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1227

  “福建水师远在泉州,远水不解近渴,如今已经快到年末,建虏极有可能再次侵扰我大明,时间紧迫,儿臣以为,扩大天津水师,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可拖延的事情了。”朱慈烺道。
  御座上的崇祯帝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忧郁的眼神里,满满的都是焦急。对崇祯帝来说,对他最大的煎熬其实并非是陕西河南的流贼作乱,而是建虏屡屡入塞,打到京师门下,在崇祯帝看来,这是对他莫大的侮辱,令他无颜见天下百姓,如果能斩断建虏入塞之路,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再大的代价,他也愿意付出。
  群臣悄声议论。
  太子所说的道理,众臣都是明白,自从提出“渡海攻击”的策略后,兵部和工部就一直在想办法造船,奈何国库里没有银子,一切都只能纸上谈兵。再者,但就像太子刚才所说的那样,建造船舰非是一日之功,就算现在有银子了,兵部工部立刻开始建造,等建造完成,怕也是后年,甚至是大后年的事情了。
  “殿下既然议论此事,想必是有良策。”蒋德璟向朱慈烺拱手。
  朱慈烺还一礼,再转对御座上的崇祯帝:“父皇,对扩建天津水师之事,儿臣虽然知道迫在眉睫,但却苦无良策,直到昨日,儿臣视察镇虏厂,听汤神父说,有红夷和长毛人的使者,正在京师游说,想要和我大明通商。通商之事,儿臣不了解,儿臣也不敢干涉,但儿臣却知道,红夷人和长毛人拥有很多的舰船,或可为我大明所用,于是儿臣便接见了他们……”
  听到此,一些古板的老臣都皱起了眉头——太子是国本,一言一行都要合乎礼制,岂能轻易就见那些红毛鬼子?
  再者,太子对通商之事不了解、不干涉,怎么可能?以太子的脾气,绝不可能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不管长毛人还是红夷人,他们都是居心叵测的化外之民,对他们的话,殿下切不可轻信啊~~”礼部尚书林欲辑忍不住又站了出来。
  朱慈烺淡淡一笑:“老部堂不用担心,我并不是要跟他们谈判什么,只是想要跟他们做一笔生意。”
  “生意?”林欲辑不理解。
  “对,只是生意,除了生意,再无其他!”朱慈烺口气非常肯定。
  御座上,崇祯帝微微皱起眉头,对太子和红毛人的见面,还有太子和汤若望的亲密关系,他是知道的,对于西洋人,他也并不反对,不然他也不会为汤若望的教堂题字。不过在内心里,他对西洋人还是有点偏见的,对儿子不经他允许,就和红夷人长毛人私自见面,他还是有点不爽的。
  朱慈烺向崇祯帝拱手:“父皇,建造船舰旷日持久,缓不济急,倒不如直接购买或者是租借。长毛人和红夷都有不少的战舰,既然他们想要和我大明通商,有求于我大明,于是儿臣便向他们提出租借战舰之事,经过交谈,红夷人的使者克鲁士表示,他们愿意租借一艘排水量八百吨,相当于是五千料的三桅大战舰,两艘一千料,六艘四百料的小船给我大明,助我大明建立水师。”
  朝堂微微骚动。
  对于红夷人,朝臣们并不陌生,现在大明最倚仗的红夷大炮,就是源自红夷人。
  但对于红夷人的船舰,朝臣们知道的却不多,听到红夷人居然有超过五千料的大船,并且愿意租借给大明,众臣都是惊讶。然后本能的想,五千料那是多大的船啊?又想,天下没有白享的午餐,大明,又要为此付出什么呢?
  内阁谢升立刻问:“殿下,红夷人如此慷慨,却不知我大明要付出什么?”
  “租金!”
  朱慈烺缓缓道:“五千料的大战舰,每年租金五万两银子,租两年,另外八艘的租金,从两万到一万不等,加上火炮,整支舰队一年的租金为二十四万两银子。所以我才说,这是一笔生意,红夷人借船,我们出银子,两不相欠。”
  听太子说完,所有朝臣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二十四万两银子呢,但一共却只有九艘船舰。
  崇祯帝脸上的喜色也凝固住了,二十四万两银子,那可是很大的一笔数字啊。何况还只是租借,而不是购买。
第六百零二章
出征之前
  “二十四万,太贵了,这怎么可以?”
  “红夷小国,他们真有那么大的船吗?”
  群臣议论纷纷。
  崇祯帝和群臣的反应完全在朱慈烺预料之中,因为上上下下都穷怕了,稍微大一点的银两数目,对所有人就都是一个大刺激,加上又是外国人的船舰,所以本能的就想要拒绝,于是急忙道:“父皇,儿臣查过工部的资料,我大明四百料船舰的修造,造价为八千两,最大的,长达八丈五尺的预备大黄船为七万六千七百八十五两银子,乍看起来,红夷人的三桅大帆船的租金确实是太贵,一艘就要五万两银子。”
  “但三桅战舰长二十丈,宽两丈五尺,身躯庞大,是预备大黄船的两倍以上,但航行速度却极快,无论顺风顶风都可以借助风力航行。前后有巨炮,两侧船舷的红夷炮一共有四十八门,实乃是一座可以移动的巨型炮阵,如果航行到金州旅顺外海,开炮轰击,可以对两地的建虏造成毁灭性打击,这样的武器,一年五万两银子的租金,儿臣以为,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三桅大帆船是现在天下最好的战船,我大明租借而来,模仿学习,未来可以自我建造,于我水师大有好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大明自己造船,没有三到五年,根本不可能组建起一支强大水师。向红夷人租借战舰,可以大大缩短我大明组建水师的时间,加上登州水军的船舰,如果一切顺利,最晚明年冬季,我大明就能具备渡海攻击建虏的能力了。”
  “到时,建虏后方的旅顺、金州都会面临我大明水师的巨大压力。一旦建虏入塞,我大明水师就可以渡海攻击旅顺和金州,令建虏有所顾忌。再也无法肆无忌惮的入塞。二十四万银子听起来是一个很巨大的数目,但每一次建虏入塞给我大明造成的损失,何止二十四万两?两百四十万两也不止啊,所以儿臣以为,这笔银子不能省,也不应该省!”
  说完,深鞠到地。
  自崇祯二年以来,建虏每一次的入塞都给大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里里外外,惊恐一片,被掳走的百姓和被攻破焚烧的城池,不知有多少,财务损失更是无可计算,朝堂上下,从皇帝到小吏,每每提起建虏入塞,都是痛心疾首。
  朱慈烺故意揭这个伤疤,就是要警醒群臣——三桅大帆船的租金虽然昂贵,但和建虏入塞的损失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御座上的崇祯帝脸色铁青,龙袍之中的双手,已经握成了拳头。
  建虏入塞是他心中最大的痛,每每提起,他都如被针扎。
  殿堂上乱哄哄,朝臣们小声议论。
  纷乱之中,一臣站了出来,冲崇祯帝行礼:“陛下,太子说的甚是,臣以为,这笔银子该花,当花!”
  却是内阁蒋德璟。
  内阁四臣中,蒋德璟是比较知兵的,也比较懂财。
  而蒋德璟在东林中颇具影响,他的话,有一定的风向作用。
  “但要能强大水师,令建虏有所忌惮,不敢大兵入塞,不要说二十四万,就是两百四十万两,朝廷也要花!”蒋德璟说的坚定。
  “臣附议~~”接着兵部吴甡,工部范景文也都站了出来,支持太子的建议。造船是工部和兵部的事情,两部同意,事情基本就定了一个七七八八。其他人纵然心里有顾虑,认为一艘船一年就需要五万两银子的租金,实在是太贵了,但在太子提议,兵部和工部都同意的情况下,也不好再说什么。最重要的是,朝廷现在有钱,一万一百万两银子,下午就能押解到京师,加上朝中群臣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建虏入塞,京师戒严的恐惧,就算不能阻止建虏入塞,也能买一个心安,因此对这一笔银子,大家还是愿意花的。
  崇祯帝看向首辅周延儒。
  朝臣大部分同意,皇帝也心动的情况下,周延儒当然不会反对,于是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甚是,这笔银子,朝廷应该花。”
  “好~~~”
  崇祯帝霍然站起,用铿锵的声音发下旨意,责成太子内阁兵部工部,继续和红夷人谈判,确定船舰到港和人员培训的时间和费用——朱慈烺只是谈了一个大概,具体细节,还要兵部工部的人员,和东印度公司的人详谈。崇祯帝甚至得寸进尺,要内阁继续和红夷人谈判,最好能再多租借十几艘战舰,以保证大明将士今年就可以渡海。
  说到兴奋处,崇祯帝苍白的脸色变涨红。
  他仿佛看到了大明战舰扬帆出海,炮击建虏的金州和旅顺,逼得建虏正准备入塞的兵马,不得不仓惶回防……
  朱慈烺再出列:“父皇,儿臣还有奏。天津港每年冬季都会上冻,船舰难以出海,不是驻扎水师的良好地点。儿臣听说,山海关以西,有一地叫秦皇岛,四季都有暖流,海水终年不冻,是水军驻扎的良好之地,所以朝廷是否可以考虑在秦皇岛修建一座新码头,将新练的水师驻扎到那里呢。如此,不论春夏秋冬,水师随时都可以出动,又因为位在山海关之后,距离宁远极近,若是有什么危难,水师也可就近支援。”
  听到此,朝臣又是一阵议论。
  有人惊讶,有人赞叹。
  并非所有朝臣都是知兵的,因此整个朝堂中,知道秦皇岛地形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只知道那里曾经是秦始皇求仙之地,所以叫秦皇岛。
  想不到太子却知道秦皇岛的海水终年不冻。
  向红夷人租借战舰,每年租金二十四万两银子,再兴建一处新码头,所需要的银子,恐怕也得五六万两银子,加起来就需要三十万两银子,这还不算招募水兵,人员培训的费用。
  “秦皇岛……”
  崇祯帝觉得这个地名很有喜气,于是道:“拿地图来。”
  王之心拿来大明地图,在龙案上展开了,朱慈烺进到崇祯帝身边,指出秦皇岛的所在,崇祯帝看完之后下了决心,抬头看向首辅周延儒:“太子之言甚好,内阁和兵部工部立刻研议,勘察地形,看秦皇岛是否适合修建码头,一旦确定,就要立刻动工,须臾不得耽搁!”
  “遵旨!”
  朱慈烺在心中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终于,他心中的海军大计迈出了第一步。
  ……
  朝议结束,朱慈烺跟随崇祯帝回到后面的暖阁。但刚进到暖阁,崇祯帝就变了脸色,猛地一拍龙案。喝道:“朱慈烺,你好大的胆!”
  朱慈烺急忙跪下。
  “身为国本,”崇祯帝怒:“红夷人长毛人,岂是你轻易应该见的?”
  朱慈烺拜首:“儿臣知罪。”
  “谈生意谈生意,你骗鬼呢?”崇祯帝板着脸:“不要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朝臣们精的很呢,他们在朝堂上不敢说,但私下里不知道会怎么腹诽呢!长此以往,你国本威信何在?”
  朱慈烺不能回答,只能连连请罪。
  终于,崇祯帝的怒气消去了一些,一摆手:“起来吧。你和朕说说,红夷人的三桅战舰到底有多大,一艘船真能有四十八门红夷炮吗?”
  朱慈烺站起来,将自己对“三桅大帆船”的一些了解,详细的讲给父皇听。
  崇祯帝听的非常关注,并且时时会提出一些疑问和反问。
  朱慈烺在心中暗叹,崇祯帝绝对是一个聪睿之君,且能接受新鲜事务,如果没有急性子和好面子两大缺点,上天再稍微照顾一下,不要降下那么多的旱灾,崇祯帝收复辽东,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未必就不可能。
  “照你说,今年渡海攻击建虏,是不可能了?”崇祯帝阴沉着脸。
  朱慈烺点头:“登州水师船只有限,一次能承载的士兵,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六千人,这点兵马,怕是难以抵御建虏的反扑。最重要的是,这五六千人必须是骑兵为主,如此才能大范围的破坏、骚扰,给建虏造成压力,就现在的情况看,我大明尚没有这样的能力。”
  “关宁铁骑不行吗?”崇祯帝不甘心。
  朱慈烺微微摇头:“父皇,松锦新败,吴三桂等人尚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元气,短时间之内,不宜再用,不然关宁铁骑怕是会一蹶不振啊。”
  崇祯帝默然了半晌,忽然长叹一口气,颓然坐回御座里。
  初升的太阳光洒进暖阁中,正照在他脸上,朱慈烺清楚的看到,父皇眼角的鱼尾纹越发的明显,鬓角的白发好像又多了一些,心中微微刺痛,连忙道:“父皇不用太担心,今年虽然没有机会,但只要兴建秦皇岛码头,租借红夷人的战舰,加上天津水师原有的船只,明年我大明就能具备渡海袭击建虏的能力。到时,挑选精兵良将,集合登州水师和秦皇岛水师,两路并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建虏后方搅他一个天翻地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