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227

  前世读史的时候,朱慈烺对此一直都很纳闷。
  崇祯十五年,当时澳门本地就已经能仿制斑鸠脚铳了,虽然产量很低,但如果加大投入,为朝廷建立一支使用斑鸠脚铳的大军,不是不可能。
  但今世却知道,明军没有推广使用斑鸠脚铳,其实是有苦衷的,因为斑鸠脚铳构造复杂,造价高昂,国家财力不足以支撑,只能小批量生产,因为产的太少,面对建虏的骑兵大军,根本起不到什么大作用,所以也没有在历史中留下什么痕迹。
  现在神机营使用的普通鸟铳,重量约9斤,口径约为15mm左右,而斑鸠脚铳重量在18斤以上,口径为20mm。鸟铳发射的是14g重的铅弹,而斑鸠脚铳发射的铅弹可达到50克以上。而一次火药的使用量,也是普通鸟铳的三倍以上。
  更多的火药,更重更长的枪身,更大的的口径,使得斑鸠脚铳拥有更大的威力。
  斑鸠脚铳可以击穿100步距离的三层重甲,杀死200步内的人或马,有些情况下,可以击穿200步内的普通盔甲。
  如果斑鸠脚铳在明军中普及开来,绝对是建虏重甲部队的噩梦。
  但斑鸠脚铳的缺点有两个,一是过重,沉重的枪身需要支架支撑才能发射;二是价格昂贵,这两点,限制了斑鸠脚铳的制造和使用,这一世,要想让斑鸠铳在战场上发光发亮,这两个缺点必须改善。
  另,斑鸠铳虽然威力大,但还属于火绳枪,如果能改造成燧发枪,那就完美了。
  这个任务,就交给即将进京的毕懋康吧。
第五十九章
铁质原因
  “能把枪给我看看吗?”
  朱慈烺向那名持着斑鸠脚铳的士兵伸出双手。
  “啊?”
  那士兵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太子说什么?要我把枪给他?
  “王山,愣着干什么?殿下的话你没听见吗?”
  魏闯轻声喝,这名士兵是他麾下的。
  王山赶紧跪下,双手举过头,将手里的斑鸠脚铳捧给皇太子,斑鸠铳二十斤重,他毫不费力的一把就举过了头顶,看他黝黑的面膛和鼓鼓的肌肉,显然力气不小。
  朱慈烺对他很满意,和周围那些白白净净,一看就是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军士相比,王山才是朱慈烺心目中的兵样。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斑鸠铳入手的那一刹那,朱慈烺双臂还是猛的一沉,即使田守信帮他托住了枪管,但另一手还是把持不住,差点把枪摔到地上,多亏王山又在下面托了一下,才免了他当众出丑的囧相。
  朱慈烺微微一笑,向王山表示感谢。
  王山激动的满脸通红。
  朱慈烺低头仔细观察斑鸠铳。
  枪身约在五到六尺之间,靠近枪托的枪管上支着一根夹火绳的蛇杆,枪口看着能放进一个指头,至少有半寸以上,管壁也甚厚,拿在手中非常沉,枪身下有一根木质通条,想来是压弹用的。
  整个枪看来很精致,唯一遗憾的是,保养看起来并不到位,枪管隐隐有一些锈蚀的痕迹。
  “王山,这叫斑鸠铳。对吗?”朱慈烺问。
  “是。”王山涨红脸点头,想不到自己居然能有和皇太子讲话的一天,这简直不可想象。
  “这枪,平常都是你在使用吗?”
  “臣好长时间没有用了,薛侯爷不许营中用,都锁库房里……”王山结结巴巴的回答。
  朱慈烺有所明白,斑鸠铳威力大,一次射击所用火药是一般鸟铳的三倍,薛濂贪墨火药钱,当然不会愿意让手下军士耗费火药使用斑鸠铳,看枪管锈蚀的模样,此斑鸠铳在库房中应该搁置了不少时间,今日巡检,被李顺搬了出来。
  阳武侯薛濂误军如此,绝对应该是死罪。
  “李顺,营中一共有多少斑鸠铳?”朱慈烺转头看李顺。
  “回禀殿下,一共三百二十六支。”
  “都是堪用的吗?”
  “六十支是去年粤东刚刚送来的,绝对堪用,其余都是历年剩下的……臣就不敢说了。”李顺的冷汗又下来了。
  “你是说,每年粤东都会给神机营送斑鸠铳?”朱慈烺眼睛一亮。
  “是,两广总督沈犹龙在粤东建了一个火器仿,生产鸟铳和斑鸠铳,不过产量小,除了本地使用,每年能固定供给神机营的,只有五百鸟铳,至于斑鸠铳,则有年有,有年无。”李顺小心翼翼回答,只恐一句话说错,惹了太子爷不高兴。
  前世读史的时候,朱慈烺对沈犹龙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长期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崇祯十七年,京师被李自成攻破,福王在南京继位时,召他理兵部事,但他并没有赴任,而是归家葬亲。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沈犹龙率义军抗清。八月初三,松江城破,沈犹龙殉难。
  历书写的简单,所以朱慈烺并不知道,在沈犹龙治下,还有一个小型兵工厂。
  “太好了!”
  朱慈烺眼睛里的喜色藏不住,转身对田守信:“你立刻去,用东宫和神机营的联合名义,给两广总督沈犹龙发文,要他无论如何,在今年十月初一以前,都得给本宫赶制出300支斑鸠铳,并送到京师来,少一支,本宫都不饶他!”
  “奴婢明白。”田守信转身急匆匆去了。
  朱慈烺摩挲着手里的斑鸠铳,爱不释手:“李顺,这种斑鸠铳,内监和兵部的兵器坊为什么没有造?”
  “也造过几支,但极易炸膛,军士们都不敢用,渐渐的内监和兵部都不造了。”李顺小心翼翼的回答。
  火枪炸膛,一个是技术原因,另一个就是铁质原因。内监的兵仗局和工部的军器局聚集了天下最好的工匠,技术不会有问题,炸膛的原因只能是因为铁质。中国是世界是第一个造成火炮的国家,火炮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但中世纪以来,中国的火炮发展却逐渐落后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本地所产的铁矿石和煤炭中,磷硫含量都非常高,炼出的铁性脆,导致铸成的大炮或者火枪极容易炸膛。
  在脱硫脱磷的方法没有被发明之前,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弃用煤炭,改用木炭炼铁,但木炭炼铁的成本是煤炭的四倍,不说价钱,在北方林业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木炭供应就无法保证。现在的大明,只福建一代的林业资源还算充足,可以大量供应木炭,这也是“闽铁”是天下第一铁的原因。粤东的兵器坊使用的都是闽铁,因此他们产出来的斑鸠铳,才会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而闽铁一年产量有限,不适合大规模使用,更不用说它昂贵的价钱了。
  闽铁之下是晋铁,晋铁勉强可以用,但炸膛率还是很高,为了防止炸膛,工匠们只能加大管壁的厚度,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火枪和火炮的重量太大,在战场上笨拙不易使用,这极大的限制了火枪的使用。
  晋铁造鸟铳还勉强,但斑鸠铳所用火药是普通鸟铳的三倍,晋铁无法承受。
  只有解决了铁的问题,斑鸠铳才能大规模的生产。
  但如何解决呢?朱慈烺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在他的记忆里,整个东北亚低磷低硫,适合铸造铁炮和火枪的铁矿石,只两处有,一处在辽宁本溪,另一处在朝鲜大同江江口距海大约数里的地方。这两处都是浅层铁矿,极容易开采。可现在不管是辽宁本溪,还是朝鲜的大同江口,都不是大明所能掌控的。
  除了木炭烧制,好像就只剩下最后一种办法了,那就是海外购买。
  朱慈烺只所以对郑芝龙厚待有加,建议父皇任命其为福建总兵,还把其子郑森和其弟郑鸿逵任命为登州水师的游击和提督,除了垂涎郑家的强大水军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要通过郑家拓展海外贸易,而日本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为什么呢?
第六十章
临阵试枪
  因为日本盛产硫磺和铜,这两样都是大明的贫瘠资源,硫磺是制造火药的必需品,铜能造炮,也能制钱,这两样东西对大明多多益善,朱慈烺想要通过郑芝龙的商队从日本多多购买——郑森的母亲是日本人,他郑家在日本有很深的路子。
  现在看来要多一样了,那就是铁。
  日本的铁资源并不丰富,但因为没有煤,他们所有的铁都是木炭烧制,铁性优良,来用制作火枪最合适不过了。大明刀剑只所以不如日本武士刀,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铁质问题。
  硫磺,铜,铁,这三样是对日贸易的重点。
  说到贸易,自然就得提到银子,但偏偏朝廷没有银子,没有银子,怎么跟日本贸易?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朱慈烺就是一阵头疼。
  不过意外收获了斑鸠铳,朱慈烺心情还是大好,把斑鸠铳还给王山,笑:“王山,你给本宫打一枪。本宫要看你枪法如何?”
  “是!”
  一听打枪,王山立刻就来了精神,他站起身,扛起斑鸠铳,大步向靶盘方向走。
  今日不但佛朗机炮、虎蹲炮、压箱底的斑鸠铳,都亮了出来,连靶盘也准备的齐全——李顺这个副将真是吸取了阳武侯的教训,在朱慈烺面前,一点马虎都不敢打。
  除了斑鸠铳,王山左手还拿着一根带铁叉的棍子,高四尺,在距离靶盘还有一百步的时候,他站住脚步,将棍子往地下一支。嗯,原来这木棍就是斑鸠铳的支架,也就是斑鸠铳名字的来由,类似于后世机关枪的两条支腿。
  王山开始装弹了。
  第一步,先打开斑鸠铳枪身右侧的引药锅。
  引药锅上面有一个可以水平移动的铁皮盖子,手指稍微用力就可以拨开。
  第二步,王山取了挎在左臂下的小药壶,拨开壶盖,壶嘴对准了引药锅,小心翼翼的将一些粉末状的黑色火药倒了进去,再盖上引药锅,竖起枪身,右手取了挎在右臂下的另一个药壶,但不是直接将火药倒入枪管,而是先倒在一个小木管中。
  朱慈烺清楚的看到,这次倒出的不再是粉末状火药,而是颗粒火药,心中微微点头,看来颗粒火药已经在神机营普及了,唯一遗憾的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如黄豆,小的如米粒,一点都不均匀,大小不一的结果就是火药不能充分燃烧,爆炸的效力会减少很多。
  第三步,王山将木管中的火药倒入枪管中——一次放多少量,他心里非常有数,放在小木管中,就是为了检查清楚。
  第四步,从布口袋里摸出铅弹,朱慈烺目测了一下,其重量应该在五十克左右,比鸟铳的铅弹大很多,磨得还算光滑,轻轻滑进枪管,再从枪身下抽出木质通条,捅进枪管里,将铅弹微微压实。
  第五步,就是点燃火绳。
  不过这项步骤不需要王山动手,旁边早有人帮忙用火石、火镰、火绒,放在一起敲打了几下,冒出烟后把一截火绳点燃,这火绳就是用醋浸泡晾干后的麻绳,燃速慢,可烧很长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