚跟上,护卫他离开,夜色中,骑兵手中的火把连接成龙,照亮了半个夜空,踏起的烟尘迷了蓟州文武的眼,等马蹄声渐灭,火把远去,赵光忭依然站在原地,对着太子离开的方位,作着躬身送行的姿势。
  火把光亮映着他的脸,他脸色坚毅,不为别的,只为太子殿下临行前的那番话,他就必须振作起来,
  “制台……”幕僚扶他。
  赵光忭直起身,目光转向遵化的方向,此时,遵化的大火已经不似刚才那般,烧红了半个夜空了,感觉火势正逐渐熄灭中,这也意味着,建虏大军离着蓟州已经不远了。
  但总兵佟瀚邦的兵马,却还没有转回的迹象。
  “上城!”赵光忭大吼一声,就算佟瀚邦不回来,他也要誓死守卫蓟州。
  ……
  同一时间,佟定方正策马狂奔,自从去冬,他随父亲佟瀚邦从塔山撤退,进到关内,父亲佟瀚邦被朝廷任命为蓟州总兵,他则是被太子殿下亲点,变成了太子面前的中军官,这一年中,他经历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在钦佩太子的同时,他本身的军略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所以他和太子一样,一眼就判断出,黄崖关已经是不可救,如果父亲去救了,以六百骑兵,一千步兵的阵容,正遇上入关的建虏,必然是大败,即便是父亲恰到好处的赶到,帮助黄崖关守住了关城,但另一路从遵化突破的建虏,就无法可当,黄崖关距离蓟州四十里,一旦父亲的兵马无法及时回防蓟州,蓟州就会危险,和蓟州的重要性相比,黄崖关实在不算什么。
  暗夜之中,佟定方奋力策马,前方两侧的山坡上,隐隐有火光亮起,他吃了一惊,以为是有伏兵,却见火把亮起处,展现出来的是明军旗帜,这才放心。
  “少将军~~”
  两三骑从山坡上冲下,为首将领抬手高喊。
  佟定方听出来了,是原塔山把总王升的声音,马蹄坡血战,王升随他佟家父子一起击退建虏,随后又一起退至关内,现在升为千总,仍是他父亲佟瀚邦的部下。
  “你怎么在这里?我父亲呢?”
  佟定方拨马向前,焦急问。
  “总镇带我们驰援黄崖关,行到这里,黄崖关火势见缓,总镇便令我等在此等待,他带骑兵前去探查。”王升先向佟定方行礼,再说明事情原由。
  佟定方明白,父亲一定也意识到了黄崖关的不可救,不过为了尽职,还是亲往前方探查了。
  佟定方点点头:“我去找我父亲,你们在这里设置路障,做好接应撤退的准备。”
  王升看一眼他身后的两百武襄左卫,抱拳躬身:“是。少将军小心。”
  佟定方继续策马前行,马蹄如雨,又行了五六里,道路渐窄,两边山岭渐起之际,就看见前方有火把光亮,还隐隐听到喊杀声,好像有两拨人正在前方的窄道间厮杀。
  佟定方立刻就意识到父亲遇险,脑中顿时热血,“呛啷~~”拔出腰间的长刀,对身后的武襄左卫嘶吼道:“准备迎敌~~冲!”一马当先,向前方冲去。
  马蹄向前,踏破暗夜里的窄道,临近了一看果然是一队明军骑兵正在和一队穿着镶白旗铠甲的建虏骑兵激战——果然,建虏已经突破黄崖关了!
  道路狭窄,明军且战且退,但镶白旗骑兵却是紧咬不放,火把光亮下,佟定方依稀看到,一个全身披甲的大将,一边挥舞长刀,奋力砍杀,一边指挥众军撤退。
  正是蓟州总兵佟瀚邦。
  “父亲!”
  佟定方叫了一声,纵马向前。
第七百七十四章
手雷显威
  激战中的明军听到了后面的马蹄声和渐渐驰进的火把,见是有援兵到达,都是精神一振。
  “是少将军,少将军~~”六百骑兵,大部分都是原塔山杏山的部众,对佟定方太熟悉了,一眼就认出了他。军心就更是大振。
  佟定方冲到父亲身边,挥刀护卫,同时大声道:“父亲,殿下有令。令你撤回蓟州,死守城池!”
  儿子忽然的出现,令佟瀚邦很是意外,也令他欣慰,饱经风霜,但却坚毅刚忍的面容上,少有的露出一丝笑,点点头:“知道了,你先撤。”
  “不,你先撤!”佟定方望一眼前方敌我激战,大明红色战袍和建虏镶白旗战甲纠结在一起的场景,转头对跟随的武襄左卫说道:“下马,用手雷!”
  说着,翻身下马,向旁边的军士伸手:“来,借你火把一用!”
  离他最近的几十个武襄左卫都将长刀挂在马鞍上,翻身下马,从腰间取出一个带着木柄的铁疙瘩,在佟定方的带领下,顺着战马间的空隙,冲到前方敌我交战的第一线,然后用火把点燃引线,向前奔跑两步,奋力将手中的铁疙瘩朝建虏骑兵的密集处投掷了过去。
  铁疙瘩在夜空中划出美妙的弧线,落入建虏骑兵阵中。
  对面镶白旗建虏骑兵也都是久经战阵,当看到有明军士兵从对面骑兵群中钻出来,手中举着冒火的物件时,都意识不对,有人大喊示警,有人张弓搭箭,试图将那些“行动反常”的明军全部射杀。
  但道路太狭窄,他们闪躲不开,想要冲过去,前方又有同伴和明军缠战在一起,挡住了道路,弓箭点射也是杯水车薪,无法闪避之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冒火的铁疙瘩落将下来。
  “砰砰……”
  连续的爆炸声响起,马长嘶,建虏骑兵被炸的血肉横飞,原本拥挤在山道上,想要冲锋的建虏骑兵瞬间就倒下了一片。剩余的人都惊恐的往后面退,或者说,不是他们本人愿意,而是他们的坐骑都受了惊,长嘶着往后退,顿时,建虏骑兵的进攻队列就被挤成了一团乱麻。
  而前方那些正和明军缠斗在一起的建虏骑兵也都受了惊吓,不敢恋战,急急想要闪退,明军顺势砍杀,将他们全部杀退。
  队伍后面,一个镶白旗牛录额真大声咆哮,令部下往前冲,咬住明军不要放,但道路受阻,建虏骑兵有心无力,无法靠近明军。
  “好厉害的火罐!”
  佟瀚邦惊喜。
  作为一名老边军,他对这种用火把点燃引线,再投掷出去,可以制造爆炸的武器,并不陌生,辽东边军一直都有配备,名字叫火罐,乃是陶瓷瓶中间装火药,不过威力极其有限,除非是大规模的一次性投掷,否则很难起到阻止敌人的用途,但今日武襄左卫所使用的“火罐”却是让他大开眼界,威力足足强了十倍,每一个被火罐炸到的建虏士兵,非死即伤。
  “撤!撤!”
  佟定方此时已经翻身上马,振臂高呼。
  明骑迅速撤退,佟定方带人断后,先用弓箭阻敌,如果追近了,就投掷手雷,两百个武襄左卫,每年都随身携带有一个,刚才不过投掷了几十个,剩下的还是很富裕的。
  建虏追兵气的哇哇叫,但却不能迫近,只能从后面不停的放箭……
  箭矢来去之中,有不少武襄左卫中箭,身上发出叮当的声音,但却鲜少有人落马,原因就是所有的武襄左卫都身披内廷兵仗局最新式的铠甲,防护力增加,除非是战马中箭,或者是不走运的被射中铠甲衔接的薄弱处,否则还真不怕建虏的背箭。
  奔出去五六里,到了刚才佟定方和王升相遇的地方,在佟定方离开后,王升令人在山坡上砍伐了一些树木,又收集了大量沙石,见火把亮起,马蹄滚滚,知道总镇和少将军已经奔回了,放过已方兵马之后,立刻命令投掷树木和沙石,将通行的道路完全隔绝。
  建虏追击的骑兵纵马冲上旁边的小山坡,想要绕道通行,不想王升在那里挖了大量拌马坑,马蹄踩进坑中,立刻折断,战马惨嘶悲鸣,将马上的骑士摔将下来。
  建虏想追也不能追,只能气急败坏的望着明军离开的背影……
  终于,明军成功摆脱了建虏的追击,不过众人脸上却都没有喜色,建虏已经从黄崖关入塞,身后追击的不过是建虏小量的先头部队,正在源源不断进关的建虏主力大军才是令人恐惧的所在,尤其是知晓遵化燃起大火,怕已经被建虏攻破之后,大家的心情就更是紧张了。
  疾行中,佟瀚邦询问儿子蓟州的情况和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听完之后,他脸色无比凝重。
  “父亲勿忧,我大明还有第二道防线!”佟定方道。
  佟瀚邦不言语,眼神却是痛苦,虽然他并不是黄崖关的直接守卫者,但作为蓟州总兵,他没有能提前预防,也没有能及时救援,就算朝廷不降罪,他心中也是难安……
  步兵在前,骑兵在后,佟瀚邦亲自断后,眼见道路渐渐宽广,前面有三岔路,一往蓟州,一往京师,于是佟定方令武襄左卫将剩余的手雷全部交给蓟州军,然后向父亲告别,佟瀚邦脸色严肃的点头:“告诉太子殿下,从黄崖关突破的乃是建虏镶白旗的精锐,统帅很有可能是多铎本人,但黄崖关道路不便,不利于大军通行,所以我以为,黄崖关怕只是建虏的偏师,遵化才是主力。”
  “孩儿记住了。”佟定方抱拳。
  “去吧,一定要尽心竭力辅佐太子殿下。”佟瀚邦深深望着儿子,不多言,眼神中有威严,更有对儿子的关怀和期待。
  佟定方眼眶微微一红:“父亲小心。”
  建虏分别从黄崖关和遵化入塞,两路兵马形成对蓟州的钳击,虽然蓟州城池坚固,是一座难以攻破的重镇,但佟定方仍然有所担心。
  说罢,再向父亲抱拳躬身,然后拨转马头,喝一声:“走!”带着武襄左卫急急离开。
  佟瀚邦一直驻马原地,直到儿子的身影消失,他目光才转向官道——暗夜中,一千步兵,正撒开双腿,向着蓟州狂奔,千总王升不停的前后巡视,督促部下加快速度,这里距离蓟州尚有二十里,双腿奔跑,需要一个时辰,能不能在遵化敌军杀到蓟州之前赶回蓟州,还是一个未知数,更未知的是,黄崖关方向火把闪现,建虏追骑兵好像又迫近了。
  “列阵,准备迎敌!”
  佟瀚邦拔出长刀。
  他必须阻止身后的追兵,以给步兵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
  皇太子朱慈烺亦在争取时间,建虏的提前入塞,打乱了他所有的布置,明知道现阶段大明军还没有和建虏野战的能力,但他却必须尝试一下,或者说,哪怕是牺牲一部分的兵马,也要凝滞建虏入塞的速度,以为京畿地区百姓的撤退和第二道运河防线的稳固,争取到一定的时间。
  否则,在仓促应对的情况下,第二道防线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初,他想要在蓟州拦截建虏,但黄崖关和遵化先后被建虏突破,任何在蓟州城下的军事行动都有可能被建虏前后夹击,全军覆没,甚至是威胁到蓟州的安全,因此他放弃了这个打算。而在蓟州之后,只有一个地方是合适的,那就是三河。
  天色蒙蒙亮时,道边出现三河的界碑。
  朱慈烺立刻向武襄左卫指挥使宗俊泰说道:“传令,大军在三河休整。”
  宗俊泰立刻到前方传令。
  驸马都尉巩永固惊讶,急忙道:“殿下,三河也不安全啊,一口气直接返回京师才是上策啊。”
  “不。先去三河。”朱慈烺声音坚定。
  “为何?”巩永固不解。
  朱慈烺沉声解释道:“建虏入塞太突然,很多事情我们还没有准备完成,我们需要争取一点时间,最大可能的保证京畿百姓的撤退和运河防守的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在三河停留半天。还有,我们需要抓几个舌头,以确定建虏主力是不是从遵化突破的?而他们的统帅是谁?虏酋黄太吉现在又在哪儿?这些事,都需要在三河完成。”
  这三个问题,仿佛是三团火,一直在朱慈烺胸中燃烧,他急切的想要知道答案,因为只有知道了这三个答案,他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