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1227

  “婆婆妈妈的像什么样子?快走,这是军令!”马进忠怒喝,通红的眼眶立里却有泪水。
  高雷柱大哭一声,放下手中的长刀,跪在地上,深深跪拜了三下,哽咽道:“老大保重。”提刀站起来,满脸泪水的哭着下城。
  “建虏上来了,挡住,挡住~~”又有建虏悍勇冲上了城头,墙垛边的一个百总大呼,不过呼声未绝,一支箭矢从城下急射而来,正中他的面门……
  马进忠深深吸了一口气,忍住肩膀的疼痛,猛地站起,挥起手中长刀,向快要被建虏突破的那个墙垛口冲去。
  见马进忠穿着锁子甲,知他是明军大将,冲上城头的建虏悍勇都朝马进忠围攻上来,想要拿他邀功,马进忠却是不惧,大笑:“来的好!”长刀挥舞中,连续砍翻三名建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震天的喊杀,明军终于是坚守不住,再也无法阻挡建虏的登城,建虏悍勇顺着云梯,不住的爬上城头,十个,二十个,一百个,城头上的建虏士兵越来越多,而穿着红色衣甲的大明士兵却是越来越少。
  马进忠身边的亲卫已经全部倒下,只剩下马进忠一个人仍在搏杀,他左砍右劈,状若疯狂……
  张家口城下。
  建虏中军大旗之下。
  眼见大清勇士终于是成批的冲上了城头,并且站稳了脚跟,张家口已经是到手,图尔格忍不住露出了喜色,但他脸上的喜色尚没有完全绽开,就看见张家口堡子里忽然冒起了冲天的火光,不止是一处,而是连续的十几处,图尔格大吃一惊:“不好,明人在烧粮!”
  来远堡。
  分巡道梁以樟在蓝色官服的外面罩了一件背心甲,手里提着长刀,站在墙垛边,远望张家口堡。虽然是文官,虽然瘦弱,但他却已经做好了亲自上阵杀敌的准备,更有身死来远堡的觉悟,不过建虏的攻击重点放在了张家口堡,对来远堡只是骚扰和牵制,眼见张家口危在旦夕,但来远堡却不能提供支援,梁以樟捶胸顿足,目呲欲裂。
  “大人,你快看~~”
  一个亲兵忽然喊道。
  梁以樟抬头看去。
  只见漆黑的夜幕中,张家口堡冒起冲天的火光。火光中,依稀看见,穿着红色甲胄的大明将士和各色八旗在城头纠缠死战,至死不放,而后,风助火势,那冲天的火光从城中某一两处迅速蔓延开来,很快,张家口全堡就都陷入了火海之中……
  梁以樟满脸是泪,忽然一撩袍角,在城头跪下来,对着张家口而拜,口中呜咽道:“葵宇兄……”
  马进忠,字葵宇。
  老实说,从内心的最深处,梁以樟对流贼出身的马进忠是有偏见的,但今日一战,马进忠死守张家口,至死不降,最后火烧张家口,不使建虏获取一粒粮食,其精忠和悍勇,更胜过那些世家将门出身的大明将官,这一刻,梁以樟完全抛弃了他对马进忠的成见,心中只有一句话,马进忠,忠也……
  ……
  张家口的大火烧了将近一夜,直到天亮时分大火才熄灭,梁以樟原本已经做好了死守来远堡,追随马进忠而去的准备,但张家口之后,建虏大军却没有再继续攻击来远堡,等到天亮之后,梁以樟更是惊奇的发现,堡子外面的建虏大军,竟然是全部退走了。
  若不是烧成灰烬的张家口和城墙下的累累尸体就在眼前,还真让人会怀疑,建虏大军是否真的曾经在城下出现过?
  “怎么回事?”不止梁以樟,所有人都是惊奇。
  但很快的,大家就意识到,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逼得建虏不得不退走。
  原来,就在攻克张家口,张家口全城陷入火海,图尔格懊恼痛恨,发誓要杀光城中守军、以解心头之恨的同时,一个震撼的消息忽然传来:张存仁的汉军镶蓝旗连同汉蒙大军,在宣化城下遭到了明军精锐骑兵的夜袭,张存仁抵挡不住,已经朝张家口败退而来。
  图尔格大吃一惊,宣化城下可是有两万大军,张存仁又一向小心谨慎,怎么可能被明军袭营?再者,明军精锐都在居庸关的后面,宣大一代,根本凑不出足够的兵马对宣化大营进行袭击?宣化大败又是怎么回事?是张存仁大意,还是明军忽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力?
  不管哪样,对局势都是巨大的改变。
  而张家口已经化成灰烬,攫取军粮的计划已经是失败,来远堡虽然同属张家口防线,但堡子里的粮食和商户却比张家口差的远,就攻下来也没有多大意义了,相比之下,宣化之事却是关系到全局,因此,图尔格不敢耽搁,即令大军放弃攻击来远堡,转而拔营,向宣化而去。
  ……
  马蹄如雨,通往居庸关的官道上,十几个建虏侦骑正在拼命鞭马,宣化大营被明军攻破,张存仁败退而逃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多铎的面前。听完军报,多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比之阿巴泰偏师的全军覆没,宣化大营的溃败更令他愤怒和不满,“啊!”多铎当时就跳了起来,狂怒,目光喷火,几乎是要择人而噬,口中更是连骂张存仁是一个无用的狗奴才,帐中满汉众将跪成一片,连大气都不敢出。
  昨日杀到居庸关长城下,发现关上的明军已经是严阵以待,派出侦骑探查,也没有找到明军防守的漏洞,从多铎以下,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急袭居庸关,想要出其不意,攻击居庸关的计划已经是失败了。在明军严密防守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强攻,为今之计,只能采用第二方案,回军包围宣化,伺机在宣大地区打开局面,不然这一次入塞真的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但多铎刚想要撤军,宣化大营被明军攻破的消息就传来了。
  多铎如何能不怒?
  “张存仁哪个狗奴才在哪?”多铎怒问。
  “张副都统聚拢兵马,往张家口方向撤退了。”侦骑伏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回答。
  “张家口……”提到张家口,多铎怒气更多:“张家口现在可曾攻下?”
  侦骑不敢回答,就他来时的消息,张家口的明军还在坚守,大清的旗帜还没有插上张家口的城头。
  “滚!”多铎挥手。
  侦骑满头大汗的退下。
  就在所有人以为,多铎的雷霆之怒还要继续一阵的时候,多铎却忽然冷静下来,转头环视众将,咬牙切齿的道:“立刻拔营,全军杀回宣化!”
第六百六十七章
尸墙
  虽然多铎没有明说,但众将却都是明白,奔袭居庸关不但徒劳无功,反而被明军抓住了宣化的空隙,实在是得不偿失。
  宣化。
  一夜的血战之后,宣化城下已经恢复了平静,夜袭建虏大营的明军精骑一个也不见了,天地苍茫,只有数千建虏士兵的尸体在宣化城外十里之处,堆成了一道高达一丈,宽约两百步左右的尸墙。
  巨大的血腥味引来了成群的苍鹰,它们在尸墙上啄食,翱翔。远远看,如同是一大片的黑云笼罩住了大地,令人看了触目惊心。
  而当黄昏时分,图尔格率领张家口的大兵,和张存仁的败兵汇合,急急赶到宣化城下之时,他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堵“尸墙”。
  如此惊骇的场面,令前行的侦骑根本不敢如实回报,只是支支吾吾。
  图尔格却是猜出了大概的意思,和张存仁亲自赶到前面一看,都是面如死灰。
  火把之下,清楚的看到,所有尸体的脑袋都被砍了去,一具具无头的尸体,层层叠叠,堆砌的如小山一般。
  这不是尸墙,这是对大清的侮辱啊。
  “我图格尔发誓,一定要攻下宣化,为勇士们报仇~~”图尔格愤怒无比,拔出长刀,指天发誓。
  张存仁却是默默,他已经意识到这是明人的“激将”之策,如果大清兵愤怒之下,真的猛攻宣化,怕是正中明人的下怀,但他是败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底气劝说图尔格了。图尔格都如此了,多铎见了一定会更怒,而一旦大清兵围攻宣化,撇弃了坚城不攻的入塞法则,那这一次入塞就注定了失败的结果。
  血战两天,攻下了张家口,折损兵马在四千人多左右,图尔格原本的两万多兵马只剩下一万五,加上张存仁的五千和昨夜从战场逃跑,陆续归队的一些蒙古兵,总兵力仍在两万三千人以上,不过对宣化这样的坚城来说,两万多人肯定是无法攻陷的。张存仁一边在宣化城下扎营,一边联系豫郡王多铎的主力大军,同时派出侦骑,探寻明军的动态,最主要的是,他要知道那一支将近万人的明军精锐骑兵哪里去了?
  张存仁虽然是败了,不过却也成功的探到了明军骑兵的虚实,保定总兵虎大威,山海关马科,是他比较确定的两路骑兵,其他的他虽不能完全确定,但却也猜测出了可能有密云唐通,马兰峪白关恩,还有明国京营的三千营。
  这些精锐骑兵,原本应该是在居庸关之后,在密云长城附近的,现在却出现在宣化,他们是如何绕过豫郡王的大军,从居庸关杀出来的,张存仁很费解,而有了这一支机动骑兵,宣府的明军就不再是处处挨打,而是拥有了一定的反击能力。
  建虏大军在宣化城下扎营,宣化城中的明军却毫无动静,只看到四门紧闭,城头军士来去巡弋。
  第二日中午,多铎大军的前锋两千精锐骑兵来到宣化城下,领军的正是镶黄旗的第一猛将鳌拜。
  鳌拜到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下败将张存仁,将其投入牢笼,送回盛京,听候黄太吉审问——这当然不是黄太吉,而是多铎的命令,多铎对宣化之败十分愤怒,若不是众将劝阻,他说不得会亲自手刃张存仁,现在将张存仁装入囚车,送回盛京,已经算是从轻发落了。
  对于这个处罚,张存仁毫不意外,垂头丧气,面无表情的接受了。
  黄昏,多铎的主力大军出现在了宣化城外的原野中。
  图尔格迎接。
  多铎没有入中军大帐,而是来到了尸墙的前面。
  强烈的血腥味,还有盘旋在空中,怎么赶也赶不走的食肉鹰,令多铎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他紧紧握着拳头,因为太用力,指节都发白,原本就有点苍白的脸色变的像是纸一样,眼珠子发红,额头的青筋一根根的凸了出来。
  这样的场景,多铎并非没有见过,但堆砌的尸体历来都是明军的士兵,萨尔浒之战后,他的父亲老奴努尔哈赤就曾经用这种方式向明军示威。但今日,就在宣化城下,却是大清勇士的无头尸体变成了食肉鹰的食物,这是何等的羞辱?
  多铎感觉自己都快要爆炸了。
  不过他脑子却是清楚的——这是明人的诡计,试图想要激怒我,令我攻城,说不得会是那个黄口小儿的亲自布置,我绝不能上当!
  众将也都是怒,尤其是尼堪,又是拔刀,又是暴跳。
  这中间,图尔格将探查到的军情,详细的向多铎禀报。
  随着图尔格的禀报,多铎渐渐冷静下来,情绪也从“尸墙”的痛苦之中挣脱了出来。
  他已经知道,偷袭宣化大营的明军骑兵,并非是从大同,而是从居庸关里悄悄绕出来的。前往居庸关的主力大军,丝毫没有察觉到明军骑兵从居庸关潜出,论起来,他的责任一点都不比张存仁小。
  “据刚刚的军报,除了周遇吉的宣府兵进了宣化城之外,其他的明军骑兵已经连夜向西,往万全左卫一代而去了……”图尔格报。
  多铎咬牙切齿的不说话。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明军骑兵前往万全左卫,显然是要防止大清兵从宣府杀入大同、山西。万全左卫是宣府重镇之一,位在东西驿道和南北商道集汇处,交通方便,从军事上讲,可“南屏幽燕,北镇九边”,是宣府通往山西大同的必经之处,只要明军坚守万全左卫一代,大清想要越过宣府,去劫掠山西,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而万全左卫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至正统元年(1436年)又重加修葺,虽然比不上宣化,但却也是挺拔恢宏,雄伟壮观。据细作传回的消息,万全左卫城墙高三丈五尺,周十里。城楼四座,角楼四座;城开四门,各门都围以瓮城。其上还有瞭望口、射击孔、铳炮出眼,基宽顶阔,城高墙厚,绝不是轻易就可以攻陷的,现在明国宣大总督张国维亲自坐镇万全左卫,又有明军精锐骑兵的支援,万全左卫就更是难以攻破了——当然了,并非不可攻克,如果多铎不顾一切,严令猛攻万全左卫,左卫城肯定也是支撑不住的,不过那样一来,多铎就得有在左卫城扔下一万具尸体的觉悟,而这是多铎和建虏所不能承受的。
  另外,山西可能比宣府更贫瘠,而且正在闹饥荒,就算建虏大军真的到了山西,也没什么好抢的,顶多就是焚烧城池,掳掠青壮。况且山西多山,不利于骑兵驰骋,对建虏来说,攻陷万全左卫,劫掠山西,并不是一笔合适的买卖。
  至于宣化城就更明显了。
  宣化周边的明军已经全部撤退,方圆五十里之内,只有宣化这一座孤城,明太子的意思很明显,宣化就在这里,你想攻就攻吧。
  多铎却不能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