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1227

  对左良玉的隐忍,李自成一点都不奇怪,他本就知道“骂阵”没有效果,但骂阵对闯营自身士气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所以他不排斥使用骂阵战术。在骂阵的同时,他在亲兵的护卫下,来到军阵的最前方,隔着两百步,观察官军的阵型和军容。
  这其中,他对京营的步兵方阵看得尤其仔细。
  今晨之败,李过详细向他讲述过,不过他并不觉得李过是败在了官军的火器,也不觉得火器能完全主宰一场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军心和士兵的人数,才是决定一场战场胜败的关键。
  李过之败,只要是大意了。
  不过京营精良的甲胄,严整的队列,还是让他微微吃惊,他意识到,京营兵绝不是那些只能打顺风仗的地方官军。
  骂兵骂了一阵,都骂累了,见左军没反应,只能悻悻然收兵。
  “报闯帅,刘大掌盘的前营已到三里之外!”
  马蹄声响,探马来报。
  “好。”
  李自成兴奋。
  等待的时间太难熬了。
  很快,闯营阵后军旗摇动,烟尘漫天,刘芳亮十万步兵精锐中的三万前锋已经到达,都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三万大军在地平线出现,密密麻麻,连绵数里,人踩马踏,带着滚滚烟尘,将贾鲁河北岸都笼罩在了一片土黄色之中。
  “闯!”
  援兵到达,闯营士气大振。军士们齐声大喊。
  左营这边却有点色变,原本坐在地上休息的士兵纷纷跳了起来,骑兵更是上马,防备闯军可能的攻击。
  一炷香之后,刘芳亮亲率的三万闯营步兵主力和杨承祖率领的曹营步兵主力三万人也到达了,加上前锋三万人,一共是九万精锐。
  闯营十万大军,将绿色的原野都染成了土黄色,一眼望过去,遮天蔽日,漫山遍野。
  左营微微骚动,军旗也有点摇晃,他们只有一万人,本就人少,敌人忽然又来了十万大军,军力严重不足,面对闯军骇人的声势,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害怕。
  左营大纛之下。
  左梦庚紧张的咽了一口唾沫,脸色发白的对老爹说:“父帅,流贼势大,我左营需早寻退路……”
  一句话没说完,就见左良玉一个转身,“啪!”抡圆了手臂,一马鞭狠狠地抽在他的脸上,怒发冲冠的叱道:“闭嘴!再胡说八道乱我军心,本将杀了你祭旗!”
  这一下力量太大,抽得左梦庚额头上立刻就见了血,身体摇晃几下,差点栽下马去,退一步,捂着火辣辣地额头,左梦庚目光惊恐的望着老爹,他不明白老爹为什么会忽然发这么大的脾气,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不是左营的“座右铭”吗?今日怎么变了?难道老爹想要凭着这一万人马,和闯贼的十万人马硬拼吗?
第五百一十七章
朱仙镇之战(19)
  左梦庚挨受的马鞭,令众人惊异,也令其他有怯战心思的将领,收回了冲到嘴边的话语。
  左良玉一脸杀气的左右环视,又拨转马头,面对着麾下的将领,厉声说道:“都给本将听好了,本将受朝廷重恩,早已经抱定了有贼无我,有我无贼的信念,我军虽只有一万,但十万大军就在我等身后,皇太子更是在阵后看着我们,今日我左营只有进,没有退,任何人敢言退字,吾必斩不赦!”
  说罢,再拨转马头,拔出长刀,高喊道:“建功立业,杀贼报国就在眼前,全军听令,准备迎敌~~~”
  ……
  对面闯营中军。
  李自成仔细观望着左良玉的中军,当见到左军微微骚动,军旗摇晃之时,他举起马鞭遥指一笑:“左营还是这尿性,看见人多就怕了。”
  “哈哈哈……”闯营诸将都是嘲笑。
  笑声未停,就听见对面官军忽然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之声,原本面露惧色的官军士兵都跳了起来,一个个兴奋的呐喊,尤其是前面的三个精武营步兵方阵,连将官带士兵都是高举双臂,转身齐声大吼。看他们疯狂的样子,就好像是他们阵中来了天兵天将。
  怎么回事?
  李自成吃了一惊。
  官军的士气怎么会忽然大振?
  就见官军阵后军旗猎猎,烟尘滚滚,有一路大军正开赴而来,众多军旗之中,一杆明黄色的大纛分外显眼。纛旗上有飞龙,还有一日月同存、外面包围着火焰的图案。与纛旗相对应的还有一面蓝底的小宽旗,上面书四个大字:代天巡狩!纛旗和小旗都由锦衣卫执掌和护卫,外围武襄左卫保护。不论锦衣卫还是武襄左卫都是盔甲明亮,身材精壮,不说战力多少,只说那凌人的气势就足以令人心生畏惧。
  “太子来了!太子殿下!”
  官军齐声欢呼。
  大明朝皇太子代天出征的强大气势一亮出来,立刻就将官军原本有些低沉、甚至是惧怕的士气鼓动了起来。
  敌人势大,生死关头,皇太子不但亲临战阵,而且还带来了大批的援兵,官兵如何能不兴奋?
  “是朱家太子……”
  “胆子倒不小……居然敢到前面来。”
  闯营诸将小声议论。
  李自成脸色阴沉,目光紧紧盯着那一杆明黄色的大纛,刘芳亮的九万大军刚到,朱家太子的大纛就出现,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朱家太子有意设计的,如此一来,闯营高昂的士气、官军因为敌人大军压境、略显沮丧和害怕的心情,都在这一瞬间发生微妙的改变。
  伴随着朱家太子大櫜出现的,是一支两万余人的精锐部队。
  一千名三千营骑兵在前开路,四百武襄左卫夹杂一些锦衣卫护卫着太子和军中的重要官员和幕僚,两翼是兵甲齐备的精武营的两个千总队,后队是终于赶到前线的左柳营的一万一千名将士,在主将马德仁的率领下,虽然气喘吁吁,但阵型却也基本能保持齐整。
  再最后是左营的四千名步兵精锐。
  左营这一次一共选出了一万名步兵精锐作为前锋,提前到达的有两千,另有四千人正在围困柳庄,加上这四千,算是全数到达。
  至于护送粮草辎重的四万名左营士兵,此时还远远地落在后面。
  比起闯营的九万,官军新到的人马不过就两万余人。
  人虽少,但卷起的气势却一点都不比流贼差。
  在山呼海啸般的“太子殿下”声浪中,朱慈烺银盔银甲,顶贯红缨,骑着一匹全黑的西域骏马,腰悬长剑,表情淡定,在重重铁甲的护卫中,迈着不急不缓的步子,从容而来。
  他身后是滚滚的大军,人踩马踏掀起的烟尘直有三尺高,这一刻不是尘霾,倒像是为他的出场,而专门释放出的一阵烟火。
  数万大军,包括对面的流贼,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想要看当朝太子究竟长什么样?连最最顽固的反叛分子,视官家为仇愷的刘宗敏都睁大了眼珠子,竭力向对面张望——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这个狗朝廷,但朱家太子的尊贵身份却是他们不能否认的。
  “哈哈,黄口小儿一个……”牛金星戟指对面,哈哈而笑。在李自成面前,他要竭力表现他对朝廷的蔑视。
  他身边几个粗鲁的闯营将领也都是大笑了起来。
  有一人却是沉默。
  那就是李岩。
  李岩默默望着对面。和其他人猎奇的心态不同,他心情是沉重的,他的爱妻红娘子落到了朱家太子的手中,在他连续拒绝朱家太子的劝降之后,不知道妻子现在的情况怎样?朱家太子会不会在一怒之下,杀了他的妻子以祭旗呢?
  同时,李岩更有一种隐隐地担忧,他觉得,今日战局,一定不会像闯帅想象的那么顺利。那年纪虽轻,但却颇有手腕和谋略的朱家太子,一定有他们还没有想到的“后招”。
  宋献策掐着手指,摇晃脑袋,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道他在算此战的胜败呢,还是在算朱家太子的运数?
  曹营旗帜下。
  在骑兵列的最后面,一名身材娇小的黑衣骑兵因为视线被挡,看不到对面的官军,急得不停的拨马,甚至想要在马背上站起来。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因为那样一来,她身份就有可能会暴露,只能强忍住好奇心,不停地问身边的那名老兵:“黎叔,你看见了没有?真是朱家太子吗?”
  披着铁甲、老兵打扮的黎叔摇头:“我没有看到,不过应该是,那代天巡狩的大旗,可不是随便人就敢打的!”
  黑衣人握了握手中的短剑,抬目望着天空,用娇脆的声音道:“那就好,只要有机会,我一定取了他的性命,让崇祯老儿去哭!”
  官军的欢呼声还在继续,在亲眼见到大明太子的英武和从容,尤其是太子带来大批援兵之后。官军的军心登时就稳定了下来——太子如此镇定,显然是成竹在胸,又亲临前线,此战必胜。
  太子代天出征的大纛一到,左良玉“平贼将军”的大纛就降了下来,战场上只能有一个统帅,现在是太子领军。左良玉率领左营众将亲自迎接太子。战场一切从简,没有跪拜,只是抱拳,太子勒住战马,在马上点头,肃然道:“不必多礼,布阵迎敌要紧。”
  这中间,所有的步兵,不论太子新带来的两个精武营的千总队,还在原先在中军列阵的左部两千步兵,全部都冲到第一线列阵御敌,只有左柳营分出了六千人马和阎应元的千总队列在中军大纛之前,作为大军的后备队。
  步兵布防的调整,由吴甡亲自指挥和调派。在他的喝令下,各部步兵到指定的地点列阵防御。
  考虑到左营步兵缺少火器,战力难以保证,所以吴甡将精武营的四个千总队分别派在了前方御敌的四个重要部位,中间穿插左营步兵和左柳营。等于是以精武营为干,以左柳营和左营为枝,形成一道稳固的防御体系。如果他们两部顶不住,临近的精武营可随时支援。
  官军步兵一共两万余人,摆出了一个大约六里长的正面防御阵型,两翼则由左良玉的骑兵负责,太子在三千营和武襄左卫的保护下,坐镇中军,提振士气,调派人马。
  为什么是六里?因为六里是官军防御的最低限度,少于六里,流贼完全可以绕过官军防御,去贾鲁河的更上游,或者绕道救援柳庄。六里不但是最低防御,同时也是两万步兵的防御极限。
  一片人喊马嘶、官军急急布防之中,朱慈烺拨马冲上小山坡的最高处,远望对面的流贼军阵。
  当官军布阵的同时,对面的流贼也在乱糟糟的准备进攻,十万大军的调派不但需要时间,更需要相当的指挥能力,各个大掌盘、中掌盘,都策马来去,挥舞马鞭,指挥手下的兵马进入相对应的进攻阵地。
  山坡上,左良玉小声向朱慈烺汇报军情。
  对于太子的出现,左良玉一点都不意外,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以太子的英武和自信,是一定会亲自到前线督战的。刚才他只所以给了左梦庚一马鞭,乃是因为他得到消息,说太子已经行到了身后两里之处,但不知为何忽然又停下了脚步,左良玉刚开始不明白,但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太子的用意。
  太子身份尊贵,他出场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振官军的士气。
  所以时机选择非常重要,来早了,官军鼓起的士气可能很快就会泄掉,来晚了,战斗开始了,想要鼓舞士气也来不及。而太子选择的时机非常恰当,正是闯营大军到达、官军军心动摇之时,太子的出场,不但振奋了官军的士气,也压制了流贼的气焰。
  明白了太子的用意,在佩服太子心机的同时,左良玉就更是戒慎小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