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227

  朱慈烺的眼眶也湿润了,他托起高文采双臂:“一年为限,不管成功失败,你都要回来!”
  高文采是十五天前走的,朱慈烺算着时间,他应该差不多到辽东了。
  但高文采出了一点意外,此时还在大明境内。
  蓟州。
  距离边境长城十几里的一个破败小村里,高文采裹紧那件破烂的棉袍,挤在草屯里冻的瑟瑟发抖。
  太冷了,虽然还没有到塞外,但却已经感受到了塞外北风的凛冽。
  从京师到辽东有两条路,一条出山海关,沿着宁远锦州,过广宁,最后到沈阳,但此时辽东战事未平,虽然大明在松山败了,但锦州的祖大寿还没有投降,杏山塔山风声鹤唳,建虏侦骑四出,不要说一个汉人,就是建虏人想要沿着锦州回到沈阳,也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此路不通,只能选择第二条路,绕道蒙古,经广宁去往沈阳。
  高文采将自己化妆成了一个逃荒的山东流民,在这个小村庄守了五天,终于等到了一支出关的山西商队。
  这支商队很诡秘,明明是商队,马车拉的都是布匹粮食和铁器,但外面却用干草罩了起来,伪装成了向长城守军运送干草的运输队。作为锦衣卫掌刑司千户,高文采对山西商人的伎俩,再清楚不过了,粮食布匹和铁器,都是朝廷严格控制、禁止出关的战,略物资,山西商人伪装成粮草运输队接近长城,贿赂长城守将,偷偷摸摸的出关,出关后就将这些物资卖给蒙古人,甚至直接卖给建虏,以获取巨大的利润。
  这些山西商人,实在是可恶,为了一点钱,国家利益都不顾。
  高文采不止一次的想要彻查这些山西商人,但山西商人在朝中势力强大,各地大小官吏都已经被他们收买,一个小小的掌刑司千户,根本奈他们不何。如果是过去,看见这支欲盖弥彰的山西商队,高文采一定会想办法阻止,但现在,他不但不阻止,反而要帮助这支商队尽快出关。
  这一夜,山西商队就在小村过夜。
  这里是临近长城的最后一个村落,不管是出关的商队,还是为长城守军运送粮食的运输队,都会在这里补充粮水,休息过夜。
  夜里,高文采悄无声息的摸掉了两个半夜出来上茅房的马夫。
  这些马夫跟随山西商人,为建虏运送各种物资,所以没有一人是冤枉的。
  第二天早上,山西商队一阵乱。
  “马六呢?王秃子呢?他们两人怎么不见了?”
  “该不会是跑了吧?”
  “不可能,他们都是老人了。”
  商队从马夫到护卫,人数都是固定的,山西商人为求节俭,也为了保密,用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绝不浪费,一个人还好,一下少了两人,队伍的运转就变的困难了。
  “不好了,车里的丝绸少了好几匹!”
  “马也有两匹不见了。”
  “肯定是马六和王秃子偷的,两人偷了布,骑马到京师去卖了!”
  各人纷纷猜测。
  一个脸上有刀疤,目光凶狠的汉子愤怒的命令:“去追,在少东家来之前,一定要把他们追回来!”
  各人骑马纷纷去追。
  但哪里能追到?
  中午时分,一个个都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不行啊,他们两肯定是跑远了,追是追不到了。东家明天就到,后天就要出关,咱们得赶紧想办法。”一个留着山羊胡须,师爷一样的老头小声的跟刀疤脸商议。
  刀疤脸咬着牙:“有什么办法?实话实话就是了,马六和王秃子两个混蛋,老子非宰了他们全家不可!”
  山羊胡沉思道:“马六和王秃子逃跑是小,丝绸最多一百两银子,咱东家还赔得起,现在的关键是,不能因为他们两人的逃跑,耽误了咱们出关的大计,少东家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
  刀疤脸是懂非懂:“你的意思是?”
  “赶紧找马夫。有了马夫,就不会耽搁少东家的事。”
  “去哪里找?”刀疤脸一脸苦笑:“去蓟州城里吗?可离着好远呢。”
  “不用。”山羊胡摇头:“村头那间破屋里住着一个男人,刚才咱们的马惊了,他一把就拉住了,看着应该是一个赶过马,当过马夫的人。”
  “行,你去跟他谈吧。”刀疤脸只有凶狠,没什么主意。
  于是,高文采被山羊胡以月薪二两银子的工钱招募,成了山西商队的一名马夫。
  到此时为止,高文采的计划都很顺利,通过山西商队出长城,免了迷路或者被蒙古人侦骑发现的危险,等到了蒙古,再寻机离开商队,过广宁去沈阳。如果商队目的地,不是蒙古,而是辽东,那就更好了,不过山羊胡口风很紧,始终不肯透露商队最远会到哪。
  第二天中午,山羊胡口中的少东家到了。
  三十多岁,穿着蓝色粗布长衫,脚蹬平底黑色布鞋,留着小胡须,脸上颇有风尘之色,看起来经常出关。
  “少东家!”山羊胡和刀疤脸都迎了上去,两人态度非常恭敬,刀疤脸眼中的凶狠消失不见,弓着腰,满脸堆笑,服服帖帖的样子,就像是一条忠诚的狗。
  高文采是马夫,没资格迎,只能远远地看。
  山羊胡小声禀告这两日发生的事情,少东家皱着眉头,目光渐渐冰冷起来,当听到新招了一个马夫之后,少东家的目光向高文采扫了过来。
  高文采假装不知,坐在车沿上,吧嗒吧嗒的抽旱烟。
  “谭川,少东家要见你。”
  “知道了。”高文采放下旱烟袋,心里有种不安的感觉,不过他没有闪避的权力,收拾了一下,向少东家所在的那间大房走去。
第五十五章
兵部闹事
  “东家。”迈进门,高文采弓着腰,恭恭敬敬的向少东家行礼。
  少东家正在喝茶,冷冷扫他一眼,不说话。
  刀疤脸冲上来,一脚揣在高文采的小肚子上,高文采猝不及防,直接被踹翻在地,滚出去了两三米,摔在了门槛处——如果要躲,高文采当然是能躲开的,但他不能躲,他现在叫谭川,不会武功,世代农民,因为在老家山东活不下去,所以跑到蓟州来投靠亲戚,不想亲戚家人去屋中,他没有地方去,就在亲戚家住了下来,直到山羊胡子找上门。
  这个身份,高文采已经推演了好几遍,连山东话都说的贼溜,绝对不会有任何破绽。
  “为什么踢我?”高文采倒在地上,捂着肚子,一脸的疑问和恐惧。
  刀疤脸抽出钢刀,架在他脖子上,拧笑的说:“因为你是一个奸细!”
  高文采的心脏,猛的一跳!
  ……
  京师。
  田守信把从内库中领出来的十万两白银,分批次押到了五军营,那些被遣散的老弱病残,可一次领取全部六个月的欠饷,从此不再是京营的士卒。而留下的军士先领一月,剩下的五个月皇太子会在一月之内补齐。
  十万两银子肯定是不够的,不过京营整顿不是一天能完成,光三位御史手把手的给士卒发饷,估计就得五天的时间,因此银子不用一次性全拉来。
  而五军营即将精简为两营,主营将士涨两钱月银,辅营维持不变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京营。
  京营将士已经很多年没有加薪了,听到这个消息,被挑选出来的精锐军士都是欢欣鼓舞——每月涨两钱银,等于是加薪百分之十。
  那些被裁撤的老弱军士,虽然心有怨气,但一次领到的半年欠饷给了他们一点安慰,加上他们的顶头上司,那些世袭的百户都静悄悄的也被裁撤了,还有最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知道裁撤老弱是太子爷的命令——太子爷是谁?那可是皇上的儿子,未来的皇帝,在城外校场一次砍一百个脑袋,眼睛都眨也不眨的人,敢同太子爷做对,得先想想自己全家有多少脑袋够砍的。
  于是,虽然心有牢骚,但敢在兵营里面闹事的人,却一个也没有。
  等出了兵营,这些人的胆子就又大了起来,越想越觉得不甘,于是他们聚集起来,涌到兵部门前喊冤、哭闹,还有人举报三千营主将贺珍,说他公报私仇,假公济私,要兵部介入查办。
  兵部的小吏压不住,急忙通报了兵部尚书陈新甲。
  一听是京营出了事,陈新甲不敢怠慢,走出来一问,才知道是京营被淘汰下来的老弱。
  兵部虽然是天下的兵部,但却管不到京营,如果是过去,还是朱纯臣的京营总督,陈新甲才懒的管这破事呢,但如今太子爷主持京营,他又自诩是太子的人,对京营的事,当然要关心,于是,陈新甲亲自出面,竭力安抚。
  “都回去吧,朝廷会安排你们的,如果不回去,就想想城外校场的那一百颗人头。”陈新甲一手萝卜一手大棒。
  听到的人都是脖子一凉。
  闹了一阵后,兵部门前的聚集者,渐渐散去。
  对最后的死硬分子,陈新甲一句话就对付了:“全抓了,送刑部大牢!”
  只抓了五六个,其他人惊的一哄而散,不过仍不死心,其中一部分人又跑到成国公朱纯臣和定国公徐允祯府门前大哭,但两位国公被皇上“罚俸三年,闭门思过”,他们哭的再响,也没有人出来搭理他们。
  兵部门前的动静,惊动了顺天府,也惊动了巡城御史,顺天府不敢管,巡城御史原本摩拳擦掌,以为又有人可以弹劾了,但仔细一打听发现是京营、是太子的事后,顿时就蔫了。
  昨天,太子爷手下的锦衣卫查抄右掖营徐卫良的家,有一位不长眼的巡城御史去阻止,结果被打的鼻青脸肿,今天几名御史联名弹劾了锦衣卫南堂指挥李若链——虽然动不了太子,但动动李若链总是可以的吧?
  但皇上留中不发,仿佛无事一样。
  如果是过去,御史们一定是群情激奋,连续不断的上本弹劾,如飞蛾扑火一般,非逼得皇帝将李若链罢职,或者他们本人被罢官,否则不死不休。
  但今日早朝,太子爷废辽饷、开厘金、革盐政、追逮赋,四项惊天动地的国策震慑住了他们,太子爷不是他们想象中“残暴少年”,其冷静果断,对天下情弊洞若观火的睿智,让他们有种望而生却的感觉。
  而他们的两个旗手,战力最强的方士亮被罢官免职,光时亨被廷杖,一下少了两员猛将,精神领袖刘宗周和钱谦益不在京师,蒋德璟和吴牲又态度不明,一片混乱中,御史和各部的给事中都有一些茫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