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1227

  事情定下,接着就是大功臣郑芝龙上朝觐见了。
  百官瞩目之下,郑芝龙上朝。
  这是郑芝龙的荣耀时刻。
  身着三品武官朝服,戴着纱帽,郑芝龙恭恭敬敬地进入殿中,向天子叩拜。
  不知道是不是八十万两银子的缘故,崇祯帝对郑芝龙越看越喜欢,不但夸奖他急朝廷之所急,提他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还赐了他玉带——这可是一般武官享受不到的荣耀,一般只有立有大功的武将才能享受,郑芝龙这一次也算是例外了。散朝后崇祯帝更召郑芝龙到乾清宫的暖阁中单独谈话。
  不得不说,崇祯帝笼络人心还是有一套的,又升官又玉带,又单独召见,郑芝龙感激的涕泪交零,心里第一次有了报效朝廷的忠心。当然了,他的忠心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朝廷不能损害他的利益。
  早朝结束,朱慈烺神情轻松。笼络郑家父子的第一步迈得还算踏实,虽然割了郑芝龙的肉,但升了郑芝龙的官,又将登州到日本的航线控制权交给了郑芝龙,以郑芝龙的聪明,这笔账,应该能算清楚,心底绝不敢对朝廷有什么怨恨,纵使有怨恨也不敢表现出来,接下来的重点是国姓爷,朱慈烺想着,必须给国姓爷单独开一个小灶,让他知道肩负的重任……
  下午。
  城外大校场。
  朱慈烺邀请郑家兄弟父子三人观看精武营的操演。
  经过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精武营的军容军貌和士兵的精气神,隐隐然已见强者的风范。太子已经可以拿出来,震慑一下东南的诸侯了。
  精武营一共有六个千总队,朱慈烺选了操演成绩最好的三个千总队,将近四千人披挂整齐、手持武器,在校场上排成了三个严整有序的方阵。其中两个长枪大盾阵,一个火枪阵,方阵中,每一个士兵都神情肃穆、挺胸抬头,如同一座座静静矗立的铁塔。全场没有一丝多余的声音,惟有风吹过,军旗卷起的微微作响。
第四百章
震慑诸侯
  郑芝龙暗暗心惊,虽然他是海寇出身,不善陆战,只长海战,但多年的军伍生涯不是白混的,是不是强兵,他一眼就能看个七七八八。在他的听闻里,京营就是一群糜烂透顶、毫无战力的烂兵,不要说杀敌了,就是摆军阵也摆不出什么威武之气。但眼前的军士却跟传说中完全不同,不但队列整齐,精神饱满,而且一个个皮肤黝黑,身材健壮,一看就是经过了长期而艰苦的训练。这样的兵,必然是强兵啊。
  和其父的心惊不同,郑森却是仔细的看着军阵中的每一个士兵,思索着陆军的强军之道。
  在郑森身边,太子身后,小将佟定方一脸兴奋地看着眼前的精武营,他到京营两天了,虽然还没有太深入,但精武营和辽东边镇完全不同的操练方法令他眼睛一亮,特别是精武营齐整的队列,那一声声的齐步走、向前看,都让他眼界大开——兵居然可以这样练!
  精武营的精气神,那整齐的队列,一天十公里长跑,却无一人掉队的景象让他意识到这种训练方法看似荒谬,但其实却很有效果。
  而京营的军规军训也让他震撼。
  当他悄悄询问,得知精武营的军规和操练之法都是出自太子之手时,他对年轻太子不由就更加钦佩了。
  “开始吧。”朱慈烺向佟定方点头。
  佟定方现在是太子殿下的中军官,所谓中军官就是一军主将的侍从武官,主要负责接收上级军令,对下发布军令,管理军事文档等等,类似于近现代军队的司令的秘书,还兼了部分的参谋功能。中军官要始终跟随在主将身边,一般只有主将的亲信才可以担任,朱慈烺用佟定方做中军官,可见他对佟定方的器重和信任。
  “得令!”
  佟定方抱拳听令,然后大步迈出,走到石台的边缘,举起一面蓝色的写着“令”字三角小旗来回晃动两下。
  立刻,石台下的旗帜一齐摇动了起来,鼓声擂响,沉寂的校场忽然沸腾了起来,原本静止如水的两个冷兵器方阵开始迅速变动,随着下层军官的各种口令,进行着各种队列操演。齐步行进,跑步行进,方阵变圆阵,收缩防守,再扩大为方阵……脚步将大地踏得隆隆作响,长盾如一面面的铁墙,长枪如刺猬,无论怎么转换,阵型始终保持齐整,即使是站在石台之上,也能感觉到那股压迫而来的凌人气势。
  郑家父子还好,郑鸿逵却微微变了脸色,显然是被精武营凌厉的气势吓到了。
  朱慈烺表面平静,但心情却是激动,苍天不负有心人,精武营终于是有一点样子了。
  “停!”
  简单的几个阵型展示之后,旗帜一挥,鼓声一收,两个方阵倏然静止,几乎听不到什么杂音——这是最难的,所谓易出难收,能一起行动,但却未必能一齐停止。
  “刺!”
  接着是对杀操练,两个冷兵器方阵都变为四列纵队,一排长盾在前,四排长枪在后,随着战鼓和铜锣的指令,前杀或者是后退,不是一个人前杀,而是整个方阵一起向前迈进两步,随着长官的命令,手中的长枪向对面刺去,而对面的方阵要收枪抬盾后退两步,不然就会被长枪刺到脸上。反之也一样。
  不同于对阵表演,这是真正的直面枪尖,最前面的长盾手和第一排的长枪手,他们前进或者后退时,对面方阵的长枪枪尖离他们只有两步的距离,如果他们退的稍慢一点,就会造成流血受伤,但如果提前迈步后撤,不但会被身后的兄弟绊倒,也会乱了阵型,更有可能受伤,因此所有人都必须听从号令,整个一千人的大方阵必须像一个人一样同进同退,稍有差池,就会出乱子。
  而没有命令,即使对面的长枪戳到眼睛上也不能乱动。
  “刺!”
  “退!”
  随着口令,两个方阵做出不同的动作,如林的长枪不见丝毫混乱。
  “好!”
  石台上,郑森小声赞叹了一句。
  朱慈烺微微点头,目光看向立在石台下的张家玉和吴襄。
  张家玉不是将官,现在挂的只是一个“参赞”的职务,但因为有太子的任命,所以他兼了“操练使”,主要负责精武营“鸳鸯阵”的讲解和操练,原本,张家玉是整个京营之中,唯一知道太子关于“古斯塔夫方阵”想法的人,朱慈烺将自己脑子里面记忆的,关于古斯塔夫方阵的点点滴滴都写在了几张大纸上,并画了一个大概的阵型图,交给张家玉看,求他的看法。
  朱慈烺觉得,张家玉可能是整个京营中唯一能看懂古斯塔夫阵法的人。
  张家玉虽然不是武将,也还没有上过战场,但对军阵军形的理解却好像有天然的悟性,对太子这种冷热兵器混用的新式阵型,他先是惊奇,接着赞叹,最后就提出了一大堆的疑问和难点。
  但朱慈烺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有些实在是记不起来了。朱慈烺只能告诉张家玉,这种阵法能将火枪威力发挥到极致,不管是步战还是面对敌方的骑兵,都能从容应对,因此要在精武营全面推广,至于你问的这些问题,我无法回答你,你自己琢磨吧。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张家玉一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这阵型是哪来的,谁构想的?但面对皇太子,他不能多问,只能捧着朱慈烺的手稿,回营帐慢慢琢磨。
  别说,他琢磨了两天,还真就琢磨出了一点东西,比如他认为,古斯塔夫突前的那一队长枪兵,不但可以抵挡敌人骑兵的突然冲击,而且还是一个诱敌的靶子。当敌人对这一小队长枪兵开火时,后面的火枪兵会忽然冲出,对敌人一阵猛射,因为古斯塔夫的阵型是条状、品字形的排列向前,顶头的长枪阵被攻击,后面两阵能冲出的火枪兵会有很多,绝对可以将对面的敌人射得稀里哗啦。射击完毕,火枪兵就退回第二列装弹。
  朱慈烺绞尽脑汁的仔细回想,别说,最突前的那个长枪方阵确实是有这个功效,所以他们的盔甲和装备,远比跟在后面的更齐备更精良。
第四百零一章
治军之法
  这一来,太子对张家玉的才气和悟性更加佩服。
  张家玉也不居功,说并非是自己想出的,而是他集合了营中的将官,一起讨论,并且请教了老总镇吴襄最后得出的结论。
  朱慈烺听了吃惊,古斯塔夫方阵可是一个秘密,你怎么可以告诉他人?
  张家玉愕然,殿下你没说不可以呀?
  朱慈烺想想也是,自己并没有命令,再者,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古斯塔夫方阵终究是在要精武营推广实践,让将官们早点参与进来,增加对阵型的了解并不是坏事,而自己也太过小心,有些东西其实并没有保密的必要。
  所以,古斯塔夫方阵的操演虽然还没有完全展开,但关于阵型的讨论,张家玉却已经主持过好几次了,不过大部分将官对这个“怪怪”地阵型,都是不能理解,只有极少数的将官隐约摸到了一点门路。
  今天演练的当然不是古斯塔夫阵,而是明军传统的刺杀和格挡。但不同的是,不再强调士兵个人的武勇,而是更着重训练士兵的集体意识和服从命令的本能,这是“鸳鸯阵”的精髓,也是戚少保练军治军之法。
  石台下,张家玉一脸紧张,他是今天操演的总指挥,太子殿下向他交代,今天操演不允许出任何的差错,一定要在郑家父子面前,将精武营的威风和实力展现出来!
  虽然太子没有明说,但张家玉却知道太子有威慑诸侯的意思,因此他全身的神经都紧绷到了极点,盯着场中的方阵,预备着哪里出了差错,要立刻补救。
  “虎!”
  随着一声整齐有力、直冲云霄的大吼,两个千人队的对抗操演结束。张家玉提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因为喊声太大太突兀,石台上的郑鸿逵被吓的一哆嗦,差点跌坐在地上,太子身边的锦衣卫都是憋笑,郑芝龙狠狠瞪了弟弟一眼,觉得脸上无光。
  操演结束,两个冷兵器方阵整理队形,然后小跑步离开。虽然是跑步,但阵型依然齐整。
  郑森忍了这么久,终于是忍不住了,不顾父亲的眼神阻止,他朝朱慈烺躬身:“殿下,精武营所喊的口号臣闻所未闻,不知道是何意啊?”
  “就是明面上的意思。”朱慈烺笑:“左就是左,右就是右,前进是前进,后转是后转。”
  郑森沉思道:“殿下抚军不过两月,精武营就已经如此齐整,难道是口令的功劳吗?”话一出口就知道鲁莽了,连忙请罪:“臣唐突,殿下恕罪。”
  见年轻的郑森对治军之法十分用心和在意,朱慈烺颇为欣慰,笑道:“无妨。”正好张家玉跑上石台复命,于是道:“张家玉,这个问题你来回答。”
  “是。”张家玉抱拳,向郑森施一礼,然后道:“口令不过是辅助,真正让京营脱胎换骨的是军纪森严、赏罚严明、后勤无忧、居家有田。四管其下,军士自然就刻苦操练,勇于向前。”
  张大帅哥总结的很具体,郑森听得点头,郑芝龙和郑鸿逵也都是微微颌首。
  太子又微笑补充:“另外再加三条,荣誉,责任,勇气,这三项并非全部天生,需要有人灌输给士兵们,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如此,纵使在战场上遇上了逆境,士兵们也不会轻易溃逃。”
  西方一名著名的统帅曾经说过,荣誉,责任,勇气,是一名优秀士兵的必备品质,朱慈烺深以为然。所谓荣誉,其实就是羞耻感。有羞耻感,有责任感,有勇气杀敌,配以精良的装备,这样的士兵组成的军队,必将无往而不胜。
  郑森微微动容,因为这是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军法严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阶段,太子治军却已经跳出物质奖励,进阶到思想层面,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就让他茅塞顿开,隐隐约,他好像彻底明白京营脱胎换骨的原因了。
  “谢殿下教诲,臣明白了。”郑森深深一拜,心悦诚服。他尊敬的不止是太子的地位,更是太子的见识,在这之前,郑森自命颇高,并不觉得比自己小三岁的太子会有多高明,但经过昨晚的酒宴和今天的操练,他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了。
  大明有此皇太子,何愁不能中兴?
  郑森心中隐隐有激动。
  “郑总镇,你军中的鸟铳兵几何?”朱慈烺看向郑芝龙。
  郑芝龙连忙回答:“十者其一。”
  海上交锋先是火炮轰击,再鸟铳近距离的射击,最后勾住敌船,士兵跳将上去展开肉搏战,夺取船只,抢夺财物,这是海盗基本的作业流程,虽然被招安成了官军,但郑芝龙这一套战法并没有改变,十分之一的鸟铳兵虽然不多,但比起北方边军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而且这十分之一的鸟铳兵,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斑鸠铳。
  朱慈烺点头:“接下来是精武营鸟铳兵的操演,若有不足,还望总镇指出。”
  郑芝龙抱拳惶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