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1227

  富商骚动的同时,文官们却有点错乱了。
  皇太子这又是要搞哪一出啊?刚跟百官求字,现在又召见商人,感觉皇太子每天忙忙碌碌,新闻不断,一点空闲都不给别人。虽然说大明朝并没有皇太子不能见商人的祖制,但这么大规模的接见,而且还是在太子府,总觉得有点不妥。
  如果御史言官们还在朝,肯定会为此大作文章,甚至掀起一场风波也未可知,但现在“台垣”都已经空了,空有素材,但却也没人能做出文章。
  御史是道官,给事中是科官,故而言官也被合称为科道官。又因为御史为台,六科为垣,所以也称为“台垣”。
  当然了,言官们不在,但清流还在,当天晚上就有清流奋笔疾书写奏疏,对太子行为表示不满,第二日送到朝中,却发现根本没人理,聪明的朝臣已经意识到皇帝和内阁知道的比他们还早些,甚至可能本就是皇帝的授意。没有回过味的朝臣不依不饶,又继续写第二道奏疏,还有人将启本投到了东宫,劝诫皇太子不可孟浪。只是东宫不是皇宫,没有通政司这种专门负责传递奏疏,上传下达的机构。这些启本送到王府之后就杳无音信了,太子压根不会看。
  三日后上午,信王府前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全京师的有钱人无一缺席,都准时准点的来到了信王府。府门大开,在武襄左卫和锦衣卫的引导下,富商们分成两列,鱼贯进入信王府。
  第一次来到太子府,大部分富商都兴奋不已,只有一少部分人忧心重重,他们知道,皇太子如此兴师动众,绝对不是五十一百两银子就能打发的,联想到皇太子最近一系列的动作,这些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今日恐怕是要大出血了。
  信王府的后花园方圆有十里,朱慈烺原本计划要在中间修一个练兵场,两侧是武襄左卫的营房,营房此时正在修建,但练兵场却暂时停了下来,倒不是朱慈烺改了主意,而是因为人手不足。
  虽然没有整修为练兵场,不过原本的那些奇花异草都已经被铲除干净了,假山奇石也都被移走,中间一大片光秃秃的地此时摆了一百多张桌子,富商们进入之后,各寻座位坐下。见皇太子的后花园居然是这般荒凉的样子,比自家的后院都不如,富商们又失望又惊奇,更惊奇的是,在场所的两边都摆了特制的木架子,而在木架之上还悬有字画。
  皇太子久久不出现,只有下人们上了一杯茶,富商们坐着无聊,又见武襄左卫和锦衣卫对自己的行动不限制,于是纷纷站起来,观赏木架上的那些字画。
  “咦?是工部魏部堂的墨宝。”有人惊奇。
  那边的惊奇声就更大:“啊,是首辅周老大人的手迹!”
  “啊,刑部徐大人的……”
  惊奇之声不断,然后富商们都明白了——前些日子听说皇太子向文武百官求字,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有一些虽然品级不够,但却是字画名家的官员也收到了太子求字的帖子,眼前看到的,应该就是了。
  能成为富商的人几乎没有白丁,多多少少都是懂一点诗文,能鉴赏字画的。反正也闲着没事,于是就纷纷点评了起来。严格来说并不是点评,而是拍马屁。
  “魏部堂的字太好了,这瘦金体,啧啧,都赶上宋徽宗了。”
  “首辅周大人的字最漂亮,不比颜真卿逊色。”
  当然了,一些默不作声的狡猾富商隐隐已经猜到,皇太子肯定不是请他们来鉴赏字画的,此间布置一定是另有深意。
第三百一十三章
四大商帮
  “当!”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忽然听见一声锣声。
  富商们都扭头看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正北前方的大木台子上,站了一位满脸微笑的绯袍太监,而在绯袍太监身边立着一个大木架,木架上悬着一面铜锣,刚才的锣声,就是绯袍太监用手中的缠着红布的木缒敲响的。
  “是东宫典玺田公公!”有认识的商人小声道。
  “诸位请坐,咱家有几句话要跟各位说。”田守信提高声调,满脸微笑的道。
  富商们连忙回归座位。
  同一时间,朱慈烺在左庶子吴伟业和小太监唐亮的陪同下登上了御园旁边的小阁楼,一边品茶,一边注视场中的动静。
  徽商、晋商、老牌的浙商和后起之秀的潮商,另外还有京师本地的巨商,有名有姓的有钱人基本都到场了。京师是天下汇通之地,各地商人在京师都有常驻代表。几大商之中,属徽商人数最多,明末的徽商不止经营食盐生铁粮米,最重要的是把持了一项新兴的,前途无量的行业,那就是钱庄。
  后世里虽然是晋商的钱庄最有名,但明末时期,晋商最在行的还是将关内物资贩卖给蒙古建虏人,钱庄这样的轻巧生意,是建虏入关之后才许给他们的。
  此时的钱庄被徽商独霸,浙商也有涉猎,不过规模比较小。
  朱慈烺扫了一眼,看到了徽商中最有名、最有钱,也是在京徽商领袖的蔡其昌。
  面容清瘦,布衣长衫,看起来不像商人,倒像是个儒者,年纪约在六十岁左右,胡须都白了,此时正端着茶碗,不动声色的慢啜,对木架上的字画好像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兴趣。
  徽商以他为中心,圈圈绕绕的坐满了六张大桌。
  蔡其昌身边不远处是晋商田生兰。
  田生兰是山西八大商家之一,虽然总体生意比不上范家和王家,但在京师的买卖却是超过其他七大家的,因此他也是唯一一个常驻京师的晋商,为了生意,他还将女儿许给了工部尚书魏藻德,至于出塞入塞,和蒙古建虏人交往的晋商传统生意,由他弟弟田生义在打理。
  这是朱慈烺第一次见到田生兰,五十多岁的胖子,一脸笑,满脸和气,穿着朴素,乍看像是一个普通百姓。但如果论身家之丰厚,场中恐怕没有几人能比过他。
  由田生兰忍不住想到了西山小煤窑:田生兰究竟贿赂了周延儒多少银子,才能令周延儒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他隐瞒徐允祯西山煤窑之事?照西山煤窑的价值和周延儒的胃口,恐怕得一万两银子以上吧?
  朱慈烺压下心中的怒意:小不忍乱大谋,让他们再逍遥一段时间吧。
  目光扫过田生兰,最后看向在京浙商领袖王青林。
  浙商主营丝绸粮米,虽然不如钱庄生意容易,但却也是利润丰厚。
  王青林面色发黄,身穿蓝色粗布长衫,小胡须,此时正满脸微笑的同几个潮商商人拱手,他是浙商领袖,近些年浙商在北方,尤其是京畿一代的生意并不是太顺利,因此王青林奔前跑后,一直在江北各省奔波,满脸风霜,四十岁的年纪看起来倒像是五十岁的人。
  最后是潮商。
  潮商是后起之秀,经营项目比较杂,从丝、绸、茶、米到生铁,都有涉猎,但他们得益最多的却是出海,也就是走私,虽然朝廷严令禁止,并屡屡打击,但却并没有影响到潮商的生意。不过最有钱的潮商不在京师,而在是广州,今天到场的几个潮商,都是一些没有名气的小商人。
  至于京师本地的商人,大部分都是田产丰厚、商铺众多的世家子弟,真要论财力,远远不如其他外地商家。
  朱慈烺扫过一圈,心中已然有数。
  京师有钱的商人几乎全到了,能不能筹集到预定的银两,就看田守信的煽情功夫了。
  站在朱慈烺身后的吴伟业却是忧心忡忡,一来他对“拍卖大会”的效果有所怀疑,他不觉得奸商们会慷慨解囊;二来皇太子在太子府举办“拍卖大会”是把自己做小了,堂堂大明储君,应该坐在东宫之中,学习求贤纳谏、阅武崇文、治国安邦的为君之道,而不是每天忙前忙后,为了一些银白之物而绞尽脑汁,甚至是将太子府变成了商人云集的拍卖场!
  这是户部的职责啊。
  孟浪,荒唐啊。
  如果依照吴伟业过去的性子,他一定会劝阻皇太子,但经过了这么多事,尤其是皇太子抚军京营,在京营大刀阔斧的整顿,令京营气象一新之后,吴伟业对自己坚持的某些信念渐渐有所动摇,同时也对性情大变的皇太子产生了巨大的敬畏,以至于他不敢再在皇太子面前轻易发表反对意见了。
  吴伟业忍不住轻轻叹口气。
  东宫左庶子这个职位,真不好做啊。
  “今日招待不周,诸位不要介意。”木台上的田守信已经开始讲话。
  富商们知道戏来了,脸上都紧张,心中却想:怕是要募捐了,嘿嘿,任你说得再好,只要咱捂紧了钱袋子,还怕你皇太子硬抢么?
  大明虽然没有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律令,但华夏早在汉唐就已经形成了皇帝也不能随意抄家灭门的文明,连蒙元皇帝都乖乖遵从,除非是有罪名,否则即使是皇帝剥夺百姓财产的权力。富商们愿意纳捐是体恤朝廷,不愿意是本分,谁也强迫不得。
  如果强迫,必被千夫所指。
  “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说了,太子殿下在城外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又修缮北郊的水利沟渠,一旦完成,受惠的不只是京营的三十万亩官田,所经区域的农田以后就不会再受旱涝之苦,收入最少提高两成,另外殿下将会把蓟州的十万亩庄田,分给关外撤退而来的百姓,凡此种种,无不是太子殿下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仁德。”田守信大声道。
  “太子仁善!”有富商不失时机地带头歌颂,一时响应无数。
  田守信微笑,等“歌颂”平息下去之后,继续大声道:“然这些事都耗费巨大,尤其是北郊的水利,没有十万两银子是不可能完成的,还有关外百姓的安置,灾民的赈济,都需要充足的钱粮,奈何现在朝廷财政困难,难以拨付啊。”
第三百一十四章
无商不奸
  和刚才的满场歌颂不同,这会变鸦雀无声了。
  富商们都暗想:赈灾修水利都是朝廷应该做的,跟我们诉苦有什么用?哼,皇帝宫中那么多的银钱舍不得出,却要搜刮我们这些商人,唉,商人就是倒霉啊。
  田守信目视全场,语重心长:“太子殿下苦无良策,因此不得不向各位求助。”
  目光所及的地方,所有富商都低下了头——这世上,除了割肉就数出钱疼,虽然每个人都明白,今天既然来到了太子府,多多少少肯定是要捐一点的,但却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奸商!”
  阁楼上,吴伟业轻轻叹口气。
  朱慈烺不动声色。
  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中。
  一片静寂中,忽然有一人起身说道:“赈灾是善事,兴修水利和安置辽东百姓更是善中之善,佛祖有言,人溺我溺,人悲我苦,善行虽小,亦是有光,我微渊斋愿捐五百两!”
  所有富商都是心中一颤,循着声音看过去,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认识的小声念出他的名字,原来站起说话的是新进开业,在京师掀起不少讨论,声名大振的古玩店微渊斋的掌柜张乾生!
  张乾生是京师人,古玩界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底细,张乾生根本没有财力开微渊斋,他不过就是一个管事的掌柜,背后的店主才是真正的有钱人,从开业到今天,很多人都猜测张乾生的老板会是谁?不过没一人能猜准,今天被太子召见,那位老板没有来,只是代理的张乾生居然一口就敢替老板捐五百两银子,这魄力还真是不小啊。
  田守信望向张乾生,假装不认识,笑问:“这位是……”
  “草民微渊斋掌柜张乾生,愿为太子殿下分忧解难,捐银五百两。”张乾生恭敬回答。
  “好,张掌柜赤诚可鉴,咱家替太子殿下谢你了,以后但有生意往来,王府必优先微渊斋!”田守信微笑勉励。
  “谢公公。”张乾生躬身。
  田守信看向其他商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