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1227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爬到提督东厂太监的位置容易吗?
  李晃这出的什么主意?是要我死吗?
  王德化越想越怒,忽然一声怪叫:“你这什么馊主意?你想要害死咱家吗?”猛地跳起来,将手里的两只铁球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砰砰!”
  差点就砸到李晃的脑袋上,几乎就是擦着他头上飞过去的。
  李晃吓的魂飞魄散,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干爹饶命,干爹饶命啊!”
  铁球将地砖砸出了裂缝,甚至还冒起火星,跳跃着不知道滚哪里去了。
  王德化瞪着李晃,喘着粗气,眼神像是要吃人。
  不过很快的他就冷静了下来。
  毕竟是提督东厂太监,每日在崇祯帝身边,没有超群的智商和一定的手腕,是不可能生存的,虽然太监的生理缺陷让他有一种偏执,不过总体上他还算是明智的,他知道李晃说的基本都是对的,臣跟君斗,历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太子已经显示了相当的手段和睿智,继续给太子使绊,真有可能被太子察觉,从而大祸临头。
  不过就这么放弃眼前的一切,王德化却也是不甘。
  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李守锜和骆养性的事他不想告诉太子,二十万两更是一两也舍不得拿出来。
  怎么办?
  王德化一时没有了主意。
  想放又不能放,想退又不敢退,进退失据,彷徨无主。
  “下去!”王德化烦躁的向李晃挥手。
  “儿子告退。”
  李晃爬起来,一脸惶恐,冷汗淋淋地退了出去。
  王德化颓然坐回椅子里。
  房门外,李晃小心翼翼的关好房门,转过身时,他脸上的惶恐却变成了冷笑——就好像他一直都在伪装。
  旁边有小太监叫李公公,并送上灯笼。李晃挥退小太监,提着灯笼,走回廊,穿后院,来到后院西南角的一间偏僻房间。这里就是他的住处了,作为王德化面前的红人,李晃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但他却偏选了这么一个偏僻的角落。
  进门之前,李晃不动声色的左右观察,又看了看门线,门线上有暗记,如果有人曾经闯过,他立刻就会知道。确定没有异样之后,李晃推门进入,关上门,插上门栓,将灯笼挂在架子上,随手点亮了桌上的蜡烛,正要吹灭灯笼,就听见有人轻轻地叩动后窗的窗棂。
  “噗!”
  李晃一口吹灭灯笼。
  再回身时,身后已多了一个人。
  房间有风吹过,原来那人是翻窗而进的。
  黑色的纱帽,青色的袍服,三十多岁的年纪,原来是一名青袍太监,但如果是认识他的人见了,一定会吃惊,因为他名叫沈霑,是田贵妃的承乾宫的管事太监,但沈霑明明是一名绯袍太监,今晚怎么换成青袍了?
  李晃却一点都不惊奇,仿佛他跟沈霑早已经很熟悉,自顾自的在桌边坐下,提起桌上的铁茶壶,咕咕倒了一杯冷茶。
  沈霑追过来,目光盯着李晃:“怎样?他动心了吗?”
  李晃端杯啜饮,压着声音:“还差最后一点火候。不过一不做二不休,他既然做了,就休想再脱身!”
  “要小心,千万不可露出马脚。”沈霑脸色凝重。
  “放心,自从进了东厂,我就没想再活着走出去!”
  沈霑点头:“告诉你一个消息,那美人儿已经进宫了。”
  李晃放下茶杯,面露喜色:“太好了。对了,那美人儿真有那么美?”
  沈霑点头,嘴角带着笑:“不夸张的讲,比娘娘还要美呢。”
  “那计划就一定能成!”李晃抚额而笑,忽然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下就红了,声音微微哽咽:“娘娘身子怎样?每日进药可还及时?”
  沈霑眼睛也红了,但脸上还是笑:“放心,有咱家在,娘娘身体不会有问题。”
  李晃沉默一下,忽然道:“都怨我们这些做奴婢的啊,如果不是我们粗心大意,小殿下又怎么会,娘娘又怎么会……我等九死莫恕啊!”
  声音忽然哽咽。
  沈霑受他情绪感染,也低头默然。
  连桌上的烛光似乎都在轻轻摇动,好像是在为那个夭折的小皇子而悲伤……
  ……
  第二天早上,朱慈烺一直担心的一件事情终于是发生了。
  那就是,京营出现了逃兵。
第三百零五章
第一堂课
  其实高强度训练开始的第二天就有逃兵出现了,不过都是零散的一两人,且都出自辅兵营,但昨晚翻越围墙,逃离军中的逃兵却是来自精武营,而且一逃就是十几个,所幸被巡夜的士兵即时发现,在值班将领的指挥下,将他们全部都抓了回来。
  “臣有罪,请殿下责罚!”贺珍跪倒请罪。
  他身后,各营参将千户们跪成一片。
  倒是吴襄和李国祯置身事外,他们是皇上的御命官员,朱慈烺对他们两人有优待,不值班,不在岗,军营夜晚逃兵之事没他们的责任。
  “起来吧,这事和你们都没有关系,真要找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朱慈烺面色凝重,逃兵是军队的癌症,一直逃兵不断的军队不可能是强兵,要想练成一支强军,就必须杜绝逃兵。
  “所有逃兵都押到城外大校场,中午之后,本宫会公开处置!”朱慈烺冷冷道。
  “是。”
  为什么是中午?因为朱慈烺上午没有时间,上午他必须在信王府听翰林院的老师讲课。
  刘宗周捅破了他一月没有上课的窗户纸,崇祯帝震怒,不管是为了平息崇祯帝的愤怒还是为了保护王铎吴伟业等詹事府官员,朱慈烺都不能再像过去那般狂野了。
  王铎还在病假中,詹事府暂由少詹事方拱乾代理,方拱乾是崇祯元年进士,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别无长才,不过胜在有自知之明,虽然是少詹事,但对詹事府的具体事务,尤其是皇太子的教学事务并不干涉,皆由左庶子吴伟业安排。
  最初,詹事府设五品春坊大学士,由朝中有名望的大臣兼任,掌太子上奏疏、下启笺及讲读之事,但春坊大学士与内阁大学士容易混淆,遂在景泰年间废除,所掌事务由左右庶子、左右谕德分领之。因此左右庶子、左右谕德是真正教导辅佐,每日待在皇太子身边的人。
  左右庶子是正五品,左右谕德是从五品,有明一代,这四个官职出了无数名臣。
  皇太子小时候学的是四书五经,到朱慈烺这个年龄,讲官们主要教授的是《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治国理政之书。
  朱慈烺暗叫幸运,如果让他去学四书五经,他就真要疯了。
  今日讲的是《大学衍义补·卷七》《正百官》。
  皇太子的课程都是早就安排好的,朱慈烺承接的是朱慈烺本尊过去的课程。
  讲官是翰林院的一位学士。
  停了这么多天,皇太子终于重新听课了,左庶子吴伟业以下,所有人都是兴奋,那一位学士讲的更是唾沫横飞——能给皇太子的讲学,那可是得来不易的机会,大明朝很多的重臣、名臣都是太子讲官出身,一旦被皇太子赏识,等到皇太子登基,那就是登天从龙之功啊。
  “百官所任者,一时之事;史官所任者,万世之事……”翰林学士声音悠扬。
  朱慈烺正襟危坐的静听,但心思却飘到了城外大校场。
  逃兵该如何处置?是依军法严惩还是网开一面?逃兵的出现意味着京营的管理出现了漏洞,要怎么弥补?
  “殿下,殿下?”
  为朱慈烺讲课的翰林学士很是灵醒,见朱慈烺呆呆出神,他立刻就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用一种恭敬但又很严肃,同时带着责备的目光看向朱慈烺。
  “哦。”
  朱慈烺惊醒过来,连忙用心静听,不过渐渐的,他又不以为然了。
  明朝中前期,皇帝对太子的教育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立詹事府到现在,能成为太子老师,或者能给太子讲课之人,都是一时之翘楚。不过老师如此优秀,但教出来的学生却都不怎么样。历朝历代中,明朝皇帝的诗词人文水平公认是比较差的,从朱元璋到崇祯,其间虽然有好几个喜欢写诗的皇帝,但写出来的诗词都难登大雅之堂。
  而到了明后期,皇帝对太子的教育却懈怠了,尤其万历皇帝最是典型,为了“争国本”,万历皇帝一直没有册立皇太子。没有皇太子,詹事府就没有教导的对象。这一来,就把后来的光宗皇帝朱常洛耽搁了,在八岁之后,朱常洛差不多五年没受过什么教育,连带着他儿子——万历的孙子,天启帝朱由校也被拖累了,小朱由校没有良师指导,每日跟太监玩耍,不知怎么的就喜欢上木匠活了。
  吸取爷爷、老爸和兄长的教训,崇祯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詹事府人员配备是明后期最强大的。朱慈烺本尊每天学习的时间最少在八个小时以上,除了读书就是读书,以至于睡眠不足,脑子昏昏沉沉,不小心失足掉进了池塘。
  这才有了朱慈烺的穿越。
  朱慈烺是幸运的,因为不幸落水,他“癔症”了一个月也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病好之后不上课,也有脑子昏沉的借口,加上国事糜烂,松锦之战又在进行中,崇祯帝每天焦头烂额,对太子的督促有所疏忽,因此朱慈烺才能有一个多月的轻松时间。
  现在被刘宗周点破,朱慈烺无法再轻松。
  而眼前这一位翰林院学士的讲课内容,又让朱慈烺心生感叹。
  并不是翰林院学士讲的不好,而是因为对治国无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