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1227

  “草他的姥姥~~”另一人又补充。
  “哈哈~~”周围的人都一阵大笑。
  整个一天,京师都在议论两个消息,第一,陛下和太子殿下都喜欢吃的玉米番薯,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又是什么滋味?
  第二,谁是建虏的奸细?
  ……
  镇抚司衙门。
  骆养性坐在堂中,脸色铁青。
  到现在,他算是彻底明白萧汉俊昨夜拜访的用意了。
  自从建虏在辽东闹起,他锦衣卫最大的任务就从监视百官群臣,变成与搜集辽东情报并重,可惜啊,不堪用,锦衣卫在辽东毫无建设,反而损兵折将,天启二年,沈阳之战,他锦衣卫在沈阳的分支,全军覆没,一个也没有跑出来。进入崇祯年,崇祯帝压制锦衣卫和东厂,他锦衣卫就更是不行了,不要说查探建虏的情报,就是境内建虏的奸细,也没有抓到几个,以至于大明朝廷差不多变成了一个聋子、瞎子,建虏屡次入塞,大明朝廷事先都毫无所悉。
  相反,建虏对大明的情势却知之颇深,流贼的动向始终掌握,一见流贼快被大明朝廷歼灭了,立刻就会兴兵犯境,以为流贼的臂助。这当然都是建虏奸细的功劳。
  所以,建虏奸细是骆养性心中的痛,又或者一块疤,每每提起,都会令他心惊肉跳,只恐有一天自己会因为此事而被崇祯帝下狱论罪。
  而现在,建虏奸细忽然冒了出来。
  “京营军需官就是建虏奸细杀的,锦衣卫正在调查……”
  谣言已经在京师之中传的满天响。
  作为锦衣卫掌门人,掌握京畿内外一切动向,谣言兴起的第一时间,骆养性就知道了,然后他立刻明白了萧汉俊的用意。
  这是在打草惊蛇啊。
  京营军需官是建虏奸细杀的吗?当然不是,案发第一时间,骆养性就猜到是李家父子所为。
  李国祯杖毙了赵直,为了彻底将赵直的罪名坐实,避免他人找出事情的真相,那两个负责肉品、知道真相的军需官,必须死。
  李家父子杀人灭口,顺理成章。
  但现在,却有谣言说,是建虏奸细做的。不用问,谣言一定是萧汉俊派人传播的,为的就是逼出幕后的凶手。
  给建虏当奸细,视同谋逆,是诛九族的大罪。那凶手如何能不慌?一旦凶手露出破绽,作为幕后指使的李家父子岂能逃过?
  所以,这就是针对襄城伯府的一场图谋!
  如果没有萧汉俊的拜访,锦衣卫一定会出面澄清谣言,毕竟建虏奸细不是小事,岂可令百姓们随意传播?
  但现在,骆养性却什么也不能做,第一,萧汉俊已经警告过他了,第二,陛下令锦衣卫调查京营军需官被杀,找出建虏奸细的圣旨,已经传下来了,现在就在他的面前,能不能抓到那个凶手,也成了锦衣卫的任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怀疑萧汉俊正在监视他,虽然这里是镇抚司,身边都是他心腹,京营军情司的人不可能到这里,但小心总是错不了的。
  第四,襄城伯府肯定已经被监视了,一旦他向李守锜通风报信,被萧汉俊察觉,等待他的,必然是弥天大祸。第五,在他心里,未尝没有想看到襄城伯府倒霉,他能出一口怨气的幸灾乐祸的心理。三年前的那件事,将他和李守锜绑在了一起,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三年来,李守锜对他颐指气使,令他苦不堪言。如果能趁这个机会,削了李守锜的爵位,下狱论死,他的秘密就无人知道了,说起来,倒也是一件好事。
  “李守锜,老狐狸,这一次我看你怎么解?”
  骆养性暗暗道。
  ……
  右柳营营房。
  把总高进挎着刀,焦躁的在营房里走来走去。
  刚刚听到的消息,令他惊恐不已,如坠深渊。
  高进原本只是一个小旗长,多年前犯了军律,应该论斩,但时任京营总督李守锜救他一命,他感恩戴德,后来李守锜又将自己远方亲戚家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还为他在京师置办了房产,令他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从那时起,高进就成了李守锜的死士,但是李守锜所令,他绝不会有任何迟疑。
  前段时间,李国祯成为京营提督之后,对他也颇为照顾,不动声色的将他从百总提升为了把总,这一来,他对李家父子就更是死心踏地了,所以当李国祯秘密和他见面,交给他一个秘密任务时,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经过精密策划,最终将两个目标全部杀死,其中一人的尸体推到阴沟中,到现在都没有被人发现呢。
  事情做的漂亮,事后李国祯给了他一百两银子。
  最初,高进还有点紧张,怕被人发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一切如故,没有人怀疑他和两个军需官之死有什么联系,他渐渐平静了下来,但不想,今天上午一个惊人的消息出来,说两个军需官是被建虏奸细杀死的,锦衣卫正在彻查此案。
  如五雷轰顶。
  高进被吓住了。
  他可以为李家父子去死,因为他知道,他死后,襄城伯府会很好的照顾他的家人,但建虏奸细可不同,一旦被锦衣卫查获,那就是满门抄斩的结果!他的老婆,儿子,老母和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能活……
  怎么办?
  小襄城伯可没有说,杀两个军需官和建虏奸细的关系啊。
  高进越想越恐,于是假装腹泻,和右柳营副将请了一天假,急急返回家中,关上门窗,和妻子小声商议了一会。大约一刻钟后,他妻子换了一身干净衣裙,提着篮子出了门,假装去买菜,但其实却是往襄城伯府而去了。
  高进在家中焦急的等待消息。
  却不知,他的住家已经悄悄被包围了。
  原来,萧汉俊从一开始就认定,两个军需官之死,是熟人作案,因为只有熟人才能令两个军需官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被杀死,又因为幕后指使者比较明确,所以很轻易的就在京营中找出了十几个可能为襄城伯卖命的人,但具体是谁却不能确定,也不能冒然抓捕审问,因为一旦抓捕,事情就暴露了,只能慢慢地,一个个地排除。但这需要相当的时间,而太子追的急,所以萧汉俊才会采用“建虏奸细”的手段。
  果然,建虏奸细的消息一出来,高进就坐不住,急急回家,等于是自己暴露了自己。
  就在高家被包围的同时,高家媳妇提着竹篮,走到了距离襄城伯府还有一条街的小巷里,正想着见了襄城伯之后,如何说话时,前后左右忽然冲出几个黑衣人,将她围在了中间。“你们干什么?”高家媳妇吓得失声尖叫,手中的竹篮扔上了天。几个黑衣人却不由分说,将她控制住,塞到一辆马车里,急急离开。
  女人都是胆小的,根本没有多费劲,只告诉她一句:你如果不说实话,你全家都会被当成建虏奸细,她就把知道的全说了……她一招,高进自然也顶不住,将所做所为,一五一十的全交代,不过却坚决否认自己是建虏的奸细。
  襄城伯府。
  管家将外面的流言禀报给李守锜。
  李守锜听罢老脸发青,双手发抖,几乎站不住,好不容易定住心神,咬牙切齿的道:“打草惊蛇,高,高!”转对管家说道:“去告诉那个孽子,让他收拾收拾,准备随我进宫!”
第五百九十七章
棋高一着
  “进宫?”
  听到老爸要带自己进宫,这些天一直在家中卧床装病的李国祯十分不解。不过从老爹铁青的脸色里,他却已经看到了巨大的不祥,于是战战兢兢地问:“爹,出什么事了啊?为什么要进宫?”
  “这是你唯一的活路。”李守锜脸色沉得像是锅底:“见到陛下之后,坦白所有的罪行,痛哭求情。说不得你还有一条希望,我襄城伯府也还不至于大祸临头。”
  “为什么呀爹?”李国祯惊的跳了起来。
  李守锜老脸铁青,拐杖点地,一向冷静的声音也微微带出了颤抖:“没听到建虏奸细的传闻吗?高进一定沉不住气,一定会想办法和我襄城伯府联系,而这,正中了奸人的圈套!如果我料的不差,高进此时应该已经暴露,并且被太子的人抓到了,高进是我家的死士,若是别的理由,他一定能紧咬牙关,再是严刑拷打,他也不会把我襄城伯府供出来。但现在不同,现在高进背负的是建虏奸细的罪名,为了自清,为了避免全家被抄斩,他一定会把实情供出来,你指使他杀害两个军需官的事情隐藏不了,你设局诬陷赵直,将他杖毙的事情,也隐藏不了,两罪合一,你就是死罪,而一旦你落到太子的手里,你就更是活不了!”
  “啊……”李国祯听呆了。
  “而现在能救你的,只有陛下,你随我到御前自首,陛下是一个外冷内热之人,他看我年迈,你又痛哭自首的份上,一定不会重罚,刑部大理寺那边再稍微活动一下,你的小命能留住,而我襄城伯府也可转危为安。”李守锜说的一字一句。
  听到此,李国祯明白了,他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的冷汗涔涔而下,虽然老爹已经把道理解释的很清楚了,但他还是不愿意去自首,因为就算不死,牢狱之灾也是少不了的,对他这种从小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勋贵后代来说,牢狱同样是不可承受之重。
  “不,爹,我不去!”李国祯退后,吼道:“我去了就死定了,一定还有其他的办法,爹,你再想想!”
  李守锜痛苦的摇头。
  他何尝不想有其他的办法?但有高进这个人证,李国祯教唆杀人的罪名是跑不了的,依大明律,教唆杀人亦是死罪,赵直的案子,必然也会被翻出来,李国祯到时就是罪加一等。虽然有勋贵后代的身份,但太子盯着呢,刑部大理寺谁敢纵放?
  所以御前请罪,是唯一的一条路。李守锜相信,凭他几十年的老面子,崇祯帝一定会手下留情的。
  见老爹摇头,李国祯也知道没其他路了,他双膝一软,慢慢跪在地上,忽然嗷的一声哭了出来:“我后悔啊~~”
  ……
  襄城伯府府门大开。
  李国祯五花大绑,面如死灰的走在前,两名家丁押着他。而在李国祯之后,久病在床、不出府门的襄城伯李守锜坐在轿子里,面无表情的望着紫禁城的方向。
  “是襄城伯。”
  “这是怎么了?”
  街上的行人百姓不明就里,都围观上来。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所有人都知道襄城伯府出了大事,所以襄城伯才会押着儿子,往皇宫的方向走。但是什么事,却没有人知道。
  “快走,快走!”李守锜不停的催促。
  襄城伯府距离皇宫并没有多远,步行半个时辰就到,不想李守锜刚押着儿子走到皇宫前面的十王府街,前面锦衣重重,一大群的锦衣卫正挎刀而立,挡在街心,为首的乃是锦衣卫副指挥使吴道正。
  李国祯心中一沉。
  远远看见被绑着的李国祯,还有李国祯后面的轿子,吴道正大步上前,高举右手,叫一声:“停!”
  李国祯停下了。
  吴道正看他一眼,转到后面的轿子,向里面的李守锜行礼:“见过伯公。”
  李守锜眉毛跳动,吴道正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一丝不祥,连忙拱手回礼:“都指挥使客气,孽子犯了大明律,老夫正准备送他进宫,向陛下请罪,还望都指挥使让一下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