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1227

  罚没都归内廷,有了这两大笔的罚没银,不但能缓解内廷财政的拮据,朱慈烺的京营也能分到一些。
  下午是体能和技能操练。
  “嗬!――”“嗬!――”
  精武营的长枪兵在军官的指引下,先是侧身握枪,之后用力向前突刺,口中有节奏地爆发着声声大喝。
  以往,明军的枪术训练样式繁多,有刺、挑、撩、格等,名将俞大猷有先练棍,再练枪,棍一年,枪两年的说法,三年结束,麾下士兵个个都是兰博,一杆长枪使的出神入化,俞大猷的练兵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对士兵的个人技能有极高的要求,比如枪刺,俞家军有六种以上不同的刺法,而且都能发挥威力。
第二百三十六章
化繁为简
  而戚继光正好相反,他注重整体而不是士兵个人技能的培养。朱慈烺要学的是戚继光,因此将那些繁杂的招式全部抛弃,从实用性出发,规定长枪兵训练只练一招,那便是刺!
  这一动作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只要反复练习,将这简单的动作练至炉火纯青,达到条件反射、来去如电的地步,到了战场上就能发挥出巨大威力。戚继光曾说过,士兵们在战场上能发挥出平常训练四分之一的水平,就是合格的士兵,二分之一是优秀士兵,百分百那就是精锐的老兵,招式越简单,士兵发挥水平的障碍就越小。
  和长枪兵一样,盾牌兵的的训练招式也被朱慈烺大大地简化了。
  在新京营中,盾牌兵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盾牌兵又分藤牌手和圆盾手。
  这是参考戚家军的鸳鸯阵所做出的设计。
  藤牌手顶在最前,举着足足一人高的方形藤牌掩护自己身后的战友,好让长枪手从间隙中刺杀对面的敌军。圆盾手在藤牌手之后,负责拾遗补缺,但有敌军冲入阵中,他负责斩杀,另外在军阵转换、或者是小股敌人骚扰时,圆盾手要冲出长枪阵,将敌人击溃。
  圆盾手有点像是散兵的概念,武艺必须是最好的。
  藤牌手和圆盾手要比其他兵士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干粮不限量,吃饱为止。而且圆盾手的盔甲未来也将是全军最好的,除了欧洲板甲,现在的铁鳞甲和明盔也要一件不少的全部装备。
  藤牌手主要练的是气力,一人高的藤牌,不是那么轻易能玩转的,另腰间别一把斧头,为近身防御的武器;圆盾手主要练的是圆盾遮挡和出刀斜劈,经过和众将的商议,每一个动作朱慈烺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同样的道理,只要把这些简单的动作练好、练熟练了,照样威力无穷。
  视察完精武营的情况,朱慈烺叮嘱了吴襄几句之后,又来到了善柳营的训练区域——虽然吴襄人品不怎样,但毕竟是在辽东十几年的老总兵,对练兵还是有一套的,将操练的事务交给他,也算是物尽其用,当然了,吴襄只有操练的权力,士兵调遣将官升职的权力,仍然握在朱慈烺的手中。
  善柳营的长枪阵没有藤牌手,只有圆盾手,朱慈烺到来时,士兵们正在刻苦操练,督导官拎着鞭子,来回督促,朱慈烺看了一圈,基本还算满意,只要这种状态能一直持续下去,数月之后必见成效。
  朱慈烺最重视的还是火枪兵。
  杨轩带着五百个火枪兵正在校场的一角操练。
  他拎着鞭子瞪着眼,嘴里不停的发出口令,但凡有动作稍慢的,他冲上去立刻就是一鞭子。
  “竖枪!”
  “装弹!”
  因为朱慈烺已经把纸包弹介绍给了杨轩,所以火枪兵的空枪操练比过往少了两个步骤。“喀喀喀……”随着杨轩的口令,五百火枪兵一步步操作手里的鸟铳。杨轩盯的极严,以至于根本没有发现朱慈烺来到场边。
  朱慈烺没有打搅,悄然离开。
  黄昏,从训练场归来时,东厂提督太监王德化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正在府门前等着。
  两人奉了圣旨,将从朱纯臣和徐允祯家中抄出的一些古玩字画押送到信王府,交由朱慈烺处置。至于两家府中的银票和现银,还有全部的金银器物,都已经押入内库了。
  见到朱慈烺,两人赶紧上前参拜。
  王德化笑眯眯地道:“殿下,京营将士还有五个月的饷银没有发放,陛下甚为忧虑,希望这些赃物能解京营的燃眉之急。”
  朱慈烺苦笑,怎么意思呀,两家奸贼最少收了三十万两银子吧?还不算房产地亩,父皇你却要用这些古玩字画抵京营五个月的军饷吗?就算这些古玩字画真值那么多钱,一时半会也没有地方变现啊,不行,明早得进宫要钱。另外,古玩店刻不容缓,必须马上开业了。
  交接之后,王德化和骆养性猛拍朱慈烺的马屁,一个说朱慈烺英明睿智,一个说聪慧高远,两人都是拍马屁的高手,话语都说的恰到好处,既让朱慈烺感觉到了舒服,又不至于显得太过谄媚。
  朱慈烺淡淡笑。
  王骆二人都是父皇崇祯的心腹,虽然对二人的忠诚度有所怀疑,但还是要客客气气。
  谈笑间,朱慈烺简单的询问了一下朱纯臣和徐允祯家产抄没的情况。除了府中的财务和城外的田产,这两家国公府在京师、保定,乃至扬州南京都有商铺,全部查清估计最少需要一月的时间。
  朱慈烺静静听。
  有田产,有商铺,但独独没有提到西山的私人小煤窑——徐允祯在西山的小煤窑可是整个西山最大的,而且这并不是什么隐藏极深,没人知道的秘密,不说徐允祯府中的管家,只说京师的煤商就有很多人知道,徐允祯府邸查抄了,但却没有提到城外西山的小煤窑,或许是时间的问题,还没有查到,但朱慈烺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单纯。
  “殿下,徐卫良之事,臣再一次感激,若非殿下帮助,臣恐怕到现在也找不到朱纯臣徐允祯不法的证据!”骆养性深深一躬。
  朱慈烺微笑:“骆指挥使客气。”
  骆养性并没有提及朱纯臣自杀之事,一副公事公办,问心无愧的样子。另外也没有提那个关键的“中间人”。
  朱慈烺也不问。
  等两人离开,朱慈烺进到后殿,一边用晚膳,一边想着事情的诡异之处。
  西山私人小煤窑的黑盖子,他是一定要揭开的,而徐允祯之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再等两三日,如果在徐允祯的财产中还是没有出现西山小煤窑,那就需要好好调查一下了。另外,朱纯臣之死也颇有疑点,骆养性究竟在搞什么鬼?为什么杀了朱纯臣,但却放过了徐允祯?朱纯臣已死,探究他的秘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关键是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骆养性究竟是不是可用,才是朱慈烺想要探究此事的原因。
第二百三十七章
幕后之人
  “殿下,刘若愚来了。”田守信轻步进入,小声报告。
  “宣。”
  “奴婢见过殿下。”刘若愚轻步走进,在朱慈烺面前跪下。和齐宁等年轻太监不同,见惯了荣辱,经历了生死,刘若愚一直都很淡定。他现在身穿绯袍,是火器厂的掌厂太监,但他表情和眼神却一如在神宫监扫地的那个青袍老太监。
  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尤其是在皇宫大院这种地方,越是老人就越是不敢轻视。
  “起来吧,有件事我要交给你做。”
  “殿下吩咐。”刘若愚躬身。
  “你在宫中可有耳目?”朱慈烺淡淡问。
  不经意中,刘若愚的左耳微微一颤,但表情和眼神却依然淡定:“耳目是没有的,不过奴婢在宫中的时间长了,认识的人还算是有几个。”
  朱慈烺点头:“那好……”
  小声叮嘱。
  “奴婢明白,奴婢一定全力调查。”朱慈烺吩咐他的不是小事,如果一般的小太监难免会惊慌变色,但刘若愚却是老脸无波,仿佛皇太子叮嘱他的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
  朱慈烺道:“注意保密,泄露了风声,我可不饶你。”
  “奴婢明白。”
  “去忙吧,火器厂不可懈怠,生产要抓紧。”
  “是,奴婢告退。”
  深夜。
  襄城伯府。
  两人在密室里悄声商议。
  昏暗的烛光照着两人的脸,两人脸色一个比一个凝重。
  “又是太子……”下首之人轻轻叹口气:“看来徐高那边已经没法再查了。”
  上首的老者淡淡道:“倒也不妨,青梅是朱纯臣特地派到宫中,打探皇家消息的,除了成国公府,她应该不会把消息泄露给其他人。”
  “可青梅的消息又是从哪来的呢?”下首的人惴惴不安。
  “徐高不是说了吗?那日事发之前,你悄悄进宫和徐高见面,正是青梅值日,估计是你二人不小心,被她撞见,又或者是被她听到了什么?”老者道。
  下首之人沉默了片刻,然后长长叹口气:“但愿徐高的推测是对的,不然我骆某人永世不得安宁啊!”
  老者淡淡道:“指挥使勿忧。你我当年做的那件事,虽然不说天衣无缝,但却也是滴水不露,何况你我二人之前还有一道防火墙呢,只要防火墙不倒,那冲天的大火就永远也烧不到你们二人的身上!”
  下首之人不说话,只冷笑了一声,就好像他对当年的事情,还有对老者的所为作为,有颇多不满,不过却不敢直接表明,只能用这种轻微的冷笑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
  老者假装不知,淡淡问:“朱纯臣的事处理的如何?太子有没有怀疑?”
  “当然有怀疑!”下首之人的声音中微微透出一点焦躁:“如果我料的不错,他一定会派人暗中调查此事。”
  “那你做的可圆满?可曾留下什么痕迹?”老者问。
  下首之人哼了一声:“放心吧,骆某人做这种事轻车熟路,除非是朱纯臣复生,否则太子永远也调查不出什么来。”
  “那就好。”老者微微点头,又轻轻叹息:“太子聪慧异常,在他面前千万要小心,绝不可露出一点马脚。”
  下首之人冷笑一声:“老实说,我倒不担心太子调查出什么来,大不了同归于尽,我没了九族,他太子之位恐怕也保不住,我看到底是谁吃亏多!”
  “指挥使这说的什么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