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1227

  从兵部出来,朱慈烺再赶往场外大校场。
  “殿下,不如下午再去吧,这会都快中午了。”田守信小声劝。这段日子太子起早贪黑,风里雨里,几乎没有歇息的时间,他实在是心疼。
  “不,张家玉做了一个操练鸳鸯阵的场子,我得去看一下。”
  朱慈烺踩蹬上马。
  田守信和武襄左卫指挥使宗俊泰只能跟上。
  众将在校场营门口列队迎接。
  朱慈烺翻身下马,看向众将中的一人:“张家玉,操练场是否已经布置好?”
  张家玉出列抱拳:“回殿下,已经妥当。”
  “走,瞧瞧去!”
  朱慈烺兴奋。
  虽然不是武将,但张家玉对鸳鸯阵的了解却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武将,也超过了朱慈烺,原因也简单,张家玉是广东人,而戚继光的最后一任就是广东总兵。1582年,戚继光调任广东总兵,在广东的三年期间,他“任真任怨,以国事研究者犹家事,谋兵如谋身”不但走遍了广东沿边沿海,而且还在广东练出了一支以鸳鸯阵为主体的广东军。
  广东是戚继光最后练兵的地方,也是鸳鸯阵在戚继光的老家登州之外,另一个留有火种的所在。
  可惜的是,继任的广东总兵丢弃了戚家军的传统,废弛了鸳鸯阵,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鸳鸯阵的对阵操练之法被保留下来,张家玉习文又喜武,一直将戚继光视为偶像,在家乡期间对戚继光赖以成名的鸳鸯阵颇有留意,拜访了很多老军人,得到了不少宝贵的素材,因此他对鸳鸯阵的理解远比一般人更深刻——这也是上一次他能战胜张名振的原因。
  长期而言,朱慈烺要在京营实施的是古斯塔夫阵型为主,鸳鸯阵为辅的策略。
  所谓古斯塔夫阵型为主指的就是遇上大股敌人时,鸟铳长枪火炮加骑兵相互配合一起杀敌,鸳鸯阵为辅则是遇见小股敌人,或者是小队兵马在外行军忽遇敌人时所采取的阵型。
  但古斯塔夫阵型太复杂,需要大量的受过严格操练且能忠实执行命令的低阶军官和军士,以确保小编队的指挥的专业性。
  现阶段京营根本没有这么多的人才。
  所以朱慈烺只能先从鸳鸯阵入手。
  鸳鸯阵熟练了,锻炼出一批核心的中下层军官,以他们为骨干,再来操练古斯塔夫方阵就事半功倍了。
  朱慈烺刚要迈步走,贺珍却小步上前,双手抱拳,脸色尴尬的禀报:“禀殿下……出了一点小问题。”
  “怎么了?”朱慈烺停住脚步。
  “昨日臣派中军去招原蓟州参将董朝甫,不想那厮竟然打翻了臣的中军,抢夺马匹,往山中逃去了。”贺珍低下头,颇为惭愧,他的中军也算是一员骁勇之将,但却被一名六十岁的老头打倒在地,抢夺了马匹,并在眼皮子底下逃走了,作为主将,他实在是羞臊。
  “嗯?”
  朱慈烺还真是惊讶了,他可是皇太子,自从穿越以来,不管召见谁,还没有一个敢抗拒的,这个董朝甫是疯了吗?又或者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做贼心虚,见了军中的使者,立刻害怕逃跑?
  “臣的中军正带领昌平县衙的兵丁往山中搜捕,不抓到董朝甫,绝不回来复命!”贺珍道。
  朱慈烺想一想,摇头:“算了,让他们撤回来吧,董朝甫既然不想见我,硬抓回来也无益。”
  “殿下……”贺珍不甘心。
  朱慈烺摆手,示意不用说了:“去把刘仲礼找来,一会我有话问他。”董朝甫的逃跑并有内情,刘仲礼有可能会知道。
  “是。”贺珍退下。
  朱慈烺看向田守信:“守信,派人去兵部跑一趟,将董朝甫的旧档全部调出来,再去一趟锦衣卫,看是否有侦缉董朝甫的记录?”
  “是。”田守信听令。
  朱慈烺继续向前,在众将的簇拥下,兴冲冲来到位在校场右半区的小操场。
第三百四十三章
带队练使
  远远就看见场边竖着几面非常醒目的大黑板,走近一看,上面画满了士兵,手里武器从长牌圆牌到长枪,各不相同,但每一个小队的人数却都是十二人。
  原来是鸳鸯阵的阵型变化和攻防转换说明。
  考虑到士兵之中文盲占了百分之九九,说明全部采取图画,而不是文字。
  这当然是张家玉的杰作。
  为了这几面黑板,张家玉将戚少保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再一次的研读好几遍,又听取了太子的一些建议,获得太子首肯之后,便将操练图亲手绘在了这几面黑板之上。
  朱慈烺仔细看,看完之后非常满意。
  他事先是看过草稿的,但实际的黑板效果比草稿好过好几倍。因为黑板更大更直接,张家玉画的也更精细。
  即便是不识字的文盲在看了黑板图解之后,对鸳鸯阵的转换也会有一些肤浅的了解。如再有张家玉的讲解,士兵们操练鸳鸯阵的速度一定会大大加快。
  不同的是,鸳鸯阵的八名长枪手稍微有改动。
  八名长枪手中六人手持一丈三尺(四米)的新式长枪,增加攻击的范围和距离,另外两人手持一丈(三米)镰钩枪,镰钩枪不但可以代替镗耙的作用,配合圆牌手,在近距离保护长牌手和长枪手,如果遇上建虏骑兵,还可以勾马腿——这是张家玉提议,朱慈烺拍板决定的结果。
  鸳鸯阵的图画简单易懂,张家玉画的更是生动有趣,众将看了都是称赞。
  “张家玉,为诸君讲一下!”朱慈烺淡淡笑。
  “遵旨!”
  张家玉站在黑板旁,将鸳鸯阵的进退转换和阵型变化简单但又非常明了的做了一番解释,不愧是来年要中进士的人,果然是高才高智,一样的道理,朱慈烺就难以像他讲的这么透彻和明了。
  众将对鸳鸯阵的顿悟又多了几分。
  接下来,朱慈烺顺理成章的任命张家玉为操练鸳鸯阵的带队练使。
  长枪队从普通士兵到百总,都必须听从张家玉的操练指挥,敢有不从者,军法处置!
  张家玉只是一个赞画,只有提出建议的职责,并没有操练或者是指挥军队的权力,但“带队练使”的名衔一挂,他就有这种权力了。
  带队练使不是官职名,没有品阶,只是军中的一个暂时设置,不过地位却非常尊崇,相当于是士兵们的老师,华夏民族最讲究的就是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武人虽没有文人那么较真,但“带队练使”的职务却也是任何人也不敢小视的。
  “遵命!”张家玉慨然受命,一点都没有文人自谦的做作。
  众将都抱拳向他致意。
  连吴襄和李国祯都不得不意思了一下。
  朱慈烺宣布,从今日里,精武营的操练依照新的操典进行。善柳营、左右柳营的队列操练还没有结束,所以继续使用旧的操典。
  新操典大概内容为:卯时起床,五公里长跑到大校场、休息一刻、吃早餐、半个时辰的队列训练、再半个时辰的戚家拳,由徐文朴为教官。同一时间,百总以上的军官听兵法谋略课(这一个环节徐文朴暂时无法参加)。
  再然后就是技能训练。长牌练牌,长枪手练枪,鸟铳兵练铳,弓箭手射箭,斥候兵练习技能。
  午饭后休息半个时辰(一小时)。
  下午操练鸳鸯阵,其间贯穿力量训练,中间休息两刻,每人补充两个馒头,黄昏结束前再有一次队列和戚家拳训练。
  黄昏,一天操练结束,所有将士五公里长跑返回京师营地,晚饭后思想教导课,也可以是一天训练总结会,具体内容由思想教导官安排掌握。
  “诸君可有异议?”
  宣布完毕,朱慈烺环视众将,问。
  无人有异议,都是听令。
  朱慈烺点头:“那就执行吧。”
  “遵命!”
  ……
  “区区一个举人,不过就是知道一点鸳鸯阵的皮毛,居然就敢拿来操练精武营,真是儿戏啊!”
  回到自己的营帐之后,小伯公李国祯气的将亲随送过来的茶碗拍在了地上。
  其实他倒不是气张家玉任了一个带队练使,而是气张家玉得到了太子的重用。说起对鸳鸯阵的了解,他自认不比张家玉少多少,但太子却一次却没有征求过他的意见,跟张家玉嘀咕了几次,就搞出了这么一个操典,简直视他为无物。
  唉,有眼无珠,有志难伸啊。
  但没办法,谁让人是太子呢?
  愤懑之后,李国祯忽然又有点颓然,一屁股坐在椅子里,伸手习惯的去摸茶碗,但却摸了一空,这才想起茶碗被自己摔了,猛的拍案,一腔怒火都喷向了亲随:“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沏茶?”
  ……
  同一时间,朱慈烺进了中军帐,在案后坐下,田守信为他泡了一壶热茶,他一边啜饮,一边兴奋的想着鸳鸯阵的操练,如果一切顺利,一月之后鸳鸯阵就可以小有成果,对付建虏差一点,但如果是对付中原的流贼,应该还是能胜过的。
  想到张家玉,他眼中露出欣慰。
  如果没有张家玉,虽然他自己也可以鼓捣出鸳鸯阵,但却没有现在的信心,只靠《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和后世里的一些分析和还原,远没有张家玉在广东探访老兵,实地调查来的真实——张家玉出现在太是时候了。
  提到张家玉,就不能不说另一个张,那就是张名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