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1227

  朱慈烺像是知道他对火器的轻视,所以要令他试枪。
  佟定方双手接过遂发枪。
  毕懋康的侄子毕登瀚帮着装好火药。
  四周火把通明。
  佟定方举枪瞄准。
  “砰!”
  一声枪响,没有击中木靶,铅弹擦着木耙飞过去了,将对面的墙壁打的火星四溅。
  虽然没有中的,但现场众人却都已经感受到了遂发枪的威力了。
  改进了火药配方,用了新式的火药,枪膛打造又严格要求,而且照皇太子的建议,配备了新式的更接近于现代步枪的枪托,稳定性更好,后座力更容易被吸收,如此一来,士兵更容易操作。
  没有打中木耙,佟定方闹了一个大红脸,他是射箭手,百步之内从没有脱靶的时候,何况鸟铳的木靶远比弓箭的环靶更长更宽,想不到却“丢人”了。
  “毕登瀚,你来一发。”
  朱慈烺看了佟定方一眼,深意一笑,又令毕登瀚试枪。
  作为毕懋康的侄子,每天都在琢磨遂发枪,毕登瀚对遂发枪的熟悉程度不在叔叔之下。得了太子的命令,他熟练的装好火药,举起枪,稍微一瞄,砰的一声,八十步外的木靶被打的粉碎。
  “好。”众人齐声叫好。
  佟定方脸更红了,他是武将,但想不到在鸟铳的使用上竟然不如火器厂的一个文官,实在是丢人啊,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鸟铳练好了,免得下次再丢人
  亲眼见到遂发枪,又问了遂发枪的产量之后,朱慈烺心情大好。
  自从毕懋康到了火器厂后,火器厂就停止了火绳枪的生产,只专心打造铳管并依照毕懋康的图纸,铸造遂发枪的各个零件,三千多名工匠,连续加班一个月,到今日已经铸造出了足够三千支鸟铳使用的零件,铳管也打造了将近一千五百支(平均一天能打造五十支),接下来就是大批量的装配生产了。
  照刘若愚的估算,到五月初,火器厂一共可以生产三千支的遂发火铳。
  精武营现在有九千精锐,照朱慈烺的谋划,其中要有四千名的火枪兵,再配上神机营一千火炮兵和三千营的一千余骑兵,未来这一万一千人将是决战开封的主力。
  所以鸟铳一定要足额配备,但朱慈烺也知道,照火器厂现在的产能,两月的时间生产三千支鸟铳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如果一劲催促,质量难免就会有所松懈,因此朱慈烺没有催促,只点头赞许。
  朱慈烺对毕懋康和宋应星道:“遂发鸟铳对我大明至关重要,明日我就上疏圣天子,为两位先生请功!”
  得了太子的夸奖,两位老先生都是激动。但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感恩。
  他们两人都六十多了,到他们这个年纪,对功名利禄早已经没有太多的奢望了。
  他两人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伏,毕懋康更是在家闲居将近十年,穷困潦倒,若非太子青睐,不要说为朝廷立功,恐怕连温饱也是问题,如今在火器厂发挥长才,报效朝廷,做出的成绩能被太子肯定,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宠了,如果再被圣天子肯定,他们两人就死而无憾了。
  “还有刘公公你,你也是大功一件!”朱慈烺又看向老太监刘若愚。
  在太子和两位老先生交谈之时,刘若愚站在一边,沟壑纵横的老脸满是平静,听到太子的夸奖,惶恐的躬身。
  遂发枪成了,朱慈烺谋划的另一件利器手榴弹呢?
  其实手榴弹七天前就已经成了,但因为太子殿下不在京师,所以刘若愚还来得及禀报。
  三个黑漆漆的的带有龟纹、圆柱形的、一掌可握的手榴弹放在桌上,下方有一根清楚的引线。
  朱慈烺抓起来掂了一下。
  刘若愚还好,田守信却是紧张的屏住了呼吸。
  这黑乎乎的家伙可是一个危险品,如果在太子手中出了什么意外,在场的人可都万死莫恕。
  朱慈烺掂了两下觉得还好,抓手实在,份量大约在三斤左右,比现代手榴弹重了差不多三倍,没办法,在火药不纯的情况下,要达到一定的威力,只能加大重量,增加火药量。
  不过三斤重的大铁蛋子,肯定是扔不了多远的,临阵遇敌时,只能近距离的使用。同时士兵也携带不了多少,一人只能携带一颗。
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岩其人
  即便如此,这也已经是超前的发明了,想到那种敌人千军万马冲来,我军一阵手榴弹,将之炸的七零八落、血肉横飞的场面,朱慈烺就激动无比。
  “威力如何?”
  朱慈烺转看刘若愚,眼睛里有藏不住的兴奋。
  “回殿下,杀伤距离约在三到四步,绑在狗身上可炸得血肉横飞。”刘若愚回答。
  三到四步,比之现代手榴弹的威力实在是差的太远,不过在这个时代应该已经足够了。
  狗能被炸的血肉横飞,披着盔甲的人就算不血肉横飞,估计也难逃一死。
  “很好,但质量一定要保证。”朱慈烺提出重要关键
  “是,奴婢必竭尽全力。”刘若愚躬身。
  朱慈烺点头,仰望夜空:“今日太晚了,明日到城外大校场,本宫亲眼看威力如何?另,凡参加研发的工匠,每人赏纹银十两,骨干工匠赏二十两。”
  “遵命。”刘若愚躬身。
  “另外几项可有进展?”朱慈烺问。除了遂发枪和手榴弹,火器厂还担负着铁脱硫、铅弹光滑等科目的研发,
  刘若愚摇头:“奴婢惭愧,这几项尚没有进展。”
  虽有失望,但朱慈烺仍然勉励道:“不着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簇可就,本宫有耐心,你对匠人们更要有耐心,不可太过于催促。”
  “奴婢明白。”
  从火器厂离开时,朱慈烺心情好极了,应该说,这是他穿越以来心情最好的一个夜晚,因为他的逆转大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已经是深夜10点多,街道上没有一个人,也没有灯光,两名锦衣卫提着灯笼在前引路,众人在后随行,夜风清凉,暗夜静寂,马蹄踩在青石板街面上发出清脆响。
  佟定方闷闷不乐,他一直在为脱靶射击而惭愧,跟在朱慈烺身后,有点无精打采。
  朱慈烺看他一眼,笑:“镇远,想什么呢你?”
  佟定方字镇远。
  “回殿下,臣什么也没有想。”佟定方赶紧抬起头。
  朱慈烺笑道:“还惭愧呢。其实鸟铳比弓箭容易的多,只要你用心学习,以你的能力,不超一个月,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鸟铳手。所以努力吧,本宫希望你早日成为弓箭和鸟铳的双英!”
  得了太子的鼓励,佟定方脸色一下就涨红,在马上抱拳施礼:“臣明白了,臣必努力!”
  朱慈烺微微点头,对佟定方他是非常看好的。
  回到府中,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了,朱慈烺原本已经困的不行,想要睡觉了,但一份新到的塘报,却让他的心又提了起来——流贼正在商丘城中搜捕商丘县令梁以樟和侯家公子侯方域……
  河南商丘城。
  熊熊大火从晚上一直燃烧到次日上午,终于是渐渐熄灭了,但整个商丘城已经变成了一片灰烬,临近中午时,闯军的一名年轻将领带着几个亲随登上了昨夜战斗最激烈的西城门,遇见的闯军士卒都喊他“李公子”。
  原来是李岩。
  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有功名的举人投靠流贼,在明末是极其少有的事情,偏偏李自成账下就有两个,一个是号称智多星的牛金星,另一个就是李岩了。
  李信是官宦后代,因为行侠仗义,常常周济穷人,在杞县名声极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崇祯十二年河南大旱,他劝说县令暂停征税,并开仓赈灾,但县令哪有余粮赈灾?结果灾民哗变,抢劫城中富户,并推举“李公子”为他们的首领。
  彼时的李岩并没有反叛朝廷之心,他被灾民推举为首领后,吓的三魂出窍,一方面竭力自清,另一方面则劝说灾民放下武器,但不等他成功劝说,州府的平乱大军就已经赶到了,一班乌合之众的灾民,哪里是官军的对手?灾民被击溃,李岩本人也被投入大狱,等候朝廷的处置。
  原本李岩以为自己必死,但不想一股蒙面人忽然袭击了大狱,将他从狱中救了出来。
  却是红娘子。
  事到如今,李岩不反也不行了,于是他和红娘子便反出杞县,投奔李自成去了。
  到今日,已经有两年时间了,这两年中李岩为李自成出谋划策,贡献了不少好点子,极得李自成的信任。而这次围攻归德,就是出自他的谋划。
  攻取归德府并不是为了占领城池,而是为了夺取城中的财物和粮米,同时也是清除开封府的外围屏障,将开封府彻彻底底的变成一座豫北的一座孤城,为接下来攻取开封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归德府已经被攻陷,李岩站在城楼上,望着满城的残垣断壁,脸上却一点喜色都没有。
  二十万大军潜行百里,围攻了五天,最后却只得到了一座空城,实在是得不偿失。闯军在中原流窜作战多年,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天这样,攻取一座大城,但却一无所获的情况呢。历来各地的官员最多就是焚烧府库,从来没有出现过城中富户也被同时焚烧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明代官员大部分都出自士绅,焚烧士绅的财产,等于是在同自己的同类为敌,何况这是内战不是外战,官员们天生都有一种城中百姓是本官保护的对象,本官如果焚烧百姓的财物,又跟城外的流贼有什么区别呢?
  正是因为如此,流贼每每攻下一座城池,都得获得大量补给。
  不能说官员不对,只能说时势使然。
  但今日的商丘却是一个特例。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商丘知县梁以樟和侯家公子侯方域,梁以樟也就罢了,但侯方域的出现却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李岩不只是李自成的谋士,更负责闯军的“情搜”,是闯军的情报负责人,在围攻商丘城的十天前,他就派了大量的奸细潜入商丘,掌握商丘守军的一举一动,最初得到的情报都还正常,一切都在掌握中,但等到侯方域回到商丘后,情况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