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1227

  驸马府。
  驸马都尉巩永固皱着眉头在厅中来回的踱步,表情又是庆幸又是焦急。
  宫里已经传出消息,成国公和定国公因为私卖甲胄,贪墨军饷之事被锦衣卫查的清清楚楚,两家国公府已经被查抄,而定国公徐允祯在西山的小煤窑肯定也是藏不住,迟早要被查出来,一旦查出,那就是拔出萝卜带起泥,西山的私人小煤窑恐怕是一个也跑不了,幸亏他提前出清,不然自己受到责罚是小,影响到公主的声誉那就万死莫赎了。
  焦急的是,上一次和皇太子见面时,皇太子交给他一个结交英雄,为京营贡献勇士的重任,这几日他也一直在为此事忙碌,不过成效并不是太好,很多人宁愿在江湖上飘荡,也不愿意到京营从军接受朝廷的约束。也就是曾经做过军官,并且和皇太子有一面之缘的张名振对京营从军颇有兴趣,其他人都意兴阑珊,一概婉拒了,即使巩永固以驸马之尊出面劝说也没有多大的效果。
  所以巩永固很焦急。
  如果搜不到几个大才,完不成任务,他有何脸面去见皇太子?
  想到焦急处,忍不住唉声叹气。
  “驸马爷,依小人看你也不用太着急,太子殿下想要的并不只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如果有亦文亦武的文武全才,太子殿下恐怕会更喜欢。”巩永固的书童罗纶小声劝。
  罗纶今年刚十六岁,还一脸稚气,不过却极其聪慧,平常很多事情都能帮巩永固出主意。
  巩永固苦笑:“那就更难找了……”
  罗纶笑:“驸马爷您怎么忘记了?前天你不刚见过一位吗?”
  巩永固想了想,猛然警醒:“你是说……嗯,他倒是亦文亦武,是一个文武全才,但他是举人啊,举人怎么能去京营当兵?不,不可能的。”
  “朝廷可没有不许,只不过举人们都不愿意去当兵罢了。张举人六年前中举,朝廷一直都没有分配官职,此次入京,除了准备明年的会试,怕也是想要谋一个官职。依小人看来,只要驸马爷真心劝说,这位张举人未必不会同意。”罗纶笑。
  “不可能,就算他想要谋官职,也不可能去京营。他未来是要考进士的人!”巩永固摇头如拨浪鼓。
  “京营也有文职啊,比如赞画一类的。”罗纶道。
  巩永固眼睛一亮,随即又黯然:“不行啊,当了赞画,入了仕途,有了品级,就不能考进士了。”
  罗纶道:“张举人平常就喜欢舞刀弄剑,勤练拳脚,做进士当文官,舞文弄墨的事情,未必就是张举人心里乐意的。如今天下不太平,投笔从戎不正是男儿的选择吗?小的今早去买笔墨,正看见张举人站在城门口的告示前,若有所思呢,看他的样子,并非不想从军。何况京营是皇上的亲兵,太子殿下是抚军,前几日张举人喝醉了,不住的夸赞太子殿下的英明神武、对殿下颇为神往呢,如果入了京营,不就能每日见到太子殿下了吗?入了京营,跟了太子殿下,未来的前程未必就比进士差!”
  巩永固皱眉想了一会,点头:“举人入京营,如果授武职,最起码得是一个游击……也罢,我就去劝他一劝!如果他愿意,我就去太子殿下面前保他做游击!”
  工部衙门。
  工部尚书魏德藻拎着袍角,一脸不满的冲进后面的一间密室,低吼:“谁让你到衙门来找我的?”
  一个五十多岁,头发斑白,穿着粗布长衫,但却油光满面的老头连连作揖,可怜巴巴地说:“部堂大人,草民实在没有办法了,求你救救草民吧!”
  “你说什么疯话呢?”魏德藻阴沉着脸。
  “定国公栽了,西山上的煤……”老头道。
  原来他正是和定国公徐允祯合伙经营西山小煤窑的山西商人,同时也是魏德藻老丈人的田生兰。
  “住嘴!”
  魏德藻猛一跺脚,狠狠打断田生兰的话:“这里是工部衙门,本官堂堂工部尚书,岂能听你说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走,立刻给本官走,不然休怪本官不客气!”
  “部堂……”
  田生兰急的都快要哭了,西山小煤窑他可是投资巨大,原以为搭上定国公徐允祯这棵大树,就旱涝保收,高枕无忧了。但谁曾想到,堂堂的国公,世袭三百年的勋贵,说倒就倒了,倒了也就罢了,但家产居然也要被抄没!虽然西山小煤窑大部分都是他投资,徐允祯一分钱都没有出,但对外号称的却是徐允祯的名号,一旦朝廷追查起来,西山小煤窑不但要被查封,而且他本人也会被朝廷追究责任——西山禁止开采煤矿,他这样的做不但是以身试法,而且是在挑战朝廷的权威,轻者抄家,重则可能连命都没了。
  所以田生兰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不顾避讳的来找自己的女婿商议。
  但魏德藻却不给他好脸色。
  “部堂……”
  田生兰再一次哀求,愁的都快要哭了。
  但魏德藻转过身,看都不看他。
  没办法,田生兰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心中满是大厦将倾,末日将至的恐惧。
  走出工部衙门,田生兰唉声叹气的上了轿子,魏德藻的书童却追了出来,悄悄塞给他一个纸条,他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个名字:吴昌时。
  正是魏德藻亲笔。
  田生兰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立刻明白女婿的意思了。
  吴昌时,吏部文选郎中,官职虽然不大,但却是首辅周延儒的心腹。坊间传言,吴昌时是周延儒的义子,通过吴昌时可以做到很多连六部尚书都做不到的事情,田生兰久在京师,对吴昌时的名字略有耳闻,现在得了女婿的提点,仿佛是迷途之中看到了光明,即将溺死之人看到了一块浮木,非要抓到手中不可。
  “快!去吏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吴大人的府上!”田生兰命令轿夫。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军姿操练
  城外大校场。
  京营三万大军正在操练。
  成国公、定国公两位前任京营总督提督私卖甲胄,贪墨军饷被朝廷抄家之事还没有传到校场,军官们都还不知道,即使知道了军心也不会有任何的波动,朱纯臣和徐允祯在京营的心腹将领早已经被朱慈烺清理的干干净净,就算现在把二人拉到京营正法,京营三万将士也不会为他们侧目。
  皇太子朱慈烺亲自坐镇校场,从贺珍张纯厚到普通军士,无人敢大意,李国祯和吴襄也早早的来到了校场,昨天下午离开之前,朱慈烺将京营的印刷军规一人送了他们一本,经过一个晚上的研读,两人想必都会有所顿悟。京营之中,军令为上,而军令来自谁呢,当然是抚军京营的皇太子,京营对军令的传达完全仿效戚家军,清晰而严厉,但有触犯者,一律斩首。
  李国祯和吴襄表面不说,但心中却也是骇然——比起一般的大明军队,京营军规不但规定详细,而且非常严厉,只一个连坐法就可以让一个十二人的小队从队长到普通士兵全部人头落地。
  但军纪严厉的同时,待遇也比一般大明军队要高,不但有战死抚恤金,而且还会为烈士抚养遗孤,这可是千年以来,华夏王朝和军队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三万将士站在校场上,动也不动。
  军姿是一个难过的坎,尤其是在太阳下一动不动的站一个时辰,就更是魔鬼考验。
  一个士兵趁督导官不背,悄悄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不想还是被发现了。
  “啪!”
  韩琛的皮鞭直接甩了过去,在他额头上抽出一道血痕。
  士兵疼的呲牙咧嘴,忍不住嘀咕一句:“不就是擦擦汗么,擦汗碍着打仗吗?”
  韩琛冷笑一声,尖锐着嗓子喊道:“妨碍大了!如果你和建虏都端着鸟铳互相瞄准,你抬手擦一把汗,那建虏一定会趁你分神,一枪打烂你的脑袋!又如果你和弟兄们埋伏在敌阵之前,你忍不住擦了擦汗,那所有弟兄都会暴露,所有人都会因为你这一个小动作而送命!到那时,你还会觉得擦汗无所谓吗?”
  士兵羞愧的不说话了。
  有人把韩琛的话告诉朱慈烺,朱慈烺暗暗点头,韩琛能不学自通的体会到军姿的深意,看来还真是一个可造之材。
  在中军帐之内听完吴伟业关于“征兵告示”的汇报之后,朱慈烺离开中军帐,带着田守信在校场上来回溜达,视察各营情况。
  吴襄督促精武营,小襄城伯李国珍在三千营的操练场上煞有介事的指指点点。
  精武营、善柳营之后,朱慈烺来到了左柳营。
  左柳营主将马德仁正拎着皮鞭,虎视眈眈地盯着面前的一个方阵。
  作为辅兵营,他营中士兵的军事素质本来就比较差,不论队列还是军姿,每一次都是拖拖拉拉,马德仁实在是忍受不了——长跑和刀枪比不过精武营和善柳营也就算了,站个军姿也不如人家?
  于是他亲自下场监督,拎着皮鞭来回走,但有乱动者,不由分说,一皮鞭就抽过去!
  马德仁聚精会神的盯着面前的方阵,冷不丁一只手掌拍上了他的肩膀。
  “殿下?”转过头见是朱慈烺,马德仁连忙行礼,“见过殿下!”
  马德仁十八岁就参加京营,到今年已经是四十八岁,从一个年轻壮小伙变成了胡须渐有斑白的小老头,三十年的京营历练,让他越发的谨慎小心了。京营其实不是一个兵营,而是一个官场,升职降职论的不是军功,而是人际关系,不管是总督戎政,还是监军的小太监,都是不能得罪的,因此马德仁年轻时就养成了四平八稳、持重小心的性子,因此才能从一个小小的百户一路升迁到一营的营官,当然了,他也是有后台的人,彰武伯杨家就是他的后台。
  原本马德仁想着再混个几年,攒够了银子就从京营退休,回老家南直隶过休闲的日子,但没想到皇太子忽然抚军京营,一番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让他明白,再想在京营混日子是不可能了,要不做出一些成绩来,要不就滚蛋!滚蛋不愿意的,所以就只能抖擞精神,挥着皮鞭往前冲了。
  因此他认真练兵的程度,一点都不比精武营和善柳营差。
  “校场之上没这么多规矩。”朱慈烺摆摆手,“训练得如何?将士们还受得了吧?”
  马德仁不敢隐瞒,实话实说:“还好,昨天一天下来,很多将士都累的爬不上床了,早上千户们一皮鞭一皮鞭把他们抽起来的。不过请殿下放心,将士们还能支持。”
  朱慈烺点点头:“如此训练才有效果。记住,你们营虽为辅兵营,但也要严格操练,到了战场之上,刀剑可不分谁是战兵谁是辅兵。”
  “是!”马德仁和众军官齐声答道。
  脚步急促,一名穿着绯袍的内监急匆匆地的跑了过来。
  “殿下,陛下召你进宫!”
  是内监秦方,他传崇祯的口谕。
  “秦公公,是有什么事吗?”朱慈烺连忙迎上去。
  “陛下……正在发火。”秦方小声回答。
  朱慈烺明白,一定是为了朱纯臣和徐允祯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