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1227

  “五千两!”蔡其昌稍微皱了一下眉头,继续出价。
  “五千一百两!”王青林想也不想的就跟上。
  到这里,傻子也能看出来,王青林这是故意给蔡其昌难堪呢,不然不会一次只加一百两。蔡其昌是徽商领袖,见王青林跟自家领袖不过去,众徽商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除了徽商,其他商人都是看好戏的心理。
  “六千两!”蔡其昌眉头皱的更深。
  “六千一百两!”王青林看来是咬死蔡其昌了。
  “王青林,你什么意思?”有徽商对王青林戳手指。
  “肃静!”不等王青林反驳,台上的田守信就沉下了脸,盯着那不满的徽商:“本次义卖是太子钧旨,胆敢扰乱义卖秩序者,休怪咱家不客气了。”
  那徽商吓的脸色发白,脖子一缩,再不敢多言。
  田守信环视全场,提高声调,微笑道:“六千一百两一次……有喜欢周阁老书法的赶紧出价,不然等咱家数到第三次,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众人目光都看向蔡其昌。
  所有人都认为蔡其昌一定会继续加价之时,但不想蔡其昌忽然幽幽叹口气,摇摇头,端起桌上的茶水,悠然的喝了起来。
  看样子,他是放弃了。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众富商都有点失望。
  阁楼上的朱慈烺却是点头:拿得起放得下,怪不得这老家伙是徽商之首,换成其他人,肯定咽不下这口气,要继续加价的——银子是小,面子最重要啊,堂堂徽商领袖,岂能被浙商的后起之秀压在头上?
  但蔡其昌轻易就放下了,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六千一百两两次……”
  木台上,田守信提高声调,目光看向蔡其昌,想要鼓动他继续出价。
  但蔡其昌不为所动。
  “六千一百两,成交!由南直隶王青林获得!”
  田守信只能敲锣。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六千两一幅画,也算是当代作品的一个高峰了,拍到周延儒行书的王青林颇为得意,抱拳拱手,向鼓掌的各位表示谢意。因为价钱新高,又是首辅作品,所以田守信亲自将证明拍卖成功的信笺送到王青林面前,王青林接住了,向田守信谢,又谢太子殿下。
  掌声更热烈,尤其是浙商,他们被徽商压制很久,今天终于在徽商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次。
  到此拍卖会好像该结束了,拍到作品的商人兴致勃勃,今日之拍卖不只是募捐,也不只是捧了某个官员的臭脚,隐隐地也有证明自己财力的作用,对生意不无臂助;没有拍到字画的商人虽有点失落,但想到自己省了一笔银子,看了一场热闹,倒也能接受。
  但让人意外的是,两个小太监居然又抬出了一个大木架。
  咦,难道还有字画?
  等木架摆到木台之上,商人们就更是惊奇了。
  木架上悬挂着的竟然是一张白纸!
  “大家一定奇怪为什么是一张白纸,”木台上的田守信笑眯眯地介绍:“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副字是要作者现场书写,再现场拍卖!”
  富商们恍然,但同时却又更疑惑了,现场书写的人会是谁?既然是排在首辅周延儒之后,那地位应该是高过周延儒的,当今天下能高过周延儒,且在京师的……皇上肯定不可能的,这里又是太子府,难道会是皇太子?
  富商们脸上都闪过惊异。
  田守信也不隐瞒,直接道:“不错,就是皇太子殿下!”向朱慈烺坐在的阁楼拱手行礼。
  富商们这才醒悟,原来皇太子一直在现场呢,纷纷向阁楼行礼。
  田守信回转身,面对富商们:“虽然大家今日慷慨解囊,但还是不够的,因此皇太子临时决定,他将亲自下场为大家写一幅字……”
  富商们微微惊呼。
  作为帝国的储君,皇太子不是轻易能见的,现场书写更是不能想象。
  “而且太子爷这幅字跟诸位大人的字不同,他不写诗,也不作词,而是要为诸位写一写商号的名字。只要出了银子,不论挂于室内,还是悬于楼外,太子爷都不会干涉。”田守信道。
  此言一出,富商们立刻就轰动了。
  帝王可是一字千金。
  朱慈烺虽然现在不是帝王,但却是未来的帝王,帝王为商号题写匾额,那可是千百年来未有过的事情,唐宋以来,喜欢题字的皇帝有过不少,但他们题字的地点不是在名胜古寺,就是在皇宫內苑,从没有一个皇帝为商家写过字号。
  轰。
  富商们一个比一个激动。
  如果说周延儒的字可以拉近跟朝臣的关系,那皇太子的字直接就带有庇护的作用了,一旦太子登基,有什么祸夕旦福,只要把皇太子书写的匾额护在身前,大吼一声:“这是陛下的御笔,谁敢乱动?”
  更不用说店中有皇太子亲笔的那种广告效果,那恐怕是多少银子也买不来的。
  “殿下,万万不可呀!”阁楼上,吴伟业惊的脸色发白,急忙跪倒劝阻。
  如果说皇太子在王府召见众商家,又开设拍卖场他,还只是小问题,在御史言官都已经出京的情况下,还不会受到太多的攻击,但给商家题字却是惊世骇俗的大事件。大明朝士农工商,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就大力打压商人的地位,最初之时,商家子弟甚至不能参加科举,不能穿丝绸衣服,明中后期以后商人地位虽然有很大提高,但明面上依然是打压的对象。朱慈烺可以给庙宇,给名胜题字,却唯独不能给商家题字。
  作为东宫左庶子,他不能坐视,他必须阻止。
第三百一十七章
两强相争
  朱慈烺看也不看他,只淡淡道:“起来吧。此事已经宣布,断没有更改的可能。”
  吴伟业耿着脖子,忠言逆耳道:“殿下您身为皇明储君,给商人题字实在是闻所未闻,不说国朝,就说汉唐也无有此事,一旦……”
  “如今的形势也是汉唐没有遇到过的。”朱慈烺打断他的话,淡淡道:“内阁百官体恤朝廷,愿将字画交给本宫义卖,本宫身为皇太子又岂能置身事外?我皇明二百七十载基业,到今日虽遇上一些困难,但只要要上下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做大事儿不拘小节,等过几年年景好了,仍旧是一个太平天朝。若是事事拘于小节,自我限定,任百姓流离失所,任官兵没有饷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天下大乱,社稷不保。左庶子,本宫说的对吗?”
  吴伟业不敢点头,也不能摇头,只能哑在那。
  “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就是有人不明白,”朱慈烺盯着吴伟业,意有深意的道:“需要有人点醒一下他们!”
  吴伟业听出了些弦外之音,小心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朱慈烺淡淡一笑,不解释,相信以吴伟业的聪明应该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有些话朱慈烺不方便亲自说,需要有人代言,吴伟业是东林才子,担任这个角色正是合适。
  吴伟业呆呆地,没劝住皇太子,却还要帮着皇太子摇旗呐喊,点醒那些反对的人,角色是不是转换的有点太快了?张张嘴,还想要劝说,但太子殿下却已经转头不看他了。
  经过这些日子,吴伟业对太子的新脾气已经很深的了解,知道如果继续谏言,太子一定会大怒,虽然不会责罚,但那阴冷的眼神却总是让他有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一场大病竟然改了皇太子知书懂礼的性子,如果病前的皇太子,绝不会这么跟他这个老师说话,更不会做这些惊世骇俗的事情。
  吴伟业脑子乱哄哄地,呆愣了片刻忽然惊醒:太子刚刚给我下钧旨了,我是听还是不听呢?
  呀,呸呸呸,太子殿下的钧旨我岂能不听?
  又想:皇太子所说不是没有道理,筹钱确实是当今的第一要务,没钱就没粮,没粮就没兵,没兵就无法终结天下的乱局。而皇太子不能给商家题字也并非祖制,只是从前没有人做过罢了,如果真能筹集到大笔的银子,解燃眉之急,虽有损皇家颜面,但比起崇祯十二年,崇祯帝命令勋贵纳捐,前后折腾一两月,鸡飞狗跳,最后一两银子也没有筹到的窘境要好多了吧?
  罢了罢了,谁让自己是东宫左庶子呢,一会就召集人手,将太子的想法散播出去,但愿那些对太子不满,想要弹劾太子的人,听了这番道理之后能改变主意……
  花园中。
  富商们还在轰动中。
  大明朝士农工商,商人们何时得到过皇太子的垂青?刚刚拍到周延儒行书的王青林原本以为拍到了一个宝,现在看起来不过是一根草,和皇太子相比,周延儒根本什么都不是。
  田守信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继续道:“所以现在是一张白纸,等到拍卖结束,殿下会亲笔书写。诸位如果有意,现在就可以拍了。”
  “一万两!”
  话音不落,就有人举手,直接一万两起步。
  “一万五千两!”
  “三万两!”
  很快价钱就飙升到了三万两。
  一片惊呼。
  一幅字三万两银子,已经超过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不过却没有人觉得贵。
  因为那是皇太子,未来陛下的字啊。
  “四万两!”一人声音压过其他人。
  微渊斋掌柜张乾生。
  现场一阵骚动。
  “四万零一百两!”众人的惊呼还没有落去,就听见又有人高声出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